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心房纤颤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

来源 :中华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zoryanzi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伴心房纤颤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

方法

前瞻性收集2010年8月至2013年11月到济南军区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65例,记录其年龄、性别、血清白蛋白、血肌酐、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等基线资料。根据病史、既往心电图、查体、住院期间心电图和(或)24 h动态心电图确定其有无心房纤颤。在发病后180 d通过电话随访,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对其预后进行评价(mRS评分≤2分为预后良好,mRS评分>2分为预后不良)。其中死亡包括各种原因引起的死亡。用多元回归分析分析心房纤颤与预后的关系。

结果

本研究中,11.71%(113/965)患者有心房纤颤,其中,9.7%(11/113)有心脏瓣膜病。仅4例有心脏瓣膜病的心房纤颤患者发病前口服华法林,非瓣膜病性心房纤颤患者无1例口服华法林。14.2%(16/113)例患者发病前口服阿司匹林。与无心房纤颤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相比,伴心房纤颤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患糖尿病(26.55%比9.74%,P=0.028)、心力衰竭(12.37%比11.03%,P=0.000)、复发性脑梗死(31.86%比21.83%,P=0.023)、完全前循环型(51.33%比19.37%,P=0.000)比例高,NIHSS的中位数高[11(14)比5(5),P=0.000];吸烟(20.35%比37.32%,P=0.000)、饮酒(13.27%比27.58%,P=0.001)、部分前循环型(24.78%比36.74%,P=0.012)、腔隙性脑梗死(0比17.61%,P=0.000)、心肌梗死(11.50%比11.74%,P=0.041)比例低。心房纤颤是预后不良(OR=2.227,95%CI:1.262~3.933,P=0.006)的独立预测因子。

结论

目前心房纤颤患者口服抗凝药物的比例低。伴心房纤颤的脑梗死患者,梗死程度重,容易复发,完全前循环型脑梗死比例高;腔隙性脑梗死比例低。心房纤颤是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子。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人脑星形细胞瘤中生长抑制因子(ING)4和缺氧诱导因子(HIF)-1α的mRNA表达情况及其与肿瘤恶性程度及病理学分级的关系。方法应用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45例Ⅰ~Ⅳ级的人脑星形细胞瘤标本及11例人非瘤脑组织中ING4和HIF-1α的mRNA表达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ING4在非瘤脑组织的mRNA相对表达量为1.
期刊
目的分析脓毒性心肌病(SIC)的发生、发展是否与左室动脉偶联有关。方法回顾2012年12月至2014年1月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感染性休克合并SIC 46例患者,分生存组和死亡组,记录血流动力学参数、乳酸,分析心脏弹性(Ees)、动脉弹性(Ea)及心室动脉偶联(Ea/Ees)、心脏做功及其效率,比较两组心室动脉偶联状态。结果Ea/Ees与对外做功、做功效率和每搏量相关,与组织灌注相关;SIC前24
目的探讨甲状腺实性结节区域血流灌注特征。方法对舟山医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5月的59例甲状腺实性结节患者术前行超声造影,绘制时间-强度曲线获得结节旁正常组织、结节边缘及中心定量参数峰值强度(PI)、达峰时间(TP)、曲线下面积(AUC)、平均渡越时间(MTT)。术后病理切片行免疫组化,测定微血管密度(MVD),并与定量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恶性组中,癌旁组织、结节边缘及中心的PI分别为2
目的探讨大黄素-8-O-β-D-葡萄糖甙(EG)对人卵巢癌细胞系SKOV3细胞凋亡及Bcl-2家族蛋白表达的作用。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SKOV3细胞,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用不同浓度的EG分别处理24、48及72 h,采用噻唑蓝(MTT)法测定EG对SKOV3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Hoechst染色观察SKOV3细胞的形态学变化;不同浓度EG处理SKOV3细胞48 h后,分别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