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犹存下行风险

来源 :证券市场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chuanhed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诸多信用事件违约事件发生,但股市反应不大,在于投资者对政策放松的预期,以及不断兑现预期的定向放松暂时“占了上风”。一旦政策预期落空,且违约再度集中发生时,股指的下行空间就会被打开。
  在各种债务集中到期的二三季度,一旦遭遇再融资的困难,很多公司难免出现资金链的问题。展望未来一个季度,我们认为,金融市场层面发生“钱荒”的概率不大,但实体企业层面的“钱荒”再所难免。如此一来,债务违约、“债务人跑路”就无可避免,或将引发投资者新一轮的对债务泡沫破灭的担忧。
  年初以来,情况一直在恶化。以百度的关键词搜索指数来衡量,在2011年 “温州事件”期间,有关“老板跑路”的搜索指数为100-250起。2014年1-5月,该数据维持在300起上下。进入6月份,该数据大幅上升至3000起左右,是前5个月均值的10倍。
  扣除钢贸、融资铜的数据,我们不完全统计结果显示,年初至今媒体报道的有关债务违约、债券退市、企业资金链危机、“债务人跑路”等信用事件涉及的资金规模超过536亿元。
  “温州事件”回顾
  2011年,温州地区曾出现一波民营企业老板大范围“跑路”,始于4月份,在三季度达到高峰。从实际发生的案例来看,当时的事件仅仅发生在单一地区,集中在外向型的小微制造业企业部门,以制鞋、电器、钢铁等行业为主。但是地区之间、实体经济部门与金融部门之间的传染效应不明显。
  众多因素叠加诱发了当时的“跑路潮”,首先,经济下滑背景下,温州部分制造业企业经营举步维艰。当时人民币持续升值、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出口导向型企业的盈利空间较窄,企业利润率还低于银行存款利率和理财产品收益率。在三季度,很多企业反映订单急速下滑,这就直接恶化了小微企业的经营活动。两个数据可以验证这一情景。一是2011年全年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一直在14%附近波动,进入2012年初直接掉到11.6%,但温州地区的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从23%降至年底的12.6%,下滑了10个百分点。二是温州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产值同比增速从2月份的19%降至10月份的1.7%,增速减少了17个百分点。其次,货币政策紧缩,流动性吃紧,诱发企业资金链紧张。从2010年11月到2011年6月的八个月时间之内,央行连续九次上调准备金率,期间还伴随五次加息。此外,央行还整顿了表外的银信合作业务、不规范票据业务融资,要求保证金存款补交准备金等。种种紧缩政策直接导致商业银行收紧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在7-9月份包括四大行在内的温州25家银行机构还主动提高贷款利率,甚至抽资和不续贷。最后,不少制造业企业经营“摊子”铺得太大,甚至进入陌生的房地产行业,资金来源上求助于民间金融。在信贷条件收紧之后,很多企业被迫转向民间高利贷,且企业之间盲目担保现象严重。随着民间借贷利率的大幅上升,不少企业不堪重负,随即出现了资金链危机。
  2011年三季度民营企业老板大范围“失联”引起了股市、债市的剧烈调整。上证综指 7-9 月份连续三个月下跌,累计跌幅为15.3%,并在10 月份创下阶段的新低位2307点。同期跌幅较大的行业有建材下跌28%,家电行业下跌23%,钢铁行业下跌23%,有色、地产、建筑和机械行业都下跌了22%,当时具有防御价值的板块是食品饮料(主要是白酒)、银行。香港恒生国企指数6-9月份连续四个月下跌,累计跌幅为37%,并在10月初创下阶段新低位8058点。而流动性紧张使得上海、云南个别城投债遭遇利息兑付事件,5年期AA+评级的城投债收益率从5月初的5.8%升至10月中旬的7.1%,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升幅为130bps;5 年期AA 企业债信用利差从6月初的256bps 扩大至10月初的365bps;等级利差亦从85bps升高至185bps。
  最终,“温州事件”止于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强力干预。10月初,温家宝总理调研温州,随后政策部门出台了一揽子金融救助措施。
  这一次后果更严重
  从年初至今,我们一直强调“违约”可能是牵动2014年股市变化的核心因素之一。从上半年发生的金融经济现象来看,“风向”确实变了——房价预期变了、对创业板的预期变了、银行资产配置的行为也变了……
  我们认为,地产向下调整周期的启动、庞大债务偿还周期的到来以及“影子银行”的治理周期开始,将使得大范围“债务人跑路”再起,信用违约事件会更加频繁,后果也更严重。
  根据我们不完全统计,年初至今,信用违约事件涉及的总金额超过了536亿元。建议投资者关注几个指标:“非标”融资在下滑,企业再融资的通道受阻。5月份社融中表外融资增速下滑至20.2%,非标类融资增速下降1.7ppt 至34.6%。5月份地产集合信托发行规模环比下降64%至119 亿元(同比下降61%),融资企业数环比减少51%至59个;信用风险溢价从5月中以来重拾升势;正是对“非标”资产暴露风险的担忧,“9号文”发布之后,股份制银行明显跑输国有大银行。
  年初至今,国内信用事件不断发生,惟独1月份的“诚至金开1号”兑付事件对资本市场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之后一系列事件对市场的冲击似乎都比较有限。是违约规模太小?还是违约被推迟了?
