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编二十五史之晚清史》

来源 :文史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estlaviewu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及晚清这段历史,可以用“苦难”和“觉醒”这两个词加以概括。这七十余年的历史,没有盛唐的荣光,但这段历史对于今天的意义,却是盛唐难以比拟的。这段历史是血泪交织的,它时时刻刻警醒着我们,在前进的路上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懈怠。
  苦难贯穿晚清七十年。
  有鸦片战争惨败,有《南京条约》的屈辱;有黄海大战的悲壮,有平壤溃退的懦弱;有收复新疆的铁血,有胜而求和的无奈。太多太多史事,读起来是那样的沉重;太多太多的人物,让人扼腕叹息。
  以史为鉴,作为远东第一大舰队的北洋水师不可谓不先进,海军军官又大多都有留学经历,不能说没有军事作战的才能。但是失败的结局却摆在眼前。归根结底地说,当时腐朽落后的旧制度才是我们失败的根本原因。国家的军队沦为封疆大吏互相争斗的工具。面对外敌,清政府内部内讧不断,难以形成合力,失败就是无法避免的事情。这种内斗在之后的“庚子国变”显现的更为明显。主和派与主战派之间的嫌隙难以弥合,造成清政府在决策上举棋不定、犹豫不决,直接导致军队的迅速溃败,以及之后《辛丑条约》那史无前例的浩劫。“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这种自辱的言辞也是华夏五千年所从未有过的。
  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苦难之后,沉睡的巨龙开始觉醒,从统治阶层到普通士子,都开始探寻救亡图存之道。而“洋务运动”就是统治阶级内部自救的代表。
  洋务运动从兴起到失败,前后三十多年,可以用一个“难”字概括。
  起步难。中国五千年灿烂文明长期领先世界,天朝上国的观念深植在士大夫们心中,所以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洋务派在朝中遭遇了极大的阻力。此外,洋务运动开始之初,很多洋务派官员也都缺乏经验,对于外国技师难以掌控,对于机器设备了解不深。所以走了很多弯路,在自强求富的过程中步履蹒跚。
  发展难。在李鸿章,张之洞等洋务派重臣的推动下,洋务运动走上了正轨,也为清王朝赢得了“同光中兴”的局面。但在其发展过程中,始终没有摆脱保守势力的阻挠、资金短缺、人才短缺、过度依赖西方机器技术的困境。究其原因,既有洋务运动花费巨大国力难以为继,当然更多的是腐朽统治阶级的层层盘剥。例如慈禧太后挪用北洋水师军费修颐和园。种种状况都表现出,洋务运动是一条走不通的路。
  三十载洋务运动成就的代表——北洋水师毁于战火,也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
  在清政府的自救失败后,知识分子发起了戊戌变法维新运动。这场运动触及了腐朽不堪的政治社会制度,被慈禧等守旧势力扼杀在摇篮之中。徒有雄心壮志的光绪皇帝也因维新运动的失败丧失了自由。从此清王朝再无救赎的机会,等待满清政权的只有万劫不复的结局。
  以史为鉴,从晚清七十年的历史中可以看出,改革是何等的重要。成功的改革是国家发展的催化剂,只有坚持不懈的改革才能完成伟大的中国梦。
其他文献
有一种亲人,尽管没有血缘,却因为缘分,而变得血脉相连!  她3岁时父母离异,从此,她与父亲相依为命。  直到她15岁那年,善良的继母进门,她才体会到什么叫做母爱。继母待她如亲生,尽管15岁的她已是大姑娘,但继母还是喜欢亲自给她扎辫子,给她做美甲,给她买漂亮的衣服和她最喜欢吃的零食。继母说,她做梦都想要一个女儿,如今老天终于让她如愿,所以,她一定要好好珍惜老天给她的这份厚礼。继母还说,每个女孩子都应
在车水马龙的西二环路边,一幢高耸的建筑静静地伫立在那里,这便是著名的北京西苑饭店。主楼大门前的两座石狮,仿佛诉说着西苑饭店积淀的光阴,饭店顶层坐落着北京第一家旋转餐厅——紫金云顶。从紫金之巅向外远眺,京城美景尽收眼底,隔离了城市的喧嚣,配之舒适的环境,精致的菜品,贴心的服务,用餐便成为了一场令心灵放松的旅行。  从西苑饭店的主楼乘电梯到达25层后,还未到达紫金云顶旋转餐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挂在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