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五彩和斗彩

来源 :文物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yi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彩瓷历史悠久,在每个历史阶段都有创新。依据工艺方法,彩瓷可划为釉下彩、釉上彩、青花加彩、素三彩和色地彩四大类。
  


  真正在瓷器釉面上彩绘图案纹饰,是在宋、金时期北方瓷窑中出现的,如定窑的金彩描花,磁州窑的釉上白地黑花、褐花,山西、河南等地的黑釉铁锈花;金代釉上红绿彩、五彩等。还有南方吉州窑的金彩描花。这些宋、金时期南北方釉上彩绘对后来景德镇彩瓷的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元代以后,受金代彩瓷的影响,色彩方面逐渐丰富起来。明代景德镇釉上彩开始大发展,从釉上单彩到釉上五彩,极为丰富。釉上单彩中,红彩、绿彩和金彩较为突出。清代釉上彩进一步发展,创造了珐琅彩、粉彩、胭脂彩、墨彩、浅绛彩以及各种颜色釉上加彩等。
  属釉下彩的青花加彩瓷器是彩瓷中的大类。青花加彩是将青花纹饰烧成后,再在带有青花纹饰的瓷器釉面上彩饰,经二次炉火烤烧成。釉面上彩完全按瓷画设计的要求进行,由一种到多种。用青花与其他釉上彩结合的彩瓷极为丰富,如青花金彩、青花红彩,青花绿彩、青花红绿彩、青花五彩、斗彩,青花可与釉上一种到多种色彩相结合装饰瓷器的画面。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的彩瓷即青花加彩。从明清两代大量传世品看,青花加彩类彩瓷非常多,这种彩瓷最早是出现于明永乐时期的青花金彩,以后又有宣德时期的青花红彩、青花五彩,成化时期的斗彩。弘冶、正德时期还有青花绿彩、青花红绿彩;隆庆、嘉靖、万历时期青花五彩、青花紫彩、青花红黄彩等。清代各朝除继续制作以上一些品种外,还出现了釉里红五彩。
  斗彩滥觞于明宣德青花五彩,烧制于明成化年间。清代不仅产量大于明代,同时利用斗彩的装饰工艺广泛开拓,生产出许许多多精美新颖的新一代斗彩瓷器。确定斗彩瓷器的先决条件是:在瓷画的画面上,必须有青花绘制的纹饰轮廓线,无此轮廓线便不能称为斗彩,因此这种青花轮廓线就成了判断斗彩的关键。青花五彩一般以红、黄、绿、紫及青花釉下蓝色为五种主要彩色,装饰工艺与斗彩相同,都是由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而成的瓷画,因此青花五彩与斗彩在划分实物时极易混淆。两者之间的区别主要在于青花表现形式不同,斗彩运用青花勾绘主体纹饰或全体纹饰的轮廓线,而青花五彩器的纹饰没有青花轮廓线,只是运用青花绘画纹饰中某些局部,青花扮演五种色彩中一种彩色的作用。概括而言,斗彩是在淡描青花瓷器的釉面上根据纹饰设色的安排彩绘,彩绘时可以运用多种施彩方法。而青花五彩是按照画稿的要求将需要画青花的部分先画好,然后在釉面空白处进行彩绘,把画面纹饰铺开补齐。
  


  清代景德镇彩瓷是陶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明清之际,战事颊仍,瓷业一度停滞衰退,到康熙十九年(1680年)正式恢复了“官窑烧造”。康、雍、乾三朝,经济发展,瓷业更趋发达,对瓷器的生产采取了许多改革措施,如匠籍制度的废除、恢复“官搭民烧”制度;在瓷务的管理方面,皇帝亲自选派督陶官,这些督陶官中间不少人对瓷业有一定的研究,对推动当时瓷业生产具有积极的作用。尤其雍、乾二帝还亲自参与瓷器生产事宜,加强官府的管理,对生产要求极为严格,从制瓷的领料到瓷器配盏、配匣等无不过问,清朝前三代的瓷业成为中国陶瓷史上高峰时期。
