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当点拨理解意象意蕴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80ak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1-0172-02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了解文中引用的古代诗句的含意.2.理解中国古代诗歌中“木叶”意象的意蕴。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把握诗中意象所表现出的感情色彩,比较同一意象在不同诗作中的细微差别,提高诗歌赏析能力。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养成良好的读诗习惯。教学重点:1.抓出主要信息,搞清层次关系,理解课文内容。2.了解诗歌语言具有潜在暗示性的特点。教学难点:从文章所阐述的知识和道理中,看出它在文学鉴赏中所具有的普遍意义,指导学生进行诗歌鉴赏实践。教学方法:1.自读法。尽可能让学生自己仔细体会本文所辨析的“木叶”“树叶”“落木”的细微区别,教师适当点拨,由个别推及一般,使他们明白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特点。2.探究阅读,让学生通过鉴赏实践,提高诗歌的解读能力。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一、检查预习并让学生齐背贺知章的《咏柳》诗并板书: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二、请两名男生为大家朗诵李商隐的诗作《柳》及唐彦谦的《垂柳》诗并板书。
  李商隐的《柳》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唐彦谦的《垂柳》
  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楚王江畔无端种,饿种纤腰学不成。
  三、导入:在我国诗歌中,“柳”是诗人喜欢吟咏的对象之一。在贺知章的《咏柳》诗中,表达的是对春光的赞美之情,充满喜悦。李商隐的《柳》表达的感情却是“已带斜阳”的自伤迟暮之情。唐彦谦的《垂柳》借柳来针砭时事。“楚王江畔无端种”表达诗人愤世嫉俗之情。同样是“柳”,诗人们赋予它不同的情感。“柳”在这里成了“意象”。说得更清楚更明白些,意象就是(板书)当诗人将一种客观的事物(如柳)写入作品之中,并融入自己的人格情趣、美学理想,它就成为诗歌的意象。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说“木叶”》。“木叶”也是古代诗人们钟爱的意象呢!让我们来看看作者林庚又是如何来分析“木叶”的暗示意思的。
  四、让学生用五分钟时间快速阅读全文。
  五、理清文章脉络
  1.让学生找出每段中心句或重要句子。学生一一找出。有些语段包含的语义较丰富。学生找出重要语句后,教师帮助概括。并阐明概括所用的语言规律。在概括段义过程中,学生有些字音读错,顺带讲文中的字词疏通。
  2.整理脉络并让学生齐声说出。板书:
  ①诗中“木叶”引出话题,引题
  ②探寻多用“木叶”理由
  ③概念相同形象有别
  ④“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本身含有落叶因素
  ⑤⑥“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木”所暗示的颜色性
  ⑦“木叶”“树叶”一字千里小结
  教师总结:综上所述,全文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自然段为第一部分,引题。第二部分为主体,说明“木叶”的形象关键在一个“木”字以及“木”的两个艺术特征,为什么有这些特征。第七自然段是小结。
  文章所阐述的意象是同学们不太熟悉的“木叶”,作者却把它所蕴含的语义剖析得极为清楚,这与作者乃学者有极大关系。他知识渊博,笔力高超,在本文中采用了深入浅出的写法,让我们对作者所阐述的意象有较为深刻的印象。板书:深入浅出。
  六、具体研读课文
  1.思考下列问题,然后自由发言。(这五道题也是课后练习题一,可让学生看题并思考)不必板书。
  ①“木”与“树”的意味有什么异同?
  ②“树叶”与“木叶”的潜在意味有什么异同?
  ③“落木”与“落叶”的意味有何不同?
  ④“木叶”与“落木”的意味又有何区别?
  ⑤“木”在形象上有哪些艺术特征?
  2.让学生回答,学生积极反应,教师及时应对指导并明确答案。边讲边把答案简略化,以板书的形式出现,便于学生做笔记及记忆。
  板书如下:①“木”与“树”:概念一致,意味不同。“木“:秋风叶落形成鲜明的形象。“树”:叶多有饱满的感情
  ②“树叶”与“木叶”“树叶”:“树”“叶”有繁密湿润之意。
  “木叶”:“木”:舒朗(稀疏透明。通透明亮)干燥“木叶”:暗示落叶的微黄、干燥、传递舒朗的清秋气息
  ③“落叶”与“落木”
  “落叶”:春夏之交,饱含水分繁密的叶子
  “落木”:比“木叶”还进一层
  不仅……而且……
  3.加深记忆。让学生依据板书结合课文内容复述答案。
  七、探究閱读
  古代诗歌中,类似“木叶”的意象不胜枚举。例如:松竹梅兰草。请学生看课后练习二。研读王安石的《梅花》、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王安石的诗表现了梅花的高贵圣洁的传统文化精神。陆游的词表达的是一种无奈、凄凉的心境,以及“只有香如故”的孤傲清高品格。毛泽东的词巧妙地把陆游词中对梅花不幸遭遇的倾诉和孤高自赏的表露化为对梅花达观坚定和高贵纯洁的品格的赞颂,词中有一种超越时空的壮美,豪放乐观,振奋人心。
  八、全文总结:意象在古代诗人中被反复运用,有些意象,如松、莲、梅如今已经固定地带上了高洁的意趣。我们今天学习的“木叶”意象也带上了丰富的意蕴。
  九、让学生回想有关意象的著名诗句,如马致远的《秋思》。学生齐背,可以起到活跃课堂氛围作用。并让学生明白古诗文记诵对语文学科学习的重要性。
  十、布置作业:收集有关意象的诗句,并理解其意蕴。
  十一、板书设计:
  (黑板左边)
  贺知章的《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李商隐的《柳》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唐彦谦的《垂柳》
  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楚王江畔无端种,饿种纤腰学不成。
  (黑板中间)课文标题:说“木叶”(作者:林庚)
  ①詩中“木叶”引出话题,引题
  ②探寻多用“木叶”理由
  ③概念相同形象有别
  ④“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本身含有落叶因素
  ⑤⑥“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木”所暗示的颜色性
  ⑦“木叶”“树叶”一字千里小结
  (黑板右边)
  ①“木”与“树”:概念一致,意味不同。“木“:秋风叶落形成鲜明的形象。
  “树”:叶多有饱满的感情
  ②“树叶”与“木叶”“树叶”:“树”“叶”有繁密湿润之意。
