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隨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精神文明上的享受。同时开始关注生存环境和身体健康。这就使生态建筑开始崛起。本文分析了生态建筑设计及其发展趋势。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2/view-4601502.htm
【关键词】:生态建筑;建筑设计;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 S981 文献标识码: A
1、关于生态建筑的概念。生态建筑简称ECO,ECO是Eco-build的缩写,就是将建筑看成一个生态系统,本质就是能将数量巨大的人口整合居住在一个超级建筑中,通过组织(设计)建筑内外空间中的各种物态因素,使物质、能源在建筑生态系统内部有秩序地循环转换,获得一种高效、低耗、无废、无污、生态平衡的建筑环境。生态建筑的内涵主要表现出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生态建筑可以提供健康绿色的环境,并给予建筑使用者高质量的生存空间和活动空间;二是降低能源耗费,有效地保护自然和尊重环境,使建筑和环境实现有机理融合。生态建筑的特点 主要是以大生态的眼光统观全局处理好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建筑与环境共生共存,和谐一体;选用天然无毒无辐射建材,利用好光伏、地热、水循环等自然能源、要素;不破坏或尽可能地少破坏当地的植被,保护当地环境,善加利用土地。在突出艺术性的同时实现设计的生态化理念。
2 生态建筑的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2.1、和谐原则
突出强调建筑设计融于自然、促进自然的理念,使建筑与自然和谐发展,把人类的活动空间变成自然的一部分。将整个建筑设计纳入到自然系统中来进行全面考虑。
2.2、节约高效原则
生态建筑设计首先要坚持节约、高效原则。高效原则要求建筑结构的建设、拆除都要本着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原则进行,并可以满足宜居健康要求,同时还采用了一些集成技术来提高建筑结构的功效,从而实现优化管理体系之目的。
2.3、舒适原则
舒适要求与资源占有及能源消耗在建筑建造、使用与维护管理中一直是一个矛盾体。在生态建筑中强调舒适原则不是以牺牲建筑的舒适度为前提,而是以满足人类居所舒适要求为设定条件,通过人类长期依托建筑而生存的经验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探索发展,总结形成生态建筑绿色化、生态化及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建筑综合系统集成技术,以满足生态建筑的舒适原则。
2.4、经济原则
生态建筑的建造、使用、维护是一个复杂的建筑系统问题,更是一个社会组织体系问题。极致生态建筑往往需要高投入和高技术,这样虽然可以反映出人类科学技术发展的高端水平,但若不能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则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生态建筑的初衷。事实上,并非只有高技术才能够实现生态建筑的功能、效率与品质。立足于建筑本身所处的环境,就地取材,将当地特色与现代建筑的工艺融合在一起,在减少建造成本的同时也可以实现生态建筑的社会价值。适宜技术与地方化材料及地域特点的建造经验同样是生态建筑的重要发展途径。
2.5、生态建设需要体现地方色彩
任何一个地区的建设都是以当地的自然环境为基础,因而生态建筑设计需要彰显地方特色,并且要在详细深入的分析当地的气候、地理、文化习俗的基础上实施建筑设计。此外还要将当地的可持续性的能源分布情况考虑在内,比如当地的建筑材料以及其他各种限制性因素。
2.6、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原则
生态建筑的设计必须着眼于未来,秉承可持续发展理念,并且能够为未来科技的发展和应用保留一定的空间,考虑建筑未来发展的多方向性,从而能够很好的适应未来的需求和发展,同时这就要求建筑设计要具有灵活性。
3.在生态建筑设计方面的措施
3.1建筑于环境融合。传统建筑设计理念通常只能片面地考虑建筑结构体的特色,而忽略了建筑周围环境的特色,往往造成建筑与环境之间存在较大的反差。将来的建筑设计发展趋势为生态化设计理念,讲究的是建筑体与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二者应相互融合,以至于达到真正的和谐共存,因此会利用到当地的人文和自然环境的因素,设计出与环境融合于一体的新型建筑。
3.2建筑建设的经济性。生态建筑设计理念也注重建筑的经济性,不提倡铺张浪费,过度奢华。其目是在建造出美观且实用的建筑的同时还要尽可能减少材料消耗。
3.3可持续的设计理念。注重建筑经济性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减少开发生产资源消耗的能源,从而减少对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破坏;采用节能设计:①尽量减少非再生资源的利用,例如金属等;②充分利用自然,尽量减少人工能源的利用,如科学合理地设计通风、采光、保温功能系统。
4.生态建筑的发展趋势
