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矫正初中生不良行为习惯

来源 :教育实践与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kan8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心理学认为“个性倾向体现了心理活动的动力和选择,是心里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它决定着一个人行动的方向,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和自我意识。”因此,人们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是受一定的潜在的心理倾向所支配的。行为习惯是一种后天潜在的,并不断发展变化的、正常的心理现象。中学阶段(特别是初中阶段)是青少年心理,生理的关键时期,是塑造人的个性、品质的重要阶段。初中生的行为习惯是否得到正确的鼓励、或疏导、或矫正、决定了其心理是否能健康成长,最终决定其思想、行为的表现是否符合社会行为规范和道德行为规范。积极的行为习惯当然需要鼓励其发展;而不良的行为习惯就更需要广大教育者去认真矫正。因此这种不良的行为习惯最终会导致不良思想的产生,成为影响个人、家庭、社会的潜在诱因,是广大教育者所关心、研究和探索的心理学问题。
  【关键词】初中生不良行为习惯;共同教育;师生关系
  How to rectify the junior high pupil misdeed custom
  Huang Guofeng
  【Abstract】The psychology thought that “the individuality tendency has manifested the psychological activity power and the choice, moves the most active factor at heart. It was deciding a person moves direction, including need, motive, interest, faith and self-awareness.”Therefore, the people the manner and the behavior are controlled to the thing certain latent mental disposition. The behavior custom will be one kind of day after tomorrow latent, and will develop the change, the normal psychological phenomenon unceasingly. The middle school stage (is specially junior middle school stage) is the young people psychology, the physiological crucial phase, is molds person’s individuality, the quality crucial stage. Whether junior high pupil’s behavior custom did obtain correct encourages, either unblocking, or the correction, had decided whether its psychology could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decide finally its thought that behavior performance whether to conform to the social behaviour standard and the morals behavior standards. The positive behavior custom needs certainly to encourage its development; But the bad behavior custom needs the general pedagogues to go to the earnest correction. Therefore this bad behavior custom will cause the unwholesome ideology finally the production, will become affects individual, the family, society’s latent cause, will be the general pedagogues cares about, the research and the exploration psychology question. 
  【Key words】Junior high pupil misdeed custom; Common education; Teachers and students relations
  
  心理学认为“个性倾向体现了心理活动的动力和选择,是心里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它决定着一个人行动的方向,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和自我意识。”因此,人们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是受一定的潜在的心理倾向所支配的。行为习惯是一种后天潜在的,并不断发展变化的、正常的心理现象。中学阶段(特别是初中阶段)是青少年心理,生理的关键时期,是塑造人的个性、品质的重要阶段。初中生的行为习惯是否得到正确的鼓励、或疏导、或矫正、决定了其心理是否能健康成长,最终决定其思想、行为的表现是否符合社会行为规范和道德行为规范。积极的行为习惯当然需要鼓励其发展;而不良的行为习惯就更需要广大教育者去认真矫正。因此这种不良的行为习惯最终会导致不良思想的产生,成为影响个人、家庭、社会的潜在诱因,是广大教育者所关心、研究和探索的心理学问题。
  本次我选择的调查对象是我所任教的学校——南宁市邕宁区那楼镇第一初级中学,以问卷、谈话调查的形式,调查了18名班主任、47名教师,还有750多名学生、100多名学生家长。通过调查研究,我把初中生不良行为习惯,做出以下的总结。
  
