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幽默的氛围中学习历史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neoneone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幽默是故事中的点睛之笔,教学中的幽默不仅能给课堂带来轻松与欢笑,而且能促进学生启迪与思考,它就是巧妙思考和深刻体会的有机统一。在教学中,教师如果善于运用幽默,往往能“使整个教学顿时生辉,并能创造出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轻松愉快的气氛,让学生在这种气氛中去理解、接收和记忆新知识”,在谈笑风生中实现教学目标。
  1 幽默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在课堂导入,内容枯燥难学时,幽默是“开胃菜”,可以“活跃课堂,激发兴趣”;当学生上课疲倦时,幽默是“川菜”,可以“提神醒脑,提高效率”;历史教学中,课程大多安排在下午,学生们可能会因为内容枯燥而兴趣索然甚至打瞌睡,此时,教师靠单纯的提醒也许效果并不见好。如果我们在这个时候来一段幽默,不仅提醒了学生,而且还活跃了课堂气氛。当学生不守纪律时,幽默是“特色菜”,可以“提醒教育,和谐课堂”。在课堂管理中难免会出点状况,如果教师能够适时捕捉各种契机,然后及时加以幽默处理,便可避免师生的直接冲突,融洽师生关系,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学记》)。
  2 课堂教学中怎样运用幽默
  2.1 上课前,精选“佐料与食材”。俗话说的好: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化为一眼泉。要在课堂中创造智慧幽默,首先应该在平日博览群书、博采众长,特别是要留意和搜寻与课本知识有关的资料(如逸事、对联、诗歌、谚语、民谣、歇后语、漫画、歌曲等),并从中挖掘幽默精华,给教学预设备好足够的精选“佐料”。比如,讲到国民政府黑暗统治时,我找了当时的一些对联和数据,如:①“这征税,那征税,除却菩萨都征税;英自由,美自由,只有国人不自由。”②“民国万税(岁),天下太贫(平)。”(刘师亮)
  2.2 课堂中,修炼“厨艺”。如何让这些精选“佐料”让菜肴更加美味呢?当然需要一个好厨师。美国心理学家艾帕尔·梅拉别思通过许多实验总结出这样一个公式:信息的总效果=7%的文字+38%的音强+55%的面部表情。可见,有了幽默材料远远不够,还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断的推敲和揣摩表达技巧。而教学表达技巧的构成要素包括语音、吐字、音量、语调、节奏、语速、语汇、逻辑以及身态语等十几项,要驾轻就熟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练成,但这是对教师最基本的也是最高的要求。回顾教学多年,我从当初上课的惴惴不安,到现在胸有成竹,幽默运用也越来越娴熟。幽默教学时教师的眉眼都要动起来,有时需要用到神秘的口吻,有时需要夸张的语气,有时需要用讥讽的态度,有时需要故意严肃,有时需要故意傻笑,而有时甚至需要以上的综合版,如和学生探讨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原因时,为体现清政府腐败无能,我讲了奕经“五虎制敌”浙东反攻战的故事,在讲述中就需要我“翻脸”比翻书还快,所以教师在某种程度上还是一个演技派演员。
  2.3 课后,完善“菜谱”。对于课上智慧的火花在课后应及时的记录补充,如果不及时把火花捕捉住,它就很可能就此熄灭。记录的形式可以是案例、教学反思、甚至是只言片语。
  此外,为具备幽默素养,教师平时可以多看一些有关幽默的报刊、杂志,如《演讲与口才》、《幽默大师》等,养成幽默达观的开朗气质。这样,不仅对教学有帮助,而且对整个人生都大有裨益。
  3 课堂运用幽默的注意事项
  3.1 运用幽默的首要条件是有正确的师生观。首先,教师不能把嘲讽学生当幽默,与学生没大没小,乱开玩笑也不是幽默。
  3.2 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达成来精选材料设计教案,和教学风马牛不相及的或不能点题的幽默放在教学中就是一种失败。
  在此本人有一例败笔,聊以自嘲和他鉴。在介绍古希腊文学时,为增强学生对“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的认识,我特意讲了一个故事:“埃斯库罗斯连死亡都带有悲剧性,传说他是被一只鹰从空中丢下来的乌龟砸死的,因为老鹰为了要吃到乌龟肉,误把他的脑袋当作了石头——原来埃斯库罗斯是一个光头!”本认为是一个不错的点子,然而今年开学初在分析八年级下册期末考试卷子时,再次提到“悲剧之父”,学生唯一记得的仅是乌龟、老鹰和光头。我的目的是要学生记住人名,而要学生以一个感性的故事记住一个抽象的外国人名,这无疑是不可能的。
  3.3 一切为了学生,所以精选的材料必须要通俗易懂。有位教师在分析明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时,引用了一首当时的民谣:“夺泥燕口,削铁针头,刮金佛面细搜求,无中觅有。鹌鹑嘴里寻豌豆,鹭鸶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内刮脂油,亏老先生下手。”(李开先《一笑散》)此民谣用夸张手法,生动形象地再现了统治者的横征暴敛,但是这样的诗句学生一时理解不了,教师要浪费课堂宝贵时间解释整首诗,教学效果也就削弱了。
  总之,一个教师要拥有这样优美健康的品质,除了要有正确的师生观,要有从容、超脱的气度,机智、敏捷的个性,还要不断推敲表达技巧,提高自身修养和学识,精心设计教案,这样才能在教学中不失时机地创造幽默,深化教学内容,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创造宽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从而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健康、乐观、全面地发展。
其他文献