面对当前的环境问题,关心人和自然问题的建筑师就生态建筑的探索已经达成共识,极力倡导和推广生态建筑。目前生态建筑具有两种发展趋势。
4.1研究原生的生态建筑,探索现代生态建筑的发展之路
建筑从其形成开始,就是人类活动的内在机制与自然环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逻辑技术,包含了内在的“生态精神”。海德格尔的存在意义哲学体系中,“定居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定居的关键在于场所而不是空间,人与场所的关系,以及场所与空间的关系均包含在人类居住场所中。人之所以定居是由于体验到了场所中人与自然和谐稳定的精神,可以称之为“场所的生态精神”,而当时的建筑则可以称之为“原生的生态建筑”。如窑洞、土楼、四合院、竹楼等寻找合理的生态原型,并发展新建一系列现代生态建筑思想和新型生态建筑
4.2探索和运用新的建筑技术,加快建筑的生态化
建筑的发展,已经从生物的进化走向了自觉的知识技术的进化阶段。根据萨克森的生态哲学,地球的进化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无机物向有机物的过渡,其进化的内因是原子、分子间的物理作用;第二阶段,是低级生命向高级生命的进化过程,这其中起作用的是遗传物质和自然选择;第三阶段,则是人类特有的知识技术进化的阶段。现代的工业技术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也给自然带来了一定的破坏,从而产生了生态技术。拥有这一类思想倾向的建筑师尝试将新技术运用到建筑环境的设计建造过程中去,与有生命的价值系统一样,建筑的进化过程在于环境的能源、材料的交换循环过程和本身自我控制方面的优化。 比如玻璃材料,它不再像以前那样仅局限于玻璃这一概念,而是先后出现了热反射玻璃、 电敏感玻璃、吸热玻璃以及低辐射玻璃等新类型,事实上这些都是现代生态建筑设计要求的必然产物。太阳能光电材料是现代生态建筑的首选材料,目前所提倡的是利用太阳能电池进行发电,以满足建筑结构的能源需求,不但没有任何的污染和噪音,而且还可以循环使用,符合生态设计的要求。除此之外,还有水循环利用、地热资源利用等,通过这些新材料和新资源的利用,可以实现生态建筑的价值。
5.结束语:总之,从可持续发展的方针出发,生态建筑是建筑与环境保护的完美结合,会愈来愈受到世人的青睐,而且势必成为建筑设计的主流。未来,生态建筑的发展前景会更加广阔,各种生态建材的出现,科技、信息产业的发展定会带动生态建筑的发展,未来的建筑随着生态建筑的理念深入人心,建筑事业的前景将会更加的理想。
参考文献:
[1]葛菲飞. 浅谈生态建筑设计[j]. 技术与市场, 2010,17(9).
[2]李紫薇.生态建筑设计的初步研究[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11)
[3]慕春暖, 谢复春. 论建筑的生态性与可持续性发展[j].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 2000 (03).
【关键词】:生态建筑;建筑设计;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 S981 文献标识码: A
1、关于生态建筑的概念。生态建筑简称ECO,ECO是Eco-build的缩写,就是将建筑看成一个生态系统,本质就是能将数量巨大的人口整合居住在一个超级建筑中,通过组织(设计)建筑内外空间中的各种物态因素,使物质、能源在建筑生态系统内部有秩序地循环转换,获得一种高效、低耗、无废、无污、生态平衡的建筑环境。生态建筑的内涵主要表现出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生态建筑可以提供健康绿色的环境,并给予建筑使用者高质量的生存空间和活动空间;二是降低能源耗费,有效地保护自然和尊重环境,使建筑和环境实现有机理融合。生态建筑的特点 主要是以大生态的眼光统观全局处理好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建筑与环境共生共存,和谐一体;选用天然无毒无辐射建材,利用好光伏、地热、水循环等自然能源、要素;不破坏或尽可能地少破坏当地的植被,保护当地环境,善加利用土地。在突出艺术性的同时实现设计的生态化理念。
2 生态建筑的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2.1、和谐原则
突出强调建筑设计融于自然、促进自然的理念,使建筑与自然和谐发展,把人类的活动空间变成自然的一部分。将整个建筑设计纳入到自然系统中来进行全面考虑。
2.2、节约高效原则
生态建筑设计首先要坚持节约、高效原则。高效原则要求建筑结构的建设、拆除都要本着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原则进行,并可以满足宜居健康要求,同时还采用了一些集成技术来提高建筑结构的功效,从而实现优化管理体系之目的。
2.3、舒适原则
舒适要求与资源占有及能源消耗在建筑建造、使用与维护管理中一直是一个矛盾体。在生态建筑中强调舒适原则不是以牺牲建筑的舒适度为前提,而是以满足人类居所舒适要求为设定条件,通过人类长期依托建筑而生存的经验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探索发展,总结形成生态建筑绿色化、生态化及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建筑综合系统集成技术,以满足生态建筑的舒适原则。
2.4、经济原则
