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坏脾气是遗传基因造成的吗?

来源 :现代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ghlxj13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个坏脾气孩子的家里,总有一个坏脾气的爸爸或妈妈
  夏日的傍晚,小区里的儿童游乐场总是人声鼎沸。孩子们在秋千上、滑梯上、沙堆里玩耍,或在草地上追逐打闹,欢声笑语,煞是热闹。树荫下,家长们聚集在一起,交流带孩子的苦恼和心得。
  忽然,滑梯的背后传来一个女孩的哭声,其间还夹杂着一个男孩的怒吼。
  “涛涛又打人了。”小朋友们喊道。
  原来,为了自己能先上滑梯,5岁的涛涛把3岁的茵茵狠狠地推倒在地。
  茵茵的奶奶把茵茵抱起来,丢下两句“没教养”“没素质”的气话,径自回家了。涛涛是小区的小霸王,脾气火爆,动不动就打人,而且下手特别狠。
  涛涛的姥姥满脸愧疚,对身边的家长说:“真是对不起啊!我拿这个小祖宗也没办法,在家没少教育,可是一点效果都没有,他还是那个臭脾气。”
  “涛涛该不是得了多动症吧?”有家长小声提醒。
  “去医院查过了,没得多动症。”涛涛的姥姥摆摆手,自揭家丑,“其实不用查,我知道根源在哪里。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涛涛的坏脾气,肯定是他爸爸的基因在起作用。俺家那女婿,在单位是领导,回家也要发号施令,一点不满意就发脾气。上周六,他半夜回到家,头上缠着绷带,半死不活的样子。司机偷偷告诉我,那是他酒后与人打架挂的彩。真丢人啊!快40岁的人了,还这么不靠谱!”
  “基因是没办法改变的。”慶庆的奶奶附和,“庆庆的妈妈也是天生的坏脾气,一不高兴就摔东西,当着我的面也不收敛。昨天上午,庆庆说要吃牛肉,我一忙起来就忘了。吃午饭时,庆庆发现餐桌上没有牛肉,指着我的鼻子骂我是坏奶奶。我没说什么,答应晚饭一定给她炖牛肉,可是庆庆不买账,大哭大闹,还摔了饭碗,幸好饭碗是塑料的。”
  欣欣家的保姆插话:“庆庆妈看着挺温柔的嘛,再说一个女人能凶到哪里去。”
  庆庆的奶奶说:“要不我怎么说基因没办法改变呢,庆庆的姥爷是个倔老头,年轻时脾气火爆,动不动就摔东西,听说摔过彩电、录像机、手机,啥值钱摔啥。这叫隔代遗传。”
  基因影响确实存在,但后天影响同样不容小觑
  科学研究发现,孩子的性格的确受父母的基因影响。比如父母性格中的侵略性会遗传给孩子,与“自我控制”相关的基因也会遗传,成为孩子的先天缺陷,外在表现便是脾气火爆。
  但是,科学家们一致认为,在影响孩子性格形成的因素中,遗传基因和后天影响分别占一半。基因不能改变,但后天的影响可以改善宝宝的性格。
  所谓“后天影响”,主要是指家庭环境。家庭环境除了给孩子提供发展的物质基础外,更重要的是给予孩子一种氛围,这对孩子的性格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具体来说,这种影响主要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现的:
  第一,归属认同。孩子为了获得父母的爱和关注,不管父母的行为是对还是错,都无条件地认同并模仿,甚至刻意维护这种行为的正当性。如果父母脾气火爆,孩子会认为发泄情绪是一件快意的事,没有什么不妥。
  第二,观念灌输。父母会用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告诉孩子什么是正确的言行方式,比如教孩子与熟人打招呼,上课要认真听讲等。但是,如果父母告诉孩子应该用武力保护自己的利益,孩子缺乏协商精神就不难理解了。
  第三,行为复制。不同于父母的主动教导,孩子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习父母的行为,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都一丝不苟地复制,比如随地吐痰、守时等,当然,打人、摔东西也可以复制。
