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孔子与儒学的现代价值重构

来源 :市场周刊·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c0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孔子是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政治家和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在中国的哲学史上,孔子是类似于苏格拉底的先哲。他最重要的思想就是表达了一种价值观念,或者说是一种中国式的哲学,这种哲学理性而开放,因此具有极强的生命力。从而,在千百年来一直影响和塑造着中国人的性格与灵魂。本文论述了孔子与儒家哲学的基本精神和价值,以及以此为基础建构的儒家“理想国”,并探讨了当代儒学价值重建的可能性。
  关键词:孔子;儒学;价值重构
  中图分类号:B2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3)10-105 -02
  引言
  中国数千年礼教文化形成,周孔之力最大。“周”即周公,“孔”即孔子。我们往往举周公来代表他以前那些人物,举孔子来代表他以后那些人物;所以谓之“周孔教化”。但两者的具体作用是不同的。周公及其所代表者,多半的贡献在于具体制度的制订上,如礼乐制度的制作等。对于孔子的贡献,梁漱溟评价道:“孔子则似是于昔贤制作,大有所悟,从而推阐其理以教人。道理之创发,自是更根本之贡献,启迪后人于无穷。”①所以从孔子之后两千多年的影响上来说,孔子要远大于周公,因此到西汉时,司马迁尊孔子为“至圣”。到了公元前一世纪时,孔子被推崇到比君王更高的地位,当时不少人认为,“孔子是一位人间的神祗,他预知在他以后会有一个汉朝,所以预先悬示一个政治理念,使汉朝有所遵循,把它付诸实现。”②这种说法盛行于西汉末年,这个时候的孔子地位极其尊荣,儒家俨然成了一种宗教。孔子似乎已经到达了神的地位,而供奉这个神的朝拜者在汉代儒家大一统之后也由“儒家”扩展到整个社会。
  一、孔子之“秩序”
  任何社会都有一整套秩序,并以此来调整各个社会主体之间的关系。孔子对人与社会、人与天以及人与他人的关系都有自己的见解。他认为,一个社会要想走上轨道、井然有序,首先要的是“正名”,这就是说,客观存在的种种事物应当与他们名字的本来含义一致,不同的角色就应当起到不同的作用,作用不同,职位和地位也就不同。子路曾问于孔子:“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③至于为什么要正名?孔子说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④可见在孔子看来,“正名”是社会有序的前提条件,名分不正,整个国家秩序都会乱了套。
  齐景公曾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⑤也就是说“每类事物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这个名字含有一定的含义。这类事物应该做到与它们名字的含义,也就是其理想的本质相一致”⑥。一个国君的本质就是一个理想的国君应有的本质,即“为君之道”。如果一个君王按照为君之道行事,他就不仅有君的“名”,也有君的“实”,成为名实一致。如果一个君王空有其名,而没有君王应有的品质,即便在大众面前他是君王,其实他却配不上“君”这个名字。在社会关系中,每一个名字都包含一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君、臣、父、子在社会里各有责任和义务,只有每个人都完成了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社会才能有序发展。
  二、孔子之“礼仪”
  在儒家的礼仪中,最重要的就是“祭”和“祀”,所谓“祭”是祭神,“祀”是祀祖先。在古代,这些礼仪十分普遍,其中自然掺杂有不少迷信和神化的色彩。而儒家却对祭祀提出了新的解释,赋予了它们新的意义。按照儒家的说法,“当我们举行丧葬和祀祖的仪式时,我们是在欺骗自己,却又并未真正被欺骗”⑦。据《礼记·檀弓》篇所记载,孔子曾说:“之死而致死之,不仁,而不可为也;之死而致生之,不智,而不可为也。”⑧这就是说,对待死者,既不能完全按照所知道的去做,又不能完全按照所希望的去做。而应该既要照着所知道的去做,又要照着所希望的去做,对待已经去世的人就如同对待他们生时那样。
  对于祭天占卜,荀子表达了儒家的态度,他在《天论》中说道:“卜筮然后决大事,非以为得求也,以文之也。故君子以为文,而百姓以为神。”可见儒家为降雨而祈祷,为做重大决定而占卜,是为了表示重视,不是为了求以得之。这说明儒家崇尚的祭祀仪礼非但不迷信,也完全不含有功利的态度,而是出于尊敬和重视。
  此外,在儒家看来,“礼成了划分等级身份的标志。凡君上臣下之分、财产与权力的等差之分、职业之分、生活方式之分,皆可以礼分别。通过礼,使社会成员各安其位,各尽其职,谁做了与身份不相符的事,就是‘僭越’、‘违制’。”①孔子曾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②这句话就表明了孔子严格执行礼制的态度。季氏是大夫,按周礼规定只能用四佾,而他竟然越级用了八佾,所以孔子认为这是一种不能容忍的僭礼行为。
  梁漱溟对礼乐亦有评价,他认为:“礼乐使人处于诗与艺术之中,无所谓迷信不迷信,而迷信自不生。孔子只不教人迷信而已,似未尝破除迷信。他的礼乐有宗教之用,而无宗教之弊;亦正唯其极临近宗教,乃排斥了宗教。”③事实上,想要真正理解孔子心中的礼制是很困难的,它既不同于宗教繁琐的仪式与程序,也并不为迷信思想所左右,它在根本上反映的是一种社会关系,即对不同社会地位的人之间相互尊重方式的具体规定。
  三、孔子之“仁义”
  对于个人的品德,孔子强调仁和义,尤其是仁。“义者宜也,即一个事物应有的样子。它是一种绝对的道德律。社会的每个成员必须做到某些事情,这些事情本身就是目的,而不是达到其他目的的手段。”④比如谭嗣同在戊戌变法失败之后本可自保,但他还是执意留下,结果被清政府抓起来送去菜市场砍头。我们可以从中看出谭嗣同的一种“不成功便成仁”的精神。在当时的情况下谭嗣同认为自己非死不可,所以只求一死,死说明他对变法的决心,表明他对理想义无反顾地追求,这其实是一种儒家的仁义精神!
