稼轩词与宋代家庭歌女的书写

来源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rleyz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稼轩为歌女、侍女写了不少的人物词,描写了她们的不同性格、演唱和舞蹈的才能,也记录了她们困苦不易的生活,还不止一次为之作送别词,以及题画词,投入了真挚平等的感情。这与宋词多从声色异性角度描写大异其趣,稼轩则把她们当做朋友、甚至家人。并用日常口语、生活细节、情节刻画书写她们。这些向无人过问的词,很值得关注。
其他文献
南宋谢枋得提出的“放胆”与“小心”学文概念,具体内涵有二:一是两者统一为学文的经典范式,主要包括学文内容、学文心理、学文程序和学文方法等;二是发展成“放”与“收”的
“德国式的现代问题”成了历史上一些经济后发国家共同的现代性现象,中国也不例外.具体说,就是文化优先、以文化对抗政治、以文化解决经济问题.今天,人们大谈文化危机所包含
[摘 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由主要矛盾的变化引起历史方位的改变,由历史方位的变化制定新的发展战略和目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到社会主义需要中国,中国在世界舞台逐步发挥着更大的作用,中国的现代化道路也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走进现代化提供了中国智慧和方案,提供了一条兼顾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和以人民
法律关系之发展是一个规范逻辑进程,法律权利、法律义务、法律责任、法律制裁、法律强制等各法律概念在此进程中依次出现。在法律关系进程中先后出现的法律概念之关系具有不同特点: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具有“对待性”,法律义务与法律责任之间具有“递进性”,法律制裁乃是一种特殊的法律责任,它与法律责任之间具有“特殊性”,它具体体现着“惩罚性”与“强制性”的特点。法律概念有多种,在法律规范逻辑发展进程中的法律概念主要是表达主体之法律状态与法律能力类的概念,它的内涵包括原权利所负载或指向的实体内容要素、从权利所唤醒与启动的形式
行政协议兼具行政与民事之双重属性,其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权力色彩而非完全祛除。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者,行政机关在行政协议中仍然被法律赋予了一些行政优益权,并且在行使这些行政优益权的过程中还享有部分行政裁量权。比例原则的适用范围应当拓展至广泛的行政协议领域。比例原则在行政协议中的适用具体针对的是行政优益权,通过适当性、必要性和均衡性三项子原则分别对行政优益权行使中的裁量权进行合目的性判断、后果审视以及利益衡量,既发挥其维护、促进公共利益之功能,又将其对私主体一方个人利益的损害限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内,继而在行
[摘 要]初唐是中国古代书法史的一个重要阶段,上承魏晋六朝,下启中唐北宋,也是一个新的高峰,可谓是“书至初唐而极盛”。作为“初唐四大家”之一的虞世南,不仅继承了南朝书法“尚韵”之风格,还开创了唐代“尚法”之先河。虞世南书法承续了“二王”传统,内刚外柔,圆融秀拔,颇具“遒丽”之气。而“虞书”创作及其书法理念是相辅相成的,书法理念又是书法实践的重要思想结晶,文章借助《笔髓论》等重要书论作品,从艺术创作
[摘 要]作为一种艺术形态,文学的创作主体和审美主体都是“人”,确立“人”在文学中的主体地位是马克思主义文学观的一个重要命题。按照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中对于普遍人性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文学艺术的审美价值是由整个人类群体在特定的时代所共同定义的,具有人类的普遍性,文学的生命价值在于对人的心灵发生启迪、感动、唤醒、升华等内在精神层面上的影响,关于文学任何一个层面也都在围绕着“人”来展开,
对《诗经》的经学解读,可以借助《孝经》作为经学义理的基础。《孝经》乃至先秦儒家典籍引《诗》具有崇周尊王与注重祭祀两个倾向。从历史的角度看,《诗经》有明显的尊崇周王或周祖的特征,而这种崇周精神与孝道观念具有密切关系,主要体现在美德实践与礼乐制度两个方面。从教化的角度看,在位天子通过传承与践行祖先之德,将美德扩充推行于天下,使天下百姓能够效法天子而事亲尽孝;贤臣的职责则是辅佐君主实现王道政治,将德教推行于天下。然而圣王德教的背后处处隐含着天命的因素。天命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个人践行美德的程度而随时发生变化。
[摘 要]社会主要矛盾贯穿社会发展始终,正确认识和解决不同时期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重要任务。回溯党的百年历史,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和复兴的时代变迁中不断认识和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并始终将马克思主义的矛盾分析法与世情、国情相结合,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统筹国内国际情势,明确党的历史任务。全面分析和系统总结党解决社會主要矛盾的历史经验,对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具有重要的方法论启迪,为进一
[摘 要]爱国可分为情感型爱国与理性型爱国两种。我国提倡爱国以民族主义、国家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为基本理论,构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三位一体的以情感型为主、理性型为辅的爱国主义,也期许香港同胞具有情感型爱国情怀。但香港居民回归前爱国属于理性型的,更关键的问题是,在回归后还出现异化,其基础性和主导性诱因在于具有“中国公民/香港永久性居民”的二元化和“高权利、低义务”特征的香港居民制度。在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