  1 初中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几种情况
  
  1.1 初中生散漫的行为习惯:通过调查发现有散漫型行为习惯的初中生占了20%。这种心理行为表现为对任何事情都不在意、无所追求、期待无拘无速的生活。有这种心理行为习惯的初中生往往表现出学习目的不明确、纪律观念淡薄,不羁于学校正常的行为规范、做事拖拉、对荣誉、尊严、责骂不屑一顾,自我感觉良好,常出现无故迟到、旷课、多讲话等懒惰现象。1.2 初中生的攻击行为习惯:在调查中发现有9%的初中生有攻击型行为。这种心理表现为冲动暴躁,逆反心理严重,惟我独尊。往往表现为自我的约束差,不易接受别人的批评教育,报复心理强,对同学老师常带有顶撞、斗殴现象,对公物蓄意破坏,甚至开始模仿、涉足黑社会的行为等。
  1.3 初中生的利欲行为习惯:在调查中还发现有25%的初中生有利欲行为。这种心理表现为虚荣心重。自私自利、利欲熏心,贪图享受,为达到目的又不愿意自食其力,专找歪门邪道。有这种行为习惯的初中生表现为考试作弊,早恋,涉足不健康的娱乐场所,甚至赌博、偷窃、勒索等。
  通过这次调查发现,由于初中生思想尚未成熟,涉足社会经验不足模仿性强。以上种种行为在学生中影响范围教大,影响力深远,成为学校教育和管理的重点、难点和焦点。单纯停留在批评、责骂等教育方式上是行不通的。我们必须要追根溯源,教育才能有的放矢、治标治本。
  
  2 初中生不良行为习惯产生的原因
  
  2.1 学生主观认识的片面性或偏激性造成的不良行为习惯:现代生活,科技发展迅速,人们生活一天比一天丰富。初中生认识世界的敏感度也大大提高。并且时值青少年身心发展、见识剧增、知识剧增的时期。他们认识和接受事物的方式不再停留在小学阶段那单纯的接纳和模仿过程,往往不自觉的渗入自己的意识和观点,容易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做出错误的判断,产生不良的心理。如通过调查发现校园的“追星族”占学生的45%以上。如果他们追求的是明星的创业精神,无可非议的,但片面的倾慕某位明星的放纵、自由的个性,形成一种无拘无束的理想生活的心理,最终造成对学校的规章制度感到不满而产生抵触心理甚至反抗心理行为。更何况,他们接触到现实生活中一些有不良行为的人或群体,并错误的认同甚至羡慕某种本来就不正确的,却很符合或能满足青少年的心态的现象时,就更容易产生不良的心理倾向了。如:看到同龄人谈情说爱时,会错误的觉得这些人很浪漫,为满足一种好奇心与虚荣心,而产生一种期待早恋的欲望。
  2.2 初中生的理想与现实的差异造成的不良行为习惯:调查中发现理想与现实的差异造成的不良行为习惯的初中生占了23%。初中生正处于开始接触社会、认识社会的启蒙阶段,他们常常被多彩的世界搅得眼花缭乱、浮想联翩,时刻憧憬、幻想美好、理想的未来。但是,这些不切实际的理想往往很容易在现实有限的条件中受挫折。理想越多,追求欲望越强,在实际生活中受挫折机会越多。当这种不切实际的理想多次不能满足时,便很容易产生一种不良心理行为,最终促成不良行为习惯。正常人都有荣誉感和好胜心,如果一个人很想在学习中取得好成绩,但未能如愿。多次失败后又没有正确引导,就很容易自暴自弃或为获得虚荣采用不正当手段的不良行为。
  2.3 社会影响与教育不一致造成的不良行为习惯:通过调查发现78%的学生家长都希望小孩朝理想、积极的方向发展,因而为他们树立积极榜样,以作示范,在小孩心中灌输完美的社会形象。百态人生,使仍处于观望中的初中生目不暇接。也接我们防不胜防。积极的社会现象使他们在心中证明了老师家长的教导;消极的社会现象又让他们感到好奇、彷徨。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正确的引导,这些社会信息负面影响也会逐渐抵消,甚至超过学校、家庭的正面教育效果,使初中生在这危机时刻促成不良的行为习惯。
  2.4 学校教育观念、方式陈旧而造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引导学生向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主旋律。通过调查发现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片面追求升学率而派生的问题,使学校教育活动始终离不开应试教育,畸形的教育体制、陈旧的教育观念严重偏离了素质教育方向和目标,影响了初中生的正常心理发展。如:设立重点班或实验班,使学生失去心理平衡,甚至畸形发展。不恰当的教育方法,一成不变,没有充分了解现代初中生的心理、生理发展特点,仍然采用封闭式、程式化方法去管理和教育学生,有的简单偏激,有的冷漠放任,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学生感到困惑。学校生活单调乏味,不注意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去满足青少年的精神需要,使他们转向外界寻找刺激和补偿等。所有这些,都会促成初中生心理发展偏离正常轨道,产生不良行为习惯,一旦误入歧途,其后果不言而喻。
  