  雍正朝虽仅十三年,但瓷业在康熙时的基础上又推向了新的高度,工艺精益求精,制瓷技术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一般人将雍正时期生产的瓷器称为年窑。年窑与历代瓷窑相比不仅有大量传世品存在.同时还有丰富的文字资料对证。《景德镇陶录》说:“年窑,厂器也,督理准安板闸关年希尧督镇厂窑务,选料奉造.极其精雅,驻厂协理官每月初二、十六二期,解送色样至关,呈请岁领关帑。琢器多卵色,圆类莹素如银,皆兼青彩,或描锥暗花,玲珑诸巧样,仿古创新,实基于此。”督陶协理官唐英也做出了巨大贡献。
  
  屈指可数的雍正釉上五彩
  
  清代的青花加彩类瓷器,有青花红彩、青花绿彩、青花金彩、青花五彩和斗彩,以青花红彩和斗彩较为突出。青花五彩为明宣德时期创烧的新品种,顺治和康熙时期,釉上五彩瓷器在明代基础上有所制作,以康熙五彩最为突出。康熙以降,新兴粉彩瓷器品种不断出现并大量生产,占据了清代彩瓷的主导地位,雍正以后釉上五彩极为少见,且都是宫廷生活使用的盘盘碗碗。目前,世界上有屈指可数的雍正釉上五彩,有北京故宫的雍正釉上五彩仕女婴戏罐(见图1)、人物纹饰的盘和碗及蝙蝠葫芦纹豌等,上海博物馆藏有草虫盘,英国大维德中国艺术基金会藏有人物玉兰花胆式瓶。与康熙五彩相较,雍正五彩地釉青白光润,纹饰纤朗、色彩浅淡,画工精细,尤其画文人雅士,如王羲之爱鹅图、雅士爱花图,人物射石图等,人物神态均刻画得细致人微。器底的青花款识,或书本年款“大清雍正制制”,或仿写“大明成化年制”款(见田2)。值得一提的是香港百龄集团收藏的雍正款黑地五彩浮雕云龙纹天球瓶(见图3),此瓶工艺精绝,为稀世之珍。
  


  成就非凡的雍正斗彩
  
  康、雍、乾三朝是斗彩瓷器的高度发展时期,有继承有创新,同时各自风格不尽相同。无论在造型,纹饰、色彩等方面都有突破性的成就。雍正时期斗彩成就非凡,无论从造型设计,还是从纹饰布局到色彩的配合,以及填彩工艺等制瓷技术都进入了一个新的更高阶段。施彩仍以填彩为主,不同的是在青花线内填以粉彩,并出现胭脂红、草绿、洋黄等多种彩色,瓷画更显亮丽。在制作工艺上讲究工整、细腻、优美,填彩时将各色粉彩严格准确地填在青花线内,在有限的青花框内出现渲染和烘托,突破了明代平涂彩料的局限,使纹饰逸丽清秀,富有装饰性。造型方面制作了大量的生活用品,除盘、碗、杯、碟外,还有瓶、壶、尊、罐等大型器皿以及盒、盏托、花插、文具、盆、洗等.瓶类中多仿明代造型,如仿永、宣时期的梅瓶、天球瓶,仿正德瓜楞瓶,仿万历葫芦瓶,这些瓶体加绘多层斗彩装饰,即艳美又端庄,还有仿成化斗彩各式小杯。新型器有撇口大盖碗(又称天盖地式盖碗)、天鸡盖合碗、高足碗、灯座、折沿大盘、提粱壶等,都富有时代特色。纹饰上工匠们设计了一种二联、三联或五联在一起团花(或称皮球花)纹,装饰在盘、碗、罐上面非常精巧,为前所未有。此外,还有二方、四方连续图案及动植物中的云龙、云凤、云鹤、云幅、海马、鸳鸯、松鼠葡萄、灵竹花鸟、折枝花果、花蝶昆虫以及团龙、团花、八仙、八吉祥、婴戏、仕女人物等,组成的吉祥画面灵活巧妙,更增加了雍正斗彩的美感。