  如果一个人遵行某些道德,是不属于道德的其他考虑,比如“利”,那么即便他所做的客观上符合道德的要求,也仍然是不义,而是图利。儒家认为“义”和“利”是截然相反的。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⑤后来的儒家常常强调“义利之辨”,认为这是道德学说中最重要的一点。
  “义”是一种观念形式的规范,“仁”的观念则具体得多。一个人在社会里行事为人,有他应遵循的义务,那是他应该做的。但是这些事物的本质应当是“爱人”,即“仁”。樊迟曾向孔子问仁,孔子回答说:“爱人”。一个人必须对别人存有仁爱之心,才能完成他的社会责任。“仁者安仁,知者利人”,仁是君子必备的美德;“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具备“仁”的人才有判断是非的资格,仁义之心是评价善恶的标准;“苟志于仁矣,无恶也”⑥,因此仁是君子自我修行的目标,达到“仁”的境界也就消灭了内心的邪念。因此,在《论语》里,孔子用“仁”这个字时,有时不止是指一种特定的品德,而是泛指人的所有德行,这便是“仁人”一词的含义。在这种场合下,“仁”的含义是“品德完美”。
  只有在理解“仁”之后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孔子崇尚的礼仪规范和道德标准。儿子对父亲的孝顺不是一种“义务”,而是出于一种“爱”;执行繁琐的礼仪也是出于一种“爱”。后人往往只知道表面的规范和标准而不懂去“爱”,这种人并非真正懂得孔子,也非懂得孔子之“仁”。
  作者简介:
  杨靓,南京大学法学院。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解脲脲支原体和人支原体在泌尿生殖道系统感染中的致病作用及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情况。方法对989例泌尿生殖道系统感染患者进行支原体培养和10种抗生素药敏试验。结果9
保险风险证券化是一种新兴的金融衍生产品,主要论证这一产品进行组合投资具有的重要意义可以最大程度的分散或减少风险,并结合实际指出进行这一决策所面临的一些问题。
有关婚姻主题,最容易让人想到的莫过于感动或喜极而泣式的信息传递,而国际铂金协会最新的"铂金婚戒"宣传片则采用明快的节奏、音乐,并通过段落式的画面来讲述不同人的故事,唯
有着四十几年历史的R/GA广告公司,以帮助客户转型业务、进行产品和服务创新以及制造突破性传播为重点,如今其18家分公司遍布全球,上海公司则于2015年如期而至。经过几年的迅
为确保今冬明春可靠供电,张家口供电公司提前动手,将淞好六项工作,保证电网平稳运行。一是精心做好秋季检修工作,确保设备健康;二是将心应对电网运行方式变更,确保基建项目按期投产
大华·1935创新文化商业mall的前身是建于1935年的长安大华纺织厂,在老西安人看来,这是一座充满传奇色彩的纺织厂,也是近现代以来西安精神的象征。如今这位重量级西安老
劲霸男装2008年广告片中的一句"混不好,我就不回来了"让很多人印象深刻,至今还有人关心广告片主角最后到底回来没回来。11年后,劲霸男装用一种独特的方式回答了这个问题。8月
当我们在谈论智慧营销时,我们应谈些什么?在全域多维的数字营销生态中,我们早已进入"数字营销"时代。传统广告行业走向没落,是广告主媒体渠道选择变化的必然结果,数字营销早
在消除美国饥饿组织(Feeding Ameirca)最新广告里出现的那张面孔,并不是一副真人的面孔。这张脸是人工智能根据全美1000位去过食物银行(主要为经济有困难人士提供暂时性膳食
为进一步提升员工业务技能,江西赣县供电公司在今年6月底为每位员工发放了《供电服务典型案例汇编》,该书按照营业厅服务、95598服务、供电抢修、停限电管理、业扩报装、抄表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