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生物实验教学的几点建议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F6VE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作者针对目前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革和加强生物实验教学的建议。
  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和高考升学率的影响,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媒体实验”代替动手实验;二是“试题实验”和“讲实验”替代做实验;三是实验模式程序化;四是只为高考而实验,等等。这些生物实验教学的问题主要根源是:重知识、轻方法;重结论、轻过程;程序化、模式化。长此以往,学生实验的兴趣和积极性必然荡然无存,不利于学生科学思维方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我对抓好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提出几点建议。
  1.激发实验兴趣
  生物实验室为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和创新精神提供了探究的平台,特别是新课程教材中增加了很多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的应用型实验,使学生亲身感受到生物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从而强烈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生物教师要紧紧抓住这一时机,突出实验设计的新颖性,实验方法的创新性,增强实验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一要注重增加实验的趣味性,提倡用身边的物品和材料进行各种实验,使实验教学融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为一体,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实验的积极性;二要善于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外小实验、小制作,每学期定时举办规模较大的实验竞赛活动,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2.明确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是学生实验的“灵魂”,对实验原理进行挖掘和探索,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法和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我们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实验原理,不仅知道做实验的目的,而且知道这样做的道理,还要提倡发散思维,让学生想出更好更妙的方法。其次要让学生熟练使用各种常用的生物实验器材和仪器,如显微镜。
  3.注重实验效果
  演示实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思维能力。因为只有通过观察对积累的感性材料进行科学的分析,才能透过现象认识到事物的本质,进而上升到理性认识。为此,要做好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时,操作上要规范,技能上要熟练,做到实验现象明显,实验演示效果显著。为了使学生通过观察演示实验获得最佳的效果,实验前要制订好实验计划,为学生拟定观察提纲,如实验时学生观察什么?怎样观察?让学生透过实验的操作细节现象探索事物的本质,这样才能实现演示实验的真正目的,充分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避免实验程序化模式
  分组实验可以使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得到培养,树立科学探究的严谨态度,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进一步提高,这有利于学生形成生物概念、理解生物原理,获得生物知识和实验技能。分组实验要避免实验教师包办代替,避免实验程序化模式进行,要引导学生自行设计、自己动手实验。要在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操作的前提下,加大实验教师的指导力度,确保实验顺利进行。在实验中要严格做到“四个到位”,即学生明确实验目标到位、教师指导实验方法到位、学生动手实验操作到位、实验总结讲评及时到位。确保实验操作规范、科学合理、数据准确。
  5.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
  实验教学中,让学生运用观察、比较、归纳和类比等探究手段,通过实验验证提出假设和猜想,培养探究的兴趣。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地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参与实验的全过程,让学生有更多的动手动脑机会,体验科学家的探秘思路和方法,从而有更多的机会锻炼实验技能,实现不同层次的探究能力目标。探索性实验的模式是: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充分讨论—总结结论。在探索性实验过程中学生亲自动手设计,自主操作,认真观察,详细分析,科学归纳总结,用学过的书本中的理论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发现新的规律,既有利于对生物概念的理解,又有利于对生物现象与规律的掌握,同时能培养科学探究的态度和方法,发展创造性思维。
  6.增加学生实验探究的机会
  首先,开辟第二课堂,延长实验室的开放时间,充分利用实验室进行实验探究,探索实验规律的作用。其次,选好安排好实验指导老师,发挥指导老师在实验中的点拨、启发、技能提高的作用,让学生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自由选择实验内容,自己进行实验设计,自主进行实验探究。实验内容也实行开放选择,可以是课本上的小实验,也可以是课后实验,还可以是学生感兴趣的想要探究的校外实验。为了确保实验安全,实验进行前,做实验的同学要把实验的内容,实验设计和实验要达到的目的都呈报实验指导老师,得到批准后,再在指导教师的指导和监督下进行。
  7.多媒体在实验教学中的运用要恰当
  多媒体技术可打破时空的限制,演示效果逼真,在实验教学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演示效果。但是,多媒体过多地使用会抑制学生的思维,扼杀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探究能力。因此,多媒体在实验教学中的运用要适时适当,对在实验室内不能正常进行或不能完成的实验,运用多媒体进行模拟实验,可以灵活地呈现运动的状态、变化的过程和场景,使同学们对物体运动的情形看得更清晰。因此,多媒体技术在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是很有技巧的,要根据实验的内容和实验的对象恰当运用。
  总之,我们要充分认识实验在生物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克服传统实验教学的弊端,不断改进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实验探究的兴趣,积极引导学生勤于动脑,科学探究,不断提升科学素养。
其他文献
在新课标环境下,由于政治课的特殊性和多年来积累下来的一些陈旧思想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兴趣,仍然是政治课教师探索的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对人的学业成绩的影响之大是众所周知的,怎样培养学生政治课浓厚的学习兴趣呢?  一、激发兴趣,培养自觉性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就是积极情绪色彩的一种意识倾向性,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兴趣”。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兴趣对于巩固学生学习
摘要: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在表达方式上由过去以文字为主、图片为辅向图文并重的方向转变。历史教科书的这个转变,再加上高考中对历史图片的综合考查的重视,都要求我们重新认识图片在历史教学中的地位和功能。作者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尝试了以图导入、以图衔接、以图引思、以图小结,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摘要: 在高效的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从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为此,高中历史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潜在素质和闪光点,因势利导,创设有利于学生发挥特长、张扬个性的学习环境,恰当运用教学策略,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实效性。  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教师总在探索、思考一个问题:“怎样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我根据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并根据高中历史学科的特点,总结了五
摘要: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在物理教学中更是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加强实验教学,提高物理教学效率和开发学生创造能力,在加强素质教育的今天,显得更加重要。创新是当今社会最珍视的品质,在新的高中课程改革的实践教学中,作者不断摸索、研究,同时,侧重高一教材的分析,对原有的实验手段大胆创新与拓展。在此就对高一物理新课程失重瓶实验提出改进方案。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本的科学。”[1]这一精
摘要: 有效教学的基本特征是学生自主学习,科学探究是课堂有效教学的一种体现方式,反思创新是有效教学的终极目标,为了实施有效教学必须关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感体验。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摘要: 本文通过让铜与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浓硫酸共热反应,探究得出实验中浓硫酸的最佳浓度范围和能发生反应的最低浓度界限。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作者结合化学课堂教学讲几点自己的做法和体会:一要打好基础,掌握化学基础概念和基本原理;二要重视实验教学,增强动手实践能力;三要善于构建知识网络,使知识条理化;四要教给
摘要: 物理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学科。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会学生物理知识,还要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即通过学生实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体会科学家的探究过程,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物理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学科。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会学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