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大小传统之间的互动循环关系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nd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中作者以《诗经》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属性演变为例,浅谈大传统与小传统之间的互动循环关系,即小传统被大传统所征用后又反作用于小传统,概括为:小传统→大传统→小传统的过程。
  关键词:大传统;小传统;诗经;互動循环
  作者简介:杜鹃(1992-),女,汉族,山西太原人,温州大学2015级民俗学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民俗研究。
  [中图分类号]:K8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4-0-02
  一、大传统与小传统
  1956年,美国人类学家罗伯特·雷德菲尔德在《农民社会与文化》中首次提出大传统和小传统的概念。其中,大传统指以都市为中心,社会中少数上层士绅、知识分子所代表的文化,小传统则是指散布在村落中多数农民所代的生活文化。[1]对于大传统和小传统之间的相互关系,笔者比较同意黄适远先生的观点:“文化大小传统之分实质是大小文化圈的相对独立和交融,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交叉,各自在文化的空间里运行而又交合,彼此为对方输送新鲜的文化营养和文化因子。”[2]笔者以《诗经》的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属性演变为例,阐述大传统与小传统之间的互动循环关系,即小传统被大传统所征用后又反作用于小传统,可以概括为:小传统→大传统→小传统的过程。
  二、大传统与小传统中的《诗经》
  (一)取材于民间的《诗经》
  《诗经》的内容分为《风》、《雅》、《颂》三类,《风》出自周代各地的民歌、歌谣,用重章叠句的手法来表现民歌简洁质朴、朗朗上口的特色。下面以《风》为例,来说明《诗经》的民间性。
  1、《风》反映了民间的婚姻习俗。如《卫风·氓》就表现出古代婚俗“六礼”这一民俗现象。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是民间从议婚至完婚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六种礼节。其中“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体现的是纳采环节;“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体现的是请期环节;“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体现的是纳吉和亲迎两个环节。又如《豳风·伐柯》中:“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反映了当时社会男女双方成婚要依据“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媒人对于婚姻的重要性就像用只有用斧头才能砍下斧柄一样重要,在促成婚姻的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2、《风》反映了民众的生产劳动。如《豳风·七月》依据时间顺序展现了周代早期的农民耕作图景。其中“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描绘了在春日之时妇女手提竹筐、蚕桑劳动的画面;“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彼女桑。七月鸣鵙,八月载绩。”详细描述了妇女从修剪桑树枝条到染丝织麻这一系列制作衣物的过程。再如《魏风·伐檀》中“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 描写的是一群在水边劳动的伐木工人,一边砍伐树木、一边唱歌的景象。以上提到的两首《风》都是劳动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通过细致入微的人物形象刻画和事件描写,反映出民众讽刺残暴统治、追求幸福生活的心声。
