ZDTQ型组合式多功能外固定器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体会

来源 :循证护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38082895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ZDTQ型组合外固定器治疗胫骨骨折的体会。方法:在胫骨骨折的两摘端各钻入2-3枚半针,开放性骨折先处理闭合创口包扎后安装ZDTQ型组合式多功能调节外固定器。通过调节矫治骨折端的重叠、旋转及成角畸形,对移位较大的骨块配合手法挤压整复或骨圆针托接复位。3-4周 给适当对向挤压。结果:本组126例采用此方法,骨折愈合率100%。结论:ZDTQ型组合式多功能调节外固定器治疗胫骨骨折安全、有效、创伤小,对踝、膝无干预,功能恢复快。
  【关键词】胫骨骨折;ZDTQ型组合式多功能调节外固定器
  胫骨骨折是常见损伤,微创治疗患者乐意接受,也是治疗所追求的。我院自行设计并生产的ZDTQ型组合式多功能外固定器外对移位较大、骨折类型复杂的患者显示出了明显的优越性。自2007年8月至2009年6月,我们应用ZDTQ型组合式多功能调节外固定器闭合调节复位治疗胫骨骨折126例,效果良好。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共126例131个胫骨干骨折,男94例,女32例,年龄76-12岁,平均41岁,单侧121例,双侧5例,其中闭合性89例,开放性骨折37例,合并腓骨骨折94例,新鲜骨折120例,陈旧性骨折6例。粉碎性骨折96例,皮肤软组织缺4例,4例采用2个固定器联合使用。3例采用1.5个固定器联合使用。
  1.2方法
  1.2.1 安装ZDTQ组合式多功能调节外固定器
  患者取平卧位,开放性骨折先清创伤口不作缝合,在骨折的远、近两端的内侧或前侧各打入2枚半针,陈旧性骨折者,在胫骨骨折两端的远、近两端的内侧各打入2枚半针或在远、近两端的外侧各打入2枚半针,包扎创口及各半针皮肤处伤口,安装ZDTQ型调节式多功能外固定器,各半针锁栓固定半针。
  1.2.2 调整外固定器使骨折复位
  ZDTQ型多功能调节外固定器,十字架能转动,弹性夹紧箍在十字架上能转动,延长连接杆能在弹性夹紧箍上转动,通过其转动,能矫治各种旋转、成角畸形。通过延长能矫治骨折端的重叠畸形。延长杆有大、中、小及特殊号码,在延长过程中能更换不同型号。陈旧性骨折重叠移位多时,宜先矫正旋转成角畸形,密切观察血管神经功能下每天分3-4次延长达骨折端重叠矫治止。有时为便于复位可过延2-3mm,待复位后在对向挤压消除过延。两延长杆安装灵活性大,可平行于冠状面,也可平行于矢状面,还可交叉安装,可单边延长,也可双边延长来矫正不同方向的成角及短缩。转盘的转动亦能矫正不同方向的成角。
  1.2.3 术后处理
  根据骨折的类型知道病人早期功能锻炼,麻醉过后,病人可主动活动患肢踝、膝关节,术后第2天如身体状况允许,即可扶拐患肢不负重行走,术后3周拍片复查,如有成角仍可调整,根据术后X线结果决定患肢负重行走及去除外固定器的时间。
  2 结果
  本组病例随访6-18个月,平均11个月,骨折愈合率100%,平均愈合时间15周,平均去外固定器时间17周。2例延期愈合,5例通过再次调整校正成角畸形,2例通过2次调节达良好对位对线,9例出现钉道分泌物,经局部给予碘伏换药后,病情控制。6例为陈旧性骨折重叠移位5.2-2cm,通过每天延长校正重叠移位后调节复位。按Johner-wruhs评分标准评价,优94例,良34例,中3例,差0.
