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米芾书法情感和笔法走势的阐释研究

来源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nder5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米芾对书画研究颇深,在书法史上留下了丰富庞大的书法体系,为当代书法家研究书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有利于当代书法家对米芾的书法理论、书法思想和书法技法进行研究和分析,由于米芾书法资料全面,后世对米芾书法的研究者也日益增多,相关研究成果也很丰富。米芾生性不羁,但对于诗书画有着执着的热爱,米芾学习了大家们书法的精华,注重自己的“意”的表达,认为书法应表达自己的真实自然的情感,集大家之长于一身,其书法具有飘逸洒脱和气势磅礴的特点。虽然米芾对书法的执着成就了他的书画事业,但是他不可一世、随意洒脱、玩世不恭的性格,也给我们留下一些警示。
  纵观历史,书法在每个时期有着不同的风格,任何一个时期的书法者都会对书法提出理解并做出分析和探讨,当代的书法家也不例外。本文选择当代书法家对米家书法的阐释做出研究性分析,通过当代书画家临摹米芾字体的笔法研究和对米芾本身的探究,诠释米芾书法的笔法和走势。
  资料显示,历朝历代对米芾书法的阐释数不胜数,米芾书法的精髓对中国对书法史有着一定的影响,比如董其昌,他的思想受米芾的影响很深。这些都可以在一些名家作品有所显示,后世也对此观点进行了论证,本文根据当代书法家在临摹和学习中对米芾书法的见解,来分析米芾对中国书法的影响。
  一、浅析米芾的性格和生平
  米芾家境优越,从小便受到良好的教育,同时其喜欢诗书,勤奋好学,因宋神宗不忘米芾母亲的恩情,恩赐米芾做官,他从此走向了仕途。米芾不善在官场迎合众人,再加上喜爱诗书,自身清高,这给他更多的时间对书画研究学习。他对于艺术如此执着,有许多的精神洁癖,是一个将艺术看得非常重要的人。米家不仅是书画家,在当时还是官场高官,但米芾对官场并不感兴趣,从而对书画研究颇深,其书法作品特点鲜明。提到北宋书法家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境界,毋庸置疑数米芾的言论声最大。
  米芾在学习晋书的时候,受五位书法家影响最大。米芾书法有很多自己的特点,如“门”的转折学习于颜真卿的书法,字体外形则学习于欧阳询的风格等。尽管这样学习和研究书法家,其书法风格还是没有确定。直到五十岁左右,经历了近四十年的研究和探索,米芾书法的风格才得到真正的确立。
  由于米芾自身性格因素,米芾在书法较为执着。他的成就来源于他的努力、对书画的喜爱以及一定的执着,这并不是金钱和名利能代替的。书法对于米芾来说并不存在任何功利性,而是发自心的热爱。米芾以书法闻名书画界,成为北宋书法家之一,论书法笔法气质磅礴,米芾当属第一。后人评价其“此必至精至熟,然后能之”,这说明米芾对书法临摹的看重和学习书法勤奋的重要性。米芾生性不羁,但对于诗书画有着执着的热爱,米芾学习了大家们书法的精华,注重自己的“意”的表达,通过书法表达自己真实自然的情感,集大家之长于一身,其书法有飘逸洒脱和气势磅礴的特点。米芾的“意”的表达使用他的书法真实不羁,成就他在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地位,影响深远。其作为北宋伟大书法家之一,后世称赞不已。
  米芾的个性独特,生性率真,在生活中也不同于常人,故米芾有另一个名字叫“米颠”。米芾在评价别人的书法作品时,崇尚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言语直率。书法在表达个人情感上是抽象的,评价其他事物需要借助外在力量,而米芾认为书法的表达应该直接明了。米芾的执笔方式,体现了米芾对书法的喜爱、对于名利不屑一顾甚至极大反感,这一切都来源于他的真性情,可见米芾对于书法的真性情来源于“意”的表达。
  二、《苕溪诗帖》的“意”分析
  《苕溪诗帖》是米芾的代表作,是米芾表达“意”思想的经典作品,米芾对于王羲之的学习也在作品中得以体现。不仅对王羲之的书法非常喜爱,米芾还十分推崇晋人的书法,对晋人书法进行过研究和探讨。这有他自身性格的原因,他喜欢晋人的洒脱性格,在对唐人书法的缺点和不足进行批判时,米芾表示不喜欢唐人书法的约束和拘谨。在书法学习中,他喜欢追求平淡,在为人处世中喜欢不做作、简单的生活,追求自然真实的存在。米芾追求“意”的表达,即重视的是真实的情感,在创作中“意”的思想表现得非常明显。他不羁和洒脱的性格造就了他书法的产生。
