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课堂还给学生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lls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浮力》一节是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四节的内容。因为一次物理教学比赛的原因。这一课我连续上了三次,第一次是比赛之前的试上,第二次是借班比赛,第三次是在我自己班的新授。虽然三次上的都是同样的课,但每一次都让我有新的收获、却又有新的遗憾!这让我发现教学真的是一件非常值得琢磨的事、一件非常美丽的事,也让我明白了怎样才能真正呵护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试上是在比赛前的晚上进行的,我按照教学参考的建议,把这一节课安排在一课时内完成,下面就是我这一节课详细的流程安排:
  第一步:
  引 入
  通过看图——小组讨论——大组汇报的方式进行,在讨论中归纳得出:1.浸在液体内部和浮在液体表面的物体都受到浮力;2.浸在气体中的物体也受到浮力。3.浮力的方向都是竖直向上的。
  第二步:
  活动一: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的作用
  一、提出问题;二、猜想:(1)受到浮力的作用,因为水里提重物比陆地上轻;(2)不受浮力作用。因为人掉到水里会下沉。三、设计实验;四、进行实验:在空气中称出石块的重力G。浸没在水里称出此时的视重G’。五、分析论证;因为G  第三步:
  活动二、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1)猜想:浮力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你是根据什么经验提出猜想?
  (2)提供的器材:弹簧测力计、体积相同的铜、铝块、盛有水和盐水的容器等;
  (3)实验:根据猜想,探究与浸入深度、排开体积、物体体积和密度、液体密度等的关系。
  (4)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第四步:
  活动三、探究浮力大小
  (1)由质量、体积,以及G=mg,猜想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重力有关;
  (2)学生实验( 图10-30)
  (3)进行实验,收集证据。(4)得出结论。
  第五步:
  (1)小结本课所学内容。
  (2)作业布置
  这样试上以后,我感觉有三个明显的缺陷:1.为了追求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课堂容量过大,为完成教学任务课堂节奏过快,学生的主体思考不能够落到实处。2.学生对得出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理解不够充分,信服力不够,有些草率牵强附会。3.学生要用铜块和铝块进行两次同样的探究活动,耗时低效。所以这一节课气氛虽然热烈,但我味同嚼蜡,感觉整节课就仿佛是一次预先安排好的旅游,我和学生们匆匆地在一个接着一个的景点之间穿梭,来不及品味其中的味道,虽然也看完了所有的景色,内心却没有留下多少感动。
  所以,正式上课时在保留原有的成功设计基础上,我的课发生了较大的变化:(1)首先砍掉原来教案中的活动三环节,把一节课改为两课时实施教学。重点放在定性分析、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上。學生在猜想时,大胆讨论发言,有说浮力与液体密度有关,经验是人在死海里不下沉。有说浮力浮力与浸入液体深度有关,经验是把木块按人水中随着下沉,所需的力也越大;有说与物体密度有关,铁块和木块在水中一个下沉,一个上浮。但马上有学生反对说,轮船是钢铁造的,为什么漂浮在水面上呢?等等…这种场面在第一次上课时是未曾有过的。为什么呢?因为第一次他们没有时间做太多的思考,我也未曾有充足的时间给予他们交流发言的机会。(2)改每组发铜块、铝块各一块为相邻的两组分别只有一个铜块或铝块。这样在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密度关系时,就可以组与组之间合作探究。这样一改表面上看每组同学所做的实验好象是少了一次,但效果其实是更好了,好处有:①有了时间探究猜想中的其他影响因素,说服力更强。②能够节省更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与交流,避免了学生的重复劳动。③学生在学习时不仅仅同组内要合作,不同小组之间也要合作,所以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3)在活动结束后,讲述阿基米德的故事,为下一课讲授阿基米德原理做铺垫,这样做增加了物理教学的人文色彩,也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勇气和信心。
  经过这一番调整,我感觉第二次上的这节课总体来说是比较成功的,既做到了突出重点,又很好地解决了难点。更重要的是能够真正地让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学生提出猜想拿出了方案,亲身探究自主得出结论,掌握了知识,提高了能力,课堂气氛活跃热烈,师生关系和谐民主。但教学是一们遗憾的艺术,经过同行的交流,静心的思考后我发现在有些环节上仍然存在值得改进的地方:如判断浮力的方向上,可由重力的方向演示实验上得到启发:我将一个乒乓球用细线拴住,然后将细线用胶带粘在一个大烧杯的底部,乒乓球和烧杯底部之间留有大约5厘米长的距离。在烧杯中装上水,这样,乒乓球就在浮力的作用下浮上水面,但是因为被细线拴住,所以细线便被拉紧。随着将烧杯倾斜的过程中,学生会看到,被拉紧的细线的方向始终是竖直的,证明乒乓球所受浮力方向是竖直向上的。用探究得出的结论让学生解释课本上的几幅插图,起到一个首尾呼应,加深巩固的作用。
  通过这样的改版,让我深深体会到学生的创造力真是我们这些做老师的所无法想象的,我终于彻底明白了为什么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要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因为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才会有真正的思想的时空,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才会有新的“生成”,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的思维才能够真正的“栀子花开”。是啊,把课堂还给学生吧,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才是课堂的归属啊!