  3 讨论
  3.1 骨折的原因及特点
  胫骨原因多为直接暴力和高能量间接暴力所致。常有局部皮肤损伤、缺肤、骨缺损、血管神经损伤及合并其他损伤。特点是骨折复杂,粉碎性多段损伤多见,骨床破坏严重,骨块排列紊乱,复位固定困难。
  闭合性骨折发生骨肌筋膜室综合症[1]发生率较高,给手术时段及固定物的选择机手术操作带来困难,骨折端吸收,骨折不愈合率发生高。
  3.2传统的治疗方法存在的问题
  目前治疗胫腓骨骨折的方法很多,各有利弊。如保守治疗多采用跟骨牵引或石膏固定,骨折的稳定性差,尤其是开放性骨折需换药等处理者,骨折端稳定性保持更难,骨不愈合率、畸形愈合率增加。由于不能早期关节功能锻炼,关节功能障碍发生率较高,肌废用性萎缩发生率高。手术治疗,目前内固定多采用带锁髓内针,锁定板,但对于严重开放性骨折,特别有皮肤肌肉骨缺损者感染率较高,待创面控制感染愈合后已由新鲜骨折变为陈旧性骨折,发生延期愈合或不愈合亦较高[2],胫骨髓内针治疗后可有膝关节疼痛,其原因是无论是关节内还是关节外,对局部膝关节软组织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
  3.3 组合式多功能外固定器优缺点:
  本外固定器特点:(1)为组合式,根据骨折部位不同,骨折的严重程度不同,固定器组合或多固定器组合,设跨关节固定组合。(2)功能齐全,可作各方位成角矫正,旋转畸形矫正,短缩畸形矫正及对向挤压调节功能。(3)可在手术中调节,亦可在术后调节。如胫骨多段骨折,宜先在两端各固定两根骨牵引针,两端骨牵引针可纵向钻入,亦可平行或交叉钻入,安装固定器,再在其中部较大的骨缺上钻入牵引针,再把可调节连杆将中间部的牵引针固定在固定器上,C臂下调整达到良好对位对线后锁固各关节螺丝。术后如发现有成角旋转或短缩,仍可作再次或几次调整。本组病例126例,术后再次调整者5例,占4%,两次调整者2例,占1.3%,5-7周作对向挤压46例,骨愈合时间明显较不对向挤压缩例缩短。
  除骨折本身损伤外,外在的干预也能影响骨折愈合,无创和微创的治疗方法[3],外部干预小,骨折周围床结构无在损伤,维护了骨折后原有存留在骨折周围的存留的血供应及骨缺结构。
  【摘要】目的:探讨ZDTQ型组合外固定器治疗胫骨骨折的体会。方法:在胫骨骨折的两摘端各钻入2-3枚半针,开放性骨折先处理闭合创口包扎后安装ZDTQ型组合式多功能调节外固定器。通过调节矫治骨折端的重叠、旋转及成角畸形,对移位较大的骨块配合手法挤压整复或骨圆针托接复位。3-4周 给适当对向挤压。结果:本组126例采用此方法,骨折愈合率100%。结论:ZDTQ型组合式多功能调节外固定器治疗胫骨骨折安全、有效、创伤小,对踝、膝无干预,功能恢复快。   【关键词】胫骨骨折;ZDTQ型组合式多功能调节外固定器
  胫骨骨折是常见损伤,微创治疗患者乐意接受,也是治疗所追求的。我院自行设计并生产的ZDTQ型组合式多功能外固定器外对移位较大、骨折类型复杂的患者显示出了明显的优越性。自2007年8月至2009年6月,我们应用ZDTQ型组合式多功能调节外固定器闭合调节复位治疗胫骨骨折126例,效果良好。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共126例131个胫骨干骨折,男94例,女32例,年龄76-12岁,平均41岁,单侧121例,双侧5例,其中闭合性89例,开放性骨折37例,合并腓骨骨折94例,新鲜骨折120例,陈旧性骨折6例。粉碎性骨折96例,皮肤软组织缺4例,4例采用2个固定器联合使用。3例采用1.5个固定器联合使用。
  1.2方法
  1.2.1 安装ZDTQ组合式多功能调节外固定器
  患者取平卧位,开放性骨折先清创伤口不作缝合,在骨折的远、近两端的内侧或前侧各打入2枚半针,陈旧性骨折者,在胫骨骨折两端的远、近两端的内侧各打入2枚半针或在远、近两端的外侧各打入2枚半针,包扎创口及各半针皮肤处伤口,安装ZDTQ型调节式多功能外固定器,各半针锁栓固定半针。
  1.2.2 调整外固定器使骨折复位
  ZDTQ型多功能调节外固定器,十字架能转动,弹性夹紧箍在十字架上能转动,延长连接杆能在弹性夹紧箍上转动,通过其转动,能矫治各种旋转、成角畸形。通过延长能矫治骨折端的重叠畸形。延长杆有大、中、小及特殊号码,在延长过程中能更换不同型号。陈旧性骨折重叠移位多时,宜先矫正旋转成角畸形,密切观察血管神经功能下每天分3-4次延长达骨折端重叠矫治止。有时为便于复位可过延2-3mm,待复位后在对向挤压消除过延。两延长杆安装灵活性大,可平行于冠状面,也可平行于矢状面,还可交叉安装,可单边延长,也可双边延长来矫正不同方向的成角及短缩。转盘的转动亦能矫正不同方向的成角。
  1.2.3 术后处理
  根据骨折的类型知道病人早期功能锻炼,麻醉过后,病人可主动活动患肢踝、膝关节,术后第2天如身体状况允许,即可扶拐患肢不负重行走,术后3周拍片复查,如有成角仍可调整,根据术后X线结果决定患肢负重行走及去除外固定器的时间。
  2 结果
