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血清肝炎病毒标志物分析

来源 :中华内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xing198712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同步检测原发性肝癌(HCC)、肝硬化(LC)和对照组共146例病人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丁肝病毒(HDV)三类的11种血清标志物(M)。发现HCC、LC及对照组病毒标志物的总阳性率分别为91.3%、95.8%及17.5%。HCC、LC高于对照组(P<0.01)。三类标志物中以HBV-M最高,HCC、LC中HBV阴性者HCV-M阳性率达66%以上,3例病人抗HDV单独阳性。提示HCC、LC发生和发展与这三类病毒感染密切相关。

其他文献
室性心律失常是一组类型较多的心律失常,其中包括偶发的室性早搏或更复杂的室性早搏,非持续性或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以及心室颤动。室性心律失常是临床上一种比较多见的现象,它不仅见于各种原因的心脏病患者,而且在健康人心脏正常时亦不少见。尤其是近年来,由于动态心电图的应用比较广泛,发现室性心律失常的机会因之增多。在健康的少年及儿童中,发生室性心律失常者很少见。在健康成年人中,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增
期刊
利用幽门螺杆菌的内源性尿素酶可特异性分解尿素的特性,以稳定同位素13C标记的尿素为示踪剂,观察了在口服13C-尿素后1小时内呼气中13C-CO2丰度的变化情况,探讨了用该试验在国内诊断人体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可行性。
1991年6月30日至7月6日,匈牙利风湿病学会在布达佩斯主持召开了第12届欧洲抗风湿联盟大会,其余各大州的风湿病学家都有参加,大会的学术内容较多地集中于类风湿关节炎(RA)、骨关节炎(OA)、骨质疏松,尤其是对RA的发病机制、新的生物技术的开展和临床应用的讨论和报道较多,现将有关内容重点介绍如下。
期刊
家族性发病倾向是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的重要特点,我们报告两兄妹先后发生典型赖特综合征(RS)。
期刊
6例口服氰化钠中毒,就诊时均呈深昏迷及急性呼吸衰竭,其中抢救失败死亡5例,存活1例,但遗留运动性失语。本组病例从服毒到接受抢救时间为30~50分钟,从接受抢救到死亡时间均未超1小时,从服毒到死亡时间均未超2小时,死因为呼吸衰竭。现将存活病例介绍如下。
期刊
36例恶性组织细胞病(简称恶组),对其铁蛋白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恶组细胞阳性率达100%。图象分析测定结果发现:分化较好的恶组细胞铁蛋白含量高,分化差的恶组细胞铁蛋白含量低(P<0.01)。临床确诊恶组的患者,血清铁蛋白含量平均为1482.3μg/L,远高于正常成人(12~200μg/L)水平(P<0.01)。
对30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病人和20例正常人进行了多导仪夜间睡眠呼吸、血压监测和24小时尿儿茶酚胺测定,发现12/30例OSAS病人同时患有高血压病,28/30例OSAS病人醒后血压明显升高;正常人尿中儿茶酚胺含量有其昼夜节律变化,而OSAS病人则失去正常的节律,夜间及24小时尿中儿茶酚胺含量明显增加。认为缺氧引起儿茶酚胺释放增加,可能是OSAS病人发生高血压的重要环节之一。
120例溶血性贫血红细胞酶学病因研究
期刊
我院于1981年10月至1990年5月,采用二性霉素B(AMB)与5-氟胞嘧啶(5-FC)联合治疗隐球菌脑膜炎(隐脑)11例,现报告如下。
期刊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会第四次学术会议于1991年12月18~20日在北京召开。出席大会540人,包括我国著名临床、病毒、免疫、流行病学家及各地从事传染病寄生虫病的医务工作者。大会共收到论文1549篇,其中大会交流28篇,小组交流468篇。会议中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会进行了改选,由汪俊韬、王爱霞、崔振宇、许炽熛、邬祥惠、董祥家分别担任正副主任委员,田庚善担任名誉主任委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