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价值研究

来源 :系统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b09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选择该院2019年1月—2020年3月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3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划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68例。通过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甲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六君子汤治疗乙组。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乙组的总有效率(98.5%)明显高于甲组(8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91,P<0.05);乙组的症候积分中胃脘部胀满(0.9±0.1)分、食少纳呆(0.8±0.1)分、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手外伤感染患者实行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SD)对于创面修复的疗效。方法就诊时间范围是2018年5月—2020年5月间,疾病类型为手外伤感染,统计患者77例。以抽签法为基准,A组39例予以VSD治疗,B组38例予以传统换药治疗。对比修复疗效。结果A组的总有效率为92.31%,B组为73.68%,A组的康复指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57,P=0.029)。A组的二次手术率为2.56%,B组为1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98,
目的观察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情况。方法课题纳入2019年10月—2020年10月108例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不良反应者,在签署同意书后对其进行研究,统计记录此期间内不良反应具体情况。结果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不良反应者中,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者37.96%,环丙沙星、氟罗沙星不良反应是27.78%、25.93%,洛美沙星、氧氟水星、加替沙星不良反应是3.70%、2.78%、1.85%。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用药不良反应类型中,神经系统、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占比高,为36.11%、27.78%,其次是皮肤系统和循环系统,数
目的探讨在复合手术室中对脑动静脉畸形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5月来该院接受治疗的20例脑动静脉畸形患者进行研究,均在复合手术室中完成手术治疗,结合术前患者评估结果,分为有5例患者行开颅切除术与术中脑血管造影,另15例患者行血管内栓塞术与开颅切除术。分析患者手术情况、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与随访结果。结果20例患者手术时间在4.0-8.3 h左右,平均手术时间为(5.9±1.1)h;15例行血管内栓塞术与开颅切除术患者在经过治疗后,畸形血管团体积缩小了46.7%-63.9
目的分析康复科多重耐药菌感染常见病原菌及耐药性、多重耐药种类以及感染预防控制措施。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该院康复科895例患者中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87例,通过细菌种类和多重耐药菌种类鉴定以及药敏试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7例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中,革兰阴性菌78例,占比89.66%,革兰阳性菌9例,占10.34%;以尿标本最多为67例,占77.01%;多重耐药菌种类ESBLs 63例,占72.41%。革兰阴性菌对常用抗菌素的耐药率:头孢呋辛、复方新诺明、头孢曲松、氨苄青霉素、头孢吡肟耐药
目的分析药学干预对抗生素使用不合理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不同时间段抗生素的使用案例为研究对象。2017年8月—2018年8月期间的案例作为对照组,2018年9月—2019年9月期间的案例作为观察组,并且使用抗生素期间接受药学干预。分析影响抗生素合理使用的因素,从而提高抗生素使用的合理性,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抗生素不合理使用发生率(1.61%)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抗生素不合理使用发生率(11.2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64,P<
目的分析不同护理干预方案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作用。方法该院在2019年4月—2020年6月期间收治的90例老年慢阻肺患者纳为研究对象,结合随机动态数字表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5例。对照组临床施以常规性护理,研究组临床施以优质性护理。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量在呼气总量中的占比),并参考74项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LI-74)评估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功能)。结果经护理后,研究组患者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表现出的临床特征并观察给予对应治疗后获得临床效果。方法将该院2017年6月—2020年4月收治的52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数字奇偶法分组,治疗组(26例)采用综合治疗+高压氧+脓肿切开引流术完成疾病治疗;常规组(26例)采用综合治疗方法完成疾病治疗;就组间所有患者病原菌情况、感染来源以及位置、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疗效数据展开对比。结果针对所有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实施药敏试验以及脓液细菌培养,最终就结果分析发现,41例获得阳性脓液细菌培养结果,11例表现为无菌生长;其中31例
目的评价颅脑外伤术后运动障碍患者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对于患者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8年6月—2020年6月就诊的120例颅脑外伤术后运动障碍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接受传统护理,观察组接受早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的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75.56±11.23)分高于对照组(60.11±9.4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43,P<0.001);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12.63±5.22)分小于对照组(
目的探讨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在盆底康复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19年4月在该院治疗的盆底康复患者110例作为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55)和观察组(n=55)。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两组均完成1个月治疗,比较两组腹围尺寸、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临床盆底收缩压、肌纤维疲劳程度、盆底静息压水平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腹围脐上3 cm(81.23±2.43)cm、肚脐中心(80.23±2.32)cm、脐下3 cm(84.23±2.83)cm低于
目的分析龙胆泻肝汤与牵正散治疗周围性面瘫初期的临床效果及预后情况。方法选择2019年5月—2020年5月该院收治周围性面瘫初期患者80例为对象,按随机数表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牵正散治疗,研究组40例使用龙胆泻肝汤治疗,对两组临床效果及预后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治愈率为30.00%,对照组治愈率为22.50%,研究组临床有效率(95.00%)比对照组(80.0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4,P<0.05);且研究组症候积分(4.21±1.35)分比对照组(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