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临河区政府花钱买服务“全托式”沼气村级服务网点典型模式

来源 :农业工程技术·新能源产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tsd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临河区农村户用沼气项目建设情况
  临河区位于河套平原腹地,辖7个镇、13个办事处,总面积2354平方公里,总人口53.4万,其中城市人口30.4万,农业人口23万。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180亿元,增长20%;财政收入17亿元,增长3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38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703元。临河区从2006年正式实施农村户用沼气项目以来,始终坚持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示范和宣传为先导,以政策鼓励和资金投入为保证,以目标责任制为动力,强力推进农村户用沼气建设。截止到2011年8月底,共建成户用沼气14853座,覆盖全区7个镇2个涉农办事处共59个行政村,建设模式以“一池三改”为主,在有条件的村组实施“四位一体”生态家园模式,并大力推广庭院“一池四改”、田园“五位一体”等新模式。通过多种模式的示范带动,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沼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初步实现了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二、沼气服务体系建设基本情况
  1、沼气旗县级服务站建设情况
  临河区能源站2009年承担了沼气旗县级服务站试点项目,专门抽调3名业务骨干、外聘2名技术员组建了临河区县级沼气物业服务站,改造装修了150m2的服务大厅,建成了“一站式”业务用房,采购了大功率远程出料车、检测仪器、维修工具以及培训、办公所需设施设备,自治区配套了服务专用皮卡车,为临河区沼气建后服务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2、沼气村级服务网点建设情况
  截止目前,临河区已经建成沼气村级服务网点37个,且全部投入运行。每个服务网点聘用服务技术人员1名,所聘服务人员自备交通、通讯工具和15~20m2的物业服务用房,按照“五个一、六个有”(即有一处服务场所、一套进出料设备、一套检测设备、一套维修工具、一批沼气配件,做到服务有人员、经营有场所、检测有设备、维修有配件、进料有原料、服务有记录)的标准配置,统一外部标志和室内装修,统一挂牌,统一印发了服务联系卡,为沼气用户提供及时周到的服务。
  3、县村两级服务站(网点)服务内容
  沼气县级服务站主要负责聘用、培训、指导、考评村级服务网点;制定沼渣吸运单元管理办法;组织调度大功率远程出料车;为各服务网点调配沼气配件、服务工具和设备;解决沼气用户的疑难问题;核查服务质量和收费标准;管理县村两级服务站(网点)资产;制定《沼气生产安全应急预案》,保证沼气池建设和使用安全。
  沼气村级服务网点主要负责对县级服务站配送的沼气配件、维修工具、设备设施等物品正确使用,妥善保管,登记造册,建立台帐,定期结算;对项目户沼气池及管线、灶具等附属设施进行日常安全检查,每年定期巡查不少于三次,并做好巡查记载;对需要换料的沼气池及时抽渣换料;对需要维修的沼气池要及时反馈信息,在县级服务站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协助专业施工人员进行维修。经常对项目户进行安全使用知识宣传;指导农户正确使用“三沼”。
  三、临河区政府花钱买服务“全托式”沼气村级服务网点典型做法
  临河区的沼气建后服务先后经历了由“自愿式”到“半托式”再到“全托式”服务的过程。2010年,“全托式”模式服务户数占全部建池户数的93%,2011年全部实行“全托式”服务模式。
  临河区“全托式”服务是在不断总结服务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在实践中探索出的一种全新的服务模式。主要内容是:在与农户签订建池协议时,一并签订“全托式”服务协议。协议中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服务费主要采取政府补贴为主,有条件的农户少量自筹相结合的形式,农户一次性交纳三年的“全托式”服务费用(一般20元/年)后,免费接受原料收集、预处理、填料、出料、运输以及维修、维护等全套技术服务。通过三年的“全托式”服务,逐步培育长久永续的建后服务市场,最终使建后服务走向市场化。