  3、《风》反映了民间的妇女地位。如《邶风·谷风》中“我有旨蓄,亦以御冬。宴尔新婚,以我御穷。有洸有溃,既诒我肄。不念昔者,伊余来塈。”表现出丈夫在生活富裕之后喜新厌旧,竟然在迎娶新妻的当日狠心抛弃了糟糠之妻 。再如《召南·江有汜》中“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不我以,其后也悔。”描写了薄情的丈夫在返回家乡时自己独自离开,毫无预兆就将女子抛弃,只留下女子一人面对奔流不息的江水黯然神伤。《诗经》中的弃妇诗体现出在当时社会的状况下女子地位低下,只能依靠丈夫、无法决定自我命运的悲凉处境,尽管妇女为家庭无私奉献,但丈夫却不顾“一日夫妻百日恩”,在面对外界诱惑与个人利益时还是选择了抛弃陪伴自己的发妻。
  4、《风》反映了民众的居住条件。如《豳风·七月》中“穹窒熏鼠,塞向瑾户。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昼尔于茅,宵尔索淘,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在寒冷的冬季,农民们的房屋需要在灭除鼠害和修补门窗之后才能入住,而开春时又要忙着用茅草搓成草绳再次修整住处。再如《郑风·将仲子》中“将仲子兮,无踰我里,无折我树杞。……将仲子兮,无踰我墙,无折我树桑省……将仲子兮,无踰我园,无折我树檀。”可见诗中女子的居住环境为院墙外种有杞树,围墙处种有桑树,庭院内种有檀树。
  (二)作用于上层的《诗经》
  1、《诗经》的外交作用。春秋时期各国外交经常使用演诗或奏诗的方式来表达一些当下不便说明或具有隐喻含义的话,类似于今天的外交辞令。在对《诗经》的引用上,均采用“断章取义”的态度。如《左传·文公十三年》中“子家赋《鸿雁》。季文子曰:‘寡君未免于此。’文子赋《四月》。子家赋《载驰》之四章。文子赋《采薇》之四章。郑伯拜。公答拜。” 叙述了郑伯让鲁文公帮他向晋国求和的历史事件,其中涉及到的《小雅·鸿雁》、《小雅·四月》、《鄘风·载驰》、《小雅·采薇》均出自于诗经,此处引用的目的是为在外交场合获得大国相助。
  2、《诗经》的模塑作用。从春秋初年起,《诗经》已成为贵族子弟学礼诵诗的必读教材,赋诗言志中有“歌诗必类”(《左传·襄公十六年》)和“诗所以合意”(《国语·鲁语下》)的原则。不熟读《诗》, 随机赋诗而不能做到这两点,或别人赋诗之后不能领略其意,便会遭到嗤笑。[3]众多文人鸿儒对《诗经》的赞赏之词也大大提高了其社会地位和学术影响力,孔子对《诗经》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孟子曾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尤其《诗经》在汉武帝时被尊为儒家经典而广受推崇之后,读书人都以《诗经》作为必读书目,是否熟读《诗经》则成为了衡量个人学识与素养的重要标准 。   3、《诗经》的礼治作用。周代重视礼乐文化,强调以礼治天下,从祭祀祖先、神灵,再到天子大宴群臣或贵族设宴款待亲朋,事无巨细,无论君臣都要遵从相应的礼仪制度。如《小雅·鱼丽》中“鱼丽于罶,鲿鲨。君子有酒,旨且多。鱼丽于罶,鲂鳢。君子有酒,多且旨。”此为周代贵族在祭祀宗庙和神灵之后,燕飧宾客时演唱之乐歌,宴席上宾客盛赞菜肴的制作精致、繁多,呈现出宾主同乐的欢快场景。再如《小雅·蓼萧》中“既见君子,我心写兮。燕笑语兮,是以有誉处兮……既见君子,为龙为光。其德不爽,寿考不忘。”这是一首典型的祝颂诗,赴宴群臣通过祝愿君王健康长寿、赞颂君王丰功伟绩来表达对周天子的尊崇、歌颂之情。
  4、《诗经》的教化作用。如《小雅·蓼莪》中“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劳瘁。” 全诗致力于表现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通过蒿、蔚和莪的对比,在感谢父母生养自己辛苦劳累的同时,也遗憾自己未能尽孝。再如《小雅·谷风》中“将恐将惧,维予与女……将恐将惧,寘予于怀。”描述了夫妻关系的理想状态:身处危难之际,夫妻二人应同甘共苦、不离不弃,携手渡过难关。
  (三)回归于大众的《诗经》
  1、《诗经》伴随着国学热重新回到大众视野。国学热即为对中国传统文化学习的热潮,近些年来,国家制定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会等政策方针的思路均来源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加上相关学者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在此号召下,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等研究机构陆续成立,开始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的研究。央视百家讲坛也对《诗经》进行过五集主题演讲,题为:《诗经》中的不老爱情,分别以婚姻的祝福、桃花盛开的时候、美丽的新娘、家中有贤妻、千年不变的相思为题,由北京师范大学李山教授作为主讲人,带领观众解读中国文学经典《诗经》,而他的新书《风诗的情韵——李山讲〈诗经〉》也由东方出版社同步推出。