现代的语文教学离不开创新教育,只有对本学科不断创新,不断注入活水,它才有发展前途,才可以给语文教学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因此,把创新教育如何巧妙、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并为语文学科教学服务就显得至关重要。  1 建立“大语文”教学观,大胆创新  传统的教学是正统的课本教育,知识传授仅限于课本,课堂上教师一人主宰,时时处处控制着学生思维,总拘泥于固定的框架。这样的教育从何谈创新呢?因此应转变观念,建
期刊
《课标》在“使用建议”部分指出:教材内容、教学活动和教学方法应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开放性。在不违背科学性原则的前提下,教材应该具有一定的弹性和伸缩性。允许使用者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取舍和补充。鉴于此,我在教学研究中,就如何创造性地利用初中英语教材作了具体分析。  1 组合——让教学轻松自如  1.1 英语音标与汉语拼音的组合。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英语的Start Units1~3,
期刊
一所好的学校必定有一支强有力的班主任队伍,做好班主任工作是做好学校工作的关键。而学生工作又是班主任的主要工作。学生工作虽不能囊括学校的全部工作,但却说明了班主任工作在整个学校中的重要性。  1 要练好“内功”  要做好班级各项工作,班主任必须加强自身建设,班主任自身建设的关键是提高班主任自身的素质,树立班主任的权威。这种权威不同于上下级之间形成的行政权威,而是班主任知识丰富、能力超众、人格高尚而在
期刊
写作来自生活是毋庸置疑的,可传统的作文教学恰恰忽视了这一点。脱离生活从文本到文本,由模仿开始到模仿结束,造成了千人一面的现状。如何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以人为本,使写作更自然、更科学,是摆在中学语文教师面前的当务之急。在新课程背景下使作文课堂生活化,未尝不是一种选择。课堂生活化,是将生活引入课堂,让课堂就如生活,以课堂作为生活情景的集散地,提供写作素材,拓展学生视野,激发学生情趣,从而激活写作教学的
期刊
高中语文教材课后练习题是教材编者针对课文自身特点设里的知识要点、能力训练点和教学的重难点,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叶圣陶曾说:“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他明确地告诉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语文教师可充分利用教材课后练习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围绕练习内容专注地自学课文,学习掌握课文中的基础知识,并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期刊
在这个飞速发展、竞争激烈、优胜劣汰的社会中,最关键的挑战是“适应”。一个人如果缺乏健康的人格,面对新的生活环境和压力,不会调整自己,改变自己,将会被时代所淘汰。适者生存,不适者灭亡,这是何等残酷无情的现实!现在的学生心理有问题越来越趋于低龄化,出走、自杀、甚至杀父母现象一件件一桩桩警示着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让学生取得好成绩不再是唯一的教育目的,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才应该是每一位教育者努力追求的目标。
期刊
新课程实施以来,在教学观念上,部分初中语文教师认为字词教学已不再重要了。课堂实施中有了这样的认识:在语文课堂上提出生字新词、查注解释生字新词、设计有关生字新词运用的巩固练习浪费了宝贵的45分钟课堂教学时间;再者,只要学生有阅读活动,无论是课内课外,都会涉及到生字新词的认读、理解,学生完全应该并且也能够自主去完成积累。更有一些初中语文教师,觉得字词教学是小学阶段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初中语文教师在课
期刊
文言文翻译在高中语文试卷中一直是众多学生最为挠头的一道试题,也是整张高考试卷中得分率较低的一道试题。它在试卷中占分比重高,同时翻译在整个文言文阅读中对于理解整篇文章的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学生最关心的自然是那直接拿分的翻译题。根据以往的经验,我把文言文翻译句子分成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直翻实词。这里所谓的“直翻”就是纯粹的类似翻译软件似的直译。根据平时掌握和积累,以及对文段的简略分析,把句子中的所
期刊
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实现“要用我们民族与全人类最美好的精神食粮来滋养我们的孩子”,让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全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与精神成长“打底”这一美好愿望的重要手段。阅读教学同样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其教学过程是促进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变化过程。在这过程中,教师是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投入探究,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也是学生语文素质能否提高的关键。  我在语文阅读教
期刊
怎样才能将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有效的结合起来,让学生时刻保持着学习英语的兴趣呢?笔者结合几年来的教学经验,谈几点看法。  1 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习兴趣  1.1 运用多媒体建立语言环境,激发兴趣。教学语言要有语言环境。如果教师用电脑在屏幕上展现语言环境,使音、形、意于语境融为一体,再加一些直观的教具,就能起到较好的效果。例如:在屏幕上显示打电话、商店购物等情景和对话,使学生学起来印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