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家文化与高职大学生职业文化的融合研究

来源 :金色年华·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g338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职教育的“职业化”特点,使得高职大学生必须加强职业文化的培育。墨家文化博大精深,对后世影响深远,其对当代高职大学生职业文化内涵的培育也同样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启迪力量。本文首先对职业文化的概念进行了解释,然后选取了五个方面的内容对墨家文化与高职大学生职业文化的融合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
  关键词: 墨家文化 高职生 职业文化 融合研究
  墨子(约前476年~前390年),姓墨,名翟,原为宋国人,后长居鲁国(今山东滕县),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墨家学派创始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和墨家是两个最著名的学派,后来韩非将它们并称为“世之显学”。《墨子》是墨家学派的思想结晶,涉及政治、军事、经济、哲学、伦理、逻辑、科技等诸多领域。
  高职教育的“职业化”特点,使高职大学生必须加强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人文素养等职业文化内涵的培育。墨家文化博大精深,对后世影响深远,其对当代高职大学生职业文化内涵的培育也同样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启迪力量。
  一、职业文化的概念
  职业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个子文化,职业文化是随职业的出现而出现的,随不同职业而细分。王文兵等对这一概念作了明确定义: 职业文化是人们在长期职业活动中逐步形成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以及相应的习惯、气质、礼仪与风气。它的核心内容是对职业使命、职业荣誉感、职业心理、职业规范以及职业礼仪的自觉体认和自愿遵从。
  二、墨家文化与高职大学生职业文化的融合
  (一)“兼相爱,交相利”──崇高的职业道德境界
  “兼爱”,或者说“兼相爱,交相利”(《墨子·兼爱中》)是墨家的道德理想。墨子一生都致力于“兼爱”思想的传播。墨子认为“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 (《墨子·兼爱中》)这里是说,一切天下的祸乱都源自人与人之间的不相爱,“不相爱”归根结底是一种单纯的“利己”观。“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害人者,人亦从而害之。”(《墨子·兼爱中》)爱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爱;有利于他人的,别人也会有利于他;憎恨别人的,别人也会憎恨他;损害别人的,别人也会损害他。
  马克思说过:“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高职大学生在自己今后的职业生涯中要做到“兼爱”,怀有一颗“兼爱”之心。墨子提出的“视人若己”,是出于对人性、对社会的考虑,他认为,人与人之的交往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关爱,而唯有“兼相爱,交相利”,想他人所想,急他人所急,才能营造出温暖和谐的工作氛围,这种崇高的职业道德境界也是值得当代高职大学生在选择和从事职业时学习和追求的。
  (二)“言不信者,行不果”──在职业活动中建立诚信素养
  墨子曰:“信,言合于意也。”(《墨子·经上》)“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修身》),意即人们所说的话要与内心的真实想法相符合,即诚实。心口不一、不讲信用的人受到人们的唾弃,必然没有好的结果。“善无主于心者不留,行莫辩于身者不立;名不可简而成也,誉不可巧而立也,君子以身戴行者也。”(《墨子·修身》)这里是说,善不是出自内心的不能保留,行动不是通过自身辩明的不能树立;名声不能简单地成就,荣誉不能用巧言建立,君子要言行合一。墨子在这里同样强调了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诚信为本。
  诚实守信既是做人的准则。也是职业道德的起码要求。诚实守信是高职大学生步入职业殿堂的“通行证”,体现高职大学生的道德操守和人格力量,也是其今后在行业立足的基础。在职业活动中,缺失了诚信就会失去人们的信任,失去社会的支持,失去成长和发展的机遇。
  (三)“去无用之费” ──倡导勤俭节约的职业观
  子墨子言曰:“去无用之费,圣王之道,天下之大利也。”(《墨子·节用》)意即除掉无用的费用,是圣王的治国之道,这是天下的大利。在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期,墨家学说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节俭。墨子认为统治者的不节用,是造成“国家必贫,人民必寡”的重要原因。
  “历贤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在新形势下,勤俭节约不但没有过时,而且还焕发了新的生命力。勤俭节约是创业家的成功修养,勤劳可以提高效率,节俭可以节约成本。每一位走上工作岗位的高职大学生都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四)“万事莫贵于义也”──职业的使命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也。”(《墨子·贵义》)意即万事中再没有比义更珍贵的了。仁义是一种道德范畴,指人与人相互友爱、帮助、同情等。墨子的这种思想反映在职业文化中,就是在职业活动中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勇于向人民负责。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核心就是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也是最大的“义”。高职大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要做到心中有群众、真情待群众、尊重群众、方便群众,尽心尽力地为社会公众服务,树立起“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从业观念,热爱本职工作,甘当群众的服务员。
