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下高职经管专业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基本对策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nhuy2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伴随经济新常态的到来,如何提高经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已成为各高职院校急需解决的问题。从就业实践出发,通过对毕业生的问卷调查,利用交叉列表分析和回归分析,发现学生的交际能力、观念能力、学习成绩、实践能力、性格、证书数量对学生就业能力影响显著,可以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职业规划教育、教学改革、工学交替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关键词: 经济新常态 高职院校 就业能力
  近十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产业化和大学生扩招政策的实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在经济上,我国从2014年起进入新常态发展,即进入一个与过去30多年高速增长期不同的新阶段,经济增速放缓成为一种必然趋势。经济增速放缓必然加大高等教育的就业压力。尤其是高职院校的经管专业,发展时间短,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与本科院校相差甚多。因此,在经济新常态下,如何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最终提高学生就业率,已成为影响高职院校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
  一、文献综述及理论假设的提出
  1.大学生就业能力基本影响因素研究概述。
  在国外,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概念最早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认为由职业知识和技能组成。到20世纪70年代,经济衰退迫使大量技术工人下岗。学者们意识到劳动者需要具备“集态度、知识和技能于一体的、应对各种快速变化要求的能力”。进入90年代,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知识和技能的更新日益加快,个人职业生涯变得越来越不可预测性。在此背景下,学者们提出就业能力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包括获得最初就业、维持就业和必要时获取新的就业所需要的能力,并主要受内外两层因素的影响。21世纪,学者们对影响就业能力的外部因素进一步扩张。如MaQuaid和Lindsay提出影响将就业能力的因素包括三个层面:个人层面、个人环境层面和外部环境。国内,学生就业能力引起学者们普遍关注起于21世纪初。研究者最初沿用国外学者的思路,继续从外部因素方面探讨影响学生就业能力的因素。如郑晓明(2002)认为学生的就业能力是多种能力的集合,内容上主要包括学习能力、思想能力、实践能力、应聘能力和适应能力等,其中学习能力是基石[1];进入2008年,随着大学生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部分学者开始从微观着手,从实践出发,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对具体学校学生的就业能力进行归结和评价。如李庆文(2012)从高职院校视角出发,利用回归模型和问卷调查发现:学生性别、家庭居住地等因素并没有对学生就业能力产生显著影响,“双师型”教师的授课质量和课外就业指导、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父母受教育程度及学生兄弟姐妹的数量、学生的顶岗实训经历、参加就业知识讲座和参加学校协会情况都对学生就业能力有显著的影响[2]。
  2.理论假设的提出。
  纵观以上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可以看出,“就业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而且这种能力受内外部因素的影响”是一种共识,但缺少对各因素影响程度的验证。基于此,我以MaQuaid和Lindsay的理论为基础,并结合国内外其他学者的文献,认为个人层面包括性别、性格、知识技能、学习能力、管理能力、交际能力、实践能力、观念能力和信息收集能力;中观层面包括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宏观层面包括社会经济状况和国家政策制度支持。在相同的宏观环境和同一学校环境下,学生就业能力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个人层面和家庭背景方面。通过实际调研及向专家学者、专业老师等咨询,本文假设:
  假设1:性格、性别、政治面貌、生源地、在校获取证书的多少、在校学习成绩、在学生组织中任职层次、交际能力、实践能力、就业观念、就业信息来源、是否独生子女对学生就业能力存在显著的影响。
  在就业能力强弱的衡量上,上述国内外研究中都没有深入的探讨,主要通过企业专家或学校老师的主观判断确定。基于此本文提出学生就业能力的强弱应该由就业结果体现;通过与企业专家、学者交流,结合我国目前的基本情况,假定就业结果的好坏由“就业单位性质、寻找工作的时间、工资水平和工作地点”四个因素综合评定。
  假设2:工作单位为政府部门的就业结果最好,国有企业的其次,然后是私人企业和其他;找工作时间越长,就业结果越差;工资水平越高,就业结果越好;工作地点在一线城市的就业结果最好。
  二、变量的设置及数据的收集
  1.变量的设置。
  根据以上假设,本研究设置了12个自变量,包括性格、性别、在校获取证书多少、在校学习成绩、在学生组织中任职情况、交际能力、实践能力、就业观念、政治面貌、生源地、信息收集来源及是否独生子女等。同时又设置了4个因变量,包括工作单位性质、找工作时间、工资水平和工作地点。
  2.数据的收集。
  为了保证宏观环境的相近性,本研究选择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经管专业近三年毕业的大专生(2011级、2012级和2013级)为研究对象,数据的收集主要采用方便抽样法和网络调查法,收集时间为2016年3月至11月。共发出问卷200份,收回问卷162份,其中有效问卷139份,包括市场营销专业37人、会计30人、物流26人、连锁经营及其他专业46人,男生67人、女生72人。
