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胡锦涛主席对波音公司和微软公司的访问让两国民众认识到,两国经济关系是紧密相连、休戚与共的,胡主席所强调的“合作共赢”注定要成为21世纪中美关系的未来指针。以合作谋求共赢,只有合作才能共赢,是未来两国关系的唯一正确选择。
4月18日至21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美国。让许多媒体和官员惊奇的是胡锦涛访美的第一站不是白宫,而是在西雅图的微软公司和波音公司,此举在美国舆论中产生了被称之为“一石掀起千层浪”的效应。美国《新先驱报》就此发表评论说:有关国家的元首们“应该好好记下这个小细节”。
该报在其一篇题为“中国主席的榜样”的文章中说,中国和许多亚洲国家公开向外国企业(尤其是那些代表知识经济的大企业)表达善意,并通过领导人访问这些企业的方式加强经贸合作。世界上最大的共产主义国家努力这样做,为它带来了越来越多的投资。
胡锦涛:我是微软的朋友,我来访乘坐的是波音飞机
新华社4月18日报道,胡锦涛当天抵达西雅图访问,他在这里参观了微软公司的总部雷德蒙德园区。
一进入微软会议中心大厅,胡锦涛就被热烈的掌声所包围,微软的华人员工高喊:“胡主席好!”胡锦涛微笑挥手向他们致意,并说:“你们好!”在二楼会议室,微软董事长盖茨对胡锦涛访问微软表示热烈欢迎。微软公司首席执行官鲍尔默向胡锦涛介绍了该公司的简况。
离开微软时,胡锦涛对盖茨说:“我很高兴微软同中国有关方面进行着良好的合作。就像你是中国人民的朋友一样,我也是微软的朋友。我每天都要在办公桌上与微软的操作系统打交道。我希望微软继续扩大在中国的投资和合作。”
盖茨表示,微软同中国的合作一直很好。他笑着说:“如果胡主席在软件使用方面有什么问题,我非常乐意提供帮助。”盖茨的话引来周围一片笑声。
当天晚上,胡锦涛出席了盖茨为他准备的家宴。
4月19日上午,胡锦涛来到西雅图北部埃弗里特的波音总装厂。他对近5000名波音公司员工发表了精彩的讲话。
他说:“今天,我有机会来到久负盛名的波音公司同大家见面,感到非常高兴。你们现代化的厂房、高素质的员工团队、科学有序的生产流程以及精湛一流的生产技术,特别是波音不断创新的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波音公司同中国有着良好的合作,在中国家喻户晓。中国老百姓在旅行时大多坐的是波音飞机,我这次来访乘坐的也是你们生产的波音飞机。”“在今后几年里,波音公司将向中国交付320架新飞机。波音公司同中国的合作堪称中美经贸合作互利双赢的真实写照。”“我祝愿中美两国的经贸合作也能像波音飞机一样迎风展翅,飞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胡锦涛的讲话,多次被波音公司员工热烈的掌声所打断。
胡锦涛讲话结束后,波音公司员工代表保罗·德尼尔走上主席台,向胡锦涛赠送了一顶带有波音公司标记的棒球帽。胡锦涛高兴地接过帽子并戴在头上,亲切地同保罗相拥合影。保罗激动得眼噙泪花,台下数千员工被中国国家主席平易近人的举止所打动,热烈地鼓掌,忘情地欢呼。
这之前,胡锦涛在波音民用飞机集团总裁穆拉利陪同下参观了总装厂波音747、767和777型飞机的总装线,并听取了有关波音787型飞机特点的介绍。他还登上了一架正在制造的波音777-300ER型飞机参观。
中美两国已然形成息息相关的共生关系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经济研究员王惠炯在接受《华人世界》采访时认为,胡主席对波音和微软公司的访问让两国民众认识到,两国经济关系紧密相连、休戚与共,胡主席所强调的“合作共赢”注定要成为21世纪中美关系的未来指针;以合作谋求共赢,只有合作才能共赢,是未来两国关系的唯一正确选择。
他说,胡主席的这次访问具有深刻的国内和国际背景。这是在中国经济和政治实力显著增长前提下的一次领导人会晤。改革开放28年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对世界经济的带动作用日益凸显,包括美国在内的全球绝大多数国家都从中国经济增长中受益。