  3 矫正初中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应对措施
  
  3.1 加强学校与社会、家庭的共同教育:改革开放,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的思想、文化发生重大的变化。通过调查发现,有35%的学生家长为了经济发展,都出外打工,家中剩下老弱妇孺。学生在家中缺少家长的管教,成了留守儿童。在缺少家长管理之下,学生接触社会不良现象的机会更多,如果不加以引导,染上陋习就越多,变得散漫,没有目的,更有甚者,想出去打工,不愿意读书。因此,学校必须加强社会、家庭的联系。
  3.1.1 教师要常去家访,或与家长保持电话联系:调查中发现有76%的学生家长希望教师能常去家访,或与家长保持电话、书信联系。因为家访能及时了解反映学生情况,争取家长配合,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得以结合起来,搞好教育工作。这要求家访的目的要明确,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内容要具体真实。先了解学生情况,然后有针对性的进行家访,言及其中利弊,以学生表现为依据,切中要害的指出问题,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让学生增强学习意识,深刻体会到“要想成功,需要经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和加倍的努力。”最终得以纠正不良行为习惯,以做一个勤奋好学的好学生。
  3.1.2 家长要有正确的指导方向:调查中发现有83%的家长认为要关心子女,不任其自然,诚挚严肃,不过分宠爱,体贴关怀,不粗暴简单,公开合理,不歧视偏爱,统一要求,不各行其令,端庄正派,以身作则,和谐友爱,不互相欺凌。以小从严,防微杜渐,家庭规律化,制度化。耐心诱惑、耐心说服。
  3.1.3 教师、家长教育学生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初中生年纪较小,是长身体、学知识的年代。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为以后前途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此学生必须有正确的目标、方向。
  3.2 耐心辅导,做好学生生活、学习、思想工作
  3.2.1 教师要言行一致:要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既要对学生进行革命思想道德准则灌输,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实际锻炼和训练,把理论教育和社会生活实际、学生思想相结合,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和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通过对学校班主任、教师的调查,他们都认为要做到言行一致。第一,讲道理,明确道德准则要求。第二,组织学生参加多种社会实践活动,训练道德行为,养成良好习惯。第三,教师以身作则,说到做到。
  3.2.2 积极引导、正面教育:通过对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家长的调查中发现,他们都认为在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正面疏导,启发自觉,面向学生,指明前进的方向,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以说服教育为主,以提高思想认识入手,做深入细致思想工作。调动学生自觉接受的内部动力。要做到正面启发,积极善诱导;在摆事实,讲道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以理服人。同时,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约束学生,以及树立榜样,以身作则。
  3.2.3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调查中发现,都要求教师要尊重、热爱、关怀和信任学生与逐步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结合起来。首先,教师必须对学生充满感情,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相信每一位学生都能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其次,要求应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格适度。另外,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做到耐心,并且认真执行、检查、督促学生切实做到。总的来说都是要求教师认真细致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摸清学生学习生活等情况,才能对症下药,因材施教。
  3.3 做好班风、学风、校风的建设:团结学习,互爱互助。通过对学校班主任的调查,他们都说,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应该有优良的班风和传统,有正确的舆论。这种班风、传统和舆论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很大的作用。一个班级要树立正气,使学生敢于支持正确的言论和行为,抵制和反对错误的言论与行为。为此,必须培养良好的班风。而培养良好的班风要形成正确的舆论做起,班上的学生对同学的行为和班上发生的事情能明辨是非,分清好坏。教师把班上出现的好思想好行为要明确加以肯定,并使得其延续和发展。坏事在班上得不到支持,就会被制止,遇到侵害班集体利益和违反学校纪律的事情,学校就会批评。通过批评与表扬有意识地培养正确的舆论。具体实施有:第一,保持正确的态度,思想上不歧视,感情上不厌恶,态度上不粗暴,发扬积极因素。第二,对症下药,因材施教。第三,明辨是非,给学生温暖,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第四,关心学生生活,学习情况。第五,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初中生的行为习惯是随着年龄、社会环境变化而形成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必须循序渐进,逐渐感化改变他们,对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根本上得到改变,使他们成为有用之材,社会的栋梁。
