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组合婴儿复苏器在危重新生儿转运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haoguohui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T组合婴儿复苏器在危重新生儿转运中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危重新生儿在转运中用面罩给氧(对照组)与T组合婴儿复苏器给氧(治疗组)条件下的血气分析及呼吸机使用率、心肌酶谱结果及治愈率进行对比.结果 治疗组心肌酶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气分析结果中,T组合复苏器治疗组pH、PaO2、PaCO2明显好于对照组[7.41±0.06 vs7.31 ±0.05,(72.3±18.1)mm Hg vs(85.5±23.5) mm Hg,(45.4±11.3) mm Hg vs (32.3±13.2) mm Hg(1mmHg=0.133kP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呼吸机使用率明显降低(29% vs58%),救治成功率明显升高(95% vs 7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危重新生儿转运过程中,T组合婴儿复苏器可成为临床中有力的转运设备,值得推广。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阻断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胃-肺感染途径的方法,降低VAP发生率.方法 将机械通气的80例新生儿分为2组,治疗组(40例)鼻饲益生菌(双歧杆菌),对照组(40例)不干预.观察2组患儿VAP发生率、胃液pH值、胃细菌定植及其与VAP病原学的同源性.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患儿VAP发生率分别为12.5% (5/40)和4
目的 研究Rho GDP解离抑制因子(Rho GDP dissociation inhibitor 2,RhoGDI2)mRNA 及Bcl-2 mRNA的表达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 30只新生7日龄SD大鼠按照完全随机化方法分为假手术组及HIBD 6 h和48 h组,每组10只.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脑细胞凋亡情况
脓毒症是与感染相关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早期应用有效抗生素和积极复苏是救治关键,其中早期及正确的静脉抗生素应用是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患者生存的独立预测因素.儿童的年龄及免疫状态对病原菌谱有较强的提示作用,初始经验治疗应选用能覆盖所有可能病原的抗生素,并且在可疑感染源部位有较高的渗透浓度,在得到病原学结果后尽快降为目标治疗。
静脉-静脉体外膜肺氧合技术近年来在新生儿和儿童急性呼吸衰竭治疗中应用日益增多,静脉-静脉体外膜肺氧合可暂时替代肺大部分或部分功能,减轻肺负荷,使其在病变可逆前提下,获得功能改善和病理修复的时间。大量证据表明,急性严重呼吸衰竭采用静脉一静脉体外膜肺氧合支持效果良好。
期刊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辅助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 我院2009年4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86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按入院时间分为两组,A组(2009年4月至7月)常规综合治疗38例,B组(2010年4月至8月)常规综合治疗结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辅助治疗48例,比较两组总有效率.结果 A组38例,治愈25例,有效6例,无效7例,治愈率65.8%,总有效率81.5%.B组48例,治愈40例,有效
目的 探讨早发型良性儿童枕叶癫疴(Panayiotopoulos syndrome,PS)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沈阳市儿童医院神经内科病房收治的确诊为Ps的12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患儿,男女同等受累,起病年龄2岁11个月~7岁2个月。家族史中热性惊厥、偏头痛、癫痫各1例。12例患儿起病均表现为突出的自主神经性发作,其中头眼偏转9例,5例表示为自主神经
期刊
1病史简介1.1病史介绍患儿,男,32 d.因“皮肤黄染28 d,咳嗽、气促3d”入院.患儿系第1胎,第1产,足月顺产,生后无窒息,体质量3 100 g,已接种乙肝疫苗和卡介苗.家族史:父亲36岁,体健,母亲30岁,6年前患颈淋巴结结核,治疗1年,复查治愈。
期刊
目的 探讨早产儿低血糖的特点及与C肽、胰岛素、皮质醇的关系.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150例早产儿进行血糖及C肽、胰岛素及皮质醇监测.结果 胎龄小于34周早产儿(63例)与胎龄34~37周(87例)早产儿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为47.6%、2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704,P<0.05).低血糖组(55例)生后24h和生后3d皮质醇水平明显低于正常血糖组(9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第一次查房主治医师查房,入院后第2天.住院医师汇报病史:患儿,男,4个月,因"发热2d,发现左侧颈部肿块1d"入院.患儿于入院前2d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9.7℃,伴寒颤,无咳嗽流涕,无气促青紫,无呕吐腹泻,无抽搐昏迷,就诊于当地医院,X线胸片检查提示:右下肺炎,拟"婴儿肺炎"收治入院.予头孢呋辛抗感染及退热等对症处理.1d前家长发现患儿左侧颈部出现肿块,躯干部少量红色皮疹.经治疗,患儿体温仍有反复
期刊
1 病历摘要患儿,女,10个月,以“发热、贫血,伴肝脾大1个月”就诊,体温波动在37~39℃之间,热型不规则,无鼻塞、流涕,无咳嗽、咳痰,无恶心、呕吐,无畏寒、寒颤等表现,间断腹泻,为黄绿色稀糊状便,每日3~4次,无腹痛表现.外院多次查血常规示:白细胞升高,轻、中度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CRP增高.先后给予头孢他啶、亚胺培南、万古霉素、头孢曲松、阿奇霉素等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病程中无抽搐,无皮疹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