  “木叶”:“木”:舒朗(稀疏透明。通透明亮)干燥
  “木叶”:暗示落叶的微黄、干燥、传递舒朗的清秋气息
  ③“落叶”与“落木”
  “落叶”:春夏之交,饱含水分繁密的叶子
  “落木”:比“木叶”还进一层
  不仅……而且……
其他文献
【摘要】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许多国家的学前教育政策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以英、美等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开始把学前教育视为政府责任,纷纷通过立法来保证儿童接受早期教育的权利,通过制定政策来保证学前教育的数量和质量。这种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循证研究成果所揭示的学前教育的价值。但在我国几乎没有如此大规模的、系统研究学前教育效果的项目研究。本文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国外进行循证教育研究后对学前教育形成的积极
期刊
目前全世界的能源结构,化石燃料依旧占据主导地位。但是由此引发的能源短缺以及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因此,寻求一种较为清洁、高效、可再生的新能源显得尤为重要。半导体光催化分解水制氢技术被誉为是一种最有前景和最有效地解决能源短缺问题的途径。石墨相氮化碳(g-C3N4)由于其无毒、合适的带隙和优异的稳定性而受到广大光催化研究者的青睐。但是,单体g-C3N4存在比表面积小以及光生载流子极易复合等缺点,导致其光催化分解水制氢性能较低,可见光利用率低,从而限制其工业化应用。为此,本文以g-C3N4为研究对象,通过元
【摘要】写景状物散文的品析不能只抓住文中景物的特点,还应该从文中的意象选择、意境营造、关节语句、背景资料等方面入手,层层深入文本,进入文本的审美境地。  【关键词】写景状物散文 审美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1-0132-01  写景状物散文教学中,教师一般会紧紧抓住散文中景物或事物的特点,以为这样便是抓住了这篇写景状物散文的中心
期刊
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等污染性气体的大量产生严重影响和制约了人类的发展,因此设计节能环保的新型材料并应用到环境监测、污染防治和能源领域就显得十分重要。黑磷烯,作为新型的二维材料,因其独特的结构和电子性质,在气体传感和光/电催化领域广受关注。本论文通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从原子尺度对黑磷烯的气敏吸附、光催化固氮和电催化析氢性能进行理论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首先,我们用不同尺寸的AgN(1≤N≤13)纳米团簇修饰黑磷烯,研究气体分子(CO,CH4,NO和NO2)的吸附情况。AgN
【摘要】青春期的学生难教,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和判断,有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如果不能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只一味地用校规或命令教育他们,效果往往适得其反。本文就如何走进青春期学生的内心世界,和他们零距离交流进行摸索和探讨。  【关键词】青春期学生 教育 探讨  【中图分类号】G4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1-0149-01  现在的学生难教!相信不
期刊
【摘要】在新的课程改革之下,语文科目的教学更加注重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的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已经得到了应用,这也是与现代教育理念相符合的一种教学模式,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师生及生生之间的交流机会,教师应该注重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开展,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得语文教学获得更好的成果。  【关键词】初中语文 小组合作 激发兴趣  【中图分类号】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1-0154-01  翻转课堂如火如荼,其常规做法是先学后教,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的引导性。教师主要组织学生对自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并及时指导,将问题引向深入!在推进翻转课堂的时间里,我深切感受到了翻转课堂的魅力!现在以《荷花淀》为例,说说自己的感受!  一、问题呈现  讲《荷花淀》之前,我收
期刊
【摘要】思考,是成长的原动力。重视引发学生思考,是有效促进学生成长的关键。以下将从合理创设问题情境、营造良好课堂气氛、多样方式唤醒未知三方面来分析语文教师如何在课堂中引发学生独立思考。  【关键词】语文 学生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1-0144-01  一、合理创设问题情境  教育心理学认为:“创设问题情境,是在教材内容和
期刊
【摘要】本文从如何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素能这个理论前沿的角度,分别从怎样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和标榜学生数学语言习得的成效三个层面来进行深入论述,通过实例论述与理论论证相结合,充分论证了在数学教学中合理运用数学语言教学法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素能的科学性与实效性。  【关键词】数学语言 教学法 素能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
期刊
【摘要】随着课程的不断改革,“主题活动”这一新的课程模式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到幼儿园的活动之中,受到越来越多老师们的认可和肯定。《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合作、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可见,要教育好幼儿,并非幼儿园单方面所能完成的,家庭的积极配合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家长的参与为主题活动的开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