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教材意会言传

来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incra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凤城初中“生本课堂”理念放手让学生制定学习目标,从作品主人公名字入手,透彻解释词语“过继”和“渴慕”,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品味作者的语言,达到多角度理解人物的效果。
  关键词:目标 多角度 释词 品味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1(c)-0086-01
  1 快乐学习始于制定目标
  贯彻我凤城初中“生本课堂”理念,本着“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当堂达标”的原则,我在执教《阿长与《山海经》》大胆放手从学生谈自学感受入手,完全依托学生制定学习目标。以生为本,权利下放,学生初步体验成功,师徒共同收获幸福。课堂实录如:师:同学们对于这篇文章并不陌生,而且课前也做了预习,能简单谈谈读了课文后的感受吗?
  生1:阿长这个人物有很多缺点,甚至很可笑,对她的很多行为我不理解。
  生2:鲁迅先生非常怀念阿长。同阿长有深厚的感情。
  生3:阿长很无知,很可怜,但是她非常爱鲁迅。
  师:大家都能从不同的角度谈了感受,可见预习的都很认真,大家觉得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
  生:我认为是理解阿长这个人物的形象。
  生:他们之间的感情也很重要。
  师:我们这这节的目标就是:(1)感知阿长的人物形象。(2)体会“我”与阿长之间深厚的感情。(板书目标,感知形象,体会感情)
  当我板书完转身看到孩子们的洋溢笑脸,正是“我理解文章很深刻、我是重要的”这种感觉的深切流露。良好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学生的预习付出的劳动得到了肯定,孩子得到了尊重,思维也会最大程度的释放,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不只是传说。
  2 拓開思路深刻感知人物
  开门见山,从名字入手,多角度理解人物,使阿长能站立起来。为了交代阿长的名字鲁迅先生用了两段文字,可见这个地方是个可以深入的地方,一般人的名字父母多是赋予一定的含义,寄托美好的期望。然而,“长”并不是她的姓,即使是因为形体的特点赋予的绰号也不是自己的,可见这个小人物地位的卑微。所以在达成目标一时,我让学生在已经建构的认知体系的基础上自己归纳总结阿长的姓名,外貌,职业,家庭关系等,为阿长简单做个档案。通过预设的问题是“阿长没有正式的名字吗?”“黄胖而矮是怎样一个形象?”引导学生意会阿长的悲苦。孙绍振教授说:“用名字来揭示人物的社会地位和心灵奥秘,是鲁迅常用的手法,在《阿Q正传》里对阿Q的名字,在《祝福》中对祥林嫂的名字,也有同样的细致用心。”但是这里我个人备课时挖掘得还不够,对于阿长名字被人随便安排,对于阿长为什么不反抗没有点出来,学生就不可能深刻感受鲁迅先生对旧社会无知穷苦的一类劳动妇女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3 释词揭示语文的工具性
  大处着眼,细致入微,深刻琢磨鲁迅先生的“大词小用”。纵观全文需要特别解释的词语有两个“过继”和“渴慕”。对于“过继”一词,“90后”的孩子很难理解,科学的解释为:自己无子而以兄弟活着他人的儿子作为自己的儿子。而过继的最终目标不过是希望有人给自己养老送终,从这里折射出的是封建社会浓重的“男尊女卑”的阴影和“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思想带给女性的灾难。钱理群教授在“怎样读和教《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中说:“鲁迅的文章总是有一个蓄势的过程,然后达到爆发等,形成一个高潮。”这个观点正好验证了“渴慕”的一词的分量。而对于“渴慕”一词不要停留在它的字面意思“羡慕,爱慕”上。从鲁迅先生作的长长的铺垫入手,最初得到《山海经》启蒙的是他的长辈一位远房的叔祖,此人还称我为“小友”,文中还提到了他的“和蔼”和“特别”,这是和三味书屋严厉的先生有本质区别的,而《山海经》里面的“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同时给了“我”一片完全不同于“院子里的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的世界,比拗口难懂的“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也有趣的多,孩子的最初的好奇和探索心理通过“我、渴慕”到玩的时候也没有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来表现的淋漓尽致,可见鲁迅先生的那种迫不可耐的爱慕、欲求已经到了极点。对这个词的挖掘巧妙地分析了大量笔墨写叔祖是为了衬托阿长对“我”的关爱,从写法上有所涉及同时使阿长的形象高大起来。而后文的“她确有伟大的神力”作者衷心的对阿长的称颂学生就很好把握了。记得很久以前一位老师说过:我们在挖掘教材的时候一个标点符号都不要错过。不难看出我们细致入微的分析就会发现每一个词都值得去推敲,每一个字都是为文章的中心服务的。
  4 塑造书声琅琅的课堂
  对于语言的品味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所在,而鲁迅先生写文章一向主张“竭力删掉可有可无的字句”,而本文的接近口语的表达无疑成了教学的又一难点。我主要是采用删减增换,圈点勾画,通过朗读和感悟使得学生体会说不出的感动。在体会“渴慕”的段落我读给学生听:“大概是过于念念不忘了,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着,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对她说了。”故意漏掉了“太、连、向来、都”四个词。让学生给老师挑毛病,积极性一下子调动起来,收获了意想不到的结果:
  生:“太”表现了我对《山海经》渴慕的程度之深。
  生:“连、向来”说明我没想到阿长会来问,表现阿长对“我”的关心。
  生:“都”字是后文阿长能买到《山海经》的原因,说明鲁迅先生对《山海经》非常了解。
  学生能理解到这种程度,后文阿长能买来山海经带给“我”的“震悚”就不难解释了。又如在体验鲁迅先生的兴奋时我先提议做一下“震悚”的动作,接着又引导学生找出“赶紧、略略、果然”体现高兴需要强调读的词语,学生齐读初步调动了情感体验,但是个人觉得不深刻,我灵机一动要求学生加上一个感叹词,争取学生意见加了“啊”,让学生自己做主加在“略略一翻”后面,再来齐读,那种浓烈的兴奋之情正如《山海经》是给自己买来的,通过多次的朗读唤醒了学生不同程度的情感体验。一位不懂任何教育理论甚至文盲的劳动妇女做了这样简简单单的一件小事,满足了我的好奇心,现在作为教育者我们看来她如此之关爱孩子我们不能把引发许多感悟和深思,不能不由衷的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其他文献