  雍正斗彩瓷器的款识,大多写“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楷款,即使是仿成化斗彩器也写雍正款,个别仿成化斗彩罐为“天”字款。北京故宫收藏一件斗彩八仙人物纹盘(见图4),盘底红彩绘一团鹤,是雍正时期新出现的花样款。其次有少量仿写明代款,主要仿写‘大明宣德年制”、“大明成化年制”,“大明嘉靖年制”、“大明万历年制”等。室名款、花押标记款较少。
  


  雍正斗彩改变了过去釉下青花与釉上五彩相结合的方法,而将釉下青花与釉上粉彩合为一体,较之前代作品更加艳丽清逸。斗彩折枝花卉如意耳葫芦式尊(见图5).是件釉下青花与釉上粉彩相结合精美的斗彩作品。此尊造型为雍正时新创,蒜头式口,在口与肩的两侧各贴一如意形耳,非常完美。全器布满十余道二方连续图案。腹部加绘六组折枝花,花朵盛开。全部图案都在青花线内填以粉彩,其色彩有粉红、草绿、洋黄、赭紫等多种色阶。众多粉彩颜色柔和淡雅,还有较强的立体感。青花轮廓线清晰挺秀,框线内的色彩没有一笔出线外,极为工巧,加上鲜亮明快的色彩,给入以美的享受。底青花双圈内书“大清雍正年制”楷款。
  雍正斗彩瓷器在纹饰布局上既有工艺细腻而繁复的图案,也有工整细腻而简洁清丽的花纹,使斗彩的精美程度达到很高的境地。常见的斗彩竹纹小碗就是简洁清丽的代表作。此小碗仅绘一种竹纹饰,在浅淡青花轮廓线内填以淡绿、淡黄和几点红,在白釉的烘托下,淡黄的竹竿坚劲挺拔.淡绿色的竹叶繁茂而又有下垂感,生动地表现出竹的特性,整个画面用笔精细,并给人以充实秀美的感觉.仿佛一幅元代工笔“画竹”图。与此相类似的一种竹纹小碗,是在较浓的青花轮廓线内填以淡绿彩,描线清健有力,浓淡相宜,好像一簇簇竹叶在微风中婆娑摇曳。两种竹纹碗—静—动,充分表现出雍正时期制瓷的高超技巧。
  雍正斗彩中的吉祥图案,构思上美好情感的表达细腻而深刻,绘画技巧灵活多变,达到情景交融,含蓄隽永的艺术效果。雍正斗彩“河图洛书”图盘,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及北京故宫均有收藏。此盘中心画面是根据古代传说作画,构思新颖,画面上一匹黄色的龙马,背负一函图书,在黄河上腾跃,黄河水波涛汹涌,河中几块奇石峙立,气势磅礴。整个画面用青花勾绘出纹饰轮廓线,填以红、黄、绿等色彩,奇石不用青花渲染,工匠们以简练概括的线条,把龙马的动态以至河水浪花,勾勒得很有韵致。盘的里口饰一周五颜六色的朵云纹,盘外壁绘一周海水江芽纹饰。作品即有完整的图案又有传统的绘画技巧,加上鲜艳夺目的色彩,美不胜收。
  雍正斗彩中独创的新器型,更显示出雍正时期斗彩的繁荣。如北京故宫收藏的菊瓣式大尊天盖地式的大盖碗、如意耳葫芦式尊,上海博物馆的团桃纹提梁壶(见图6)更是极具匠心,此壶将捏塑与彩绘融为一体,是件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景德镇生产的提梁壶最早见于明代隆庆年间,以后很少见到,到清代康、雍时又出现,壶体小巧,惹人喜爱。此壶纹饰布局合理,腹部四面均用淡描青花内填染粉彩的技法,描绘四组团桃图案,每组枝叶穿插盘绕,桃花盛开,果实累累,组成的团棺状,设色明净,鲜明而真实,在绿叶的烘托下,桃花红艳火炽,硕果仿佛已臻纯熟之境,非常喜人。而壶的盖顶塑四蟠桃为钮,用浓重的红、绿加浅黄彩渲染,如见其饱含的果汁,极为生动。
