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先勇的戏梦人生

来源 :人民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cean_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也就是这一年,白先勇离开了台北,一个人踏上了飞往纽约的飞机。在机场里,父亲老泪纵横,破例一直把他送到了舷梯。刚刚失去了一个最亲爱的人,现在又要和另外一个最亲爱的人分别,两人都心情复杂,默默无语。而两人都没有想到,这竟又是一次生离死别。
  1966年,当白先勇刚刚从学校毕业,父亲也离开了人世,而4年前台北分别的一幕,也就永远定格在他的脑海里,有作为儿子的悲痛,也有作为“孽子”的内疚。
  直到今天,一谈起自己的父亲和母亲,白先勇还是唏嘘不已。对父母,他有着最深沉的爱,他们的音容笑貌,将成为他心底里永远的记忆。而作为儿子,他会把这份深沉的爱放在心底的最深处,它会发光,会发热,伴随自己走在异国他乡的路上。
  
  写作,另外的一个“家”
  
  白先勇的家在美国洛杉矶北面的圣芭芭拉市一个叫做隐谷的地方。这是一栋普通的平房,与周围众多政坛要人、商界大亨、影视明星的豪宅格格不入,但在简朴之中却显示出一种素雅之美,一种东方式的内敛。
  自1966年拿到硕士学位之后,白先勇就开始在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教授中国语言文学,在这里一住就是30年。也就是在这里,白先勇完成了了众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如:《寂寞的十七岁》、《台北人》、《纽约客》、《蓦然回首》、《孽子》等。
  现年65岁的白先勇,依然保持着几十年来一贯的写作习惯,他昼夜颠倒,日出而息,日落而起,他必须在一个非常宁静的环境里写作,必须要喝茶;他不会用电脑写作,必须要稿纸,而且还必须用黑色墨水的钢笔。而40多年的写作,让白先勇找到了一个表达自我的媒介,也让他找到了一种“家”的感觉。这个家不是台北,更不是圣芭芭拉,而是一种文化的归宿。有了这个“家”,他觉得自己的人生便不会太孤寂。
  (朱 虹摘自《大都市》)
其他文献
进行了QP980钢在不同变形模式下的力学性能和相含量测试.结果 表明:QP980钢的应变诱发马氏体相变行为强烈地依赖变形模式.不同变形模式下相变行为的不同造成了微观组织成分的
通过采用体视显微镜、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仪以及电子探针显微分析仪等手段,对热轧钢板表面缺陷进行了形貌观察和成分分析,对热轧板表面的氧化皮进行了电子探针检测.
为了揭示高温和材料类型对制动器机构塑性变形的影响,采用有限元方法对38CrSi和GCr15等典型材料和高温条件下的加压机构塑性变形规律进行研究.建立了弹子加压机构的显式动力
针对汽车变速器带轮轴锻件多齿形、 阶梯轴、 带法兰等难成形的特点,在工艺分析基础上指出终锻是保证其成形精度和质量的关键.通过数值分析获得坯料在终锻工序中的应变场和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