  2、《诗经》应用于日常生活。《诗经》本就取材于人民生活,所以其内容表述在当代仍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同样适用于现代社会。如男孩可能会被女孩美丽的外表、温柔的性格、动听的声音等吸引而钟情于她,问其原因,男孩常会回答说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周南·关雎》);或者在结婚典礼上,宾客常会祝福一对新人“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邶风·击鼓》)希望他们能携手共度一生,享受幸福甜蜜的婚姻生活。俄国作家、历史学家卡拉姆辛曾经说过“语言属于一个时代,思想却属于许多时代。”也许《诗经》中的一些语言修辞已经不符合我们现在说话的语序结构,但是却并不影响其内在思想的传达:如人们在描述流言蜚语的危害性时所说的“人言可畏”就源于“人之多言,亦可畏也。”(《郑风·将仲子》);或是人们在表达思念之情时所说的“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就源于“一日不见,如三秋兮!”(《王风·采葛》)以上表述是人们为了适应现代生活的语言表达对其进行的简化。又如“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小雅·小旻》)这一句已经转变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三个独立的成语,用来表示人在行事时谨慎小心的样子。
  3、《诗经》存在于大众娱乐之中。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一个娱乐化的社会,人们总是对新生事物充满好奇,而容易忽略传统文化。但是仔细搜寻,就会发现在生活中《诗经》依然绽放着不朽的光彩。如《在水一方》是台湾著名女作家琼瑶的爱情小说,作品民称的灵感来源于《诗经·秦风》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并且以小说为原型还拍摄了《在水一方》的同名电视剧和同名电影,一经推出就深受广大读者和观众的喜爱。而且有许多歌曲是由《诗经》改编而来,如著名歌唱家宋祖英曾演唱歌曲《关雎》,只是对其进行了编曲,而整首歌曲的歌词则完全取自于《周南·关雎》一篇中的原文未作丝毫改变。《诗经》的娱乐化现象是根据现代人的文化需求对传统文学的再加工,赋予了其时代色彩,再转变为大众娱乐因素的过程中,也体现出了《诗经》的相对稳定性和变异性,这样做可以拉近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距离,使得经典更容易为人们所熟知并被继续传承下去。
  三、结语
  大传统与小传统的关系,始终是人类学者讨论的热点话题,由于话题本身的开放性与视角的多样性,对此问题学界也一直未有定论。我们在对两者的关系进行研究时要以理性的态度对其客观分析,牢记大传统与小传统并不存在性质上的高低之分,只是各自所代表的文化阶层有所不同,大传统与小传统对于文化的进步和变迁同样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注釋:
  [1]郑萍.村落视野中的大传统与小传统[J].读书.2005(07).
  [2]黄适远.大同和小异:文化视野中的文化小传统和文化大传统的审视与解构[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14(01).
  [3]赵逵夫.《诗经》研究的过去、现在与将来[J].西北师大学报报(社会科学版).2006(03).
  参考文献:
  [1]郑萍.村落视野中的大传统与小传统[J].读书.2005(07).
  [2]黄适远.大同和小异:文化视野中的文化小传统和文化大传统的审视与解构[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14(01).
  [3]张连举.论《诗经》中的住宅文化[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2).
  [4]赵逵夫.《诗经》研究的过去、现在与将来[J].西北师大学报报(社会科学版).2006(03).