  米芾不羁的性格决定了其喜欢天然真实存在的事物。米芾在学习书法时,喜欢临摹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对其进行研究,比如书法的走势、书法的气势、书法的执笔方式,提倡对其学习。米芾不提倡学习石刻,认为石刻在保存的同时一些笔画的微妙变化会随时间而风化,而且在石刻的过程中书法家的笔法律动并不能完全体现,一些石刻工人自己的风格也会融入书法中,从来使书法失去真正的精髓,所以在书法学习中应该学习真迹。米芾评价大家的作品也都是从技法上出发,体会书法家的笔法律动,学习书法艺术的精髓。
  米芾的执笔姿势决定了米芾书法的风格,也决定了米芾书法的艺术性,一般人写字握笔的姿势过于用力,而米芾则是很轻,他认为这样写的字很随意很自然,不受约束。米芾写字的握笔姿势是在笔的顶端,五指握住笔杆。米芾在写字强调笔锋的运用和写字的速度,只有将两者融为一体,才可以使书法达到较高的水平。写字的韵律要把握住,运用快笔、慢笔,才能真正理解书法笔法的内在韵律。《苕溪诗帖》的字体大多是左低右高,例如:“将”是一个方形的感觉,偏左,用墨饱和;“之”字,用笔较扁,用笔灵动跳跃;“戏”字在米家书法中非常常见,中间留少量空白,下笔不纠结,注意笔画之间的关系。
  《苕溪诗帖》体现了米芾对书法的明显偏爱。米芾在用笔时有着独特的见解。米芾与其他书法家不同的是大多数书法家喜欢用中锋,而米芾喜欢侧锋,注重内心感受,注重笔法之间的连贯。米芾的《苕溪诗帖》就可以看出来米芾在起笔的过程,可以从左、右、中入手。米芾有很多自己独创的笔法,他在书法中喜欢随机应变,这和他性格洒脱有着直接的关系。米芾书法中的细节,气势磅礴,飘逸洒脱,具体分析如下:
  温润。在米芾在书法作品,笔锋的运用是由字体本身的线条来决定的,例如《蜀素帖》的“我”是根据字的连贯性来表达律动性。再例如《蜀素帖》中“年”“华”字的竖画使用中锋写得坚定有力,“拾”“效”“厌”字的撇画写得优美且舒展,《苕溪诗》中“转”、“謝”等字的竖钩使用中锋写的有特色,又称鹰勾。又如《蜀素帖》中“远”“返”“挺”字写的走之画,头重脚轻。
  势。由于米芾的生性喜欢洒脱,在书法中冲破了传统束缚,写的字体飘逸洒脱,具有方向感。向左下倾倒的字有《苕溪诗》中“还”“附”等,向右收的字有《苕溪诗》中“鹤”“青”“岁”等。这种方向的倾斜,让书法更有趣味,更有连贯性。
  自然。米芾将书法的气势律动变成洒脱爽利,别具一格,如“气”“书”等字墨色浓淡的不同,这种颜色的变化,能改善画面感,增加画面的律动感。《虹县诗》中笔墨气势磅礴,干笔使整篇文章上下连贯,富有变化,节奏感非常强。
  米芾提倡学习优秀作品,历代学者对其评价颇高,明董其昌认为:“自唐以后,未有能过元章书者。”
  米芾的书法整体的形式富有气势,具有节奏感,米芾的“意”的表达使他的书法真实不羁,成就了他在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地位,影响深远。作为北宋伟大书法家之一,后世对其称赞不已,米芾是中国书法史不可逾越的巅峰。
  参考文献:
  [1]陈开政.试析米芾书法艺术的审美特点[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3).
  [2]王潇潇.刍议米芾书风特点[J].企业文化(中旬刊),2013,(11).
  [3]上海书画出版社.历代书法论文选[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
  [4]宋士超.米芾尊晋卑唐试说[J].大众文艺,2013,(7).
  [5]历代书法论文集,米芾·海岳名言[C]//历代书法论文集.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8:7.
  [6]沈丽源.一个典型的浪漫主义艺术家:评米芾的书法艺术及书学思想[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6).
  [7]张绍富.传统与反传统的典范:米芾书法艺术管窥[J].书法艺术,1997,(4).
  [8]由兴波.米芾的书法艺术观[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
  [9]杨卫磊.得 “自然 ”,备 “古雅 ”:试探米芾书法批评的标准[J].青少年书法,2006,(22).
