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叶消毒后不同晾干方式的比较试验

来源 :广西蚕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199104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桑叶的消毒清洗可以有效控制家蚕微粒子病的发生,其中晾干桑叶是桑叶消毒清洗后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探索桑叶消毒后耗时少和工效高的最佳晾干方式,试验设计了桑叶消毒清洗后3种不同方式的晾叶处理,分别为处理①(地面晾叶+人工翻晾)、处理②(5层塑料架晾叶)和处理③(地面晾叶+不翻转),并在实际生产中进行对比试验,调查桑叶去水率、晾叶需要的时间及用电量、占地面积和用工情况,比较3种不同的晾叶方式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效果。试验结果显示,桑叶消毒清洗后,处理②使用5层塑料架晾叶与处理①、处理③采取地面晾叶所得的桑叶叶面去水
其他文献
为了在“十四五”新阶段更好地开展广西桑树育种工作,推进蚕桑产业的高速发展,从桑树种质资源的研究、多倍体诱导方法与鉴定方法、果桑种质资源的研究、育种技术等方面综述了“十三五”期间广西桑树育种科研成果和科研进展。提出应继续深入开展桑树种质资源的引进、鉴定与利用的研究,继续加强应用基础和育种技术研究,提升桑树育种水平,继续根据生产和市场需求多元化育种的发展方向,推进广西蚕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检验广西蚕业技术推广站研发的蚕卵自动计数方法的可操作性和准确性,总结了该蚕卵自动计数方法的操作流程及步骤。采用该计数方法与人工计数方法分别对桂蚕8号的4个母种锦(9MN)、绣(芙H)、壮(7MH)、丽(87H)的卵圈进行蚕卵计数,并比较了两者的准确率和工效。结果显示,自动计数相对于人工计数的偏差率小于5%,通过校正可把偏差率控制在1%以下;蚕卵自动计数方法工效相比人工计数提高7~8倍,具有准确率高和省力高效的优势,可以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在实际操作中,蚕卵自动计数方法存在一定程度的误差,且尚未能消除可能
为进一步推广普及广西蚕桑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技术,实现产学研的有机结合,2021年7月22日,广西蚕业技术推广站与广西迎春丝绸有限公司在象州县广西迎春丝绸有限公司举行“蚕桑产业技术研发和推广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鲁成教授,广西蚕业技术推广站、广西迎春丝绸有限公司、来宾市农业科学院、象州县农业农村局等有关单位领导出席签约仪式。
桂蚕8号(锦·绣×壮·丽)是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站选育的具有多抗高产优质的桑蚕新品种,2020年6月通过广西省级品种审定,是广西计划重点推广的家蚕新品种.rn据初步统计,截至2021年6月25日,广西共计推广该品种50万张左右,售茧收入8.5亿元左右.据小蚕共育户和广大大蚕养殖户反映,桂蚕8号蚕体大、食量大,龄期比两广二号多0.5~1.0 d,在高温季节饲养该品种具有脓病少,蚕茧大、茧色白、产量高的优点.养得好的1标准张(广西)蚕种的家蚕产茧量普遍在47.50 kg以上,比同期饲养的两广二号增产增收
期刊
2021年7月18-23日,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鲁成教授到广西平果市、环江县、宜州区、柳城县、象州县、兴宾区等6个蚕桑生产县(市、区)调研指导蚕桑生产。
柞水县坚持以实施最严格的管理制度为抓手,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全面加强土地资源管理,确保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红线不动摇。助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是重中之重,群众思想、管理政策和领导决策都十分重要,因此本文将分析已有土地制度,给出其深化策略,助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放管服”及简政放权的政策,适应广西蚕种生产新形势,进一步规范广西蚕种生产经营许可管理,结合实际,自治区农业农村厅于2021年9月8日,印发了《广西壮族自治区蚕种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办法》(桂农厅规〔2021〕3号)(以下简称《办法》),该《办法》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期刊
红火蚁入侵桑园不仅破坏桑树发育、影响桑园管理,而且对人类有攻击性,因此对其进行灭杀防治对桑园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有效灭杀防治桑园红火蚁,结合桑园管理特点,集成总结出一套高效、持久的红火蚁灭杀防治技术措施,以广西蚕业技术推广站桑蚕繁育基地桑园为例,根据气候和桑园作业要求,经集成、实施、改良与调查,总结出以液态毒剂毒杀法灭杀,毒饵诱杀预防,毒剂毒杀红火蚁总群后,再施撒毒饵进行田间预防的方法措施,可以有效地灭杀桑园红火蚁,在养蚕期间的防治效果较好.
为提高正常感知器的现时工作效率,做小生丝纤度偏差,通过调整探索鼓轮和定位鼓轮的位置,使被检测的生丝尽可能居中于感知器隔距间隙。对两者的缫丝成绩进行比较,运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调整自动缫丝机的“三线”后,生丝纤度偏差具有显著性,生产出的生丝基本能达到A类生丝对纤度的要求,生丝平均纤度和纤度总差不显著。保证自动缫丝机的“三线”居中垂直于感知器隔距间隙,有利于做小生丝纤度偏差,但是对生丝平均纤度和纤度总差的影响不大。
为了巩固广西家蚕原种繁育“十三五”期间取得的丰硕成果,进一步推进广西蚕桑产业在“十四五”阶段高质量发展,系统总结了“十三五”期间家蚕原种繁育取得的成效,包括建设完善的繁育体系和生产流程,保障主推品种原种繁育数量,建立繁育单位育、繁、推一体化机制,开放原种繁育权限,建成原种微粒子病防控体系,开发桑叶消毒清洗生产线,研究桑叶冷藏保鲜技术、高效制种技术,保持复壮主推品种优良种性等方面。研究分析了广西家蚕原种繁育方面还存在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技术人员分布不均衡和新建原种场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并对“十四五”期间原种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