新华社报道,4月3日,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吴仪率1979年中美恢复外交关系以来最大的一个采购团访美。这支由111家企业、202位代表组成的代表团,在美国13个州的14个城市开展了各种形式的贸易促进活动。而代表团签下的162亿美元的贸易大单,更是在美国当地刮起了“中国旋风”。
王惠炯认为,“高度依赖”是“深度互动”的前提,水平空前的战略合作使中美两国已然形成一种息息相关的共生关系。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把在西雅图访问微软总部和波音总部作为访美的首站,这是中国最高领导层向美国高新技术产业释放的巨大诚意。”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说:“胡锦涛主席访问了微软公司,说明中国政府打击盗版、保护知识产权、维护公平贸易的决心和诚意,胡锦涛主席的这一举动表明高新技术企业是推进中美贸易发展的主力军。而4月初中国采购团访美时采购微软17亿美元的正版软件,也使微软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受益者。”
由于美国是世界高科技产品的主要产地,经济学家普遍认为,美国限制高技术含量的知识型产品出口,会使美国在中国的进口市场上处于不利地位。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院长张汉林说:“高新技术出口限制应该是一个动态的体系,因为技术的先进程度与竞争实力都在不断变化。过去10多年来,中国的技术进步很快,管制国必须清楚,并不是自己所有产品在中国市场都有竞争力。”
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认为,中国的进口市场正在从投资为主导向消费推动转变,并预言飞机、高端资信科技服务、汽车、数码相机、汽车等15个行业将成为2006-2007年度中国需求和进口增长的主要受益者。
张燕生说:“胡锦涛主席访问波音公司有缓解中美贸易摩擦的寓意。在胡锦涛抵达美国前,吴仪副总理已在美签下购买80架波音飞机的协议。我国已经多次大手笔购买波音飞机,正是出于平衡中美贸易的考虑。中国已经是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美国来说,扩大对华出口不仅会给出口企业带来利润,也会给出口国带来新的就业机会,中美贸易的调整不是单方行为,美方需要像中方一样做出实质性的努力。”
微软渐渐明白唯有合作才能共赢
微软,一个PC时代的软件“帝国”。中国,一个拥有世界人口及计算机用户最多的国家。从1992年微软进入中国至今十多年里,微软一直探索着它的中国之路,从来没有停止过。它在中国的发展之路也是磕磕碰碰,历经酸甜苦辣。
1992年盖茨成为世界首富,轰动全球。那时在中国赚不赚钱对微软来说不是太重要,主要是宣传技术。这一阶段开始软件的汉化,开始和代理商建立合作。那时软件卖得很少。
从1996年起,中国本土个人电脑厂商都开始捆绑Windows操作系统,微软服务器产品及企业级产品也开始在中国销售,但销售有困难。
1999年底,微软中国危机四伏,高群耀加入微软。在高任职期间,致力打击盗版和政府公关,曾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地成立反盗版AP部。2002年3月,在微软中国的“人事变故”中,高群耀抛下了微软中国区总裁的“帅印”,人间蒸发一般,消失得了无踪迹。
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对于微软而言仅仅是一个销量市场。除了软件产品的买卖关系之外,不存在任何的关系。
2001年12月28日,一次正常的政府采购引起了整个中国软件业的轰动。当时北京市政府公开软件采购招标结果,众多国产软件榜上有名,而相对的是软件巨头微软的产品却没有一件中标,因而此次竞争被评价为“演绎了一场LINUX和国产软件的绝对胜利”。微软意识到面前的中国道路不是一条最佳路径,同时开始认同中国市场的重要性,要进入中国市场,需改变自己“垄断”“强横”的形象。
