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心不改系列

来源 :民间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laga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牛牛和刘楠最令旁人羡慕的,就是二人工作在同一栋写字楼里,可谓朝夕相伴,低头不见抬头见!可就在上周,这对“502情侣”面临着人生中的第一次分离。
  牛牛因为工作原因要出差一个月,不管二人如何心不甘情不愿,终于还是到了分别的这一天。刘楠把牛牛送到机场安检口,牛牛停下脚步,紧紧抱住了刘楠。
  广播里的航班信息播放了一遍又一遍,也许其间还掺杂着一些“寻人启事”,但牛牛和刘楠自然是选择性听不见的。不过“送君千里,终有一别”,眼看着马上就要到登机口关闭的时间了,刘楠依然是眼泪汪汪的样子,情急之下,牛牛想起自己给刘楠买了三十种零食,于是安慰刘楠,那些零食她一天吃一种,零食吃完他就回来了。刘楠听牛牛这么说才默默收回了手,目送着牛牛一路狂奔到登机口。
  牛牛坐在机舱内,看着窗外“何事长向别时圆”的月亮,脑海中全是刘楠的影子抛会不会因为太思念自己而难过哭泣呢?她可一直都是自己捧在手心的小公主。希望这次出差一切顺利,早点回来給刘楠一个惊喜!
  而这边刘楠呢?送走牛牛回家之后,就闷闷不乐地坐在沙发上吃零食,边吃边发愁:这么多零食什么时候才能吃完呢?我乖乖听话,好好吃完牛牛就回来了。
  二人怎么也不会想到的是,牛牛要去的城市突然发出暴雨红色预警,航空管制,所有机场停止使用,飞机只能原路返航。紧张焦虑的乘客中,恐怕只有牛牛高兴得笑出了声。
  一下飞机,牛牛甚至都等不及拿出手机打电话,径直跑到了刘楠的家,想给她一个大大的惊喜。刘楠自然是热泪盈眶,紧紧抱住“久别重逢”的牛牛。过了好半天她才哽咽着说道:“果然零食刚吃完牛牛就回来了!”
  “三十天的零食啊!”牛牛心里“咯噔”一下,紧接着,他听到刘楠傲娇的语气:“你看我,是不是想你想得度日如年啊?”
其他文献
夏天是教体局局长夏满园的儿子,师大毕业后,考到县实验中学当了一名老师。最近县里组织支教活动,他主动报名,到桃花乡联小教学。  这天,夏天去联小报到。临走前,老爸告诉他说,桃花乡是全县最小的乡镇,偏僻不说,而且地薄山多,经济发展落后,人口大概有两万多,只在政府驻地建了一座联小。校舍也一般,教室是红砖瓦房,操场还是泥沙地,没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让夏天做好思想准备。  夏天嘴上没说什么,心里却暗暗赌气:
期刊
肖玮大学毕业考上了公务员,在大溪镇政府宣传干事的岗位已经三年了。虽然这三年他努力工作,也干了几件漂亮的事,却一直在原地转圈儿,而跟他一起来的同事已经升了中层,这让一向心高气傲的肖玮郁闷不已。  他暗地里多方打听,终于从要好的同事老李那里听到了一些消息。老李趁没人的时候,神神秘秘地说:“我告诉你升职的奥妙。咱这大溪镇的党委书记赵溪浩有一个习惯,就是喜欢对他看重的人拍肩膀,凡是被他拍过肩的人几乎是百分
期刊
越王勾践把绝世美女西施送给了吴王夫差,表面上做了顺民,放牛牧羊,实则是卧薪尝胆,以图日后东山再起。  西施到了吴国后,很快就得到了吴王的宠爱,一顰一笑,让夫差神魂颠倒。因此,西施在那边就常常能传来一些消息。  这天,勾践又派西施的表弟沈同前去吴国联系西施,因为勾践已经有好多天没有得到西施传回来的消息了,心里总有些不安。  沈同能去吴国,也是因为西施在吴宮深得夫差的宠幸,她趁机提出,吃不惯吴国的那些
期刊
