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轻16Mn专用板的带状组织

来源 :宽厚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mjacky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前言16Mn是我国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种之一,用途十分广泛,专业板16MnR、16Mnq、16MnL等不仅要求强度高(屈服强度大于345MPa,抗拉强度大于500MPa),还要有良好的冷成型性,抗低温冲击性能.性能特征决定着化学成分必然是碳、锰含量较高(碳含量在0.12%~0.20%,锰含量在1.20%~1.60%),以保证其强度.轧制时终轧温度较低(终轧温度在750~860℃之间).以保证低温韧性.这不可避免地要加剧带状组织的产生,从而导致降低塑性,恶化钢板的冷成型性.本文结合酒钢中板厂投产初期生产的1
其他文献
研究了镀Cu碳毡/环氧树脂(CuCF/EP)复合材料的制备,并探讨了镀Cu量对碳毡电阻率,复合材料电阻率及其电磁屏蔽效率的影响规律,经合理工艺制得的镀Cu碳毡(400mg.g^-1Cu-CF)含量为300mg.g^-1CuCF/EP复合材料,其电磁屏蔽效率可在20=-1000MHZ范围内达
Decision model for incompatible problems is a difficult issue in knowledge-based systems, which is current-ly being focused by th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m
研究了水和盐酸加入量对硅酸乙酯溶胶的水解时间t1,可拉丝时间t2,拉丝性以及SiO2玻璃纤维析晶性的影响,并确定了其最佳配比。利用Raman光谱对纤维结构进行了分析,揭示了纤维内部的网格结构特征
1前言80年代中期,日本中厚板厂在热机控轧之后又采用了快速冷却技术.80年代末,欧洲和韩国的一些钢厂也在类似技术上进行了投资.
本文介绍了化学成分对钢板性能影响的一般规律 ,工艺控制对性能影响的关系 ,论述了优化化学成分控制性能的各种方法和途径 ,重点阐明了用回归分析方法通过控制碳当量控制性能
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应用的飞速发展,对于高科技、军事、金融等需要高安全性的信息领域中的用户来说,原来的那些符合TCSEC/TDI的C类标准[2]数据库管理系统,已不
1前言辊印是长期困扰辊底式常化炉的严重质量问题,不少钢板生产厂都为解决这一难题,进行了艰辛的尝试.武钢轧板厂将需正火钢板放置在专用垫板上加热,但长期使用的垫板表面氧
当钢中一定数量的氢达到一个临界值时就会产生各种类型的裂纹,这种现象是由于过多的内部氢压力以及与裂纹形成有关的材料缺陷例如非金属夹杂物造成的.因此可以通过避免过量的
研制成α-Fe2O3和CeO2非加热气敏元件,指出气敏元件的比表面积越大(可达142m^2/g),吸附的OH^-(O^2^-)越多,气敏性能越好,研究了温度与阻值变化关系以及表面吸附氧的状态与温度关系,指出了表面吸附氧主要以O^-和O^2形成存
研究了钢的微观结构,残余奥氏体的稳定性及力学性能随回火温度的变化,结果表明;钢的基体为细晶马氏体,且大部分具有位错亚结构;马氏体板条界上存在着较稳定的残余奥氏体薄膜;马氏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