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氏沼虾初级卵母细胞在卵黄形成期超微结构的变化

来源 :东海海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ayer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罗氏沼虾初级卵母细胞在卵黄形成期的超微结构变化进行了研究。卵黄形成期早期,初级卵母细胞体积和细胞核迅速增大,核内核糖 体等物质通过核孔复合体活跃地向胞质转移,同时滤泡细胞中的营养物质开始进入初级卵母 细胞。初级卵母细胞内卵黄形成的主要细胞器是线粒体、高尔基体、粗面内质网和核糖体, 其合成过程始于卵黄形成期中期,并一直延续至后期。在卵黄形成期中期,发现滤泡细胞内 的线粒体也有类似的卵黄物质合成功能。同时滤泡细胞继续有物质通过指状通道进入初级卵 母细胞,直接或间接转化为卵黄物质。卵黄形成期后期,初级卵母细胞核膜逐渐消失,随着卵黄粒在初级卵母细胞中大量沉积,滤泡细胞内的营养物质向初级卵母细胞的转移通道变细 ,转移过程也最后停止。
其他文献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哺乳动物的垂体前叶接受SP、CGRP等肽能神经支配.免疫电镜研究发现,在SP、CGRP阳性末梢中,除了含有阳性的大致密芯囊泡外,还含有大量的清亮小泡,提示经典递
目的:构建人膜联蛋白ⅤcDNA的原核表达载体并诱导其表达.方法:利用RT-PCR技术从人胎盘组织总RNA扩增膜联蛋白Ⅴ基因的编码序列,将扩增产物克隆至GST融合表达载体pGEX-2T,以IP
目的:比较一次给药后不同采样时间对鼠外周血和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的影响.方法:ICR小鼠一次腹腔注射(IP)MMC 2.0 mg/kg.bw或CP 40 mg/kg.bw, 后12 h、18 h、24 h、32 h、
本文分析了变性SDSPAGE、非变性焦磷酸盐PAGE、梯度SDSPAGE以及双向PAGE等分析心肌MHC的特点及其应用研究,介绍了分析骨骼肌MHC的SDSPAGE方法以及从SDS PAGE凝胶中回收蛋白质
基质金属蛋白酶是近年来发现的抗炎、抗癌的新靶点 ,被认为与关节软骨的溶解和癌细胞的转移有关。其晶体结构及作用机理已被阐明。本文对近年来国外报道的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
认识BMP及其受体与口腔正常上皮及其癌变的关系,有助于深入了解口腔上皮癌变的机理。本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BMP-2/4,-5与BMP受体BMPR-IA在口腔颊部粘膜正常上皮、良性病变和
黑翅鸢(Elanus caeruleus)为国家二级保护珍稀鸟类。国外分布于欧洲南部、亚洲、非洲、美洲、澳大利亚,国内分布于广西西南部、海南、云南昆明、普文和南部西双版纳(留鸟)[1]、浙江(
核因子 -κB/Rel蛋白(NF -κB)是一种分布和作用均十分广泛的真核细胞转录因子 ,因首先发现于B细胞Igκ轻链转录调控而得名。NF -κB可双向调控一系列基因的表达 ,这些基因的表达产物主要是参
载脂蛋白B(apolipoproteinB ,ApoB)基因具有丰富的多态性 ,这些多态性及其意义已经或正在作广泛的研究 ,本文就此方面进行综述。 Apolipoprotein B (apolipoprotein B, ApoB
食源性疾病的诊断或认定并非易事.1993~1997年美国报道的食源性疾病暴发共有2751起、病例数86058人、死亡数29人.其中病因明确者878起、病例数50788人、死亡数28人;病因不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