  本组病例随访6-18个月,平均11个月,骨折愈合率100%,平均愈合时间15周,平均去外固定器时间17周。2例延期愈合,5例通过再次调整校正成角畸形,2例通过2次调节达良好对位对线,9例出现钉道分泌物,经局部给予碘伏换药后,病情控制。6例为陈旧性骨折重叠移位5.2-2cm,通过每天延长校正重叠移位后调节复位。按Johner-wruhs评分标准评价,优94例,良34例,中3例,差0.
  3 讨论
  3.1 骨折的原因及特点
  胫骨原因多为直接暴力和高能量间接暴力所致。常有局部皮肤损伤、缺肤、骨缺损、血管神经损伤及合并其他损伤。特点是骨折复杂,粉碎性多段损伤多见,骨床破坏严重,骨块排列紊乱,复位固定困难。
  闭合性骨折发生骨肌筋膜室综合症[1]发生率较高,给手术时段及固定物的选择机手术操作带来困难,骨折端吸收,骨折不愈合率发生高。
  3.2传统的治疗方法存在的问题
  目前治疗胫腓骨骨折的方法很多,各有利弊。如保守治疗多采用跟骨牵引或石膏固定,骨折的稳定性差,尤其是开放性骨折需换药等处理者,骨折端稳定性保持更难,骨不愈合率、畸形愈合率增加。由于不能早期关节功能锻炼,关节功能障碍发生率较高,肌废用性萎缩发生率高。手术治疗,目前内固定多采用带锁髓内针,锁定板,但对于严重开放性骨折,特别有皮肤肌肉骨缺损者感染率较高,待创面控制感染愈合后已由新鲜骨折变为陈旧性骨折,发生延期愈合或不愈合亦较高[2],胫骨髓内针治疗后可有膝关节疼痛,其原因是无论是关节内还是关节外,对局部膝关节软组织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
  3.3 组合式多功能外固定器优缺点:
  本外固定器特点:(1)为组合式,根据骨折部位不同,骨折的严重程度不同,固定器组合或多固定器组合,设跨关节固定组合。(2)功能齐全,可作各方位成角矫正,旋转畸形矫正,短缩畸形矫正及对向挤压调节功能。(3)可在手术中调节,亦可在术后调节。如胫骨多段骨折,宜先在两端各固定两根骨牵引针,两端骨牵引针可纵向钻入,亦可平行或交叉钻入,安装固定器,再在其中部较大的骨缺上钻入牵引针,再把可调节连杆将中间部的牵引针固定在固定器上,C臂下调整达到良好对位对线后锁固各关节螺丝。术后如发现有成角旋转或短缩,仍可作再次或几次调整。本组病例126例,术后再次调整者5例,占4%,两次调整者2例,占1.3%,5-7周作对向挤压46例,骨愈合时间明显较不对向挤压缩例缩短。
  除骨折本身损伤外,外在的干预也能影响骨折愈合,无创和微创的治疗方法[3],外部干预小,骨折周围床结构无在损伤,维护了骨折后原有存留在骨折周围的存留的血供应及骨缺结构。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现场管理在普外科优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对本院普外科实施现场管理,实施前后随机抽取200例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现场管理实施前后对普外科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结果:与实施前相比,实施后普外科基础护理、专科护理、病房环境及安全、危重病患者护理、急救物品及器械、护理质量总评分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90分为满意。  3.讨论普外科护理存在各种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食疗对高血压阴虚体质的作用。方法:85例高血压阴虚体质患者随机分为二组,实验组采用中医食疗结合常规健康宣教,对照组为常规健康宣教,干预时间12周。干预前、干预后4周、8周、12周评定患者阴虚体质表现、抗高血压药物用药情况和血压。结果:干预后12周实验组患者阴虚体质的数量减少(P80 mmHg,未服用抗高血压药物;新发现的高血压患者,收缩压140-179mmHg和(或)舒张压9
期刊
【关键词】昏迷;深静脉血栓;原因;预防护理  因重型颅脑损伤及脑出血等原因导致的中枢性昏迷患者,在救治的过程中常常忽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指血液在下肢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阻塞静脉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如不予治疗,急性期可并发肺栓塞,危及生命[1],是常见的下肢静脉疾患之一。目前认为静脉血流滞缓,静脉壁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是
期刊