陈辉是北京一家大公司的老总,这次他回到了阔别二十年的家乡。  晚上,县教育局局长任青来到宾馆拜访陈辉。任青去年在北京一次乡贤联谊活动中认识了陈辉,知道他是一位热衷慈善的企业家。当时任青提出想请陈辉为家乡教育做点贡献,陈辉却岔开话题。任青知道这事急不得,就一直跟陈辉保持着联系。  寒暄过后,任青再次提出捐资助学这事。陈辉没有正面回答,而是问任青:“你认识毛旺老师吗?他现在在哪个学校教书?”说来也巧,
期刊
刘二家的房子正对着马路,是村里位置最好的一户人家。二层小楼共有大小八间,刘二留了楼上两间自用,余下的全租了出去,他就靠收租金过日子,被村民们戏称为“二房东”。这天,刘二的肩周炎犯了,就去醫院看病。医生给他开了些消炎镇痛药,叮嘱他要多打羽毛球。医生半开玩笑地对他说,如果打坏了十副球拍,保准不用吃药就能好。  刘二还真把医生的话记住了,回去的路上一直在琢磨,找谁来陪自己打羽毛球呢?到了村里,经过小山东
期刊
许亮闯进物业办公室,对着保安组长老刘嚷道:“早就让你们加装监控摄像头,你们却一直当耳边风,这下好了,我的车被人撞了,肇事者也找不到,怎么办?”  原来,许亮昨天回家后,把私家车停在小区的停车位。今天下午,他想开车出去,却发觉车子左侧的后视镜被严重剐蹭,镜面出现了裂痕,后视镜上的转向灯罩也坏了。因为小区里没有监控,谁家遇到这种事情,就只能自认倒霉,但许亮气不过,便跑到物业办公室想要讨个说法。  老刘
期刊
廖大伟和佳丽的儿子在私立中学上初中,半个月才回来一次。佳丽性格强势,大伟是个典型的“妻管严”,好在也没出什么大事儿。  这天晚上大伟喝高了,晕晕乎乎走到家门口,掏出钥匙就开门,可拧来拧去就是打不开门,他正烦躁,佳丽回来了,正看到这一幕,大吼了一声:“你干吗?这是四楼!”大伟突然清醒了,晓得自己上错了楼,于是跟着媳妇又上了一层,回到了自己家。  当夜,佳丽唠叨了他几句“醉鬼”也就过去了,可日子一天天
期刊
王坡从乡下批发了一三轮车的西瓜,周末一早就拉到新一街去卖。正值盛夏,酷暑难耐,还好来得还不算晚,于是就在新一街公务员小区门口安了营,扎了寨。  过了一会兒,又来了两个卖西瓜的,其中一个戴着草帽,脸色黝黑,身边跟着一个瘦瘦的半大孩子,这爷儿俩一看就是老实巴交的瓜农。另外一个穿着随意,戴着墨镜,懒洋洋地把瓜车停到离王坡十米远的树荫下,蹲在地上玩起了手机。王坡不禁纳闷,这人咋对自己的生意不上心呢?  草
期刊
一  五月,正是黄柏山景色宜人的季节,林场退休老职工张大山回到了阔别十多年的黄柏山。老张是林场仍健在的十几位老人之一,被称为黄柏山的“老红军”。为了接待他这位林场功臣,场部专门派办公室资格最老的李峰陪同。李峰原是张大山的徒弟,想不到这个徒弟导游,无意中竟然“导”出了一幕妙趣横生的感人话剧!  师徒俩游览了黄柏山的众多景点以后,又沿着蜿蜒的林中栈道,来到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身处苍翠欲滴的山林中,张大
期刊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有两个战友一同从部队转业,他们一个叫许解放,一个叫陈胜利,老家都在四川。许解放经常把微薄的津贴积攒下来送给陈胜利,让他寄回老家贴补家用。许解放说自己是一个孤儿,从小吃百家饭长大的,无牵无挂,寄给陈胜利的父母就当是孝敬自己的双亲了,这让陈胜利十分感动。  两人转业那年,有许许多多的热血青年响应号召加入到开发辽河油田的大军中,许解放和陈胜利也放弃了回家乡工作的机会,一同请缨来到了当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