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来源 :首都食品与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qwart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消化道早癌应用消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对疾病诊断及治疗的价值.方法 选取在我院确诊为消化道早癌的60例患者,遵循随机数字表法的分组原则,将研究对象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开展常规内镜诊断及治疗,实验组则借助消化内镜诊断并采取黏膜下剥离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影像质量、诊治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诊断结果上,实验组获取的毛细血管影像、病变形态影像与胃小凹影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诊断与治疗相关指标上、诊断时间与手术时间上,实验组各指标均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疾病治疗费用上,实验组比对照组低(P<0.05);实验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6.67%远远低于对照组的30.00%(P<0.05).结论 将消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应用到消化道早癌的诊治中,可以获得良好的影像资料,辅助疾病诊断.同时借助经消化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可取得满意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推广.
其他文献
肺动脉导管(PAC)已广泛应用于循环监测,在评价血流动力学变化方面,PAC所得到的参数比一般临床评价更为精确,它的临床应用明显改变了治疗效果.本文在分析PAC参数临床意义的基
1983年2~3月某医院流行性腹泻爆发流行,共发生266名病人,发病率为41.82%。流行期间我们深入现场作了调查。一、一般情况:该医院在蓬莱县境内,为海洋性气候。冬季平均气温-1.1
西北五省(区)计划免疫协作委员会于1983年1月12日在兰州正式成立。 会议期间,代表们听取了全国计划免疫工作会议文件的传达、讨论并修订了《西北五省(区)1983~1990年计划免疫
目的 探讨内镜下经多隧道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早癌的效果.方法 以本院收治的116例消化道早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临床对照研究分为观察组(58例)与常规组(58例),观察组予以
麻醉和手术中呼吸功能监测的目的在于评价肺部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功能,观察呼吸机制与通气储备是否充分、有效.本文在分析呼吸功能监测的重要作用的基础上,研究了术中呼吸功
会议
3-氯乙基磷酸酯()是防火聚氯乙烯油毡的原料之一,工业建设中广泛应用。作者研究了它对动物性腺的毒性作用。实验采用雄性大鼠,将动物置于200升中毒柜内,昼夜吸毒共4个月,浓
目的 研究探讨结肠息肉经纤维结肠镜高频电切术治疗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8月~2020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6例结肠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后均进行经纤维结肠镜
目的 探讨利培酮联合接受式音乐疗法在流浪精神病患者中的康复治疗作用.方法 选取在我院收治的流浪精神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利培酮治疗,研
麻醉深度监测一直是麻醉医师关注的问题.本文在介绍麻醉及麻醉状态的定义的基础上,研究了麻醉深度,并提出了麻醉深度监测的临床意义,并提出了理想的麻醉状态的概念,指出实现实现
本文在BAN逻辑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公钥密码认证系统的逻辑,这是一种共享的方案,并举例说明了其应用. Based on the BAN logic, this paper presents a logic applic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