生态建筑的建造、使用、维护是一个复杂的建筑系统问题,更是一个社会组织体系问题。极致生态建筑往往需要高投入和高技术,这样虽然可以反映出人类科学技术发展的高端水平,但若不能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则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生态建筑的初衷。事实上,并非只有高技术才能够实现生态建筑的功能、效率与品质。立足于建筑本身所处的环境,就地取材,将当地特色与现代建筑的工艺融合在一起,在减少建造成本的同时也可以实现生态建筑的社会价值。适宜技术与地方化材料及地域特点的建造经验同样是生态建筑的重要发展途径。
2.5、生态建设需要体现地方色彩
任何一个地区的建设都是以当地的自然环境为基础,因而生态建筑设计需要彰显地方特色,并且要在详细深入的分析当地的气候、地理、文化习俗的基础上实施建筑设计。此外还要将当地的可持续性的能源分布情况考虑在内,比如当地的建筑材料以及其他各种限制性因素。
2.6、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原则
生态建筑的设计必须着眼于未来,秉承可持续发展理念,并且能够为未来科技的发展和应用保留一定的空间,考虑建筑未来发展的多方向性,从而能够很好的适应未来的需求和发展,同时这就要求建筑设计要具有灵活性。
3.在生态建筑设计方面的措施
3.1建筑于环境融合。传统建筑设计理念通常只能片面地考虑建筑结构体的特色,而忽略了建筑周围环境的特色,往往造成建筑与环境之间存在较大的反差。将来的建筑设计发展趋势为生态化设计理念,讲究的是建筑体与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二者应相互融合,以至于达到真正的和谐共存,因此会利用到当地的人文和自然环境的因素,设计出与环境融合于一体的新型建筑。
3.2建筑建设的经济性。生态建筑设计理念也注重建筑的经济性,不提倡铺张浪费,过度奢华。其目是在建造出美观且实用的建筑的同时还要尽可能减少材料消耗。
3.3可持续的设计理念。注重建筑经济性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减少开发生产资源消耗的能源,从而减少对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破坏;采用节能设计:①尽量减少非再生资源的利用,例如金属等;②充分利用自然,尽量减少人工能源的利用,如科学合理地设计通风、采光、保温功能系统。
4.生态建筑的发展趋势
面对当前的环境问题,关心人和自然问题的建筑师就生态建筑的探索已经达成共识,极力倡导和推广生态建筑。目前生态建筑具有两种发展趋势。
4.1研究原生的生态建筑,探索现代生态建筑的发展之路
建筑从其形成开始,就是人类活动的内在机制与自然环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逻辑技术,包含了内在的“生态精神”。海德格尔的存在意义哲学体系中,“定居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定居的关键在于场所而不是空间,人与场所的关系,以及场所与空间的关系均包含在人类居住场所中。人之所以定居是由于体验到了场所中人与自然和谐稳定的精神,可以称之为“场所的生态精神”,而当时的建筑则可以称之为“原生的生态建筑”。如窑洞、土楼、四合院、竹楼等寻找合理的生态原型,并发展新建一系列现代生态建筑思想和新型生态建筑
4.2探索和运用新的建筑技术,加快建筑的生态化
建筑的发展,已经从生物的进化走向了自觉的知识技术的进化阶段。根据萨克森的生态哲学,地球的进化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无机物向有机物的过渡,其进化的内因是原子、分子间的物理作用;第二阶段,是低级生命向高级生命的进化过程,这其中起作用的是遗传物质和自然选择;第三阶段,则是人类特有的知识技术进化的阶段。现代的工业技术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也给自然带来了一定的破坏,从而产生了生态技术。拥有这一类思想倾向的建筑师尝试将新技术运用到建筑环境的设计建造过程中去,与有生命的价值系统一样,建筑的进化过程在于环境的能源、材料的交换循环过程和本身自我控制方面的优化。 比如玻璃材料,它不再像以前那样仅局限于玻璃这一概念,而是先后出现了热反射玻璃、 电敏感玻璃、吸热玻璃以及低辐射玻璃等新类型,事实上这些都是现代生态建筑设计要求的必然产物。太阳能光电材料是现代生态建筑的首选材料,目前所提倡的是利用太阳能电池进行发电,以满足建筑结构的能源需求,不但没有任何的污染和噪音,而且还可以循环使用,符合生态设计的要求。除此之外,还有水循环利用、地热资源利用等,通过这些新材料和新资源的利用,可以实现生态建筑的价值。
5.结束语:总之,从可持续发展的方针出发,生态建筑是建筑与环境保护的完美结合,会愈来愈受到世人的青睐,而且势必成为建筑设计的主流。未来,生态建筑的发展前景会更加广阔,各种生态建材的出现,科技、信息产业的发展定会带动生态建筑的发展,未来的建筑随着生态建筑的理念深入人心,建筑事业的前景将会更加的理想。
参考文献:
[1]葛菲飞. 浅谈生态建筑设计[j]. 技术与市场, 2010,17(9).
[2]李紫薇.生态建筑设计的初步研究[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11)
[3]慕春暖, 谢复春. 论建筑的生态性与可持续性发展[j].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 2000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