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条约》签订的幕后故事

来源 :看历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j31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次鸦片战争胜利后,英法等西方列强在清朝获得了不少的权益。但他们认为清政府开放的通商口岸太少,英法的商业贸易额增幅过慢,希望“修改和约”(《南京条约》),以进一步在华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1854年4月,英国驻广州领事保灵照会两广总督叶名琛要求“修约”,叶名琛因为反对英使进入广州,且咸丰帝反对给予洋人更多特权,于是以“拖字”应付,致使双方的会晤不欢而散。当年10月,英、法、美三国公使来到天津海口,见到直隶总督,共同控诉了叶名琛,同时提出各自的修约要求,但是咸丰帝深感丧权辱国,仅同意其中的3条,其余全部拒绝,致使双方的修约谈判破裂,至此洋人决定以大炮来迫使清政府屈服。
  1856年5月,英法联军炮轰广州,叶名琛以“不战、不和、不降”的三不政策应对,结果惨被俘获,广州陷落。而清政府由于消息传输落后,直到1858年1月27日,咸丰帝才知道战争已经发生。当年的3月21日,获悉英、法、美三国公使率领舰队前往天津之后,清政府下令大沽要塞“不动声色、严密防范”。4月13日—20日,汇集到大沽口外的外国军舰已达四五十艘,士兵共计五千多人。
  咸丰帝也暗中调兵遣将,约4500多人的援军急速驰援大沽口,通归直隶总督谭廷襄节制。可直到此时,咸丰帝还未下定决心与洋人开战,因为咸丰帝认为当务之急乃是平定发匪(太平军),收复南京,对洋人则宜暂且忍耐。咸丰帝为负责交涉的谭廷襄制订了详细的外交方略:对俄国表示友好,对美国设法羁縻,对法国进行劝解,对英国进行孤立,以达到分化瓦解四国联盟的目的。只是可惜这并未起到什么作用。
  当时分布在大沽口外的英法联军舰队共计有26艘,其中英军15艘,法军11艘,联军舰队除旗舰外,皆为轻型的蒸汽炮舰或浅水炮艇,行动迅速,可在内河作战。军事科技的领先,使得英法联军面对着清军过时的炮台防御体系,没有丝毫的进攻压力。
  1858年5月20日上午8时,英法联军向谭廷襄发出了“最后通牒”,要求清军在上午10时之前撤防,并交出大沽口炮台,但遭到谭廷襄的拒绝。10时刚过,英法联军立即对大沽口发起进攻。而清军将士也在谭廷襄的指挥下,发炮回击。但由于双方火炮铸造技术、火药技术、射击运算技术的差距,清军逐渐处于下风,激战至中午12时左右,大沽要塞失陷。
  此役,清军阵亡291人,受伤170余人,伤重不治13人;英军阵亡5人,受伤17人;法军阵亡10人左右,40余人受伤,10余人失踪。对比双方的战损情况,可以说清军在拼死抗争之后,一败涂地。
  清军的败绩,使得咸丰帝只能根据英法联军的要求,派出大学士桂良、吏部尚书花沙纳为钦差大臣,许以“便宜从事”之权,前往天津,与洋人议和。6月27日,英法威逼桂良签订合约,否则立即开战。桂良向咸丰皇帝上书“天时如此,人事如此,全局如此,只好姑为应允,催其速退兵船,以安人心”,然后不待应允,就同英法两国公使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7月3日,咸丰帝收到中英、中法条约的抄本,不及细看,均用朱笔批上“依议”二字,宣示各国,照此办理。至此,英法俄美等西方列强在清政府手中获得更多特权,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其他文献
她们是社交舞台的焦点,她们是一个时代的优雅符号,她们高傲美丽,行走处香风习习,落座时嫣然百媚;她们家世显赫、才艺卓越,自小受传统文化熏陶,而后又多经西方新式教育洗礼。  她们便是被称为“名媛”的群体,这些美在才情、名噪一时的女性大多出身于被称为“名媛学堂”的教会女校,正是这类女校为民国女性打开了接受公共教育的一扇门,让她们登上舞台, 成为时代的宠儿。  花开女校  近代以前的封建中国,倡导女性要遵
期刊
在这个世界上,与名媛气质最不违和的城市,非巴黎莫属了。前两年有一本书叫《法国名媛的优雅圣经》,就是教女性如何得体地应对生活中方方面面的关系, 从各种场合的穿着到待人接物的礼数,从布置家居到邻里关系的处理,一句话,虽然你是一个普通的女人,照样可以像名媛一样生活。这本书的作者纳迪娜·德·罗思柴尔德是欧洲著名的罗思柴尔德家族的成员,本身也称得上是名媛了。不过,巴黎作为名媛之都,却与这本书没什么关系, 名
