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在于你自己》研究性学习案例简介及其启示

来源 :网络科技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lli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选择在于你自己》案例介绍
  被誉为“现代管理学之父”的彼得·德鲁克(PeterF.Drucker),在1999年出版的《21世纪的管理挑战》一书中提出:“在21世纪这个互联网的社会中,未来的历史学家会说,这个世纪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技术或网络的革新,而是作为社会中的每个独立个体的人,将拥有自己的选择。”
  我们如何应对选择,请看下面的案例。
  《选择在于你自己》是澳大利亚中学进行的一个研究性学习案例,它适合于5~8年级的学生,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历时4~6周。通过整个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学生能够明白“选择”是什么,“选择”和“决定”怎样区分,能够认识到有哪些因素会影响我们作出选择和决定,其中什么因素是最重要的,能够理解我们作出的选择、行动和得出的结果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从而在作出选择的时候,考虑到规则、尺度、法律等一些限制条件;最后能够综合考虑,遵循道德伦理原则,作出合适的选择。
  二、案例目标分析
  (一)探究主题
  我们怎样作出选择?
  (二)学习内容
  1.主要知识
  (1)明确伦理和道德准则。
  (2)具有创造性和追求目标的精神。
  2.辅助知识
  (1)社会责任感——创造出社会资本。
  (2)思考能力——基于道德伦理准则的反思。
  (三)学习目标
  1.总体理解目标
  在生活中,有一系列道德伦理原则指导着人的选择和行动,促进构成一个公平的社会。
  2.分解学习目标
  (1)影响我们作出选择的一些因素。
  (2)特定行动导致特定结果的可能性。
  (3)有些结果会对我们自己或其他人产生有益或有害的影响。
  (4)为了实现大多数人的“集体利益”,社会或许会约束我们进行选择。
  三、探究过程
  整个探究活动分为五个阶段:导入;解决问题,分类归纳;深入探究学习;得出结论,实际应用。每个阶段都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基于问题来进行协作学习。
  下面具体介绍此研究性学习的过程。
  第一阶段是研究的导入阶段。
  问题1:我们作出过什么选择?
  (1)给出问题“最近大家都作出过什么选择”,要求学生讨论,并且记录这些选择有什么样的特性,是什么因素影响了自己作出这样的决定。
  (2)教师安排学生活动,活动形式可以是个人思考、两人协作、小组协作。
  教师根据学生举出的例子来评价学生掌握“选择”这一概念的层次,对讨论主题适当给予限定,引导学生进入方向正确的探究旅程。
  问题2:“选择”与“决定”之间有什么不同?
  (1)教师安排学生小组协作讨论此问题。
  (2)讨论结束后,教师用“头脑风暴”的方法,让学生集思广益,之后将主要观点归纳为两类,得出一致的定义并且帮助学习者认知概念:选择是在给定条件中进行取舍,而决定则包括在给定或未给定的条件中作出选择并且实施选择。
  为了加深概念的理解,教师让学生举出这样一个例子:当决定不去做某事的时候,反而是最明智的选择。
  第二阶段是探究问题、分类归纳知识阶段。
  问题1:是什么因素影响了选择和决定?
  (1)教师安排学生两人一组,参照上一环节中举出的例子,协作讨论此问题并记录回答。
  (2)学生讨论时,教师引导学生考虑如下因素:“个人需要和愿望”、“父母或他人的期望”、“法律法规”、“个人目标”、“宗教信仰”、“同龄人的期望”、“别人对你的看法”、“个人对于正误的判断”等。
  (3)学生互相交流讨论意见,思考如何分类影响“选择”和“决定”的因素(例如:社会的、个人需要的、信仰的等)。为了更好地组织这些单个的因素,教师建议学生针对某个例子在黑板上做一个“影响因素树状图”——“决定”作为树干,“影响决定的因素”作为树枝。
  (4)教师在黑板上写下影响因素的类别,学生在每个类别下面写出自己的例子。
  示例:“我选择去做家庭作业,是因为妈妈要检查”可归类在“父母的期望”类别下;
  “我选择去做家庭作业,因为我想取得更好的成绩”可归类在“个人目标”类别下。
  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许多因素都在作决定时起着作用,但应能区分出是什么因素在影响着最终的决定。
  问题2:什么因素是最有影响力的?
  (1)经常会出现什么样的选择?
  (2)你认为什么影响因素是最重要的?
  (3)是否有什么因素的影响力不应该那么大?