其他文献
【摘要】近几年来,高一化学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无疑给教师和学生双方都是个全新的理念。教师在参与、组织过程中,其角色、观念、知识结构,乃至个人行为等多方面都得发生变化。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选择;探索性实验;开放问题;求知  Investigative study content choice and two ponders  Shao Liang  【Abstract】In the las
期刊
【摘要】“作文批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者本人”这是一种高瞻远瞩的教学思想。叶圣陶先生说:“修改文章的权利首先应属于作者本人,老师要给些引导和指导,让学生养成自己修改作文的习惯。”本文主要分四部分内容:自改作文习惯培养的目标;自改作文的习惯培养的模式;自改作文习惯培养的具体实施过程;自改作文习惯培养的价值。我在作文教学中创新学生作文修改的教学模式,运用“明目标、重指导、大修改、荐佳作”的作文教学新思路
期刊
【摘要】所谓德育,就是对人的思想、品德、言行、习惯进行塑造、培养、约束、矫正的一系列规范性教育,她承担着让小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健体、学生生活”的培养目标。孩子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她们能否成为未来的栋梁和社会发展建设的主力,德育工作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德育建设;工作探讨  Strengthens the Luongson state multi-nati
期刊
【摘要】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作为新时期一个独特的弱势群体,其心理健康问题已日益受到关注。切实探讨并化解其心理健康问题的策略在倡导和谐社会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怎样才能使这些“流动的花朵”竞相开放,让他们积极融入、适应现有的生活成为了我们教育工作者探讨的焦点。   【关键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策略  Discusses the external work children psych
期刊
【摘要】伴随着新世纪的步伐,新的一轮课程改革已经在教育这片沃土上应运而生。课改的成败取决于教师,身为课改的实践者的教师,务必更新观念,力求探讨适应课改的教育教学新理念。  【关键词】赏识;人格魅力;善于  Is good teacher who the student recognizes——to discuss under shallowly the new curriculum idea t
期刊
【摘要】语文活动课是新教材的一个创新,体现新课改的“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锻炼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精神,同时对学生的能力有极大的促进和提高。语文活动课的出现,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次大改革,是语文学科课程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有力举措。  【关键词】语文活动课;自主活动  For language activity class several suggestions  Che
期刊
【摘要】数学教学更能体现出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强大功能。心理学课程课时安排很少,如果仅靠着这几节课就能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就不会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是不科学的,也是不现实的,稳定的心理素质是靠日积月累潜移默化而形成的,并不是旦夕就可造就的,所以,要求我们每个老师都要做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有心人。在数学教学中更能体现出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强大功能。  【关键词】数学教学;心理素质;能力;兴趣
期刊
【摘要】当今,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不断增加,这给老师、学校的管理带来许多的压力,同时对学生的各方面教育责任更大。为了全面掌握边远山区的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现状的基本信息,通过问卷调查、心理测试、个别访谈、个案追踪、比较研究等方法,进行多维度的资料搜集。深入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心理的现状及其变化情况、分析他们成长环境变化后对其身心健康的影响。并以此来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
期刊
【摘要】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转变,有效转变师生的教与学,让师生都成为教学的主体。  【关键词】尝试师生教与学的转变;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I am carry on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teaching like the transformation  Wang Quanmei  【Abstract】Teacher’s teaching with student
期刊
【摘要】要激活小学数学教学,就必须激发学习兴趣,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交给学生方法,让学生由“学会”变成“会学”。充分发挥学生潜能,挺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主动学习  Discussed shallowly how to cause the student active learning in the elementary scho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