  雍正仿成化斗彩更为突出,从北京故宫藏品看许多雍正斗彩都有相应的明成化斗彩真品.如成化斗彩中的团蝶罐、海兽罐.花蝶山石罐以及各式小杯,鸡缸杯,灵云杯、葡萄杯、莲花杯、缠枝花高足杯(图7、图8)等等,在雍正斗彩中都有制作。据清宫内务府档案记载,雍正帝在位时对景德镇的制瓷事宜过问相当细致具体,并经常让人持各种成化斗彩器送往江西景德镇御窑厂,令督陶官仿制,关于造型、纹饰、款识都有具体旨意,因此雍正斗彩制瓷水平不比一般。以仿成化斗彩团蝶罐(见图9)为例,虽与成化斗彩团蝶罐(图10)在神韵上不尽相同,但它的制瓷工艺非常精细,造型小巧.釉面呈色细白,色彩粉润,器体各部彩色纹饰均准确地填在青花轮廓线内,尤其蝴蝶纹,将蝶身、蝶翅上的丛毛和花斑绘画逼真。此罐盖面较平,与成化斗彩团蝶罐面微鼓有别,这种盖面的特与也是鉴别明清斗彩罐盖的重要区别之一(明成化斗彩团蝶罐的盖为后配)。
  清宫旧藏品中还有许多雍正斗彩的盘盘碗碗,都是宫廷日常用瓷。碗类中的主要花纹有缠枝花卉、缠枝蝴蝶花卉、缠枝带花蕊的宝相花、四方连续朵花纹,以及并蒂莲、云幅、丛竹等。盘类中的主要花纹有缠枝带花蕊的宝相花,缠枝菊花、缠枝莲、缠枝芙蓉,还有忍冬团寿、勾云朵花、寿桃洞石纹等。这些斗彩瓷胎体轻薄,釉面青白或偏白光亮柔润,色彩淡雅,器底均用青花楷书“大清雍正年制”款。其中并蒂莲(为莲花的一种,一茎开双花,比喻夫妻和睦,并蒂同心)碗、缠枝花蕊形宝相花碗盘(见图11-512、11-513)、洞石芙蓉花碗盘、忍冬团寿纹碗盘、寿桃洞石盘等,对后世影响较大,乾隆(见图11-511)、嘉庆、道光,光绪时都大量制作。
其他文献
杨建臣1937年出生于河南舞阳,1962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油画系,系中国美术家协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杨建臣有着扎实深厚的西画功底,得石鲁、刘文西等著名画家传授国画技艺,并潜心研究徐悲鸿等大师画风,转益多师,博采众长,其画中西兼容,人物、山水、花鸟均有所长,尤以画鸡闻名,素有“鸡王”之誉。  杨建臣笔下之鸡,不仅象征着吉祥、神圣,象征着幸福、和平,他更将亲情、友情、爱情和喜怒哀乐蕴于画中。《全家
期刊
一    中国书法,自唐以降能接续正脉者,为数不多。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当推北宋米元章、元代赵孟頫、近代沈尹默。当然,若论创新多于继承,自成家法、各俱面貌的书家,以“灿若满天星斗”概括并不为过。但是,我们讨论书法,特别是被历史上肯定过的、被公认的优秀,如何继承,如何维护书道尊严,这三人是担荷传统者,而赵孟頫的复古、托古、改制,正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尤值得重视。  往事如烟。书圣成为历史,那些曾为
期刊
沉寂了十年之久的流通金属纪念币市场终于在2007年春季得到爆发,许多流通纪念币价格出现了喜人的升势。  中国人民银行自1984年10月1日发行第一套“国庆35周年”流通金属纪念币起,至前不久发行的“奥运会”止,发行流通纪念币60多套。在这20多年里,流通纪念币经历了从发行之初的无人问津到1997年春夏之交币市高潮时的价格狂涨;又从当年的高位持续回落至今年年初的大幅反弹,其间带给广大钱币收藏和投资者
期刊
雍正朝仅13年,但瓷艺超绝。康熙瓷豪迈大气但失于粗砺,乾隆瓷华丽锦簇但失于繁缛,雍正瓷精雅轻盈,是有清一代瓷业的顶峰。    雍正瓷的成功,除了明清陶瓷业工艺的积累外,和年希尧、唐英等景德镇官窑督陶官们的努力分不开,尤其是唐英“杜门谢交游,萃精会神,苦心戮力,与工匠同其食息者三年”,烧造的器物超越前朝是必然的。  明清皇帝对烧造都非常热心,清代尤甚。据清代养心殿造办处的资料记录,雍正帝多次将各种器
