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汉语文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来源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dycandy7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言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异文化碰撞交流的过程,语言与文化紧密相连。对外汉语文教学是一个语言教学、文化交流、跨文化交际的过程。汉语文教师与汉语文学习者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在此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相关的跨文化交际问题,汉语文教师应该具备哪些文化素养,教师与学习者又该持何种态度对待彼此间存在的文化差异,对于这些问题有必要进行讨论分析。
  【关键词】文化  汉语文  文化态度
  一、汉语文教学中的文化
  (一)文化作为人类学的核心概念是由英国人类学家泰勒首次提出来。泰勒从古典主义的观点出发把文化定义为:“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习惯、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所获得的任何其它能的复合体”。在泰勒之后,文化获得了大量的定义。克鲁科霍斯和夸勃指出:“所谓文化是指由象征所获得并传达的明示的或暗示的行为类型。”为此,他们把文化分为两类,即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显性文化是指如衣食住、社交、宗教、礼仪、语言交际等能够亲眼观察到的明示性文化;隐性文化则是无法观察到的习惯性行为和隐含在语言行为背后的价值观,及其它思想观念等暗示性文化。
  笔者认为,一切与人类相关的,具有群体性、共性特征的,可以对人产生影响的一切物质上与精神上的事物和现象,都可以认为是文化。
  (二)对外汉语文教学是汉语文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教学对象比较特殊,是具有不同文化背景、价值观念与思维方式的外国留学生。在对外汉语文教学中,我们更多地从文化在交际中的功能角度出发,根据第二语言教学的需要将文化分为“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前者一般包含经济、政治、地理、歷史、宗教、礼仪、艺术等方面的内容;对于后者,一般是指两个文化背景不同的人进行交际时,直接影响信息传递偏差与误解的语言与非语言文化因素。对于对外汉语文教学来说,交际文化在教学中则是主要的,它包括人们日常习惯用语、各民族风俗、心理、思想相关的言语与非言语交际信息。文化教学是第二语言教学发展的产物,其最大的成就在于:解释语言与文化的内在关系,并运用于教学实践,通过实践明确了第二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学习者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二、汉语文文化教学的原则
  (一)对外汉语文教学是以培养学习者的汉语文交际能力为根本目的。汉语文学习,最终还要落实到“用”这一点上,学习者最终会不会用汉语文进行有效交际,是检验对外汉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汉语文学习者来华学汉语文,主要的还是学以致用,能够与中国人进行日常交流、应对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因此,无论是语言教学还是文化教学都应把交际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即要遵循实用性原则。如,对于“吃了吗”这一大家再熟悉不过的打招呼用语,由于东西方文化差异缘故,大多留学生会产生不解,尤其是西方留学生。关于此种问题,教师可以作出适当的解释,比如对于中高级汉语文水平学生,可以把中国人“民以食为天”这一思想观念讲授给学生,让他们知道,“吃了吗”是中国人最常用的打招呼用语。这样一来,可以让学生明白其中的文化缘由,理解异文化,提高汉语文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根据汉语文学习者的汉语文水平层次,汉语文教学一般分为初、中、高三个阶段。对于文化教学,也有相应的教学阶段过程。在初级阶段,学习者一般是刚进入到新的陌生的生活学习环境中,汉语文知识甚少,汉语文能力比较欠缺,而汉语文作为汉语文文化的载体,学习了解中国文化首先要过汉语文这一关,因此,在这一阶段,文化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解决日常交际和能够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内容上。到了中高级阶段,汉语文学习者的汉语文知识、汉语文能力已达到相对较高的水平,日常汉语文交际已不存在大的问题,因此,风土人情、传统习俗、宗教信仰、制度等方面的知识应作为汉语文文化教学的重点。
  三、汉语文教师的文化素养
  对外汉语文教师,集语言教授者与文化传授者于一生。汉语文教师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的不仅是自己,更多的是中国形象。对外汉语文教师要有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对外汉语文教师不仅仅是在从事教授汉语文的工作,还是在从事关系到国家和民族事业的工作。对外汉语文教师要以爱国主义热情向世界传授汉语文、传播文化。除了具备扎实的汉语文知识、外语知识、教学能力外,其身上散发的文化气息与光芒更能成为吸引和让学生折服的重要因素。一个具备丰富而深厚中国文化知识的汉语文教师,不仅可以赢得学生的认可与青睐,有效促进对外汉语文教学的开展,同时也是教师提升自身魅力指数和增强自信的重要途径。汉语文教师不仅要了解本民族的文化,还要了解外籍学生所在国的文化。因此,对汉语文教师的文化知识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汉语文教师既要做专业性人才,又要做通识性人才,从深度与广度上提出了双重严格要求。做新时代的综合性高素质国际性交流型人才,是汉语文教师努力追求的方向与目标。
其他文献
近年来,风险投资在我国发展态势向好,投资规模、数量均呈现上升趋势,资本市场结构逐步完善,但风险投资业要进一步发展仍是困难重重。在此背景下,本文就风险投资及其退出依次
【摘 要】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发利用图书馆这一课程资源意义重大,本文就学校图书馆从如何更新观念、丰富物质资源、科学管理、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及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服务、指导读书活动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整合 图书馆  随着河北省新课程的实施,教育观念正在快速变革。在学校学习活动中,学会学习比掌握知识更为重要。新课程提倡的“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
人类所面临的最严重问题是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找到一种清洁、安全、可再生的能源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核聚变能就是一种满足上述要求的能源。为了实现核聚变能的可控
汉语拼音对于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开发他们的潜在智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在汉语拼音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站在"一切为了孩子发展"的高度,为学生创设一种语言环境,遵循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认真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采取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以创新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好汉语拼音,从而更好地发展
近年来我国印刷业发展迅速,卷筒纸轮转胶印机和单张纸胶印机共同成为两大主流印刷设备。在日益激烈的传媒竞争下,印刷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提高生产时效已成为胶印保住现有市
【摘 要】高中新课改的实施,给我们民族地区藏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思考,如何在新课改的前提下,打破沿袭悠久的传统的高中藏语文教学模式,推进藏语文课程改革,笔者认为新课改形势下,藏语文课堂教学要务实、创新。  【关键词】藏语文 务实 创新  一、藏语文课堂教学要创新  从赫尔巴特的“五段论”到杜威的“五环节”,从魏书生的“教学六步”到钱梦龙“三主”的方针,教学在一个个教育家的实践中已翻开了尊重权威但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