2005年底,在北京市政府软件采购中,微软通过与北京市政府采购部门进行“单一性采购”谈判,以2925万元的“一口价”取得了授权北京市政府3年内免费使用其所有软件产品的协议。这一非正常的采购很快激起国产软件企业群起反弹。
2006年4月,微软分别同同方、TCL、方正签署了不同价值的高额软件销售协议,连同联想的12亿美元,总价值高达17亿美元。这是微软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取得的最大一笔“团体”销售大单,同时也标志着微软进入中国以来在个人用户市场上取得战略性的突破。
2003年8月,陈永正担任微软大中华区总裁。同年10月18日,陈永正开始铁腕治军,对微软中国区领导团队进行调整,唐骏的权力被削弱。陈永正轻巧而又稳健地驾驭着微软中国这部战车,也打破了曾经一度盛传的“微软中国总裁两年一换”的宿命论。 陈永正的到来,标志着困扰微软中国多年的内部矛盾——组织架构的问题得以解决,而微软在中国苦心经营的布局、政府关系、投资也到了发挥成效的时候。
回望过去,微软在中国有着不同的故事,不同的角色,不同的谋略,从看不上到有意识,又从有意识到重视;从不屑到理睬,从理睬到主动牵手,微软这一路走来,经历过波折,也经历过喜悦。它渐渐明白,中国市场不只是一个赚钱的机器,带走人民币的同时,应该给中国留下什么,唯有合作才能共赢。
陈永正认为,中国是实现微软未来增长的重要市场,处理好微软与中国的关系,提供中国所需要的软件,中国才能给微软它想得到的。
波音本土化目标从产品开始
同为跨国公司,波音在中国的发展之路却显得一帆风顺,意气风发。
从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进行为期8天的被称为“和平之旅”的中国之行、中国订购了10架波音707开始,中国就拉开了与波音的合作序幕。
1980年首架波音747交付中国。波音公司在北京成立办事处,配备了一名驻场服务代表。波音同时选择了西安飞机工业公司加入其供货商行列。
1990年中国签订了波音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民机订单:36架确认订购和36架意向订购,总价值为90亿美元。
1992年中国接收了波音公司销售到中国的第100架波音飞机。
1993年时任中国国家主席的江泽民在赴美国西雅图参加亚太经合会议期间,访问了波音埃弗雷特工厂,并参观了一名波音员工的家。江泽民会见了当时的波音董事长弗兰克·施龙智,并要求波音帮助中国加强飞行培训和航空安全。
1997年中国订购了50架波音飞机,总价值30亿美元。订购的机型包括波音777-200、757-200、737-300、737-700/800和747-400。
截至2001年,波音已为中国民航培训了15000多名专业人员,其中有一半是飞行、维修和机务人员。
2002年是波音与中国航空业携手合作的第30年。
2005年波音与中国官方人员就中国的航空公司购买60架波音7E7梦想飞机签订初步协议。
在过去5年中,波音对华销售额增加了一倍多,2005年对华飞机销售额达33.2亿美元。目前,中国已成为波音商用飞机部门的最大客户,在其销售总额中所占比重从2001的4.3%升至目前的14.7%。
波音公司副总裁、波音(中国)公司总裁王建民告诉记者,4月12日,波音再破纪录,拿下了中国80架737飞机的订单,价值约52亿美元,这也是去年11月20日,中国航空器材进出口集团公司与波音方面签下购买150架737飞机框架协议的一部分,加上去年美国总统布什访华期间已经确认订单的70架(目录价格为40亿美元),波音飞机已经在中美贸易中赚取了92亿美元。
“我们本土化的目标是从产品开始,到每一步的流程,逐渐让中国的成分在波音公司中越来越重要,这也是我的目标。我现在62岁,还有几年的时间可以为之努力。”王建民说。王建民坦言,空客把中国作为主要市场来进行攻克。波音预计,中国航空业目前有大约860架飞机运营,而到了2024年,还将有2600多架飞机的需求缺口,总价值达2130亿美元。这个巨大的市场无疑对任何一家飞机公司都极具诱惑力。
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与经济研究所张幼文所长告诉《华人世界》,微软和波音在中国截然不同的境遇,不是三言两语所能说清楚的,里面有着其深层次的原因。不管是刚刚在中国市场走出困境的微软和一直是独领风骚的波音,它们要想在各自领域内长期占领并扩大中国的销售市场,需要做的还很多很多。