  三、调查数据的處理及结果分析
  1.调查数据的处理。
  通过对数据的整理,部分自变量,如性别、家庭所在地、是否为独生子女等,因难以进行量化测定,这些因素都属于学生家庭背景方面,学校不能改变。因此,本研究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分类的基础上,再与因变量进行交叉列表分析,找出真正影响学生就业能力的背景因素,作为分析其他因素的基础。
  基于以上假设和分析,本研究认为其他相关学生个人基本能力的自变量,如在校获取证书多少、在校学习成绩、在学生组织中任职层次情况、就业过程中交际能力、实践能力、就业观念、政治面貌、就业信息来源等,与因变量就业能力之间存在直线相关关系,关系模型为:
  y=a■ ■b■x■(1)   在公式(1)中,y为学生的综合就业能力,其数值由工作单位性质、找工作时间、工资水平和工作地点四个指标衡量,其表达式定义为:
  y=■c■z■(2)
  Z■代表变量工作单位性质、找工作时间、工资水平和工作地点,C■为每个指标的权重(工作单位性质,0.2;找工作时间,0.3;工资水平,0.4;工作地点,0.1)。这些指标的赋值采用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根据部分企业专家和相关专家综合讨论的结果确定。同时,考虑到各个指标的量纲与计算方法不同,因此,不能直接进行比较与评价,需要将这些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公式如下:
  y■=■(3)
  式(3)中,y■为指标无量纲化后的数值,x■为该指标的正向化指标值,x■■和x■■为该指标中各评价个体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式(1)中a■是截距项,b■为各对应自变量的系数,ε是随机误差项。x■为各自变量,其赋值是在统计分类的基础上,由专家讨论给出,并用公式(3)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2.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对139份调查数据的处理,学生就业能力y的取值最小为0.165,最大为0.834。根据统计分组原则,分成了强[0.165,0.388)、中[0.388,0.621)、弱[0.621,0.834)三组。利用交叉列表技术对就业能力与各变量进行分析(见表1、2)。从表中可以看出:
  表1 学生家庭背景与就業能力交叉分析表
  表2 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1)男生就业能力略强于女生,但性别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不大。从数据上看,男生中就业能力强的比率为14.93%,略强于女生的12.50%,但女生中就业能力中等的比率高于男生,而且两者中就业能力弱的比率相当。通过对调查数据按性别分组,并利用模型⑴,对两组数据采用统计软件spss18版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见表3。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出,证书数量、学生组织任职层次、就业信息来源等三个因素,对就业能力的影响不显著。对男学生来说,影响就业能力的前三个关键因素是交际能力、性格和就业观。对女学生来说,影响就业能力的前三个关键因素是交际能力、学习成绩和就业观,性格对女生就业影响不显著。
  从调查数据看,男生交际能力平均得分为0.57,女生交际能力平均得分为0.45,男生明显强于女生。在学生成绩上,男生的平均得分为0.68,女生的平均得分为0.75,男生明显落后于女生,这可能是导致性别对就业能力影响不明显的原因。
  (2)从生源地对就业能力的影响上,我们看到,虽然来源于城镇的学生中就业能力强的比率明显高,但就业能力弱的比例明显高。利用统计软件spss18版对样本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分析。从表3可以看出,学生组织中的任职层次和就业信息来源两个变量对就业能力的影响仍不明显。在其他变量中,来源农村的学生主要依赖于交际能力、就业观、学习成绩和实践能力提高就业能力,来源城镇学生主要依赖于证件数量、交际能力和就业观。从问卷来看,在就业观念上,来源农村的学生普遍比较简单,持有“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有55位,占57.3%。但来源于城镇的学生中只有18位,占样本的41.86%持有“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其他都对就业单位有严格的要求。这可能是造成城镇学生中就业能力弱的比例高的原因。
  (3)在独生子女情况对就业能力影响上,独生子女就业能力明显高于非独生子女。同样,在以“独生子女情况”为分类标志对调查资料分组的基层上进行回归分析(表3)得到,影响“独生子女”学生就业能力的主要因素包括交际能力、学习成绩和性格,影响“非独生子女”学生就业能力的主要因素有就业观、交际能力和学习成绩。在交际能力上,“独生子女”学生平均得分为0.55,“非独生子女”学生为0.57,后者略强;在学习成绩上,“独生子女”学生平均得分为0.68,“非独生子女”学生为0.74,仍然是后者略强。由此可见,导致独生子女就业能力强于非独生子女的因素主要来源于系数,即其他因素。
  3.调查结论。
  从上面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第一,在学生的背景因素中,性别对就业能力影响不明显,生源地对学生就业能力有一定影响,独生子女就业能力明显强于非独生子女;第二,在学生个人能力因素中,交际能力、观念能力、学习成绩、实践能力、性格、证书数量对学生就业能力影响显著,政治面貌对学生就业能力有一定正影响,在学生组织中的任职情况、就业信息来源两因素对就业能力影响不显著。
  四、提高高职院校经管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的基本对策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之间交流,增强学生的交际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基本能力,也是一种状况适应能力。但目前大学生大多为“90后”,独生子女居多,从小就是家人的“中心”,缺少集体荣誉感和合作精神。并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部分学生都拥有电脑等电子娱乐设施,致使大学生一下课就回到寝室独自面对电脑,缺少与同学之间的交流,甚至连同班同学都很难认全。因此,高职院校首先要积极培养学生参与人际交往的意识,通过开设人际交往和心理的专业必修课,使学生认识到加强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其次,学校要努力建立积极上进的校园文化制度,引导和鼓励各种学生组织的成立和发展,形成一种校园社团“百花齐放”的态势。最后,加强辅导员的引导,鼓励辅导员在安全环境下带领学生定期开展跨寝室、跨班级、跨专业甚至跨学校之间的交流活动。
