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机器审视

来源 :读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ter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病人中间流传着一句常人不会心,也不觉得好笑的笑话:看中医是看医生,而看西医是看机器。由此可见,病人发明的笑话多半不好笑,病人只要不怨天尤人,表现出对于幽默感的追求就很不错了。至于幽默感能否发挥出来,发挥到怎样一个程度就不必苛求了。
  况且,这句话还是说出了病人面临的部分实际情形。譬如去看西医,你连医生的面容都未看清楚,他就埋下头往电脑上敲几个字,然后机器把这几个字吐在一张纸条上。有经验的病人都知道,这是一张前去拜会某台机器的“通行证”。我也算是个有经验的病人,如果在电脑上玩偷菜,这些经验可以升级获得再开一块荒地的资格了。上周四,去看朋友介绍的一个新医生。寒暄毕,他就开出这么一张新单子。
  我知道,又要去拜会某种机器了。
  这张单子在由众多分科、诊断室、检查室和电梯、楼层、廊道构成的迷宫般的建筑中标示出一个肯定的去向。我到达的是放射科碘造影室。造影室?反正我不会误以为是有人要替我画一幅素描或漫画,就像从手术室出来,右腹部那条蜈蚣状的伤疤我不会误认为是精心绘刺的文身,虽然心情好时瞧上去的确也像个精致的文身。
  好了,回到医院里来,进入规定的流程吧。把单子递进某一间半开着门的屋子,里面活动着一些面目不清的人,他们都穿着白衣服,我认为他们就是我将要拜会的那台机器与我之间的翻译,或信使。信使给我一个号码。如果有人呼叫这个号码,就是告诉我终于轮到我与机器约会了。
  我忘记自己的名字,记住这个号码,警醒着等待自己被呼叫,等待某扇厚重的、上面闪烁着一盏红灯的门打开,让我进去拜会那台机器。更准确地说,是去被机器审视,被冷冰冰的机器任意审视。
  不对,那不是一台机器,简直就是科幻电影中的智能机器人。不然,它怎么能把你的五脏六腑看得一清二楚?这机器看上去冷冰冰的,却自有一种扬扬自得的味道。坐在放射科幽深走廊的某条长椅上,等待被机器扫描的时间里,我想起了自己拜会过的那些机器。B超啊,X光机啊都不屑去说了,它们是前科幻电影时代和宇航时代以前的低级发明,至多带着一点稍嫌落伍的时代感。我所说的起码是CT,那才是具有未来感的机器。虽然这类机器还是由人来操纵,但这人让你躺在一张硬邦邦的床上后就消失了,让你独自面对一台巨大的、看起来比身下这张床更硬、更冰冷的机器。其实,这张床也是这台巨大机器的一部分,是这台机器有力的下颚,如果它想活吞了你,只消稍稍抬一抬下颚就可以了。只消把下颚和同样坚硬的上颚合在一起,轻轻错动一下,咕吱一声,一个人就香消玉殒了。但是,CT机没有这么做,它只是俯下身来,嗡嗡作响,提示你它开始工作——开始扫描你,开始审视你了。某个地方,还有一盏灯闪烁着,同时嘟嘟作响。这让人有点害怕,害怕出现科幻电影中演绎过太多次的场景:这台显然有着某种程序性智慧的機器突然获得自主意识,那个在你胸腹上来回观测的镜头中突然伸出一双锋利的剪刀手。


  相对于CT来说,做核磁共振的机器更具科幻感。它也有一张床。如果说这床在CT那里像下颚,在这台机器上则相当于一条舌头,当你脱去太多的衣服——科幻电影中的人通常都穿得很少——躺到那张床上,它就把舌头缩回口中,你也就随之滑入了一个灰白色的穹隆里。先是头,接着是上半身,然后是下半身。不知道这穹隆算是这机器的大口,还是它的腹腔?好在这台机器并不疯狂,只是按规定的程序在运行。穹隆顶上灯光闪烁,让人有强烈的被审视感,从里到外无一遗漏地被看光。于是想起昨晚淋浴时,身体的某个角落没有仔细打扫。与我的沮丧相比,机器简直是得意扬扬,得意地发出磁力与光波在宇宙中穿梭时那种规律的声响,并不断改换着节拍。照理说,我们的耳朵听不到这些光啊,波啊的声响,但电影让我们听到了这样的声响,所以现在我才有了这样的联想。现在,一些无所不至的光或波正在穿越我的身体。那么庞大的机器,那么好的穿透性。你的身体被一台机器一览无余,以至于你不相信它只是一台机器。
  (欲何依摘自长江文艺出版社《落不定的尘埃:阿来藏地随笔》一书,〔加拿大〕Sam Island图)
其他文献
牧人曾经在光秃秃的树林  埋葬落日。  渔夫用渔网打捞冰湖的月亮。  蓝色的水晶里  住着苍白的人,脸贴着他的星辰;  或者垂首在紫色的睡梦里。  但群鸟的黑色飞翔始终触动着  观望者,蓝花的圣洁,  思念着被遗忘之物的静寂,陨灭的天使。  在朦胧的岩石里前额再度入夜;  一位神采奕奕的少年  妹妹出现在秋天和黑色的腐烂里  (劉 振摘自上海文艺出版社《孤独者的秋天》一书)
期刊