4月18日至21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美国。让许多媒体和官员惊奇的是胡锦涛访美的第一站不是白宫,而是在西雅图的微软公司和波音公司,此举在美国舆论中产生了被称之为“一石掀起千层浪”的效应。美国《新先驱报》就此发表评论说:有关国家的元首们“应该好好记下这个小细节”。
该报在其一篇题为“中国主席的榜样”的文章中说,中国和许多亚洲国家公开向外国企业(尤其是那些代表知识经济的大企业)表达善意,并通过领导人访问这些企业的方式加强经贸合作。世界上最大的共产主义国家努力这样做,为它带来了越来越多的投资。
胡锦涛:我是微软的朋友,我来访乘坐的是波音飞机
新华社4月18日报道,胡锦涛当天抵达西雅图访问,他在这里参观了微软公司的总部雷德蒙德园区。
一进入微软会议中心大厅,胡锦涛就被热烈的掌声所包围,微软的华人员工高喊:“胡主席好!”胡锦涛微笑挥手向他们致意,并说:“你们好!”在二楼会议室,微软董事长盖茨对胡锦涛访问微软表示热烈欢迎。微软公司首席执行官鲍尔默向胡锦涛介绍了该公司的简况。
离开微软时,胡锦涛对盖茨说:“我很高兴微软同中国有关方面进行着良好的合作。就像你是中国人民的朋友一样,我也是微软的朋友。我每天都要在办公桌上与微软的操作系统打交道。我希望微软继续扩大在中国的投资和合作。”
盖茨表示,微软同中国的合作一直很好。他笑着说:“如果胡主席在软件使用方面有什么问题,我非常乐意提供帮助。”盖茨的话引来周围一片笑声。
当天晚上,胡锦涛出席了盖茨为他准备的家宴。
4月19日上午,胡锦涛来到西雅图北部埃弗里特的波音总装厂。他对近5000名波音公司员工发表了精彩的讲话。
他说:“今天,我有机会来到久负盛名的波音公司同大家见面,感到非常高兴。你们现代化的厂房、高素质的员工团队、科学有序的生产流程以及精湛一流的生产技术,特别是波音不断创新的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波音公司同中国有着良好的合作,在中国家喻户晓。中国老百姓在旅行时大多坐的是波音飞机,我这次来访乘坐的也是你们生产的波音飞机。”“在今后几年里,波音公司将向中国交付320架新飞机。波音公司同中国的合作堪称中美经贸合作互利双赢的真实写照。”“我祝愿中美两国的经贸合作也能像波音飞机一样迎风展翅,飞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胡锦涛的讲话,多次被波音公司员工热烈的掌声所打断。
胡锦涛讲话结束后,波音公司员工代表保罗·德尼尔走上主席台,向胡锦涛赠送了一顶带有波音公司标记的棒球帽。胡锦涛高兴地接过帽子并戴在头上,亲切地同保罗相拥合影。保罗激动得眼噙泪花,台下数千员工被中国国家主席平易近人的举止所打动,热烈地鼓掌,忘情地欢呼。
这之前,胡锦涛在波音民用飞机集团总裁穆拉利陪同下参观了总装厂波音747、767和777型飞机的总装线,并听取了有关波音787型飞机特点的介绍。他还登上了一架正在制造的波音777-300ER型飞机参观。
中美两国已然形成息息相关的共生关系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经济研究员王惠炯在接受《华人世界》采访时认为,胡主席对波音和微软公司的访问让两国民众认识到,两国经济关系紧密相连、休戚与共,胡主席所强调的“合作共赢”注定要成为21世纪中美关系的未来指针;以合作谋求共赢,只有合作才能共赢,是未来两国关系的唯一正确选择。
他说,胡主席的这次访问具有深刻的国内和国际背景。这是在中国经济和政治实力显著增长前提下的一次领导人会晤。改革开放28年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对世界经济的带动作用日益凸显,包括美国在内的全球绝大多数国家都从中国经济增长中受益。
新华社报道,4月3日,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吴仪率1979年中美恢复外交关系以来最大的一个采购团访美。这支由111家企业、202位代表组成的代表团,在美国13个州的14个城市开展了各种形式的贸易促进活动。而代表团签下的162亿美元的贸易大单,更是在美国当地刮起了“中国旋风”。
