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混合式教学视域的英语演讲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模式研究

来源 :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tor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英语演讲课程同时具备人文性与工具性课程特征,在实现高等院校立德树人目标环节具有得天独厚的作用与优势.而混合式教学可以突破传统教学模式限制,将英语演讲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思政教育理念有机融合,使学生在英语演讲技巧提升、演讲知识储备提升、演讲能力提升的同时,也接受良好的思政教育.基于此,本文深度分析在英语演讲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环节引入混合式教学的融合策略,供广大教育界同仁参考.
其他文献
高校复合型干部需要具备引领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复合型知识、复合型能力、复合型思维和教育创新精神,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和思维素质.培养复合型干部是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需要,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需要,也是加强高校干部队伍建设,努力培养高校后备干部的需要.为提高复合型干部比例,高等学校必须加强规划,从储备、培养、使用和管理上主动构建复合型干部培养使用的有关机制.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在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单一的新媒体平台教育形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代大学生的需求.短音频、短视频这类有声阅读形式信息量高、读者面广、传播性强、方便灵活,非常适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为学生党建工作提供了优化路径.但有声阅读不是简单的内容整合和朗读,它需要专门的团队策划审核,精心的内容分类以及多元的互动交流模式才能发挥其在思政教育中的作用.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利用多元化的新媒体方式来增强和普通大学生的联系,可以更好地实现基层党支部的示范引领作用.
文章以湖南省高职院校的251名听力残疾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实证分析社会支持与心理资本对就业能力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残疾大学生就业能力水平较低,社会支持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社会支持、心理资本与就业能力呈显著正相关;心理资本在社会支持与就业能力间起完全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值为69%.建议高职院校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应重视残疾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不仅要给予充分的社会支持,还要开发积极的心理资本.
“三全育人”的基本理念是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混合教学”模式融合线上教学和传统教学,通过重构学习流程,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深度.文章从课程思政整体构建融合障碍、课程思政资源整合来源障碍以及课程思政规律把握的能力障碍入手,从课程大纲重构、课程资源重组和教学模式创新三方面对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实践路径进行研究,提出将混合式教学的“微主题”和“全过程”作为课程思政实践重点.
高校学生党支部是高校的基层组织,是高校学生组织的政治核心,是推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同时也是国家与青年学生联系的重要纽带.“大思政”背景下,学生党支部应充分发挥党支部组织育人的优势,不断探索学生党支部组织育人路径,增强学生党支部的组织育人功能,提升育人质量.
课程思政建设是新时代教育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实践表明,大学英语课程中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在课程思政理念下进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讨思政教育在大学英语课程中的融入方式和路径等有重大意义,可以推进大学英语课程与思政课的同向同行,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想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这一任务需要与时俱进、关注社会,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将内涵丰富的伟大抗疫精神融入中国近代史纲要课既存在可能性,也具备可行性,也是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的具体体现.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的胜利召开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政工作的讲话,标志着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即将迈向“大格局”的战略定位与思想政治教育在全过程、立体化、多面向的开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由此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也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与历史担当.文章在分析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教材资源、课堂效果、考核反馈方面的问题后,以十九届六中全会“三进”精神为指导,提出了逐步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创新策略,运用资源优势、组织优势、群众基础优势、有深度、有广度、有力度、有温度地改革高校思政教育,推动高校思
新时代为促进民族地区教育工作的高质量发展,需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学校思政课的主阵地作用,引导学生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立足新时代,文章探讨内蒙古自治区如何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路径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公安院校大学英语课程在培养警务专门化人才的同时,还肩负着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文化素养的责任,因此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改革尤为必要.文章从非传统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出发,就大学英语思政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现状分析,进而阐述课程思政改革的必要性,从而提出课程思政改革的相应对策,通过优化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内容,提升教师的思政育人意识,发挥课程思政的积极作用,融合各类课程的思政资源,将思想政治理论与大学英语课程深度整合,旨在培养政治素养过硬的新时代人民警察,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