最近经常听到一个说法,叫作“颜值即正义”。即在这个时代,一个人的长相好不好看,实在太重要了。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的丹尼尔·哈默迈什教授曾写过一篇论文,叫作《颜值和劳动力市场研究》。丹尼尔教授认为,在组织行为学中,存在这样一个普遍的现象:只要涉及面试,哪怕是附照片的筛简历环节,应聘者的颜值也往往会影响应聘结果。如果碰巧遇到自我管控能力强的领导,他会对下属的颜值要求更高,因为他认为颜值是能力的信号。比
期刊
支付宝在2017年8月1日至8月8日举办“无现金移动支付体验活动”,推出“扫码立减最高4888元”“支付宝扫码坐公交3天免费”等一系列优惠活动。其实,早在2017年2月,支付宝就号称要用5年时间把全中国推进到“无现金社会”。面对支付宝的“无现金移动支付体验活动”,另一家移动支付巨头微信支付也立刻跟进,推出直接对标的“鼓励金”活动。在互联网大并购时代之后,这样“薅羊毛”的机会对于老百姓来说已经越来越
期刊
一篇文章说,莎士比亚创造了1700多个英语单词,包括advertising(广告)、eyeball(眼球)、gossip(流言)、label(标签)等。《卫报》记者亚历克斯·贝洛斯说,莎士比亚还创造了odd一词的现代含义。odd,本来只指“奇数”,在莎士比亚的戏剧《空爱一场》中,它第一次被用作“奇怪”之意:怪诞的西班牙人唐·阿德里爱诺·德·阿马都被描述为“性格高傲、说话武断、行为荒诞浮夸。他太矜持
期刊
扭开收音机,才知道如今仍有人通过电台点歌。这是一种多么古老的行为呀。在我成长的年代,很多同学听收音机的目的就是为了听听有没有人给自己点歌。同时也急着拨打电话,希望能被接通,把自己想说的话和想让对方听到的歌传送出去,让那个夜里在桌前点灯做功课或者读书的人听见。这叫作凭歌寄意。  以歌传情,是许多恋人乐此不疲的事情。但是送一张唱片、传一首歌,与在電台点歌的性质是截然不同的。前者是私密的,只存在于两个人
期刊
高盛集团在近期发布的一份“无现金趋势报告”中称,现金社会的发展已经到了顶点,在不久的将来,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将进入“无现金社会”。传统的现金支付不再跟得上社会发展的速度。要知道,每一次现金收付平均需要26秒钟,每一张纸币平均带有18万个细菌,每生产15000张纸币要砍掉一棵树龄20年的树。为了成功实现《巴黎气候变化协定》中人类在2050年逐渐将碳足迹降至接近零的目标,人类需要一种全新的生活方
期刊
常识的悲哀  最近三十几年,“金钱”二字在报刊标题中的出现频率非常高,这多源于一句口号:时间就是金钱。  那么,金钱对于人来说究竟有何意义呢?  有钱首先意味着你可以不再为生计发愁。你去工作,你的劳动和付出换取的是生计问题的解决。金钱在这一点上等同于生计。  但是通过工作中的劳动和付出,有时候你能获得比维持生计所需要的更多的钱,这部分钱便不再承担生计功能,变成储蓄或者积累财富的工具。所以金钱又不完
期刊
搜索引擎是很多人了解一个行业时首先会用到的工具。怎么做可以让自己获得更有针对性的信息?我们可以粗略地把研究方法分为两种:从上至下和从下至上。前者是从行业入手,逐步切入某个细分领域及公司;后者则相反,从公司开始,反向了解它所在的领域以及行业。  从上至下:学会读行业研究报告  要从行业入手,第一步就是去搜集行业研究报告。通常,你可以通过一些关键词,以及前瞻数据等垂直研究报告网站获得这类报告。但这些报
期刊
一  1988年的大年初一,我出生在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县停钟村。我爷爷觉得在龙年正月初一出生是个好兆头,预示着我今后将如龙一般一飞冲天。  在我出生那年,我家附近的村子才开始通电,所有和电有关的物件都是奢侈品。尽管家里条件艰苦,给我摆满月酒的时候,爷爷还是请了皮影戏艺人,让他们在一排白炽灯下,演了一出大戏《杨家将》。那算是我们何家办得非常热闹的一次酒席,直到现在,当年参加过满月酒席的亲戚仍然记忆犹新
期刊
195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军事法庭在沈阳对8名日本战犯进行了公开审判。时年25岁的李长泰是其中3名日本战犯的辩护律师。和所有参与此事的法律工作者一样,李长泰一开始接受不了这份任务。日军在侵华战争中那么暴虐,犯下那么多罪行,现在还让中国人为双手沾满中国人鲜血的日本战犯辩护,这不是疯了吗?李长泰真想不通,他的经历也让他没法想通。  1931年出生在辽宁锦州的李长泰,一出生就成了“亡国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