摘 要:中国钢琴改编曲《彩云追月》以特有的中国传统音乐风格因素,在中国钢琴音乐文献中占据一定地位。本文以此为研究对象,探析改编曲在传统乐曲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表现,其中还涉及到原作产生时代背景及音乐标题性的文学特征等内容,试以论述中西方音乐结合的成功之处,从而得到在新的历史时期弘扬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启示。  关键词:钢琴改编曲 传统乐曲 意境 标题性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
期刊
摘 要:解决好非城市学校人才的问题,是关系到非城市学校发展的决定因素,政策的制定,人才的保障措施,是解决稳定非城市地区学校人才的重要前提,这个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那么,失去优秀人才的学校,教育的衰退只是时间问题。  关键词:教育 人才 学校 问题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8(a)-0101-02  谈论人才这个问题,是一个古老而热门的话题
期刊
摘 要:学校德育是一项细雨润无声的系统工程,呼唤感恩的回归,让感恩引起社会、家长的关注,是我们小学德育领域中最迫切的任务。  关键词:创设氛围 利用教材 参与体验  中图分类号:G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8(a)-0142-01  现象一:超市里,母女俩一起购物,女儿手上的购物篮已经装满了零食,由于母亲不同意再购买昂贵的巧克力,恶狠狠地把购物篮一扔,跑出了超市
期刊
摘 要:国家、省政府及各地方高校对于大学生困难群体的支持体系已相对完善,但仍无法完全覆盖大学生困难群体的多重需求。可可爱心助学基金,作为班级层面的助学平台,通过学校辅导员动员各方社会力量,以一种多方互动的方式协助大学生困难群体树立自强不息的人格信仰和生活技能。  关键词:大学生困难群体 辅导员角色 多重需求 助学基金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
期刊
摘 要:高校音乐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向社会输送优质的音乐教育人才,从而满足社会大众艺术教育的需求。而音乐教育教师的素质高低,则直接影响到未来所培养的学生的质量。本文首先分析了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特殊性,继而对高校音乐教育系声乐教师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素质进行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音乐教育专业 声乐教师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8(a)-019
期刊
摘 要:新课程所提出的任务型教学是从学习思考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任务的主要二维就是:一是任务本身是从语言形式及意义的渐进体;二是任务引导学习思考的参与度。如何让学生在渐进中参与,在参与中渐进呢?  关键词:英语课堂 教学改革 词汇量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1(c)-0006-01  本学期我教高一新生,学校试行“英语走班分层教学”,即学
期刊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分阶段目标阅读一项明确指出:“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本文从激发学生主动质疑和培养质疑习惯入手,培养小学生的质疑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施新课程教学理念。  关键词:培养 小学生 质疑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1(c)-0014-01
期刊
摘 要: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应成为教学的重要内容,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合作探究,实践体验对培养高中学生生物科学素养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在教学中我立足于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进行课内外教学与实践,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调查、探究。环境状况恶化,严重影响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与生命健康的提高,我们通过此次活动了解一些环境问题,让人们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在生活中如何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环境问题
期刊
摘 要:为了促进石家庄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常态化实施,通过对本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课程实施现状的调查与访谈,查找影响我市综合实践活动课常态化实施的因素。提出促进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课程实施的管理机制和有效策略,为我市综合实践活动课常态化的真正有效实施提供可行性依据。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 常态化 机制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1(c)-
期刊
摘 要:在《新课程标准》提出“自主、探究、合作”的背景下,导学案模式应运而生。导学案作为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案,而与传统教案相区别。一份优秀的导学案在教学与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基于此,笔者将以初中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湖心亭看雪》为例,探讨初中语文导学案的设计与编制及在编制过程中所存在的几点问题。  关键词:导学案 自主学习 问题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