期刊
古籍善本作为中国古代优秀思想文化的重要载体,一直受到历代文人墨客、知识分子的偏爱和珍藏,以至在中国历史上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藏书家。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追求精神文明的多样化,收藏古籍善本的热潮正悄然兴起,方兴未艾。古籍善本拍卖正日益成为各大拍卖公司春、秋大型拍卖的必设专场,拍卖会成为古籍善本的主要投资、收藏渠道。    1993年,中国书店举办的“历代稀见书刊资料拍卖会”开古籍善本
期刊
十几年前,偶然得自琉璃厂海王邨古董店一尊鎏金佛坐像,极小巧可爱,虽然仅高5.7厘米,却一丝不苟,无论面相、衣纹、台座制作均佳,有大像的气势,可谓以小见大。(图1)    值得赏玩的是在须弥座的束腰部分刻有发愿文,字小如粟,共五十字,文曰   周府欲报四恩,命工铸造佛相,一样五千四十八尊供用,黄金镀之。所以广陈供养,崇敬如来,吉祥如意者。洪武丙子四月吉日施。  这发愿文中的“周府”,我原来在《收藏家
期刊
名义上的春拍,挥槌在烈日炎炎的盛夏。迎面扑来的烤人热风,吹散了纷至沓来的花絮,促使我们思考的实在太多。  半年来,我们充分感受了“涨”字的魔力!拍卖业界人士众口一词称市场在略作调整,且已回暖,然而,日渐低迷的人气与犹疑前行的成交额,让越来越多的人忘却了这个市场早年那迷人的风韵。    沉舟侧畔千帆过,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楼市涨了,股市疯了,猪肉价格的上涨幅度超过了最热门的当代艺术家作品的涨幅。周
期刊
1959年中国历史博物馆(现中国国家博物馆)建馆之初,为筹备“中国通史陈列”展览,向全国部分省市、文博单位及考古所征集、调拨了部分考古发掘品,这其中也包括了一部分出土玉器。在出土玉器中,有一套组玉佩,是1951年山东省东阿县魏东阿王曹植墓出土的,于1959年从山东省征调过来。因为种种原因,这套组玉佩从未展出陈列,也未曾发表过。前不久,笔者在编撰《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丛书?玉器卷》时,在考古发掘品库中
期刊
明洪武时期的瓷器装饰,开始改变了元代花纹满、层次多的风格。牡丹花、扁菊花、云朵纹饰多留白边;蕉叶为双茎,中间留空白;花蕊为细方格的扁菊纹,图案简练;多飘带如意云、短脚如意云。00    永乐、宣德时期的青花瓷,图案花纹豪放优美,绘画多用实笔。人物形象简练,婴戏纹运用广泛。孩童矮胖,头大,前脑犹大,圆脸。永乐青花开始出现双勾填色,纹饰以植物纹为主,花卉以缠枝花为多见。龙纹不见元代细长颈的画法,龙身变
期刊
产于福建省福州市北峰山区的山脉、水田中的寿山石,脂润晶莹、色彩斑斓,是名贵的雕刻石和观赏石。它种类繁多,开采至今已有田坑、水坑和山坑三大类共一百六十多个品种,其中田黄、芙蓉石和各种冻石是极其珍贵的石种,田黄早在清代就“易金数倍”,现在更是价同宝石。    寿山石具有一定硬度,又易受刀,所以很早就被人们用于雕刻。早在1500年前的南北朝时期,福州地区就有用寿山石雕制的小卧猪殉葬的习俗。唐代,寿山村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