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的调查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an1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问调查采集数据,分析了桂林市各高校大学生对传统文化了解的基本现状;不同年级、专业、性别的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差异;桂林高校关于弘扬和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现况。提出了引导大学生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文化自信”的建议。
  关键词 传统文化 高校 文化自信 因子分析 Logistic回归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8.01.085
  Survey on College Students' Cogni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Taking Colleges in Guilin for Example
  YAO Yanyan, CHEN Binxia, ZHAO Qinyan, QIN Yan, PAN Huiling, ZHANG Haomin
  (College of Science, 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ilin, Guangxi 541006)
  Abstract Based on survey on the college students’ in Guilin,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college students’ in Guilin knowing about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as well as the cognitive differences of it, which by different grades, majors and gender. Further, according to the publicity and current education of carrying forward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s by Guilin universities, we put forward to a suggestion that guiding college students to learn and promot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nd building the emotion of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Keywords traditional culture; university; cultural confidence; factor analysis; Logistic regression
  0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精神命脉。” 大学生是时代的主力军,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态度侧面反映出传统文化的质度,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度反映出传统文化的流传度,因此,针对大学生范围内对传统文化了解程度的调查是极具必要性的。我们查阅资料,明确传统文化的定义。学者任继俞沿袭前苏联一些学者的做法,将文化区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认为广义文化包括文艺创作,哲学著作,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饮食器服之用;狭义文化则专指代表一个民族特点的精神成果。[1]目前关于传统文化的研究一直备受关注。吴玉宗,王宗礼提出中华传统文化研究向纵深发展,认为从社会心理的角度去认识传统文化,同时,其研究成果又反过来促进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这种研究趋向,可以说是向纵深发展的显著表现。[2]沈晴对大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提出了几点建议,指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生生不息,绵延不绝,是我国千百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3]桂林处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特色、文化特色更为明显,作为广西高校云集的教育城市,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因此,我们在此背景之下,对高校在校大学生对传统文化了解现状进行统计研究,找出其影响因素,能够促使各高校组织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学生弘扬和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广大学子了解和传承优秀文化,培养文化自信。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体现在生活方方面面,展开大学生对传统文化了解现状的调查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数据分析及结论
  1.1 数据收集
  我们采用两阶段抽样的抽样方法,首先第一阶段以桂林地区的 11所高校为第一阶段的抽样框,综合考虑后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抽取 8 个高校,分别为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桂林理工大学、桂林医学院、桂林旅游学院、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阶段在每个入样的高校的在校生为抽样框,进行简单随机抽样。
  通过预调查后,修改得到最后问卷并确定最佳样本量。对 “以桂林高校为例的大学生对传统文化了解现状”展开调查。此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形式,调查共发放650份样本,其中有效问卷610份,有效率为96.83%。
  1.2 大学生对传统文化了解的基本现状
  1.2.1 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
  在被调查大学生中,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有56.39%的学生表示有一定了解,38.03%的学生表示只了解一点,只有4.75%的同学表示有很深的了解,还有0.82%的学生表示毫不了解。由此可知:被调查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参差不齐,存在差异,但总体情况相对较好。
  1.2.2 了解或感兴趣的传统文化类型