【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内镜下食管贲门粘膜撕裂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36例食管贲门粘膜撕裂综合征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特点等临床资料。结果:食管贲门粘膜撕裂综合征的发生率占上消化道出血的0.86 %,右侧壁的贲门粘膜多见,全部采用内镜下止血成功,无严重并发症。结论:食管贲门粘膜撕裂综合征为消化内科急症;内镜是确诊的首选方法。内镜止血效果肯定,预后良好,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期刊
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人民医院外科 476200  【摘要】目的 探讨电子体温计在多发性外伤患者体温测量中的实用性,分析与水银体温计的差别和优缺点,为外科多发性外伤患者的体温测量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将2012年10月~2014年10月于我院外科住院的220例多发性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用电子体温计和水银体温计测量右侧腋窝温度和左侧腋窝温度。结果220例患者应用电子体温计和水银体温计测量腋温数值无明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重症胰腺炎禁食病人静脉营养支持治疗,维持病人生命体征及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方法:采用完全中心静脉置管输入营养液。结果:通过中心静脉置管输入营养制剂,无护理并发症发生,无发生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  【关键词】重症胰腺炎;肠外营养;护理措施  急性胰腺炎是指胰腺分泌的消化酶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的化学性炎症[1]。是常见的急腹症,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属于急性胰腺炎的特殊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危象的临床特点,患者在突发高血压危象时的紧急处理和护理措施,观察血压的变化及临床预后,为临床护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5例突发高血压危象的患者采取迅速降压、镇静、心理护理、对症处理。结果:5例患者的高血压危象全部缓解。结论:通过对患者进行紧急降压、镇静、心理护理、对症处理可以缓解患者的高血压症状,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高血压;危象;急救;护理  随着人民生活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艾滋病患者营养状况及其营养治疗。方法:采用文献回顾法了解艾滋病患者营养状况及其营养治疗资料。结果:人体感染艾滋病病毒(HIV)后,由于多种原因可造成身体营养缺乏,绝大多数人会因此出现体重降低,这是营养状况损害出现的第一症状,80%以上的AIDS患者还会出现极度消瘦,而营养缺乏反过来又会加快艾滋病的病程和发展,能量、蛋白质、微量营养素缺乏可以使身体的免疫功能进一步恶化,并影响其他生
期刊
【摘要】临床护理路径属于一种全新的护理模式,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中,主要是由相关专业人员及医护人员针对某个手术或者某个诊断制定的具有时间性、顺序性的、适合患者的护理计划,通过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能够将资源浪费有效减少,促进患者快速康复,提升服务质量;本文针对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进行详细分析,作一综述。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应用效果  在心血管内科疾
期刊
我院针对门诊输液室护理工作中的存在问题,采取了有效的防范措施,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存在问题  1.1 工作人员服务态度不热情,说话语调过重,少数民族患者多,语言沟通存在障碍。  1.2 部分病人受病情及医疗费用偏高的影响,情绪化反应较重。  1.3 门诊药房发错药,或少发了药导致病人多跑趟  1.4 收费室财务人员经常出现错收费的现象。  1.5 医生写错注射治疗单,字迹潦草;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