  第四,身份认同。身份认同是孩子通过将自己代入父母的角色来体验父母的某些情感,比如有的父亲是警察,有的母亲是老师,子女会觉得很骄傲,孩子就是通过对父母职业的认同,传递自己对父母的爱,也是为了取悦父母。如果父亲对母亲实施暴力,男孩往往认为那是男性权威的表现,欺负女孩对他来说就不是一件丢人的事。
  心理学家提醒家长,家庭生活如同一部反复上演的话剧,父母的童年经历就像剧本,该剧本会在孩子身上演绎出相似剧情,然后又被孩子复制到下一代身上,循环反复,就像基因的遗传机制那样。
  斩断恶性循环,除了爱孩子,父母还要做好三件事
  心理学研究显示,几乎每个人的性格都会受到家庭气氛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会支配人的思想和行为。所以,斩断暴躁性格代际影响的循环刻不容缓。父母除了无条件爱孩子,抽时间多陪伴孩子以外,还应该做好以下三件事:
  第一,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和主观意识,即便是父母,也不能强行要求孩子事事按照父母的意愿行事,即使父母的初衷是为了孩子好。
  长远来看,任何强加的结果都会适得其反,所以,父母不如适当放手,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或者通过协商来改变孩子的意愿。这样做不但能让孩子开心,还有助于孩子形成独立、有主见的性格。
  家庭气氛比较民主的家庭,孩子通常比较独立、大胆、机灵,善于与别人合作,有分析思考能力;若父母平时过于严厉,经常打骂孩子,孩子多半固执、冷酷无情,缺乏自信心及自尊心。
  第二,对孩子要有耐心,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父母平日里以怎样的态度对待孩子,这种态度就会潜移默化地成为孩子性格的一部分。如果父母对孩子没有耐心,甚至简单粗暴,那么孩子也会复制这种态度,成为父母那样没有耐心的人。
  因此,父母要学会心平气和地对待自己的孩子,以自己所能拥有的耐心,最大限度地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如果孩子的要求不合理,父母也要耐心地与孩子沟通,而不是大吼大叫。这样孩子就学会了沟通、理解,以及用求同存异的方式解决问题。
  第三,让孩子了解别人的感受,并学会承担责任。
  通常来说,父母溺爱孩子,孩子就会任性、缺乏独立性、情绪不稳定、骄傲;父母过于保护孩子,孩子就会被动、依赖、沉默、缺乏社交能力。所以,父母要舍得让孩子吃苦,最好能鼓励孩子勇敢探索。
  父母若想帮助孩子改掉暴躁的坏脾气,最好的办法是引导他了解他人的感受。让孩子知道被他伤害的人如何委屈、疼痛,让他感同身受,他本性中的善良就会被唤醒。此时,父母顺势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来教育孩子,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编辑:陈彤】
其他文献
策划人语    8月22日,2006中国市长论坛在北京召开,如何管理好城市再次成为400多位与会市长关注的焦点话题。按照城市发展的普遍规律,当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000美元,城市化水平达到30%以上,城市化进程就进入成长关键期,成长关键期的“年龄特征”是躁动、可塑性强、结构脆弱、抗风险能力差。  而当下的中国城市化进程,正好比一辆正在加速的列车。中国的城市犹如一个个“大工地”,鳞次栉比的吊塔成为每个
政府如果能在突发事件的早期、中期和高峰期,都有一套有效的沟通机制和方案,才能在突发事件的预防和紧急处理中占据主导地位。    [案例回放]  现代版“杞人忧天”  河南杞县利民辐照厂位于杞县城边,利用钴60辐照,使蔬菜灭菌并保鲜。钴60放射源平时放在6米多深的水井里,辐照室外面配有6层防护装置。6月7日,由于货物突然倒塌,导致放射源卡在了井口。随后环保部门现场确认了放射源处于安全状态,没有对环境造