  在本次调查所选的有效问卷中,对大学生了解或感兴趣的传统文化分析中,传统节日、古典诗词赋或小说、民族音乐或乐器、书法占的比例相對较大,分别是21%、20%、18%、16%。   本次调查地区为桂林市,其所属省份广西壮族自治区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在对关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接触较多,其中,对民族音乐或乐器了解和感兴趣的比例占18%,有偏地域性。本次被调查大学生艺术类学生所占比例较少,所以本次问卷关于书法的兴趣和了解并不仅限于艺术类大学生,其他类别的大学生也显示出对书法的兴趣和了解,避免了艺术类的偶然性和必然性,即书法平均在大学生感兴趣的传统文化中的得分还是很高的。
  调查显示,大学生了解或感兴趣的传统文化中,传统节日、古典诗词赋或小说、民族音乐或乐器、书法占的比例相对较大。近年来,国家把一些具有重大意义的传统节日作为国家公休日,扩大了传统节日的影响范围,古典诗词赋或小说作为教科书的必修部分,对国民的影响也相对较大,同时,琴棋书画作为提升个人气质以及修养的重要文化,很多学生从小就接受这方面的教育,因此,在这方面的传承还是有较好的效果。
  1.2.3 了解传统文化的渠道
  据有效样本统计结果分析,电视和微信等网络平台作为媒体传播,比例分别为74.92%,51.47%,所占的比例较大;学校教材和其他书报杂志等作为传统媒介的传播所占比例分别为56.23%和48.03%。由此可知,大学生关于了解感兴趣的传统文化的主要渠道是电视、学校教材、微信等网络平台、其他书报杂志和父母长辈的影响,并且呈现出多样化。
  1.2.4 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分析
  “文化认同是在一种文化对自己以及自身所处的社会的价值的认识的基础上,对这种文化的归属感和存在感的一种较为稳定的情感意识和心理状况”。[4]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9.7%的同学认为“传统文化有糟粕也有精华,我们接受时要有所扬弃”,27.2%的同学认为“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应全部继承发扬”,还有少部分同学对此表示不关心不了解,更甚者表示外来文化更具有优越性。由此调查可知,大部分的大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还是抱有积极对待的心态,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有理性的一面,认为传统文化中的糟粕部分应摒弃,不好的传统文化会对中华民族的文化事业产生不必要困扰和阻碍。可见,大学生对本土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还是比较高的。
  1.2.5 对弘扬传统文化的态度分析
  据有效样本统计结果分析,超过一半的被调查大学生认为现在的大学生对弘扬传统文化持有支持态度,所占比例是66.07%;约有33.93%的被调查者认为现在的大学生对弘扬传统文化的态度淡漠。
  1.3 不同年级、性别、专业对传统文化认知程度的差异分析
  如表1所示:交叉表卡方检验表的期望值频数总和为610,使用皮尔逊卡方检验,其中sig值0.03小于0.05,因而有理由拒绝H0,因此样本中年级与对传统文化认知程度存在显著性差异。性别的皮尔逊卡方值的显著性水平为0.000463小于0.05,因而有理由拒绝H0,认为性别与对传统文化认知程度存在显著性差异。研究数据表明,对传统文化有很深的了解占据比例最大的是大一年级,其次是大三年级,所以如果学校增设有关传统文化的选修课或必修课可以把重点放在大二年级。
  从卡方检验结果来看,被调查大学生的专业类别与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没有存在显著性差异。
  2 高校关于弘扬和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现况
  2.1 学校举办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活动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71%的学生知道所在学校偶尔有举办有关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动,12%的学生知道所在学校经常有举办此类活动,有9%和8%的学生不了解或不知道学校有举办过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动。据以上调查结果分析,绝大部分被调查者听说或亲身参与过学校的弘扬传统文化的活動,17%的学生不了解或没有听说过此类活动,究其原因可能是学校没有对其进行有力的宣传,亦或是学生们对此类活动并不感兴趣,选择了充耳不闻。
  2.2 学校增设传统文化选修课参与情况
  在通过对被调查者的分析,如果学校增设传统文化选修课,有49%的学生有兴趣去学习,41%的学生视情况而定,6%的学生肯定会去学习和弘扬传统文化,4%的学生不会去听此类选修课。由上述调查数据来看,绝大部分的学生是对传统文化选修课保持好感的。
  2.3 学生角度分析高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通过调查高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对中华优秀文化的弘扬与传播的意义结果表明, 67%的学生认为高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对中华优秀文化的弘扬与传播有一定的意义,30%的学生认为其意义十分重大,2%的学生认为其意义并不明显,1%的学生不了解,说明有97%的学生认为高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对中华优秀文化的弘扬与传播是具有意义的。
  2.4 学生曾参加过学校举办的传统文化活动情况
  通过调查得知,开展参观博物馆、民俗馆的传统文化体验活动最受学生欢迎,其次是通过广播、板报、微信推送等方式参加过学校举办的传统文化活动,主题班会、开展艺术节、开展诵读、辩论赛和知识竞答等活动也是学校开展文化活动的热门选择。在桂林的各大高校中,都有举办过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各种活动,其中大部分学生都曾参与过这类的活动,说明各大高校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都有一定的重视。
  2.5 学生角度倾向了解和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方式
  对于学生角度倾向了解和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方式展开的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学校多开展相关活动的呼声最高,占被调查者的28%;自身应该主动多与传统文化接触位列第二,占被调查者的27%,另外,学校开设相关课程加大学习力度、专业老师结合本专业穿插讲解也被认为很重要,分别占到被调查者的17%和15%。由此看出被调查学生认为除了要提高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外,在学校内部的影响下,学校自身的氛围和学校老师本身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最为重要,并且其他有利于学生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的方式也不容忽视。   2.6 自我传承意识
  通过对当代大学生的自我传承观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认为平时了解并适当关注传统文化从自身做起来继承、发扬和保护传统文化的比例占42%,认为使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社会并体现其价值所占比例为36%,15%的比例认为自己有可能的话,会投身传统文化事业,有3%的比例学生认为在发扬传统文化这件事情是自己不值得去传承,4%的被调查大学生认为在发扬传统文化这件事情上还有其他的方法。通过调查分析可知,更多的学生认为平时了解并适当关注传统文化是最可行的方法,其次是关注如何使传统文化融入现代化社会并体现其价值。