  教师提示学生做出一个图表来表示“选择”和作用于它的因素。教师要评价学生区分“作出选择的原因”和“影响选择的因素”的能力,并且帮助学生理解这些影响因素的作用效果。
  第三阶段是深入探究学习阶段。
  问题1:“选择”、“行动”、“结果”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1)学生观看视频片段,并且在观看时记录下所获取的信息。
  (2)学生围绕视频片段中出现的现象和问题,准备一个PowerPoint来作个人陈述,主题可选:
  A.设计一个广告,劝说人们远离危险行为;
  B.分析一个广告或宣传片,评价它对特定观众可能会产生的有效性。
  (3)教师提供行动或结果分析模式,引导小组活动。每组分配到一段视频,用教师提供的模式分析材料中的“行动”和“结果”。每组向大家展示小组分析结果,教师进行评价,评价导向主要是:学生作出决定的伦理道德原则判断力是否提高,是否能意识到自己作出的选择会对他人产生影响。
  (4)全班讨论下列与案例相关的问题:
  A.案例中的人物作出的选择是“真实的”吗?有没有其他因素约束了他们的选择?
  B.存在没有结果的行动吗?
  C.是否会产生这样的情况——没有行动,却得出了最期望得到的结果。
  问题2:对于行动的结果,我们能做什么?
  (1)教师阅读《Mr.Petrovic的冲浪》一文,让学生讨论文中两个男孩作的决定,他们作决定的动机是什么?他们的行动会产生什么结果?
  讨论还有什么其他可行的补偿措施的方法,学生将可行的方法按照可行性大小排列在一个数轴中。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最吸引人”的选择不一定是最正确的,在选择之前要学会三思而后行、学会理解、学会控制自己。
  (2)让学生从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寻找其他的案例。着重观察其中的行动产生了什么益处或坏处。例如:在不安全的区域游泳,恶意破坏文物的行为;环境中的不安定因素……
  问题3:人们为什么会作出不同的选择?
  (1)学生阅读The Gizmo((《小发明》)一文,教师提供“我感觉如何”这样一个复习卡片,要求学生根据卡片中自己被分配到的角色,独立填写第一个表格。
  (2)角色扮演游戏。
  小组活动,教师给每个小组提供一个剧情说明卡片,给每个学生提供一个角色说明卡片,让学生根据剧情和各 自扮演的角色,准备表演一个小话剧。表演完毕之后,其他学生和教师都可以向小组成员提出问题,或者评价他们的表演。学生的表演反映了他们对角色的理解和探究的程度,教师及时对学生的综合表现进行评价,可以考查学生建构知识体系的水平层次、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第四阶段是得出结论阶段。
  问题1:当我们作出选择的时候,应该考虑些什么?为何要证明我们的选择有道理?
  (1)复习先前列举的案例。
  (2)小组活动,教师发给每个小组一个布告板和一个案例,让学生写出:如果自己在现实生活当中遇到了这种选择,自己将如何抉择,如何思考、权衡,什么因素会影响自己的选择。
  (3)小组展示内容,教师引导学生把问题归类如下:事实、真理、个人观点、价值、结果、预言、自由和权利、客观的期望和责任。
  为了加深学生对上述因素的理解,教师找一个案例来分析,指导学生如何分析影响选择的因素。
  问题2:可以对选择加上什么约束条件?
  参考The Gizmo(《小发明》)一文,教师安排学生三个人一组,利用“头脑风暴”的方法,列举出约束条件和规则制度都会应用在哪些方面。
  问题3:为什么会存在这些约束条件、规则、尺度、法律?
  (1)教师安排学生自主设计一个调查方案,可以在学校里、家里进行调查,力求能确定个人选择在哪些方面受到了限制和约束,并且在探究过程中记录下来他们认为这些条件是否公平。
  (2)教师指导学生将分析得出的规则、约束条件和法律法规绘制一个分类表格。可以这样写这些条件:“必须系好安全带”;“不在禁止玩滑板的区域玩”;“在越野骑脚踏车时一定要戴上头盔、打开尾灯等。
  (3)开展一场辩论,主题是辩论分类表格中列出的条件是否成立。辩论会的题目为“这就是我的生活”。
  第五阶段是实际应用阶段。
  1.学生思考一种选择的情况,条件是这个选择会对其他人或周围环境有所影响,并且针对选择作出行动和结果分析图表。
  2.教师给学生提供如下主题,便于开展活动:
  (1)关于“作出选择”、“选择可能会导致的结果”,或者“人们对作出选择的合理性讨论”这些题目,写一篇文章,或者作一个小演讲。
  (2)分析一场活动,主题范围是:“让人们作出特定选择”或“遵守特定的约束条件和法律法规”。
  (3)写一个小册子,或者一份活页,或者标语和告示,劝说学校社团里的成员不要做破坏环境的事情。
  在学生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协作学习过程以及学生的展示和表演及时进行评价。
  3.一轮探究活动结束,教师强调需要学生继续深入理解和探究的问题:
  (1)作出正确选择的原因是什么?作出好的选择的原因是什么?
  (2)正确的选择和好的选择之间有什么区别?
  (3)有破坏规则的正当理由吗?指导行动的理由有多么重要?
  (4)有了好的理由,就可以作出会产生有害结果的选择和行动吗?
