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农业经济优势分析

来源 :热带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e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全国来看,我省农业生产自然条件优势,突出表现为全省属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北回归线横贯本省中部,又濒临南海,光、热、水等气候资源丰富。年平均气温高于其它省区,除粤北少数山区外,都在20℃以上,海南岛高达22.4~25.4℃,全年日均温≥10℃积温达6,000~9,000℃。年平均日照为1,400~2,600小时,大多数地区在1,800~2,000小时之间,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每年为55~65千卡/平方厘米。年降雨
其他文献
几年来,我们在珠江三角洲地区作了大量水文地质工作,对大部分水文地质钻孔进行了抽水试验和水化学分析,又开展了高要幅、广州幅、江门幅1/20万综合水文地质普查和编图工作,对珠江三角洲的水文地质条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珠江三角洲的人民生活用水及工业用水,长期以来都是使用地表水(河水及小型山塘水库)。由于工业废水及含有大量农药和化肥的农田水不断排入江河,使地表水的污染日趋严重,大中城市如广州、江门、佛山等附
期刊
热带木本油料腰果(Anacardium Occidentale L.),属漆树科常绿乔木。原产巴西,现广泛分布于南北纬20度之间的热带地区,尤以15度以内地区为最多。1980年,世界腰果产量36.2万吨,出口量25万吨,去年估计约43万吨,但最高产量是1974年的53.5万吨。亚
期刊
农业经济结构和生产布局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整个农业和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速度和规模。但是以往农业经济结构的研究,大多偏重于经济合理性方面,对不同农业生产类型的自然、经济、技术条件、农业生产基础等方面则重视不够,因而农业结构的探讨与地区农业的合理布局脱节,科学论据不够充分和全面。本文试图从农业生产类型入手,根据农业生产的客观要求,按照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的原则,既考虑国家和地区的需要,以及自然条
期刊
海南岛面积共5086万亩,其中草地面积947.9万亩,占全岛面积的18.6%,此外还有灌丛地745.9万亩。由于林地的不合理开星,草地面积仍有日渐扩大之势。如何合理利用草地?与草地利用有关的牛羊牧业应怎样发展?现在根据实际调查情况,谈几点意见。
期刊
种豆得豆,种薯收薯,这是作物种收的一般规律。但是四稜豆却不仅可以摘豆,还可以收薯。前几年,美国全国科学院曾组织专门小组,对四稜豆的经济价值和发展前途进行研究,并于1975年出版了研究报告。美国人威廉诺尔特主编的《科学年鉴》(1977)称它
期刊
一、《水经注》所记载的热带地区范围《水经注》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地理名著,它的记载翔实,描写生动。郦道元虽然足迹未到南方,但是由于他能广泛搜集当时能获得的南方资料,所以仍能对南方地理,包括我国境内和域外的热带地理,作了许多细致而生动的描述,为我们留下了公元6世纪以前热带景观的珍贵资料。
期刊
田阳县右江盆地地处广西西南部,位于东经106°36′至107°04′,北纬23°37′至23°52′,地貌由丘陵、台地、平原组成,海拔高150至180米,相对高度40至50米。气候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2℃,极端最高气温39℃,年平均降雨量1100.8毫米,年平均蒸发量1930.2毫米,蒸发量大于降雨量。干湿季明显,降雨量多集中在6、7、
期刊
编辑部在编稿过程中,经常看到有些作者,由于不重视正确书写和使用地理名词或地名,生造滥用简化字、代用字,不仅给编稿工作和排版工作带来困难和不便,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文章内容的科学性。例如滨海地区被沙堤拦截海水而成的湖泊,正确名称应是"潟湖"。"潟"音Xi,含义是海滨被海水浸渍的盐碱地。但有不少作者把它写
期刊
海南岛农业气候条件的优势,在于光、热、水资源丰富;但水分的分配在季节上、地域上都很不均匀,冬春常旱,而且西部水分不足;这都限制了光热优势的发挥。为了发展农业,应该综合考虑光、热、水优势,扬光热丰富之"长",补水分不均之"短"。现就"补"水分不均之"短"方面,讨论海南岛改造农业气候条件的方向问题。
期刊
气候因子是自然环境因素中最活跃的组成部分。造成生态失调而引起生产损失的原因很多,既有气候方面的,也有地面因素方面的。由于气候与生态问题相互关系密切,有些人便混淆了天气系统和生态系统的区别,或者把正常气候与生态平衡等同起来,或者把异常气候与生态失调等同起来,有的则将生态失调的原因统统归于大气环流异常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