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

来源 :金融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versonKKE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做对就是符合要求,而不是主观上的做好”——这是起初我对克劳士比管理学最基本、最浅显的印象。其实,这一句话的内涵远非我们所想象,它包含了太多管理哲学,做事方法,甚至是人生道理。
  克劳士比的核心思想是“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即要提高工作效率,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是最好的方法。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希望自己在每一项工作中都有良好的表现并且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赞扬,尤其对于职场新人而言更是如此。因为领导的一个点头、一句鼓励、一次肯定可能就是他一天工作的动力。但我们要知道,我们工作不仅是为了得到他人的肯定,更是为了完美地完成工作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效益。我们每接到一个任务,第一意识不应是“如何将它做好”,而是“如何将它做对,零差错、零缺陷”。而我现在的岗位恰恰是他核心思想的最完美诠释。
  授信出账岗是宁波银行苏州分行特色“一站式”服务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它最大的特点在我看来应该是效率、合规、精准,“做对”在我们这里的标准似乎就等同于了“零差错”。从我第一天投入授信出账的工作开始,我就知道了自己所要面对的是一个多么需要严谨和认真的工作。它直接关乎客户的利益,任何一个差错的产生都有可能直接导致整个流程的失衡;放过其中任何一个风险审核点,可能产生的后果都是无法想象的。即使把控住了大方向,如对细节稍不加注意,也会使这个“一站式”链条生锈,结果就是客户经理反复跑,审计让你反复改。这是一个非常直观体现你工作能力的过程,可想而知,零差错是多么的重要。当然,你也不能举着“我要无缺陷”的口号来当自己效率低下的借口,我们是一个圈中的一个环,效率低下就是掉链子,所以又对又快才是我们岗位职责的根本所在,这也是我们必须下定决心去苦练的一门功夫。
  都说一百个人眼里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同样的,每个人也有自己的工作风格,这种风格是有别于他人的,且是与生俱来的。同样在生物学上,基因也是如此。物种的基因不论怎样变异,基因图谱中总有顽固被保留下来的。有那么一种人类的基因,我想命名之为“克劳士比的零缺陷”,工作再繁琐、时间再紧迫、关系再复杂,都只是你冲向终点时的外力,外力怎么能改变基因?因为这基因的另一个名字,叫做“不妥协”。在每一天的工作和生活中,都不要向“模糊”妥协,不向“问题”妥协,不向“9996”妥协。
  我们已经太久地沉迷于习惯性思考,总是习惯于怠慢、看着办、模棱两可和差不多。而“态度决定高度”。事实是这样的,做事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事情的成败。“人非贤孰,孰能无过”的理论比“第一次把事情做对”更早一步的在思想里扎根了。每当我们开始着手一个新的挑战,脑海中就会不由自主的浮现出“没关系,第一次做,错了也是正常的,下一次最好就OK”等等侥幸心理。越是困难、烦琐的事情,这种呼声就越高。这不得不说是人的一种惰性,明明很清楚做事的要求,却在事前就为自己找好了借口,为做错找原因。所以说,态度决定一切,态度是“不妥协”的前提。只有抱定自己有能力在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才能有“对”的行动被实施。
  “模糊”是出账岗的死敌,流程的清晰、结果的把控是我们能否完美完成工作的关键,于是改变固有模式,不断学习创新就是未来发展的根本原动力。工作中,我们要实时关注合规要求、文件修改、产品调整,用最快的脚步跟上形势的变化,并在其中总结规律,寻找到自己的思维节奏,以快速聚焦的方式避免模糊上手。
  在一项工作中,对于执行者而言,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问题。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归结有三点:1、没有大问题,因而忽略小问题;2、认为提问题是工作能力不够的一种表现,不愿主动提出;3、将问题注入主观思考和臆断,并试图擅自解决。正因为这样,从而导致工作中有问题无法立即解决,甚至直接跳过问题,殊不知这样的做法只会导致问题范围增大,使得问题由小变大、由简单变复杂、由顺手变得棘手。要知道,当你不能解决问题时,你就是问题的一部分。在每一项工作面前,我们都要学会不向问题妥协。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领导交给我们的任务,一定要先理解业务的意义,由表及里领会业务真正的意图和要达成的目标,并进行分析思考,对不明之处务必要提出,以便获取更多信息,从而将自己的理解转述给领导以便双方达成一致,不向领导的问题妥协,只有这样才能为下一步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任务执行过程中,也会有新问题源源不断地袭来,这时不能因为怕麻烦而将问题搁置甚至忽略,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向小麻烦妥协就易招致大问题。因此,秉着“合规、精准、高效”的工作精神,要学会“麻烦自己、麻烦别人”,及时、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在工作中,一定要培养自己敏锐的察觉力,学会不向问题妥协,你的工作才能没有问题。
  做人做事,道理相同。要把不向“99%”妥协作为目标,先从一点一滴的小事上开始做起并做对,在人生道路上要不断反思总结,要懂得“吃一堑,长三智”,对挫折和失败有深度的反思,不要认为自己有太多的资源可以奢侈,太多的时间可以荒废,太多的资本可以挥霍。我们要做到做人做事沉着稳重,不肤浅,不浮躁,珍惜现在的一切条件,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