  这些问题可以穿插在不同的课堂教与学策略中出现,例如:应用在一个问题解决模式的社区中;应用在解答道德选择的问题中;应用在引导一场课堂辩论中。
  四、案例对我们的启示
  分析了整个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1)问题解决是这个探究活动的主要协作学习方法。每个阶段由具体问题贯穿课堂,并且推动了探究活动的进程;最后学生进行的角色扮演和作品展示,到达了探究活动的终点。
  从认知角度上来讲,学生在情境中能与他人交流,与问题互动,进行积极的思考和建构,从而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活动任务,解决问题,教师能营造学习环境,评价和判断学生提出的观点,引导正确的探究方向。从动机角度上来讲,学生活动的焦点在于自己要解决的问题上,因此会专心投入,争取他人认可,进而激发学习和创造的潜能。从效果角度上来讲,问题解决的活动模式能促进学生把知识、技能与真实世界的任务统一起来,学生能进行自我展示、评价、创造。
  (2)充分给予了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让学生能够各抒己见,表达自己对某个问题的看法,这也就是“Graffiti(涂鸦)”这一方式的应用——让每个人都能够说出自己最真实的想法。
  有的教师会质疑这种方式,因为总会有一些学生的回答并不正确,或者是偏离了解决问题的正确轨道,但是,这样做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不抹杀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因为学生的活跃参与,是构建一个学习社区的重要条件,有了这样一个生机勃勃的学习社区,教师可以在学生活动之后进行归纳总结,将学生的思路向解决问题的正确轨道引导,逐步让学生理解正确的答案和思路。这样,原来回答错误的学生,会主动思考自己错在哪里,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说出的答案。从学习过程上讲,他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这个知识点,明白正确思路的来龙去脉;从认知过程上讲,他不会因为回答错误而沮丧,不会因为自己的答案没有被接受而变得消极,而会因为多懂得了一些知识而喜悦,如此良性循环下去,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不畏困难、敢于面对错误的良好心态。
  (3)探究活动方式丰富,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实课堂。学生通过不同的角度了解探究主题,更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扎实地掌握知识。
  本案例中有多种协作组织形式——个人思考、两人协作、小组协作;有多种活动形式——角色扮演、实际调查、辩论会,应用了多种认知辅助工具——树状图、数轴、图表;教师探究活动完整丰富——观看并分析视频片段,分析案例,指导学生个人展示,给出讨论主题,引导学生写出综述文章。
  (4)教师的导向作用发挥得当,在探究过程中适时给予学生问题导向,规划了探究的总体方向,使学生不偏离主题;教师也及时进行了每个阶段的形成性评价,这样不但能够让学生得到及时的反馈,修正学习路线,而且能够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实施个别指导。不足的是教师的评价和学生之间的互评,没有给出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或者评价标准,限制了案例的推广。
  资料来源:http://www.1tag.education.tas.gov.au/planning/unitsamples/choices/default.htm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对异常精液结果分析,进一步探讨男性生殖系统疾病对精液质量的影响。方法:对96例精液常规检查结果异常患者进行外科检查及生殖系统超声检查、前列腺液常规检查。结果:9
说到华山,你脑海中可能马上会浮现出金庸先生武侠小说中的“华山论剑”。华山究竟有什么样的魔力,能让大师对他如此不能释怀。
(漫画CO174)祖孙三带    庞邦本:作品用十分简练的手法,用三种不同的腰带就鲜明地展示了时代的变迁和生活状态的演变。此画富有哲理,给观画者以悠远的思考,应该说是单幅漫画中的佳作。  李艳洁:此画立意新颖,有创意,简单明了地表明了祖孙三代人的变化,让读者一目了然,同时也表现了时代的进步。    (动画CO105)《森林里的故事》    赵前:这部短片在内容上有新意,形式上采用了漫画风格,虽然是
睾丸支持细胞瘤在临床较少见,多为良性,生长缓慢,极少恶变,随着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在临床已经逐步认识此类疾病,我院于2011年收治1例病人,现报道如下。
一、课堂研究性教学过程及特点分析从整个教学过程看,研究性学习一般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用血液学常规检查法豫医无毛小鼠血液学RBC、WBC、BPC、Hb及白细胞分类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豫医无毛小鼠雌雄间血液学5项指标均显著性差异;
在当今经济形势下,企业转型面临着诸多问题。文章从多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加强干部职工作风建设,从而推动企业转型发展。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历年来形成的一些招标投标体制的做法已不适应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主要体现在招标过程中的评标标准和方法方面,已经不再适于当前新的工程量
由华能集团自主开发建设的中国首座海外全资大型洁净煤电厂——新加坡大土能源登布苏水电汽一体化项目一期工程投入商业运行。
山东泉林纸业有限公司开发的秸秆清洁制浆及其废液肥料资源化利用新技术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