期刊
公元1896 年10 月,前往俄国参加沙皇加冕典礼的李鸿章尚未回国(典礼结束后顺便访问了欧美诸国),上海的英文报纸《字林西报》突然披露了一条重要的消息:李鸿章同俄国人签订了一个秘密条约——《中俄密约》(以下简称《密约》),并公布了《密约》全文,共十二条。其关键内容是:中国允许俄国将西伯里亚铁路延伸至中国境内,“一由俄国海参崴埠续造至中国吉林晖春城,又向西北续至吉林省城止。一由俄国境某城之火车站续造
期刊
一般游人眼里,在美国像石头山公园这样不起眼的景点, 不会引起足够的重视。引起我浓厚兴趣的,是知道那儿有一位叱咤风云的“李将军”。  美国南北战争中有一个不可或缺的重量级人物,便是外号叫“李将军” 的罗伯特·李。  发生在十九世纪中叶的南北战争于美国的意义,在美国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无论放在何时,怎么评价都不为过。  这是美国内战,参战双方为“北方美利坚合众国”和“南方美利坚联盟国”。最初发动战争
期刊
城市高企的房价,让很多人再次生出田园梦。在一个乡下地方,种上几亩田,有一个小屋,养上一群鸡鸭,几只牛羊,晚上有清新的空气和美好的月光,这些成为都市人的梦想。  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很多人也这么想。很多生活在大城市的作家,仿佛一夜之间厌倦了都市生活。那时的美国,正处在经济大萧条后的缓慢恢复中,城市环境糟糕,生活压力也很大。好在美国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作家们跑到农村,很容易搞到一片土地,甚至专门
期刊
帝国王朝以郡县官僚制度进行管理,以“自耕农”为其中产阶级,帝国的管理在抽象的道德原则上维持规模的统一,对地方社会施之以静态的设置。不论是宋以前的以人口为区划标准,还是明清时代以税额为区划标准,其精神则一致,乃是寻求静态的社会控制。  在这种模式中,农业社会的储备是有限的,在静态封闭的环境中耗竭,商业因素和商业原则不可能突破这种模式的规范。商业只是帝国社会的末业,既受到农业社会有限储备的限制,同时又
期刊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卢作孚是以“中国船王”闻名于世的,然而30岁之前的他完全是个文化人,从事的职业是教师、记者和编辑。很难想象这个人以后会变成一个商业巨子。卢作孚所办的民生实业公司曾是抗战时期中国最大的民营航运企业,堪称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中的一个传奇。  建国初年,毛泽东曾对黄炎培说:“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有四个人是我们万万不可忘记的—— 搞重工业的张之洞、搞纺织工业的张謇、搞交通运输业的卢作孚、搞化
期刊
辞职既然是政治博弈的手段,那就有必要不断通过后续行动保证达到意图目的。蔡元培在胡适等好友的帮助下拟定了辞职步骤,其中当然包括左右事后舆论的计划。他们希望呼唤出关于辞职正义性的有益评论,扩大辞职的社会影响,以便对政府当局施加更大压力,扭转彭允彝干涉司法的现状。  蔡元培一生辞职多达二十余次,后来他总结自己经历时曾说“一生难进易退”, 大概可以作为多次辞职的真实写照。而1923 年蔡元培辞职是历次辞职
期刊
二刘之战使刘湘登上四川霸王的地位,形成独自称霸的局面, 结束了四川长达20多年的军阀混战局面,客观上有利于四川人民生活的安定和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但蒋介石的触角也乘机伸向四川,刘湘为蒋介石势力渗透到四川创造了有利条件。  自1915 年12 月蔡锷领导云南护国军讨伐袁世凯,推动了全国反帝制运动,1916 年3 月22 日袁世凯宣布取消帝制,同年6 月去世后,各地军阀乘机攫夺地盘、霸据一方, 导致在全
期刊
在“竹林七贤”中,向秀出场机会很少,但论起才华来,他却是那个时代继王弼之后最有名的哲学家之一。除了天才嵇康、诗人阮籍,大概就属向秀对后世影响最大了。可性情温和敦厚的他,大概天生就欠缺明星气质,完全不会炒作,又不自带主角光环,于是成为竹林七贤中的万年绿叶。只能在《庄子注》等流传后世的思想随笔中,才能偶尔一睹其“妙析奇致,大畅玄风”的风流本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