  3 影响对弘扬传统文化的淡漠原因分析
  3.1 因子分析
  根据查阅资料及实地访谈我们探索会导致大学生对传统文化淡漠态度的多个因素,其中共选取7个主要指标。处理前先运用SPSS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运用利用降维的思想,用因子分析来简化我们的数据,以找出其中的主要影响因素。
  根据因子分析检验结果表2知道,KMO值为0.887>0.6,认为符合因子分析的条件。另外,由Bartlett 的球形度检验p=0.000,通过对变量标准化并求其相关阵,由相关系数矩阵可知,全部相关系数大于0.3,因此,适合做因子分析(见表2)。
  采取正交旋转发对因子进行旋转,通过SPSS输出的方差系数表,在保留了全部方差的83.05%的情况下分析得出四个主成分因子。经SPSS运算结果见表3。
  其中,线性组合中各变量的系数的绝对值大者表明该主成分主要综合了绝对值大的变量,有几个变量系数大小相当时,认为这一主成分是这几个变量的总和。[5]
  由上面的主成分线性组合可知:第一主成分线性组合中X5整个社会没有形成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X6西方欧美文化的强势传播,对中国传统文化冲击,X7社会节奏加快,无暇顾及的系数相对较高,因此可以作为影响大学生对弘扬传统文化的态度的社会因素,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社会所形成的文化氛围的浓厚与否都对大学生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产生一定的影响,一般来说,社会所形成的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越浓厚,越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及认同度。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我们很少有“七夕瓜田月下聊天,中秋围在一起赏月”的庆祝节日文化的形式,不得不说社会节奏的加快对传统文化产生了不少冲击。因此,从社会角度着手,将传统文化融入到现代生活中,形成一个全民族浓厚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有着较为积极的现实意义。
  第二主成分中X1,X2的系数比例较大,归为影响大学生对弘扬传统文化的态度的学校因素。很多高校为了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以积极当前就业形势的实际需求,对传统文化的教育有所缺失,也就会影响学生重视对实用性知识和专业的学习,忽视了道德以及艺术等可以培养人文化素养学科的学习。
  第三主成分中系数比例较大的为X4传统文化不符合现代生活方式、难以发展体现传统文化的影响状况,第四主成分线性组合中,X3学生对传统文化缺乏兴趣的系数为0.888,反应了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情况。学生的兴趣会在主观上会促进自己去了解传统文化。
  3.2 基于影响因子的logistic回归分析
  我们结合因子分析探索的四个方面针对其影响大学生对弘扬传统文化态度,为能够具体反映这些因素对弘扬传统文化态度的影响程度,我们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进入logistic模型的主成分因子一共4个,分别为社会环境、学校环境、文化自身、学生个人因素。因变量为学生对弘扬传统文化的态度支持与否,为二分变量。对支持弘扬传统文化建立其模型方程的拟合优度测度基于混淆矩阵的预测正确率的测度。根据文献,[6]经SPSS运算,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如下全模型:
  首先对模型参数进行检验:由表4可以看出,所有变量的Wald观测值的概率p值小于显著性水平 =0.05,则认为各解释变量与logitP的线性关系显著,即回归系数通过了检验,应保留在方程中。对于回归方程的检验,其显著性水平为3.7615E-13,也小于 值(0.05),说明方程显著。
  同时,对基于混淆矩阵的预测正确率的测度对模型方程进行拟合优度测度,检验结果见表5。
  由分类判别结果表可以得出:本Logistic回归模型对于“弘扬传统文化的态度是支持”的决定具有98.0%的预测准确性,对于“弘扬传统文化的态度是淡漠”的决定具有93.2%的预测准确性。模型的总体预测准确性为96.4%。说明模型效果良好。
  为探究显著变量在回归方程中的重要性,分析比较各参数的Wald值,Wald值大者显著性高,也就更重要。由参数检验表可知:学生个人因素、社会环境、学校环境三个因子的Wald值较高,显著性较高,故对于弘扬传统文化的态度较为重要。
  4 提高大学生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的建议
  由上述分析可得学生个人因素、社会环境、学校环境三个因素对于影响大学生弘扬传统文化的态度较为重要,据此,笔者有针对性地给出以下建议:
  4.1 高校利用好全媒体加大宣传力度
  高校可以利用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及电视、报刊等大众传播媒体加大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同时,可以利用现有全国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计划等数字文化惠民工程的数据资源成果,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网络传播,制作适合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传播的传统文化精品佳作。
  4.2 开设特色文化实践课程及网络课程
  高校应该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利用学校这良好的平台,开设更多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专业课和选修课,并且可以开设更多的实践体验课程;同时,高校可以引進更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品视频公开课,让学生更灵活地利用时间自主学习。
  4.3 举办针对大学生的特色文化旅游活动
  大学生们更加偏爱娱乐性、参与度较高的活动,故各高校可以利用学校博物馆、校史馆、图书馆等结合校史、院史、学科史和人物史的挖掘、整理和研究,发挥其独特的文化育人作用。同时,依托学生社团等学生组织开展主题教育、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文艺体育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此外,高校和地方可以举办一些针对大学生的体验特色文化的旅游活动。比如,在三月三节日官方放假后,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了解到这个节日,体验到广西独有的文化。
  *通讯作者:张浩敏
  参考文献
  [1] 任继俞.民族文化的形成与特点[D].中国文化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2] 吴玉宗,王宗礼.当前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状况述评[J].社会科学,1987(6):46-49.