  2.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升学生的自我认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古人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缺少这种理念。首先,对自己的情况没有认真分析,不知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职业指向和发展前景,不清楚自己喜欢干什么,未来想成为什么;其次,缺少对企业的了解,不知道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因此,高职院校要从培养学生正确就业观念出发,进一步探索建立以职业规划和就业咨询为核心的就业指导体系,具体可以从以下三点入手:第一,在新生阶段,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新生正确分析自己,了解学校和专业,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初步建立对未来职业的规划;第二,每个学年根据一定范围的学生调查,有计划地邀请企业老总、企业人力资源经理、企业优秀员工、往届毕业生等到学校进行就业讲座,帮助学生加深对就业的理解。第三,对毕业班的学生,加强就业指导,帮助学生明确职业发展方向,明确就业意向,并积极提供就业信息。   3.加强教学改革,密切联系实践,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深度和扩大知识宽度。
  教学质量是决定职业院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当前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效率普遍比较低,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第一,高職院校学生基础比较差。在现有高考录取制度下,高职录取分数在本科院校之后,加之生源下降,导致高职录取分数一降再降。200分以上能上大学已成高职院校的普遍现象。而这些学生普遍存在学习能力有限,学习兴趣不高,尤其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方法不感兴趣等。第二,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实践所需知识的更新越来越快。但目前高职院校的知识提炼模式仍与实践存在一定的间隔。因此,经常出现“企业界并不认可学生的学习结果,抱怨学生所学知识与他们的要求不相符”的现象[3]。为此,我们应该进行课堂教学改革,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创新学生管理方式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和学习兴趣,普遍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抓紧构建有效的职业技术教育课程与实践密切联系机制,如使岗位技能需求调研常态化、经常化,与企业合作办学等,使学生培养与企业的需求真正实现无缝对接。不断完善“双证”制度,加强对职业证书的实用性考察,鼓励和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职业定位和企业需求选择合适的证书,并加强对职业资格证书报名和培训的监管,切实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
  4.完善工学结合制度,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工学结合即将课堂上的所学知识与工作中的实践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它是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充分体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职业教育理念。但在目前工学结合实践中广泛存在师资队伍和教学管理体系难以满足工学结合的要求、工学结合整体效果不高等问题。为此,高职院校首先要进一步从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上完善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体系。在课程体系构建上,高职院校要在充分调研岗位需求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职业发展需要、就业企业相关专业和领域的发展方向,增设前瞻性的课程,加大实践课程的比重[4];在教学方式上,要积极创新,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于一体,考核上要注重岗位工作经历和实践能力。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上,要符合高职学生特点和专业要求,确保学生能掌握专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实践工作能力,实现学生从学校到工作岗位的平稳过渡。其次,要构建基于工学结合要求的双师型教师团队。高职院校要根据人才培养的需要,每年定期安排专业教师深入企业进行实践,充分了解行业发展的特点和现状,掌握岗位需求变化,积累实践经验,提升专业技能;或采用“引进”的形式从企业招聘岗位能手、技能大师来校担任专职或兼职实践教学工作。此外,高职院校还要不断优化实践教学指导教师的队伍结构,鼓励、吸引和激发相关专业课的教师积极参与实践教学,不断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郑晓明.就业能力论[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2(03):91-92.