  有观点认为,券商资产管理与基金子公司继续在做通道业务,将部分“非标”资产承接过去。我们不认为是这样。券商资产管理与基金子公司本来就是银行“非标”业务的一个延伸,在不借助银行资金来源的前提下,很难独自开展通道业务。我们估算,2014年到期的信托计划规模在4万亿-5万亿元,即使不考虑券商资管、基金子公司通道业务到期的规模,“替代渠道”也难以通过自身业务规模的膨胀来承接到期的庞大债务。就算有“替代渠道”可以实现“时间换取空间”,但最根本的条件不存在,那就是融资项目的回报率要逐渐接近,并超过滚续融资的利率成本。换句话说,违约风险可能被转移了、被推迟了,但并没有消除。最后来看“替代渠道”可行吗?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一是机构的杠杆率扩张空间不多。2013年年底的数据显示,信托公司的杠杆率飙升至42.7倍,2014年一季度末,基金子公司的杠杆倍数高达430倍;二是机构资产配置的风险偏好。银行资产配置思路的改变,以及“惜贷”已经蔓延至非银金融机构。5月份地产集合信托发行规模环比下降64%,融资企业数环比减少51%。
  如果大范围“债务人跑路”蔓延,我们认定后果较为严重。首先,这次集中发生在房地产行业,特别是三四线城市的小型地产开发商。大面积的债务违约,使得烂尾楼十分普遍。楼盘的停工不仅伤及建材商、建筑公司和客户的利益,还会造成建筑、装修与装饰工人的失业。其次,中小区域银行业绩下滑,坏账率攀升。经济下滑周期容易出现信用风险,钢贸、进口铜融资,乃至地产公司可能出现资金链断裂,引起银行坏账率上升。最后,上市公司投资的委托贷款可能面临坏账风险。另外,从未来2-3个季度的维度观察,商业银行“惜贷”情绪严重,数量型货币政策可能暂时失效。
  为什么股市没有反应?
  这么多信用违约事件发生,对大宗商品期货的价格冲击已经很明显,比如铁矿石、螺纹钢等。债券市场上,信用利差也一直没有下降至2013年三季度的水平。而最让我们疑惑的:是不是投资者根本不在乎信用事件对股市的影响?或者是截至目前发生的规模还不够大到足以影响股票市场?
  海外投资者特别看重违约事件对市场情绪、对银行资产质量的冲击,因为他们经历过太多次这样的周期。国内投资者不是特别在意,除非违约涉及的规模特别大(当然,我们也难以测算具体规模是多少)。有部分投资者指出,银行、地产估值被打得这么低,说明股价已经反应很久了,等大规模违约事件暴露时,反而应该“buy on the news”。
  我们的理解是,投资者对政策放松的预期,以及不断兑现预期的定向放松暂时“占了上风”。一个朴素的认识是,一旦货币政策松动——即由“微刺激”转为“强刺激”(降准、降息、松动贷存比)时,违约与“债务人跑路”都显得不那么重要了。惟有政策预期落空,且违约再度集中发生时,股指的下行空间恐怕就会被打开。
其他文献
“我想把自己载入中国证券市场的史册。” 2014 年6 月10 日,小股东代理人戚梦捷在接受《证券市场周刊》记者采访时,发出了这样的豪言壮语。戚梦捷,天健集团(000090.SZ) 三百余位小股东代理人,在记者采访时,他不止一次地声明,“我发起的天健集团小股东以《委托书授权》的形式向公司提出议案,不是为了钱。”  进入2014 年,怀揣不安的小股民肯定看到了中国资本市场的波涛汹涌。一方面,监管机构
期刊
在过去三个月,美国的“去杠杆化”已然结束,家庭风险偏好的“指向针”停止在了风险厌恶,而且公众已开始接受风险,而不是回避。  这必然对货币政策产生重要影响,因为依照量化宽松政策的基本原理,这在本质上相当于表明全球对短期安全资产有无限的需求。  但如果风险偏好指向改变,美联储则没有必要继续量化宽松政策。  这解释了为什么美联储已经能够随时退出量化宽松,却不会对经济或市场产生任何不利影响。量化宽松政策已
期刊
房地产泡沫是不可持续的,且最终将破裂,但不是所有的泡沫都会以破裂结束,比如美国硅谷的地产就是以不可持续的速度在升值,但它破裂的可能性不大,因为购房者在该地区一般有良好的工作和足够的财富,或者通过提高首付或延长还款期限来消化泡沫。即使房价下跌也不太可能引发大规模的违约。  另一方面,次贷泡沫依赖于不健康的贷款行为,它一定会破灭,因为从贷款到违约通常有两年的传导期。翻新这些贷款需要房价大幅度上涨以覆盖
