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园林建设中的植物配置探讨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ri10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园林植物配置的现状,阐述了生态园林的配植要点和艺术手法,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生态园林设计植物配置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 garden plants allocation,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key points of ecological garden with plant and artistic techniques, for your reference.
  Keywords: ecological landscape design plant configuration
  
  
  中图分类号: TU98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
   生态园林的植物配置,就是一门交叉的学科,涉及许多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因此,我们做园林设计时要与农业、林业、水产养殖等行业,互相依存、共同发展。生态园林不能是绿色植物的堆积,不能是简单的返朴归真,而是各生态群落在审美基础上的艺术配置,是园林艺术的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因此,我们要认真学习研究中国园林的精髓,继承和发展中国园林的艺术手法,把生态学理论与园林景观艺术相结合在一起,创造一个生态协调稳定、景观优美的游憩地,极大地改善、丰富、调节人们的精神生活。
  2我国园林植物配置的现状分析
  2.1 植物作为装饰品,弱化了功能性
   近年来,我国城市环境设计、小区景观设计大都是在满足人们生活空间的前提下,利用边角地带见缝插针地点缀植物,把园林植物作为主体来设计的景观可以说少之又少。总体看来,无论哪一种类型的园林景观都有自己的功能需要,但是我们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上却片面追求形式美,过分强调视觉的审美效果,大量采用几何模纹,选用低矮灌木和草坪,把植物作為城市空间的装饰与点缀,大大弱化了园林植物应有的生态功能。
  2.2 植物种类单调,片面地追求四季常绿、一次成型
   在我国城市绿地设计植物种类的选择上,我们应尽量注重物种的多样性,避免同一个物种数量过多,栽植面积过大,否则会造成人们视觉上的单调效果。而且大面积的栽植同一植物,有利于病虫害的繁殖与蔓延,对植物产生致命性的威胁。其次,在一些城市(尤其是北方)的绿化中,植物配置上片面地追求四季常绿,这样会造成物种单一,植物季相变化不够丰富等。园林植物是风景园林景观的主体,植物的景观受当地条件与气候的综合作用,在一年中有不同的外形与色彩变化。因此,在进行植物配置时,我们必须对植物的物候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把握,这样才不至于产生单调的植物景观。其三,要合理地利用植物不同的生长期和植物可移植的特性,建设成长型的园林。在某些地区的城市绿化中,为了追求一次成型的绿化效果,大量地移植外来树种和栽植大型乔木,从而造成因树木不适应当地环境而大量死亡的现象,或者后期的养护成本过高,造成很大的浪费。园林绿化应是一项长期的投资,有一个自身发展的过程,我们应当尊重这一规律,不要指望一次性成型。
  3生态园林的配植要点
  3.1分层配置、色彩搭配
   分层配置、色彩搭配是园林艺术的重要方式。不同的木本植物高度不同,不同的草本植物色彩也不同,根据植物的高度和色彩进行合理分层, 既可以体现园林的层次美感,又符合植物的生态位原则,有利于避免物种在空间和营养方面的冲突,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实现种问的相互补充和环境的共享。如把不同高度的黄杨球、紫叶李、桧柏和枫树进行配植, 由低到高, 四层排列, 不同花色和花期的物种分层配植,构成绿、红、黄等多种色彩的协调对比,充分体现出色彩的层次感,可以延长观赏期。
  3.2观花、观叶和观果植物相结合
   不同的植物具有不同的景观效果。在保持与园林整体协调的情况下,尽可能把观花、观叶和观果植物搭配种植,体现种群的多样性,增强可观赏性。例如:观花木本植物有梅、桃、西府海棠等,观花草本植物有翠菊、雏菊等;观叶植物有银杏、孔雀柏等;观果植物有山楂、火棘、葡萄等。不仅要注意花、叶、果类植物在形状和色彩方面的搭配,更要注意不同植物的季节变换,实现“四季皆风情,无时不变换”的景观。
  3.3突出季相变化
   要保证生态园林的景观效果,必须在植物配植时充分考虑园林植物的季节性。植物配植要避免单调、造作和雷同,形成春季花开,夏季叶茂,秋季赏果,冬季有色的丰富园林景象,使人们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盎然生机和丰富多彩的变化。
  4 植物配植艺术手法
  4.1 对比与微差
   植物景观设计中无论是色彩还是形态都要力求避免单一。在设计时要特别注意利用植物不同的形态特征,运用姿态、高低、花形花色、叶形叶色的对比手法,摆脱单调,衬托出园林的审美特征和艺术构思。需要注意的是在树种的组合时,要注意树种之间的感官协调,不宜将形态、姿色差异巨大的树种组合在一起,避免引起太强的视觉冲突,通常采用体形大小对比法、水平与垂直对比法和色彩与明暗对比法三种方法来实现对比和衬托。
  4.2 动态与均衡