  [2]李庆文.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职教论坛,2012(02):20-23.
  [3]何智明.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缺陷及其提升途径[J].当代职业教育,2011(09):93-95.
  [4]赵炜,向林峰.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广西教育,2013(12):12-13.
  该文为湖南省教育厅一般科研项目“经济新常态下高职院校经管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研究”(主持人:向林峰,编号:17C0558)的阶段性成果。
其他文献
深圳航天东方红海特卫星有限公司(简称深圳东方红公司)成立于2008年10月,隶属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公司业务涉及微小卫星总体研制、航天技术应用,以及检测三大领域。
摘 要: 中國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不仅对当下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及其他方面做了重要的分析,还针对未来中国发展的方向做了规划,为我国今后工作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这次会议分析了当前中国发展的现状,阐述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方案。我们应该深入学习十九大精神,领会其深刻内涵,并在其指导下实现“中国梦”。  关键词: 十九大精神 十九大内容 “中国梦”  一、十九大的主要内容  十九大
医药院校大学英语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本文探究和分析了回归医学人文教育本质的英语教学方式及教学效果。结果表明,在医学院校英语教学中融入人文素养的教学模式应用,可以提
目的:评价对晚期胃癌合并癌性腹水患者在采用卡倍他滨联合腹腔灌注顺铂化疗的基础上联用香菇多糖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晚期胃癌合并癌性腹水患者64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
目的研究孟鲁司特对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伤(IIR)肾脏CysLTsR1表达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30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模型组)和孟鲁司特组,每组各10只
你是否想过花盆还可以当小夜灯使用?在土壤过干的时候,花盆还会发出警报,提醒主人浇水;当插座温度超出额定使用温度85±5度时,插座头部的LED显示屏的工作绿灯将转变为红色,
目的:探讨五味消毒饮加减治疗三踝骨折术后感染的有效性。方法:对2018年2月-2019年8月期间70例三踝骨折患者开展研究,遵循随机对照原则随机分组,常规抗感染治疗组给予常规治
2010年1月1日,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启动,双方超过90%的产品(约有7000种)贸易关税将降为零,实现货物贸易自由化。这个世界上拥有消费者最多和覆盖面积最大的自贸区。让很多人产生掘金冲动,可是这桶金好挖吗?东盟。能否成为投资的新地标?    大市场令人遐想    “我们不排除去柬埔寨投资设厂的可能,但是仍然在关注之中,现在虽然很热,但是作为企业必须考察清楚才能有最终决定”,浙江姿美娜服饰有限公
摘 要: 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课程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且非常注重实践性与操作性,需要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并主动学习。借用ARCS模型对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课程进行教学设计,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又使学生形成稳定的学习动机,有效解决学生“被动学习”的问题。  关键词: ARCS模型 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 教学设计  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课程逐渐成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课程是我国大学历史学本科专业学科基础必修课,主要内容为史籍介绍与文献讲读等。无论对教师还是学生而言,都具有较高的难度,教学效果不甚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