其他文献
摘 要:导演用真实的故事将对于爱情感悟的古老命题表现了出来,也没有过多的剪切拼凑,只是用简洁的镜头展现出这对老人晚年生活的情节片段。纪录片2014年在韩国上映,打败了同期的《星际穿越》,23天便有超过两百万人观影,成为韩国有史以来最成功的独立电影,该片获得了480万1873观影人次。活着时间的长短与对人生的感悟和最终结局接受程度之间或许存在着必然联系。如此坦然的接受。  关键词:纪录片;人文;爱情
摘 要:随着电子信息的发展,人们已经越来越习惯了在电子屏幕前阅读了。走到街上去,随处可见的,便是各种各样拿着手机的面孔。那些面孔,有男的女的,老的少的,捧着不尽相同的电子产品,沉浸在毫无营养的网络快销文化中,看的如痴如醉,无法自拔,似乎没有什么能比这更有趣了。阅读古诗词,我们能从忙碌的生活中暂停出来,感受文学的悠远,穿越千年的时光,与古人秉烛长谈,疏放情绪,获得灵魂的真正宁静。这是薄弱的网络文化所
摘 要:《江边记》是张稼文先生的一本半自传体性质的成长小说。借用江边“男孩”第三人称这一故事主角,它采用一种更加平实朴素的叙事笔调及一种客观冷静的立场,以作者自己青春期在滇西澜沧江峡谷边的成长经历为蓝本,用文学的手法书写的作者由少年至青年的成长蜕变。  关键词:故事;生活;非虚构  作者简介:范明娟(1979-),女,汉族,河南南阳人,云南民族大学硕士,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任教,主要研究方向:
摘 要: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是居斯塔夫·福楼拜的代表作品,树立了福楼拜在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学术地位。《包法利夫人》讲述的是一个受过贵族化教育的乡下少女爱玛悲剧的一生。爱玛无视身为乡镇医生的丈夫包法利,期待浪漫却过于理想化的爱情。她的两度偷情最终使她债台高筑,爱情和理想都化作泡影,最终服毒自尽。  本文试从爱玛的悲剧,福楼拜的悲剧以及二者的相互关系对比中讨论福楼拜和爱玛理想主义的异同以及小说的
摘 要:《赎罪》为英国作家伊恩·麦克尤恩创作的长篇小说,描写了二战前英国乡下一位13岁的少女布里奥妮,她是个想象力非常丰富的女孩。但她说了一个谎言,指控一个无辜的少年强奸,并使他蒙冤入狱,遭受耻辱。许多年后,已经是成功作家的布列奥妮年岁已高,但却不得不再次面对她的谎言给别人造成的伤害。本文将从布里奥妮内心“秩序”的毁坏和新秩序的难以重建出发讨论这部小说中的“赎罪”的深层意义。  关键词:赎罪;秩序
摘 要:《白马部落》是作家陈霁所著的非虚构作品,作者用人类学田野方法——参与观察、深入访谈——进行资料搜集,用文学方式还原白马地区在近一个世纪之中的变化,呈现真实的生活状态。从某种角度看,作家的文学创作与民族志相似,也起到文化摹写的作用。《白马部落》在故事中动态地塑造人物,有记录变迁、以小见大、反映地方性知识的作用,在人物故事中展现了白马与外界的横向关联与纵向变迁。  关键词:《白马部落》;人物;
摘 要:将阿列克谢耶维奇的作品特点概括成三个词就是复调、纪念与苦难。复调即她的写作技巧,纪念即纪实的叙事方式,苦难即她对人类当下未来命运的核心关怀。这三个特点融合她的作品中,震撼了世界,也在文学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关键词:阿列克谢耶维奇;复调;纪实文学;对人的关怀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1--01  她的作品给
摘 要:严歌苓《女房东》通过出色的细节描写,讲述了一对房客与房东之间微妙的感情经历,使故事读来质地充盈,圆润饱满。具体表现在故事情节的细节描写与语言使用的细节审美上。男房客对女房东的情感表现,像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模棱两可的结尾,更是令人深思。  关键词:《女房东》;细节;语言  作者简介:赵倩(1993-),女,汉族,甘肃省白银人,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15级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当代
摘 要:在历史的研究中我们總是力求于秉笔直书,却因为“人”作为历史中最重要的参与者而变得十分困难,如何能做到客观、理性的还原历史,便是困扰研究者最大的问题。区域社会史作为一种新的视角,将“小历史”与“大历史”结合起来,从而在旧有的基础上发现了一些“不一样”的历史。  关键词:区域社会史;长时段;宗族  作者简介:尚丝丝(1990-),女,汉,陕西人,内蒙古师范大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北方民族文化
摘 要:《雅会》是靳以于1936年创作的短篇小说,小说以知识分子群像展览方式揭露他们的本来面目,以两种视角表现出对各色人物的不同态度,在内聚焦视角下暗示了李太太与雅会的对应关系,切换到零聚焦视角则体现出靳以对虚伪无能的旧式知识分子的批判与讽刺。  关键词:《雅会》;视角切换;聚焦;文人批判  作者简介:左凡(1995-),女,汉,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