   在生态园林设计时要使园林景观既有变化,又在统一之中, 既有动态, 又有均衡,保证各种植物群落之间相互顾盼、一脉相承、浑为一体。所谓动态,就是赋神于形,使形生动活泼,在园林设计时要把握好动态,可从树木的偏正倚斜、俯仰悬垂来体现。在强调其动态的同时,还应保持整体的均衡,不然会给人以不稳定的感觉。动势和均衡一般靠各种植物姿态来体现,如有的树木比较规整,如臭椿、石楠,有的植物则有一种动感,如榆树、合欢、松树等。同时,在植物配植时还要讲求植物相互之间或植物与环境中的其他要素之间的协调, 以及考虑植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和季节的变化,实现植物配植景观的均衡美。
  4.3 节奏与韵律
   在园林设计中,节奏和韵律是取得多样统一的重要表达手法,是对园林美的更高层次的追求。节奏是以统一为主的重复变化,韵律是以变化为主的多样统一。具体在园林设计中,即为有规律的重复,有组织的变化,在序列重复中产生节奏,在节奏变化中产生韵律。常见的韵律有:简单韵律、交替韵律、起伏韵律、交错韵律等。如等距的行道树即为简单韵律;两种树种或花草反复交替栽植, 即为交替规律;由春花、夏花、秋花或红叶几个不同树种组成的树丛,便形成季相韵律。总之,利用植物的高矮、色彩、季相的变化都可以形成节奏和韵律,形成美感。
  5 结语
   现代的城市园林景观以园林植物造景为主,植物景观是人们感受最为直接的景致,也是惟一能使人们感受到生命变化的风景。其景观的丰富度,会对人们的生活和精神产生深远的影响。中国园林及其种植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传统,并因为植物种类多样而被誉称为“世界园林之母”。即使在今天,它仍然因为具有“崇尚自然、辨证统一”的先进设计思想而受到世界的注目和国人的欢迎。
其他文献
笔者根据多年工程实际经验认为,在道路施工过程中,分析了道路软土地基处理中主要解决的是沉降的问题。结合软土地段的实际情况,灵活应用各种处理方法,确保道路软土地基的稳定性。
摘要:本文主要围绕项目竣工结算增效方面的操作经验,结合工程结算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情况,详细阐述了结算增效的措施、方法和成功的经验,实现效益空间最大化。  关键词:竣工结算 编制 效益 增效  Abstract: this paper, focusing on project completion and settlement of operation experience, and combined
摘要:近年来我国中小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变得缓慢,其发展障碍和一些问题逐步显现出来,企业中的执行力是最主要的缺陷,执行力是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也是企业文化提高企业员工凝聚力的主要表现形式。本文针对招标阶段风险与管理方面进行探析。  关键词:工程招标风险管理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of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constructi
期刊
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仿真技术在提高产品的设计质量、良好的动态性能上已经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该文在对气动键合图理论分析和完善的基础上运用面向对象的编程思想,在键
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中国房地产业产业水平的大幅提高,带动了人民对更高生活水平的需求。特别是近几年来,别墅小区如雨后春笋般的在中国一二线城市中遍地开花。同时也对别墅小
小结临床药师参与1例危重症患者抗感染治疗及药学监护实践,针对病情进行药物调整,优化临床治疗方案,监测药物相互作用,无明显不良反应,患者感染得到有效控制后转出重症监护室
随着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我国各地区的城市建设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但是,随之而来的建筑工程安全问题也是屡见不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人为本,如何保证建筑工程中的安全质
真实机构运动系统受到尺寸公差、运动副间隙、弹性变形等因素的影响,不可避免的具有不确定性。以概率统计理论研究机构系统的不确定性分析与设计已形成了新的学科——机构运动可靠性。本文以平面轨迹机构为研究对象,考虑了平面轨迹机构的尺寸公差和运动副间隙对机构运动精度的影响,将输出点的每个分量误差超出允许误差限看作一种失效模式,以多失效模式提出轨迹型机构的可靠性分析模型,应用该模型研究求解机构在指定时间点处的静
学位
目的:研究氢分子对比格犬盆腹腔粘连形成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构建比格犬盆腹腔粘连模型,将15只比格犬随机均分为3组,分别为模型对照组、氢处理组、空白对照组,采用Phi
摘要:目前水泥混凝土技术已经在我国市政道路普遍应用,而很多水泥路面由于年久失修出现了结构性的破坏,不仅影响道路的使用性能正常发挥,而且给行车的安全性带来隐患。本文以从市政旧水泥路面的特征为切入口,并结合加铺沥青作用的分析,探讨旧水泥路面加铺沥青的必要性。  关键词:市政工程 旧水泥路面 加铺沥青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cement concrete technolo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