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壳厚度与波速比研究

来源 :国际地震动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ixi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藏高原是在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会聚作用下新生代时期形成的,是现今构造运动最强烈的地区之一。自印度一亚洲碰撞以来,高原内部及边缘发生了强烈的构造变形,在青藏高原周缘地区形成挤压转换造山带和侧向挤出地体群。青藏高原东北缘有松潘一甘孜、柴达木、祁连山、鄂尔多斯等地块,处于块体构造结合部位,构造复杂,地壳变形强烈,地震活动频繁,是研究青藏高原大陆动力学的天然实验场。因此,研究该区域的地壳结构可以进一步加强对该区域深部构造及其孕震环境的认识,对探寻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壳隆升形变及动力学过程也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青藏高原东北缘是青藏块体东北部大型边界变形带,地处青藏块体、华南地块、鄂尔多斯地块和阿拉善地块的交汇处,为新构造时期以来较为活跃的地质构造单元,其内部发育了多条规模较
为加强学会问的学术交流和融合,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与中国地震学会决定联合召开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6届年会和中国地震学会第13次学术大会(以下简称联合学术大会),时间定于2010年10
地震在孕育过程和发震时产生地震电磁信号现象,已经得到国内外同行广泛认同。随着我国大陆近些年一些大震的发生,从事地电场观测相关研究的人员,利用不同的数据处理方法,发现了与
为深入理解汶川地震破裂的构造运动机制,我们选取典型的观测点,利用多种地质地貌标志测绘分析得到了汶川MS8.0地震发震断裂的近地表三维同震滑移矢量。结果显示,北川-映秀断
郯庐断裂带鲁苏皖段主要是沂沭断裂带,该段自东向西分布着5条断裂。该段及邻区在大地构造位置上跨越中朝断块、扬子断块和秦岭一大别褶皱带3个一级构造单元,是多个构造单元的交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和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公布的该地震的参数如下:
经典的地震层析成像假定介质为各向同性,通过走时反演确定地球介质的非均匀结构,得到的仅是近似地球模型。如果各向异性较强时,应用基于各向同性假设的层析成像算法,可能导致
防震减灾科学技术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而搞好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建设就是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的有力举措,以达到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和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公布的该地震的参数如下:1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发震时间:北京时间2010年1月13日5时53分;
2008年5月12日汶川MW7.9地震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龙门山断裂带及其邻域的地壳上地幔三维速度结构的研究对于理解汶川大地震的动力学背景具有重要的意义。2006年10月至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