期刊
上市公司分红,看起来应该是一件好事,直觉告诉我们,每年能稳定以现金分红回馈投资者的公司往往有稳定的现金盈利,同时有着愿意回报股东的管理层。然而,随着近几年A股分红比例逐年增加,质疑的声音却屡屡出现。  比如,有观点认为,6月20日权重股工商银行(601398. SH)的分红除息使得工行股价开盘后大幅下跌,进而引起大盘的剧烈波动,损害了其他投资者的利益;还有人说,“根据股票指数的编制规则,样本股分派
期刊
现金分红股价能上涨?没错。现金分红对于那些股价低于净资产的股票来说是增加价值的。  举个极端的例子。  L公司过去赚了些利润,但是最近几年不赚钱,公司净资产为1元,公司决定收缩经营,把以前累积的利润0.5元返还给股东。  如果在H股市场,因为公司股价跌破净资产,只有0.5元,市净率为0.5倍。投资者一年前以0.5元买入,一年后收到0.5元股息。问题来了,股价0.5元、分红0.5元,除息后股价应该为
期刊
A股投资者多喜欢标榜自己为价值投资,对投机则敬而远之。其实,投机又有何不可?  何谓投机?  被誉为价值投资鼻祖的本杰明·格雷厄姆,曾经这么定义投资与投机:“投资是指根据详尽的分析、本金安全和满意回报有保证的操作。不符合这一标准的操作就是投机。”这个定义相当模糊。无论是“详尽的分析”、“本金安全”,还是“满意回报有保证”,在事前都无法以客观的、统一的标准进行确认。在投入金钱买入某资产时,很少有人会
期刊
2012-2013年,每到年终,大额政府补贴就如期而至,帮助瑞茂通(600180.SH)顺利完成股权激励的业绩考核目标。  更让人惊叹的是,在不到4个月时间里,公司一笔3亿元、年化收益率18%的信托投资就获取了原则上一年才会有的收益;而一笔无从查阅、来去匆匆的千万元坏账转回,让瑞茂通2014年一季度实际上已经萎缩的净利润看上去仍旧强劲增长。  瑞茂通高超的净利润调节术,是否能够让其继续安然度过20
期刊
跨境资本流动萎缩导致全球化崩溃,应当是过去10年中被低估的全球经济最重大的变化,这从外汇市场可以略窥一斑。  外汇市场的重要性已随着全球化的增强而增强。贸易和资金流的跨境交易数量增多凸显了预测及了解外汇定价的重要性。但是,至少从市场预期中值看,外汇预测的准确性并不高。  欧洲央行在6月宣布将欧元区主导利率下调10个基点至0.15%的历史新低,同时将隔夜存款利率降至负0.1%,将隔夜贷款利率从原先的
期刊
经过从20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的长期牛市后,标普指数中的400家工业企业股价平均达到账面价值的三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最高水平。  趋势追随者认为,股市推高并不意味着崩溃即将来临,量子基金的创始人索罗斯声称“市场被高估并不意味着不可持续”。为了支持他的观点,索罗斯指出,日本市场的股票数量猛增已经超过了传统估值模型的假设,崩溃终会来临,但崩溃会在到达华尔街之前先袭击东京。  随后,所罗门兄弟发表
期刊
湖南百利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百利科技”)于4月份公布其招股说明书,拟登录上交所,保荐机构为华融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据公司招股说明书介绍,百利科技在合成纤维的聚酰胺产品链工程设计领域居龙头地位,在合成橡胶工程设计的细分领域具有行业领先的技术和竞争优势。  不过,公司虽标榜为“龙头”、“行业领先”,但《证券市场周刊》记者在查阅其招股说明书后发现,百利科技一直处于增收减利、赔本赚吆喝的经营状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