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园林技术综合实训基地建设初探

来源 :科协论坛·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b19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等职业学校实训基地是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重要场所。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现代园林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一改过去单一及纯消耗的实训模式,形成综合性实训基地和公司化管理并举的模式,在生产性实践教学、实训基地管理运作、制度创新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取得了可喜成绩。
  关键词:现代园林技术专业 实训基地建设
  生产性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0)011-157-02
  
  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园林专业有30多年的办学历史,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学校根据园林专业自身特点,产业发展趋势、专业设置等状况,加大现代园林技术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力度,新的花卉实训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后,与原有的盆景实训基地、绿化实训基地及组培实验室等形成较完整的现代园林技术综合实训基地。基地以学生实训、双正考核为主,兼顾企业员工培训、社会人员培训、教师实践锻炼,以及根据企业需求的校企合作,还建立了一套规范的实训基地管理制度。
  
  1 园林技术高职专业的实践教学特点
  
  1.1 实践教学的区域性特点
  由于园林植物生产具有季节性、地域性和周期性强的特点,要求园林生产与管理能够做到因地制宜。但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也在通过改造或改变植物生长的繁育规律和自然条件生产反季花卉,如学校新建成的设施栽培园艺大棚就可生产反季花卉。农业职业教育不同于二、三产业职业教育,同一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在不同区域有较大的差异。如绿化设计与施工,苏南与苏北,除了公共的道路绿化、花坛、化境设计与施工外,苏南还突出庭院的设计与施工。其次,选择树种多数以本地的乡土树种为主。在植物栽培与养护的实践教学内容方面,苏南以花卉的生产与养护为主,苏北以蔬菜、小麦、水稻、果树等为主。在盆景实践教学方面,苏南学校开展这方面的教学,而苏北一般不开展。因此,不同地区的农业职业教育必须考虑本区域的产业结构,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需要。
  
  1.2 实践教学的完整性
  技能的训练与形成,技能的掌握与运用都离不开实践教学。园林专业的生产实践教学,一方面要符合农业生产的季节性要求,如我们在暑期安排学生实习,就是考虑到暑期是整个植物生长很重要的环节。另一方面,植物生产的全过程在短时间内难以反复进行,因此,学校安排学生在校习实训的时间至少是一整年,能使学生掌握整个植物生产全过程各个环节的各种技能。以保证实践教学的完整性,这也是植物生长的一个周期。
  
  1.3 学生技能训练的成果显示具有滞后性
  由于园林专业学生的实训难以和其他行业的实习那样,在短时间内可以完成某产品的生产,其技能训练的效果不能明确显现,即产品是否合格、服务是否满意,不能够做到适时评价。而园林植物生产的产品在劳动结束后要待一个植物的生长周期完成才能评价,如植物从繁殖到开花结果,就是一个周期的过程。因此学生技能训练成果显示和评价具有滞后性。
  
  1.4 实践教学需要足够的经费支持
  校内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很难实现用生产的产品来补偿实习经费开支。这主要是由于园林植物生产中资金周转慢,效益低,又受不可控的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以及学校实践教学的研究探索性质所决定。实践教学需要足够的经费支持,学校根据园林专业每位学生一年实习经费需要600元,而现在按规定每位学生每年收取的实习经费只能是400元。若要弥补这一缺口,只有一改过去单一及纯消耗的实训模式,形成综合性实训基地和公司化管理模式并举的新模式,这也是本文所要积极探索和研究的课题。
  
  2 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和内容
  
  2.1 项目
  从2004年以来,经过6年的时间,我校完成了现代园林技术综合实训基地建设。
  2.1.1 盆景实训基地
  学校盆景实训基地在华东六省一市同类专业学校中享有声誉,有两个盆景园,占地四千多平方米。由于盆景发展投入资金大、回报慢,去年学校和中国盆景大师沈柏平达成合作协议,由我校提供一个精品盆景园和一个大师工作室,沈柏平大师提供200盆精品盆景,并定期开设盆景讲座和传帮带工作,这一合作不但减轻了学校实训资金压力,同时丰富了实训基地的实践课程内容,盆景园每年接待几十批中外来宾参观,扩大了社会声誉。
  2.1.2 绿化实训基地
  按照对外招投标的费用标准,茶艺馆周围的绿地养护由园林技术专业来承担。这样既解决了绿化用地少和绿化实训单一的状况,同时又解决了部分实训资金来源。新建成的实验大楼,已单独开辟了园林设计制图室,拥有一流的师资队伍和先进的硬件实施。
  2.1.3 花卉实训基地
  新建的花卉实训基地占地近七千多平方米,根据功能设置划分,分别是:智能温室{高档花卉培养区),单栋大棚(中档花卉栽培及品种识别区),露地花卉和新品种引种区,种植棚(花卉种植操作区),荫棚(观叶植物养护区),盆景操作区,播种室及工具室(种苗繁殖及学生工具存放),大型存水池(天落水浇水,既节能又有利于植物生长),实训室、办公室、大型水石切割机房、仓库等。
  2.1.4 实验室、组培室、标本室
  约300平方米,用于教科研及下一步的生产性无土栽培。
  