  1、择优选聘服务人员
  沼气建后服务是一项又脏又累且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因此在人员选聘上,原则是:严格把关,宁缺毋滥。规范物业服务人员选聘程序,被选中的服务人员要持证上岗。对在一年试聘期内,达不到协议所要求的基本条件的,及时更换。经过几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培育出了一支不怕脏、能吃苦、有耐心、热爱农村沼气事业的服务队伍。(在选聘服务人员上,科技人员、乡村干部、建池技工在建设沼气池时就带有这一任务,每实施一个项目村,要给能源站提供至少2名物业服务后备人选)
  2、积极争取运行经费
  服务人员工资全部由地方财政支付。临河区政府非常重视沼气的建后物业服务工作,在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每年都要拿出30多万元安排沼气建后服务运行经费,使临河区沼气村级服务网点运行步入正轨,有了切实的资金保障基础。
  3、严格制定考评机制
  网点服务人员在聘用期内圆满完成协议规定的工作任务的,每年发给基本工资8000元(与村干部报酬接近)。在完成基本任务的基础上,超额部分加倍奖励,鼓励服务人员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保留永续的服务对象;而每接到农户一次投诉,经核实无误后,将罚款200元,全年被投诉超过3次,且未进行事后补救服务的不再续聘;对试聘期内,不能胜任工作,或不承担协议义务、不履行岗位职责、不遵守操作规程的予以辞退。
  4、不断加强回访宣传
  利用培训、建池、回访、农闲等时期,深入沼气用户家中,通过发放简明扼要的物业服务技术宣传手册、明白纸、观看光盘、听宣讲和现场示范等形式,使每个沼气用户充分认识建后管护的重要性,掌握、了解沼气池管护常识和“三沼”的综合利用技术,为沼气村级服务网点的正常运行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临河区“全托式”沼气村级服务网点运行效果
  临河区地处北方,冬季漫长寒冷,2006年以前由于农户自筹资金不足、“三改率”偏低,保温措施跟不上,导致沼气使用率仅为51.2%。2006年以后,针对农村户用沼气建设投入不足、农户资金压力较大的实际,临河区把沼气建设与新农村建设、设施农业、畜牧养殖业、扶贫开发、农村改厕等涉农项目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探索“项目整合捆绑、资金统筹使用”的发展新模式,多方筹措资金,“三改率”大幅度提高,特别是“全托式”服务模式运行以来,农村沼气使用率明显提高,平均正常利用率由2006年的61.5%提高到2010年的95.2%,平均每年提高6.74个百分点。
  例如,城关镇友谊村第十组2005年建成户用沼气池26座,当年全部投入使用,但到了2006年正常使用仅有10户,正常利用率由100%下降到38.5%。面对利用率大幅下降的严峻形势,临河区积极探索“全托式”服务模式,严格聘用服务人员,加强技术培训,积极争取落实服务经费,服务人员积极性明显提高,服务能力明显增强,网点服务功能得到充分发挥。服务人员除对沼气用户的管线、灶具、净化器等附属设施经常进行检查维修和及时进出料外,同时不定期开展上门回访服务,到2007年末,该村沼气正常使用率重新回复到100%,截止目前,该村除2户因搬迁而停用外,其余24户沼气始终全部保持正常使用。
  五、下一步工作思路
  临河区沼气村级服务网点建设的总体思路是:坚持“政府投入引导,多元化参与”和“服务专业化,运作市场化,管理物业化”的原则,进一步完善以市级实训基地为依托、县级物业服务站为支撑、村级服务网点为基础、村级服务人员为骨干的沼气服务体系,为沼气户提供优质、规范、安全、高效的服务。
  按照这一思路,今后临河区沼气村级服务网点运行机制分三步走:第一步,在起步阶段,需要各级政府、各部门继续加大引导、投入的力度,扶上马、送一程,为市场化运作打好基础;第二步,逐步过渡,进一步完善运行机制,提高服务质量,巩固服务市场;第三步,引入市场机制,坚持“谁出钱,谁受益”,最终实现建管分离,充分体现按市场规律办事,更好地为沼气用户提供全方位和更深层次的服务,促进农村沼气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其他文献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