  (五)“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 ──遵守职业纪律
  子墨子言曰:“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墨子·法仪》)天下做事的人民,不可以没有法度礼仪,没有法度礼仪而事情能成功的,那是从来没有的事。墨子又曰:“百工为方以矩,为圆以规,直以绳,正以县。无巧工不巧工,皆以此五者为法。”(《墨子·法仪》)“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墨子认为,即使士人做了将军、国相,也都有法度,就是各种做工的工匠,也都有法规。
  军队的战斗力来自于铁的纪律,企业的战斗力和生命力来源于各级员工的精神面貌、崇高的职业道德和严格的规章制度。缺乏明确的规章制度、流程,就容易产生混乱,如果有令不行、有章不循,按个人意愿行事,就会屡犯禁令,适得其反,把事情办砸。高职大学生在今后的职业活动中,要做到遵纪守法,坚持原则,按照国家法纪法规和职业纪律行使职业权力,履行职业义务,严于律己。
  墨子思想博大,其思想精髓至今仍源远流长,本文对墨家文化与高职大学生职业文化的融合研究只是冰山一角。当代高职大学生职业文化存在着一系列问题,比如职业偏见、对职业的社会责任感认知度较低等等,忽视了职业的社会文化意义。今天,我们重温墨家文化,希望以此对当代高职大学生职业文化的培育和建设提供一定的启示和借鉴。
  (此文系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项目“传统文化与高职生职业文化的融合研究”阶段成果之一。项目号:12SKR21。)
  参考文献:
  [1] 墨翟 王学典.墨子.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7
  [2] 张智强.高职大学生职业规划与人生发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1
  [3] 老夫子.老夫子品评墨子.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7.5
  [4] 曹胜强 孙卓彩.墨子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4
  [5] 陈今来.高职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7
  [6] 王文兵 王维国.论中国现代职业文化建设.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4.8
其他文献
编者按:本文为中共中央党校一年制中青班(第23期)第14课题组的调研报告,调研组组长为王志学、马须伦,调研组成员有韩建国、聂晓夫、鲁向东、王久玲、向欣、李克平。本刊发表时略有删节。    企业创新是企业基于生存发展和竞争需要的必然选择,主要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体制机制和商业模式创新;一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热潮已经形成;国有企业提高竞争力最为关键的因素是提高创新能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高速公路建设也随之快速发展,同时高速公路建设也存在诸多问题,如果加强高速公路质量的控制,已经成为目前交通建设管理局最为需要关注的问题.根
随着改革向纵深推进,上海作为新时代改革开放排头兵的任务更重,巩固前期改革阶段性成果、切实释放改革效益和红利的要求更高.要把自身改革发展放在全国发展大局中谋划,要进一
据新华网报道:最近,有媒体记者从近年来已公布的大案要案中,梳理出30例亿元级腐败案的突出特点和演变趋势.查处这些巨贪,显示出中央反腐倡廉的决心和力度.rn在当今官场上,许
期刊
就目前来看,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地加快,市政道路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一个重要的基础设施,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市政道路工程监理工程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具
2015年上半年全省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要充分体现就地化、一体化,统筹解决城乡一体化问题.要把城镇化建设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扶贫脱困、美丽乡村、风情小镇建设结合起来,走出
期刊
不知你有没有发现,雨后空气中总会散发出一股泥土的芳香,并且这种味道在久旱逢甘霖之际最为强烈。不论是静怡的乡间小道,还是车水马龙的城市,抑或是葱郁的森林路,这种雨后空
期刊
摘要:重视学法指导,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最优途径,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能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有效的学习,学生是否具有这种能力,是衡量他们主体作用能否发挥的又一重要体现。  关键词:语文 教学 主体性  一、善于架梯展现过程  所谓“架梯”,指的是教师要积极,有效地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创造成功的条件和机会,让他们享受成功的愉悦。“乐学教育”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在课堂提问时要考虑分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