孩子厌学,是最令家长头疼的问题。研究显示,孩子厌学的原因很复杂,是社会、教育制度、家庭、个人心理四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有许多值得家长反省的问题。为此,我们邀请教育心理学副教授、家庭教育指导师邢昊荣先生,与家长朋友们一起聊聊这个话题。  家长的“恐惧营销”是一种负面暗示,容易使孩子出现沮丧、消极和逆反等负面情绪,进而不自觉地厌学  袁新跃(15岁男孩的爸爸):儿子不肯用功学习,我和妻子操碎了心,
晨宇之所以成为“巨婴”,完全是父母、奶奶联手,一点一点培养出来的。  半个世纪前,心理学家戴安娜·鲍姆林德曾把家庭教养模式分为三种:权力型、权威型和放纵型。从晨宇的成长经历看,他所接受的家庭教育是典型的放纵型。  放纵型家庭教育模式的特点,是父母或养育人对孩子无条件地满足,娇惯宠溺,其结果必然是孩子的人格和社会性发展受到严重抑制,身体一天天成熟,但心智和人格却滞留在儿童状态——退缩、任性、脆弱和不
妈妈常轻巧地对孩子说“骂你是爱你”,可——“骂”真的是爱吗?  如果你了解挨骂者的感受,看到暴风雨后孩子的内心世界,知道这其实是一场深重的灾难,你还会满嘴是爱,却又面目狰狞吗?  电视综艺节目《少年说》里,有一幕深深刺痛了我。  一个女孩控诉妈妈:“你怎么总拿我跟其他同学比?为什么我的努力你从来看不到?”她妈妈冷冷地回应:“我要一直不断地打击你。因为以你的性格,不打击会飘。”女孩边抹眼泪边表示,自
15岁没了妈妈,  爸爸撑起一片天  “范范,爸爸告诉你一个不好的事情……”  “爸爸,你别说了,妈妈去天堂了,但她一定还会看着我们。”  这是2014年9月,范炳柱和女儿的一次特殊通话。因为当天,范忆琳身患重病的妈妈,不幸去世了。前几天,范忆琳刚向中国体操队请假,回去探望奄奄一息的妈妈,没想到,那一次竟成了她和妈妈的最后一面。  范忆琳永远不会忘记,2014年6月1日,是她正式进入国家队的日子,
2006年下半年,连续出现多起食品安全问题引发的公共危机,无论是阳澄湖大闸蟹风波,还是红心鸭蛋事件,以及多宝鱼、桂花鱼的全面停售,都对地方政府危机公关水平提出了挑战。政府如何应对公共危机,需要具备哪些危机公关策略——    权威证实原则     狮子听说人类叫他森林之王,非常得意,于是决定去验证一下自己在森林中的威信。  狮子遇见了一只猴子,于是大声问道:我是森林之王吗?猴子吓得魂飞魄散,连连称是
众所周知,孩子的成长离不开正能量,积极、乐观、自信、善良、感恩、同情……似乎缺一不可。那么,什么是第一正能量呢?没有标准答案,因为家庭环境不同,孩子的自身素质不同,父母的教育特色也不同。对于重庆妈妈李仕芬来说,感恩就是她向儿子灌输的第一正能量,而且非常成功。  李仕芬是重慶南川的普通农家女子,读书时成绩优异,却因经济问题早早辍学。不过,天资聪慧的她并没有放弃学习,16岁时短暂地做过村小学的代课老师
一天晚饭前,妻子吩咐女儿剥毛豆。女儿接受任务后就坐在客厅的沙发上干起来。我写完文章后也来帮她剥。这时,女儿已经剥了一些放在盘子里,大约有三四十粒。我对女儿说:“我们来一场剥毛豆比赛,看谁剥的多。我剥的放在我这边,你剥的放在你那边,你先剥的那些毛豆也算你的。你愿意接受我的挑战吗?”  女儿说:“那有什么不可以?我就不信,我已经比你多剥了几十粒,你还能超过我?”我说:“你暂时领先,不表明你最终领先,也
许多父母发现,无论是奖励还是处罚,似乎都不能对制止幼小孩子间的争斗产生长期影响。但担心孩子们的争斗会导致彼此一辈子相互仇视也是多余的。研究儿童心理的专家们坚信,父母的正确引导,会使儿女间的争斗对儿童成长产生有益的影响。  1.孩子间的争斗可训练儿童如何应付竞争。  由于是一母同胞,孩子间的争斗达到一定程度时,多能互相宽容,所以争斗有很大的局限性。心理学家达荷科认为,这种争斗能使儿童学会当双方争夺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