  [3] 沈晴.对大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J].教育探索,2008(2):25-26.
  [4] 姜茹茹.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现状及对策分析[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16.
  [5] 何晓群.多元统计分析(第四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6] 蓝石.基于变量类型做好统计分析:SPSS实例示范.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4.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高职教育事业的发展,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上,更加注重专业结构的呈现。四川省高职院校作为全国职业教育的先进区域,逐步整合人力资源,夯实职业基础,使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工作能够更加扎实有效。本文以四川省高职院校为例,通过对高职院校专业设置适应区域经济结构调整的相关特点、意义、原则、问题及强化措施进行探究,供大家借鉴参考。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专业设置 区域经济 结构 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
期刊
摘 要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时期给我们留下非常宝贵的财富,就是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井冈山精神具有强大育人功能,如何将井冈山精神融入到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帮助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基于江西省29所高校调查,对井冈山精神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由此提出要从以思想建设为引领、以课堂教学为阵地、以实践教学为抓手、以文化建设为载体等途径有效融入。  关键词 井冈
期刊
摘 要 语言是文化最重要的载体,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文化对语言有制约作用。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只有学会了语言所承载的文化知识,学习者才能真正地去理解和掌握一门语言,从而运用语言进行有效、成功的交流。本文提出了教師在传授英语语言技能的同时应该加强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讲授,以及如何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 语言文化 英语教学 交际能力 跨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
期刊
摘 要 高校作为党建工作开展的重要阵地,发展党员,开展党务工作不可懈怠。针对目前高校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可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开辟党务工作新途径。易班作为众多高校主推的综合性网络社区,具备较为明显的优势,以易班为切入点,为探寻高校党建创新之路径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 易班 高校 党建 创新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8
期刊
摘 要 伴随着在线大规模公开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 MOOC)的兴起,天津工业大学与智慧树平台合作,集优势师资力量打造了“纺织与现代生活”MOOC课程。该课程以其学习主体自主化、交互式平臺集成性、知识碎片化、评价多样化等特点,取得了一些成绩。在为纺织学子及相关从业人员带来学习机遇、提供更好的享受优质教育资源机会的同时,其自身教学弊端也在逐步暴露。本文通过对学习者
期刊
摘 要 侨乡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地域性文化,其特有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新课程的知识目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实现新课程的能力目标;有利于激发学生爱国和爱乡情感,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然而在运用中要注意适度、适体、适用的问题,从而提高侨乡文化资源在《文化生活》教学中的运用效果。  关键词 地方文化资源 五邑侨乡文化 《文化生活》 运用  中图分类号:G42
期刊
摘 要 具备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大学生是创新创客运动的重要力量。高校要培养创客人才的前提和根本是引进和培养创客型师资。该文在分析创客型师资的特点基础上,调查了海南地方高校创客型师资的现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影响高校创客型师资发展的因素,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海南高校创客型师资培养的策略。  关键词 创客 创客型师资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
期刊
摘 要 基于产学研背景下对地方本科院的实习基地建设进行了思路分析和内容探讨:提出了实习基地建设必须以就业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实行双导师制以及开放共享机制充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在基地建设过程中必须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利用产学研的合作建立实习硬件设施,同时依靠对外引进、专兼结合、自我培养打造双师型实习队伍。  关键词 产学研结合 土建类学科 实习基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
期刊
摘 要 “农产品购销合同实务”是商务经纪与代理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是以合同法总则为核心、以买卖合同为典型内容的知识体系。该课程对培养商务经纪与代理、市场营销等实用型的商务人才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本课程在教学中的突出问题提出新的教改理念——案例教学法与互联网技术平台UMU的有效结合,为工作在一线的教师提出切实可行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 购销合同 UMU平台  中图分类号:G424 文
期刊
摘 要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不仅要有语言教学还要有文化教学,这在对外汉语教学界已基本达成共识。中国的饮食养生文化是组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笔者选取了饮食养生文化课中的腊八粥来进行教学设计,主要介绍了腊八粥的由来、食材的认识、腊八粥的养生保健功效及制作方法。以期为以后的对外汉语教师进行该专题文化课教学或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饮食养生 对外汉语 文化课 腊八粥 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