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拉曼光谱研究大柳塔煤热解焦结构及其燃烧性能

来源 :燃料化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sideASP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大柳塔煤为研究对象,利用拉曼光谱研究了大柳塔原煤、富镜质组煤样、富惰质组煤样和脱矿煤样的热解焦结构以及热解煤焦的燃烧性能.结果表明,相同热解条件下,相比于大柳塔原煤样热解焦,脱矿煤样热解焦具有更多的大芳香环结构(≥6环)、更高的着火温度和更低的燃烧性能;相比于富镜质组煤样热解焦,富惰质组煤样热解焦的大芳香环结构含量更高,燃烧性能更低,且富惰质组煤焦的燃尽能力明显低于富镜质组煤焦的燃尽能力.大柳塔煤焦的着火温度(ti)、燃烧反应性指数(tindex)和拉曼光谱D峰的位移(WD)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二次曲线拟合得到关联式的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159和0.7133,但燃尽温度和WD无明显相关性,说明大柳塔煤焦的炭结构对煤焦的着火温度和燃烧反应性指数具有规律性的影响,但对煤焦燃尽能力的影响没有规律性.
其他文献
为了揭示煤中不同组分的热解特征和成焦规律,利用离心分离获取黄陵煤的显微组分富集物,研究显微组分的热解特性,利用显微镜热台原位观测热解过程中显微组分的软化熔融特征.结果发现,镜质组和惰质组富集物的纯度分别可达90%和80%以上,壳质组富集物的纯度接近70%.壳质组的初始热解温度在385℃左右,其他显微组分的初始热解温度在410℃左右,最大热解温度为470?480℃,最大失重速率和热解总失重率均以壳质组、镜质组、半镜质组和惰质组的次序降低.显微热台原位热解实验表明,壳质组(含腐泥基质)的软化温度为350?37
以制革污泥与磨革粉、蓝湿皮的混合物为实验原料,通过非等温分布活化能模型(DAEM)获得了热解动力学参数,并在固定床热解反应器中考察了粒径和温度对多种制革废物共热解产物分布的影响,为多种制革废物的综合热处理提供一个新途径.结果表明,在转化率为0.1–0.8的条件下,制革废物的热解活化能随转化率的升高先减小后增大.物料粒径增大时,焦油收率下降,热解气和半焦的收率升高;随热解温度的升高,焦油收率先增加后减小,在600℃时达到最大值17%,对应半焦收率的下降和热解气收率的上升.当热解温度为600℃,物料粒径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