  (作者单位:江苏省靖江市靖城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根据新课标要求,对高中数学主体性教学活动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高中数学;主体教学;策略运用  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进行知识有效传授、能力有效培养、情感有效培养的双边教学活动。学生在教学活动的有效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助推作用和决定性作用。新实施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要注重学生学习主体特性的有效激发,实现学生创新、探究、合作等方面能力的有效提升。”同时,教
期刊
【摘要】新课程要求,语文课堂要开放而有活力,应成为学生放飞心灵的天堂。需要语文教师采用多种艺术手段来丰富教学内容:借助音乐,渲染氛围、融入文本;通过绘画,发现问题、合作探究;展示表演,体验情感、获取真知。  【关键词】开放;有活力;放飞心灵;艺术手段  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的课堂角色开始发生变化,从单纯注重知识传授转为比较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愿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课堂较多地出现師生互动、平等
期刊
【摘要】本文根据高中数学问题的特性,就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开展有效的问题性教学活动,进行了初步的阐述。  【关键词】高中数学;问题性教学;策略运用    教学实践证明,数学问题作为数学知识点的集中概括和学生能力培养的有效载体,在学生学习能力提升和数学品质形成中,起到促进作用。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也深切感受到运用好数学问题进行有效教学活动的积极意义和现实作用。新实施的高中数学改革纲要中指出:“数
期刊
【摘要】“外语教学是以教学主体(学生)、教学客体(目的语)和教学环境组成的一个系统”。无疑,在整个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整个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中心和主体,而教学环境则是教师和学生为到达“教”和“学”目的的外在客观环境。环境可以改变结果,适当的情景不但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更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率。本文就英语教学中情景创设的相关问题做初步探究。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情景;创
期刊
【摘要】在音乐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听觉欣赏能力是音乐教学的首要任务,是进而学习音乐其他技能如唱歌、演奏和识谱等的基础。本文主要针对在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如何进行欣赏教学进行论述,希望能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欣赏;高中音乐;纯音乐;戏曲  马克思曾说: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它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欣赏能力是多么的重要,音乐的活灵活现或是默然失色都在于欣赏者的
期刊
《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英语教学活动应促进英语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和联系,因此,在新课程设计中,要注重各学科之间的整合。仔细想来的确如此。一门课程并不是独木,只有将学科知识总汇成林,学生的知识体系才能更完整,更优化。  在多年英语教学中,我尝试着让学生在英语语言知识学习的同时,融会各种别的学科,在整合中发挥学生的各种智能。  一、音乐——让英语教学“乐”起来  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这句话
期刊
《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指出,小学新型英语课的主要特征是教学模式新,重视激发学生英语的兴趣,培养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言、语调基础,重点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让学生在愉悦中得到学习和训练。  那么怎样实现新课程标准提出英语教学的一级目标要求,在听、画、说、玩、演中实现教学目标呢?笔者做了以下尝试:  一、“听”英语  听英语是英语学习的信息化,是听力领先的英语。新的课程设计由“给
期刊
心理學家盖耶认为:“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成效的学习时刻。”所以说错误是正确的先导,错误是通向成功的阶梯,学生犯错的过程应看作是一种尝试和创新的过程。   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上、作业中出现的错误经常是类同的,有些错误学生是一犯再犯,甚至有的学生一道题目需要订正好几次才能订正好。对于这些错误,如果我们能进一步分析学生犯错误的原因,并能透过错误发现有关问题,在错误
期刊
前不久我有幸参加了余姚市“百人百课,送教下乡”活动,为了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我精心备课,制作课件,设计了不少活动,期待较出色地完成任务。但课堂教学结果证明教案设计中有不少欠缺的地方,教学效果一般。活动结束后我认真反思,总结了不少经验,又结合了自己平时的教学,认为课堂教学中活动设计的有效性问题最值得深思。下面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一、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存在的问题   1.活动内容难度过大,学
期刊
随着课改渐渐进入高原期,人们对新课程理念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对前几年的教学实践活动也有了较为深刻的反思,再加上整个社会对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问题越来越关注,减负之声此起彼伏。于是,向课堂四十分钟要效率,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更是成了热议的话题。那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构建一个科学高效的语文课堂,我一直努力着在思考中探索,在探索中实践,在实践中总结,在总结中提高。  一、精心设计导入点,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