  2.2 内容
  园林专业综合实训基地建设目标是以产学研为主平台,同时建设成为一个能够面向兄弟学校合作和对社会开放的综合性园林技术专业实训1平台。
  2.2.1 产学研平台
  教学平台:一是花卉综合实训平台,包括花卉品种的识别、花卉的种植、浇水、施肥、病虫害的防治、修剪、除草、盆口整理等,花卉的繁殖技术,无土栽培技术的应用花卉景观的设计与施工。资料收集汇总等内容。二是绿化综合实训平台,绿化施工、绿化养护、绿化设计、绿化机具使用、资料收集汇总等内容。三是盆景综合实训平台:盆景制作(山水盆景、树石盆景、微型盆景)、树种和石种识别、盆景养护、盆景鉴赏及资料收集汇总等内容。四是实验、标本室综合实训平台:组培育苗、无土栽培、标本识别及资料收集汇总等内容。
  生产平台:目前主要开展中露地花卉、中高档花卉、水生花卉及无土栽培的生产,1万平方米的绿地养护,既保证实践教学和工考所需的材料、又满足校园的美化、富于的花卉成品用于销售(所生产的花卉是市场适销对路的产品)。
  科研平台:新品种的引进、培养与繁育,盆景制作的创新与传承。
  2.2.2 综合开放平台
  该平台涵盖园林专业的主要技术和手段,并且具有开放性。开放性的主要目的是能将各种不同的园林技术和手段在一定的标准前提下,有机结合形成一个系统工程。该平台能够做到硬件平台的开放和软件平台的开放,可为学生提供生产性实训、验证性实训、设计性实训、为教学科研人员提供开发性的实验平台。
  
  3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探索
  
  3.1 实训基地是实践教学场所   实训基地基本功能是实训教学,能够成为紧跟现代科技、生产、服务、管理,发展前沿的实践训练场所,并逐步发展为培养高等专业教育人才的实践教学、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和高新技术推广的重要场地,使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成为介于实验室、实习车间的一种人才培养空间,实现课堂无法完成的技能教学。
  
  3.2 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应符合真实性原则
  实训基地的高技术性原则和通用性原则,使其尽可能与生产现场相吻,尽可能体现真实的职业环境,体现专业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如我们新建的花卉实训中心建造了智能温室,还和我们的组培室构成了培养高档花卉的实验实训场所。花卉实训中心和正在筹划的绿化实训中心、规划设计实训中心,虽面积有限,但小而精、小而特。
  
  3.3 实训基地的建设需要资金的合理投入
  学校拓宽思路,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模式,采取了三个新举措,形成了多模式、多特色的建设思路。一是学校每年拨出一定的经费用于固定设施、设备的投入,二是依托专业人才,建立产学研、培训鉴定相结合的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模式,通过市场经营来增值资本。学校园艺公司试运作一年来,不但回收了实习成本,还有盈利,同时反哺了教学。三是争取联合企业与各界的捐赠,采取合作经营开发高档花卉的生产。
  
  4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管理机制建立及其意义
  
  高职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建立何种形式的管理机制取决于其管理机制的性质。一个基本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实训基地,在管理中,必然要通过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激励机制、约束机制与发展机制等一系列有效机制,从而解决校实体上下的工作动力问题,以及各利益主体的行为约束问题,这样有利于实训基地的良性循环及持久的发展动力。学校已逐步从建立在行政管理体制上的手段管理基地的模式,通过实体法人化,引入社会资本等手段,通过企业化的管理,最终过度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及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的方向发展。目前正采用以下方式来提高基地的发展动力。
  
  4.1 建立了具有公司化管理模式的生产实体
  4.1.1 形成了以实训实体为核心的管理模式
  统筹安排实训计划,使教学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实训基地的建设规划由实训实体会同系部一起制定,实训实体根据项目的重要性,集中资金进行重点建设,现已完成的实习实训任务目标,比公司化前的指标翻了两倍,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训实体按市场规律实行开发式模式,如高档花卉的生产、无土栽培的生产等,配以先进的硬件设施和采用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园艺和绿化两个项目为核心主干课程,学生可自选项目进行实训,同时面向社会有偿服务,如花卉、绿化景观设计与施工、花卉租摆业务、盆景制作与修剪、社会培训考核等项目。这样就使实训实体从单一的实训项目技术开发和推广,拓宽变成多方位、多功能的实训实体,实现产学研、培训的有机结合。在实体的经营管理中,通过管理创新、责任经营,实现了基地的增值,通过各种奖励手段,充分调动基地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在“双师型”队伍建设中,采取选聘有生产经验的教师担任实训教师,吸纳了社会上有一定知名度的行业专家参与教科研活动,并开设了工作室做好传帮带工作。每年有计划选派教师去企业实践锻炼,所有专业教师都要参与到基地建设。
  4.1.2 积极筹划实训教材的编写,加强学生职业素质培养
  正在计划编写符合高职教学特点的园林专业实训教材、指导书、员工手册,完善与实训教学相适应的生产性实践性课程教材体系。实训基地的功能是多方面的,每年的暑期实训,按企业的管理模式组织实施。在实训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热爱专业和团队协作精神,群体沟通技巧及组织管理才能,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4.2 尝试承包经营方式,培养在校学生创业能力
  正在筹划将划出四个单栋大棚、两块露地花卉场地、一块绿化养护用地和一间盆景创作室和一个园艺超市,供学生承包经营,这样既保证了学生在校园林生产技能的训练,又为学生创业提供了创造了平台,培养在校学生创业能力。具体做法是:一是承包经营的在校生是三年级学生,他们己完成一部分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基础训练,而且即将进入大量的实习实训阶段,他们通过承包经营的锻炼,有助于技能提高,职业情感和创业能力培养。做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承包对象为单位,组成不同的专业生产组,并根据产品生产的需要,选用适当的技能学习方式。如学生如何应用花卉栽培技术、无土栽培技术、绿化施工技术、盆景制作技术等实用技术手段来提高生产效益。二是对于学生承包所需要购买的生产资料的资金由实体公司承担,承包经营所产生的效益按比例由实体公司分配。三是制定奖励制度,教师及实训基地技术人员指导学生生产经营,从所取得的收益中,按考核指标给予报酬与奖励。其意义在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实训教学质量,实训基地的管理效率及基地的生产效益和教师的科研水平。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