王惠炯认为,“高度依赖”是“深度互动”的前提,水平空前的战略合作使中美两国已然形成一种息息相关的共生关系。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把在西雅图访问微软总部和波音总部作为访美的首站,这是中国最高领导层向美国高新技术产业释放的巨大诚意。”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说:“胡锦涛主席访问了微软公司,说明中国政府打击盗版、保护知识产权、维护公平贸易的决心和诚意,胡锦涛主席的这一举动表明高新技术企业是推进中美贸易发展的主力军。而4月初中国采购团访美时采购微软17亿美元的正版软件,也使微软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受益者。”
由于美国是世界高科技产品的主要产地,经济学家普遍认为,美国限制高技术含量的知识型产品出口,会使美国在中国的进口市场上处于不利地位。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院长张汉林说:“高新技术出口限制应该是一个动态的体系,因为技术的先进程度与竞争实力都在不断变化。过去10多年来,中国的技术进步很快,管制国必须清楚,并不是自己所有产品在中国市场都有竞争力。”
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认为,中国的进口市场正在从投资为主导向消费推动转变,并预言飞机、高端资信科技服务、汽车、数码相机、汽车等15个行业将成为2006-2007年度中国需求和进口增长的主要受益者。
张燕生说:“胡锦涛主席访问波音公司有缓解中美贸易摩擦的寓意。在胡锦涛抵达美国前,吴仪副总理已在美签下购买80架波音飞机的协议。我国已经多次大手笔购买波音飞机,正是出于平衡中美贸易的考虑。中国已经是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美国来说,扩大对华出口不仅会给出口企业带来利润,也会给出口国带来新的就业机会,中美贸易的调整不是单方行为,美方需要像中方一样做出实质性的努力。”
微软渐渐明白唯有合作才能共赢
微软,一个PC时代的软件“帝国”。中国,一个拥有世界人口及计算机用户最多的国家。从1992年微软进入中国至今十多年里,微软一直探索着它的中国之路,从来没有停止过。它在中国的发展之路也是磕磕碰碰,历经酸甜苦辣。
1992年盖茨成为世界首富,轰动全球。那时在中国赚不赚钱对微软来说不是太重要,主要是宣传技术。这一阶段开始软件的汉化,开始和代理商建立合作。那时软件卖得很少。
从1996年起,中国本土个人电脑厂商都开始捆绑Windows操作系统,微软服务器产品及企业级产品也开始在中国销售,但销售有困难。
1999年底,微软中国危机四伏,高群耀加入微软。在高任职期间,致力打击盗版和政府公关,曾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地成立反盗版AP部。2002年3月,在微软中国的“人事变故”中,高群耀抛下了微软中国区总裁的“帅印”,人间蒸发一般,消失得了无踪迹。
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对于微软而言仅仅是一个销量市场。除了软件产品的买卖关系之外,不存在任何的关系。
2001年12月28日,一次正常的政府采购引起了整个中国软件业的轰动。当时北京市政府公开软件采购招标结果,众多国产软件榜上有名,而相对的是软件巨头微软的产品却没有一件中标,因而此次竞争被评价为“演绎了一场LINUX和国产软件的绝对胜利”。微软意识到面前的中国道路不是一条最佳路径,同时开始认同中国市场的重要性,要进入中国市场,需改变自己“垄断”“强横”的形象。
2005年底,在北京市政府软件采购中,微软通过与北京市政府采购部门进行“单一性采购”谈判,以2925万元的“一口价”取得了授权北京市政府3年内免费使用其所有软件产品的协议。这一非正常的采购很快激起国产软件企业群起反弹。