  作者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
其他文献
摘 要:以康有为、陈独秀、徐悲鸿为代表的文化学者,立足于中西文化产生碰撞和交流的背景,思考着中国画如何生存和发展的问题,为中国画寻找出路和良方。时至今日,人们依然担忧中国画的衰落,是出于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衰弱的纠结,源自面对西方强势文化冲击下民族传统文化遭到弃绝的焦虑。  关键词:康有为;陈独秀;徐悲鸿;中国画;衰败  中国传统文化受到文化、经济全球化的冲击和影响日益严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代
期刊
摘 要:《马拉之死》是雅克·路易·大卫所创作的经典油画作品,描述的是法国大革命时期,激进派领导人保尔·马拉被刺杀的场景。身为当时法国新古典主义艺术家代表人物的大卫同时也是一名政治家,他接到国会的任务,拿起画笔为马拉画像,要让敌人在马拉被刺杀的场景发抖。因此《马拉之死》是一幅背负着政治使命而诞生的作品,也有不少评论家认为它是政治阴谋的产物。文章将结合背景和作者的创作心理简要分析这幅世界名画的创作初衷
期刊
许建康,1965年5月出生于安徽省砀山县,1985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美术系,文学学士,1992年结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画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班,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传媒与艺术学院党委书记、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苏省国画院特聘画师,江苏省美术家协会美术教育艺委会委员,江苏省文化产业学会艺术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作品多次入选国家级大展,先后获国家级铜奖1项、优秀奖3项,省级银奖2项
期刊
摘 要:从时间维度纵观毕加索的一生艺术修为,他不断从同时代艺术流派、艺术家的探讨中学习其艺术思想、表现技法,在此基础上思考自我的艺术风格,这些具象表现在其早期学院式绘画教育、蓝色时期、立体主义时期。文章在此基础上以图像学的图像与语言、言说的自我与被视的观者等相关艺术理论对毕加索几个时期自画像艺术风格、表现技法及其内在语言进行探究分析。  关键词:图像学;毕加索;自画像  敏锐的艺术感觉、积极活跃的
期刊
摘 要:基弗的作品充斥着张力,震撼人心,往往主题晦涩,其表现形式主要源自于艺术家采用丰富的象征性符号和历史神话题材,使用材料根据画面内容的定义来选取。基弗善于运用材料来隐喻和讽喻,艺术题材更多的是关注德国纳粹时期恐怖的历史,希望用绘画来重新界定整个德国的历史文化。基弗是一位有良知的艺术家,他的作品更多带有时代的烙印,隐含着一种饱含痛苦的历史使命感,使人沉思。  关键词:材料;基弗;符号图像;隐喻 
期刊
摘 要:古今中外,中西交流一直是一个不可缺少的话题,在中画西用、西画中用的反复运用中,难免会出现中西绘画的碰撞。清康熙五十四(1715)年,郎世宁作为天主教耶稣会的传教士,带着对中国文化的向往来到中国传教,并传播西方绘画。文章以其宫廷代表作《百骏图》为例,结合自己的研究生主修专业,就其工笔花鸟画创作展开论述,通过清代画家郎世宁的绘画特点,来说明郎世宁如何将西画中用融合到其创作中,同时阐述从郎世宁的
期刊
摘 要:文人画作为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流派,对中国美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元代文人画更是文人画的重要时代,代表人物有赵孟頫、钱选、“元四家”等,而元前期艺坛足以领袖群伦的必然是提出了“书画本来同”的赵孟頫。他开创简率尚意、以书入画的先河,开创了元代文人绘画的新面貌,使文人画走向成熟,对明清产生了深远影响,后来“元四家”更是将文人画推向了巅峰。文人画作为中国画的重要流派和画体,是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
期刊
提 要:迈克尔·巴克森德尔(Michael Baxandall)是二十世纪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史家、艺术批评家。在他的一生中,他一直强调弗·雷·利维斯(F.R.Leavis)对他的思想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文章从这一角度入手,试图分析利维斯具体在哪些方面对巴克森德尔的艺术史观产生了影响,以便更好地理解巴克森德尔的思想来源。  关键词:巴克森德尔;利维斯;图像;社会  基金项目:本文系重庆市研究生科研创
期刊
摘 要:创造性是艺术创作的精髓和使命,一幅好的绘画作品是在艺术家技术和修养生和熟之间产生的,有很多画家往往是一笔成名,乃至究其一生亦再难超越。原因无他,仅仅在于将自己的真情实感毕其功于一役,此后则将其作为一种令自己安心踏实的模式,纵使后来的一些所谓的“变化”被覆盖上名为“转变”的新衣,实则依旧不敢越雷池一步。这既熟悉又陌生,千头万绪不知所措的时候,恰恰是最接近创作的常态。我们不一定非要做到胸有成竹
期刊
摘 要:《弗兰西斯·培根:感觉的逻辑》这本书是德勒兹在这个有秩序的世界里创建的一种概念,在这个概念的大前提下,美学世界有了新的存在条件和存在方式,而在这种变化里,作者对绘画的呈现和诞生有了新的思考:在哲学范畴中什么是绘画的实质,它与其他艺术形式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我们对绘画的创作到底还处在什么阶段,什么是绘画的真实?这些问题,我们并不一定要去解决它,但一定要去思考,用思辨的方式来思考。文章借助书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