  对每个人而言,在谋生之外工作的意义,就在于乐趣。而乐趣对于我而言,就是100%、零缺陷、不妥协。
其他文献
历史长河,总会激起一些浪花朵朵;历史画卷,每个字都异常厚重。一步步脚印,印在脱贫攻战路上;一滴滴汗水,撒在田间地头;一张张照片,讲述着一个贫困户深切渴望;一段段文字,记录着基层央行人扶贫的亲力亲为。翻阅三年来文档,一组组数据、一张照照片记录了祁阳支行扶贫工作的历程,聆听历史的脚步声,见证了祁阳支行脱贫攻战之路的辉煌。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完成
期刊
2014年,被称为国务院时隔八年后,又一次支持保险业顶层设计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简称“国十条”)的正式发布,提升了保险业的行业地位,首次提出现代保险服务业的概念,并将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从行业意愿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我国保险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2005年,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保公司”)经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同意在全国首创推出《安贷宝意外伤害保
期刊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农行金湖县支行进一步强化群众意识,与金融知识普及、惠农入村服务、员工关爱、网点减负等活动相结合,深入推进,将“一切为了群众”落到实处。  一是与“金融知识普及月”活动相结合。分别组织进学校、进社区、进商业区、进乡村、进园区系列宣教,向公众广泛宣传银行借记卡、银行理财、电子银行、自助设备、个人信贷、信用卡、代销业务、非法集资等八方面金融知识,引导社会公众科学合理使用
期刊
“信用社的叔叔阿姨不仅帮助我成功办理了助学贷款,今天还不辞辛苦亲自到我家里来帮助我,真的感谢你们!”蒋丹眼含热泪感谢道。9月8日,家住广安区枣山镇岩山村的贫困大学新生蒋丹,接过广安区联社副主任代小兵递过来的5000元爱心助学金时,激动不已。  蒋丹父亲是残疾人,且患有间歇性精神病,生活不能自理,全靠母亲打小工维持生计。今年8月,蒋丹收到了中央财经大学的通知书。虽然申请到了生源地助学贷款,但生活费却
期刊
朔州农信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聚焦普惠金融,围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持农村青年、大学生村官、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聚焦特色农业,以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为重点,支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加大对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的产品和企业的支持力度。聚焦现代农业,积极支持新型农业经营和服务主体,促进产业产品结构优化,实现农业可持續发展。聚焦城乡统
期刊
本刊讯:为积极推进营业网点功能转型,提升农信品牌形象,近二年来,该社耗资380万元,按照省联社VI形象识别系统,加大对网点装修改造升级,对年久失修、设备陈旧落后的营业网点全部进行装修改造。新建设的网点全部装上自助设备和LED显示屏,目前共安装了20台自助设备。同时深入实施文明优质服务流程再造,进一步提升文明优质服务水平,做到改造一个网点、亮起一块牌子、占领一方市场,吸引一批客户。  宁波银行苏州分
期刊
本刊讯:9月初,江永县源口瑶族乡八角亭村赵石养望着连片绿油油的芋叶,乐得眉开眼笑,轻松告诉身旁的源口信用社主任冯文锋:“今年你们支持种的这20亩香芋,估计可产7.5万斤,按去年行情可买15万元,应该可赚6万元。”冯主任听了,也连声说:“好啊,好啊!你赚了钱就是‘双赢’的事罗!”  近年来,江永县农村信用社紧抓该县被国家列为“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县”和“国家首批绿色能源示范县”的契机,致力于推出公司+基
期刊
截至2019年3月31日,工商银行湖南洞口支行各项存款比年初增加31681万元,同业增量占比第一;储蓄存款时点、时期增量双双创出历史同期新高,时点、时期目标完成率在全辖县域支行中排名第一位;对公存款较年初净增8835万元,也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同业增量占比第一。  一是强化组织推动。该行按照上级行关于开展旺季营销竞赛活动的统一部署要求,制定了支行的旺季营销竞赛活动方案,成立了行长任组长的支行旺季抓
期刊
本刊讯:今年10月20日是河南确山农村商业银行成立2周年。为纪念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日子,目前,该行发出通知,在全行开展“争先创优迎行庆”业务竞赛活动,号召全体干部员工振奋精神,再接再厉,以优异的经营业绩向行庆献礼。  竞赛内容包括储蓄存款、银行卡存款及收入、风险资产清收、表外资产清收、客户营、销自助设备交易、网上银行发展等。竞赛活动考评,按照各网点、部门每旬业务增长量排出前三名和后三名,活动结束后
期刊
60年前,浙江省第一家农村信用合作社从慈溪南山乡破茧而出,农信的梦想,就此生根发芽。面对新中国成立之初满目疮痍、百废待兴的浙江,被高利贷盘剥的农民,自然地,“合作互助,为浙江农民雪中送炭、解危纾困”,成为了彼时农信人的最朴实无华的梦想,他们渴望改变新中国成立之初一穷二白的浙江,在为浙江农民提供生产生活所需物资的同时,彻底改变农村信用社底子差、规模小、水平低的现状。30年前,农信人以“摸着石头过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