2006年4月,微软分别同同方、TCL、方正签署了不同价值的高额软件销售协议,连同联想的12亿美元,总价值高达17亿美元。这是微软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取得的最大一笔“团体”销售大单,同时也标志着微软进入中国以来在个人用户市场上取得战略性的突破。
2003年8月,陈永正担任微软大中华区总裁。同年10月18日,陈永正开始铁腕治军,对微软中国区领导团队进行调整,唐骏的权力被削弱。陈永正轻巧而又稳健地驾驭着微软中国这部战车,也打破了曾经一度盛传的“微软中国总裁两年一换”的宿命论。 陈永正的到来,标志着困扰微软中国多年的内部矛盾——组织架构的问题得以解决,而微软在中国苦心经营的布局、政府关系、投资也到了发挥成效的时候。
回望过去,微软在中国有着不同的故事,不同的角色,不同的谋略,从看不上到有意识,又从有意识到重视;从不屑到理睬,从理睬到主动牵手,微软这一路走来,经历过波折,也经历过喜悦。它渐渐明白,中国市场不只是一个赚钱的机器,带走人民币的同时,应该给中国留下什么,唯有合作才能共赢。
陈永正认为,中国是实现微软未来增长的重要市场,处理好微软与中国的关系,提供中国所需要的软件,中国才能给微软它想得到的。
波音本土化目标从产品开始
同为跨国公司,波音在中国的发展之路却显得一帆风顺,意气风发。
从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进行为期8天的被称为“和平之旅”的中国之行、中国订购了10架波音707开始,中国就拉开了与波音的合作序幕。
1980年首架波音747交付中国。波音公司在北京成立办事处,配备了一名驻场服务代表。波音同时选择了西安飞机工业公司加入其供货商行列。
1990年中国签订了波音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民机订单:36架确认订购和36架意向订购,总价值为90亿美元。
1992年中国接收了波音公司销售到中国的第100架波音飞机。
1993年时任中国国家主席的江泽民在赴美国西雅图参加亚太经合会议期间,访问了波音埃弗雷特工厂,并参观了一名波音员工的家。江泽民会见了当时的波音董事长弗兰克·施龙智,并要求波音帮助中国加强飞行培训和航空安全。
1997年中国订购了50架波音飞机,总价值30亿美元。订购的机型包括波音777-200、757-200、737-300、737-700/800和747-400。
截至2001年,波音已为中国民航培训了15000多名专业人员,其中有一半是飞行、维修和机务人员。
2002年是波音与中国航空业携手合作的第30年。
2005年波音与中国官方人员就中国的航空公司购买60架波音7E7梦想飞机签订初步协议。
在过去5年中,波音对华销售额增加了一倍多,2005年对华飞机销售额达33.2亿美元。目前,中国已成为波音商用飞机部门的最大客户,在其销售总额中所占比重从2001的4.3%升至目前的14.7%。
波音公司副总裁、波音(中国)公司总裁王建民告诉记者,4月12日,波音再破纪录,拿下了中国80架737飞机的订单,价值约52亿美元,这也是去年11月20日,中国航空器材进出口集团公司与波音方面签下购买150架737飞机框架协议的一部分,加上去年美国总统布什访华期间已经确认订单的70架(目录价格为40亿美元),波音飞机已经在中美贸易中赚取了92亿美元。
“我们本土化的目标是从产品开始,到每一步的流程,逐渐让中国的成分在波音公司中越来越重要,这也是我的目标。我现在62岁,还有几年的时间可以为之努力。”王建民说。王建民坦言,空客把中国作为主要市场来进行攻克。波音预计,中国航空业目前有大约860架飞机运营,而到了2024年,还将有2600多架飞机的需求缺口,总价值达2130亿美元。这个巨大的市场无疑对任何一家飞机公司都极具诱惑力。
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与经济研究所张幼文所长告诉《华人世界》,微软和波音在中国截然不同的境遇,不是三言两语所能说清楚的,里面有着其深层次的原因。不管是刚刚在中国市场走出困境的微软和一直是独领风骚的波音,它们要想在各自领域内长期占领并扩大中国的销售市场,需要做的还很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