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氐族汉化问题的探析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mbg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氐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它是中华民族大家庭重要的来源之一。弄清氐族与包括羌族在内的各民族的关系,是西北民族关系史研究中重要的课题。主要从氐族的族源、初期的分布状况、活动范围、氐族文化概况、社会经济与风俗,以及氐族的后裔等方面,探讨一下氐族的汉化问题。
  【关键词】氐族 族源 迁徙 汉化
  氐族是我国古代主要少数民族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来源之一。目前,学术界对氐族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特别是对其汉化的研究很少有全面的论述。相比较而言,氐族汉化的过程具有自己的独特性,没有民族歧视,没有严重的冲突,代价较小。
  一、氐族的族源
  氐族来源问题一向为学术界所关注。史学界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一说氐、羌同源而异流;另一说氐、羌虽自古关系密切,然而从来就是两个不同民族;还有学者认为氐族是东夷、西羌、三苗融合的结果。目前比较有说服力的还是氐羌同源异流说,通过对前人研究的分析以及自己对文献的考证,笔者比较赞同氐、羌同源而异流说。氐族应该是羌族一支发展的结果,但又不同于羌族,是汉化程度较高的羌族的一支。
  二、氐族的活动范围及迁徙
  1.初期主要分布
  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氐族人主要活动在西起陇西,东至略阳,南达岷山以北的地区。正如史籍《史記·西南夷传》中记载:“自嶲以东北,君长以什数……白马最大,皆氐类也”。唐李泰《括地志》卷四《成州·上禄县》对白马氐的分布地区作了具体说明,“陇右成州,武州皆白马氐,其豪族杨氏居成州仇池山上”。这说明西汉武帝以前,氐人活动地区当在今天甘肃南部与四川北部相邻的武都一带。
  2.迁徙活动
  据现有史料看,氐族形成后,由于历史原因而多次迁徙。
  第一次迁徙,在汉武帝元封三年。汉元鼎六年,汉武帝开拓西南境,遣中郎将郭昌等攻灭氐王,置武都郡。创郡立县后,氐族人受排挤,便向境外的山谷间移动,一部分移至河西禄福,一部分迁至关中汧水、陇山之间。
  第二次迁徙,发生于东汉建安二十四年。东汉末期,氐族活动区域介于曹操、刘备两集团之间,往往成为两者争夺人力物力的对象。曹操对被征服的氐族人区别对待,“前后两端者”徒置于扶风、美阳;“守善者”分留天水、南安界。
  至魏、晋时期,氐族人除原在武都、阴平二郡外,又在关中、陇右一些郡县形成与汉人及其它各族交错杂处的聚居区。
  三、氐族的汉化
  1.氐族文化概况
  自汉武帝设立武都郡后,许多氐人被迫离开了家乡。氐人从此“与中国杂居”“各自有姓,姓如中国之姓矣”,又“多知中国语”。他们在汉文化道路上走得很快。其统治者推广儒学教育,“禁老、庄、图谶之学”。在所创立的学校里,教习内容主要是儒学的五经。在教育制度上也仍然与魏晋相同,设立博士与祭酒专司教育。
  东晋时期,苻氐已名人辈出,文化水准直追汉族士大夫。他们以五胡中最进步的少数民族出现于政治舞台上。通过学校教育,前秦培养了大批有较高汉文化修养的官吏。这对前秦政治清明无疑起了关键作用。
  2.氐族的社会经济及风俗习惯
  氐族是一个以定居农业为主的民族,其定居农耕生活可追溯到东周时期。在居室方面氐人的显著特点就是板屋土墙。板屋,是古代西部汉族和氐族人住宅建筑的普遍形式。在史籍《南齐书·氐传》记载:“氐于(仇池)上平地立宫室、果园、仓库,无贵贱皆为板屋土墙,所治处名洛谷”,这与羌族“俗皆土著,居有屋宇。其屋,织犛牛尾及羖羊毛覆之”截然不同。
  汉朝时期,氐族人已拥有较为发达的农业经济。史籍《后汉书·西南夷传》中记载:“土地险阻,有麻田,出名马、牛、羊、漆、蜜”。鱼豢在《魏略》中记载:氐“俗能织布,善田种,畜养豕、牛、马、驴、骡”。《华阳国志》中谈到武都郡的情况时说:“土地险阻,有麻田,氐傁,多羌戎之民。其人半秦,多勇戆”。
  氐族人有自己的语言,由于与汉族等杂居共处,又兼通汉语。史籍《魏略·西戎传》中记载:“其自还种落间,则自氐语。”史籍《通典》中作:“其俗、语不与中国及羌、胡同”,说明氐语虽属汉藏语系,但与汉语及羌语等还有不同。
  氐族人早期婚嫁之俗与羌族相似。在史籍《后汉书·西羌传》中记载:“其俗氏族无定……兄亡则弟纳嫂”。史籍《魏略·西戎传》中记载:“其嫁娶有似于羌”,与史籍《西羌传》中所记的相似。不过,至公元五至六世纪,由于与汉族等杂居,氐族人的婚俗和文化有所变化,“婚姻备六礼,知书疏”,已经与羌族的习俗相去甚远了。
  3.氐族的后裔及其生活状况
  以陇南作为摇篮的氐族,向北、向东扩散到了许多地区。其统治阶级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在民族内部大力提倡汉族文化,因此,到南北朝后期,氐族群众与汉族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区别越来越小。随着氐族政权的灭亡,民族的融合进程肯定要加快。散居于关中、河西、成都平原等州镇的氐人当然也顺应了这种“历史的永恒规律”。
  隋唐以后,关中、中原一带的氐族逐渐消失,河西、蜀地等地的氐族也很少见于史载。《中国古代民族志》言:“及至唐代初期,住今青藏高原的吐蕃政权兴起,曾一度统治过武都一带。没有被汉族融合的氐人,又因长期受吐蕃之影响,逐渐融合于吐蕃。所以,隋唐以后,氐的称号便在史籍中销声匿迹了。”但作为氐族摇篮的陇南,由于其地为氐族发源地,且从地理状况看此地比较封闭。所以,至今在陇南一些地方还保留着氐人风俗和氐人后裔。
  在今天四川平武、九寨沟、甘肃文县、武都的白马藏人,还保留了古代氐族的基本特征。其生活习俗、宗教仪式和方言、葬礼、饮食在不少方面都很特殊,既不同于藏族,更不同于汉族。他们住板屋土墙,大都两档一底。因此,不少学者认为,这些“白马人”应该就是古代白马氐的后裔。
  四、结语
  综上所述,氐族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少数民族。它是古代羌族的一支迁徙到甘肃陇南一带,经过一定的汉化而形成的民族共同体。由于迁徙以及氐族统治者推行汉化政策的原因,他们的汉化程度很高。作为氐族摇篮的陇南,由于其地为氐族发源地且较为封闭。所以,至今在陇南一些地方还保留着氐人的后裔和氐人的风俗。
  参考文献:
  [1][汉]司马迁.史记·西南夷列传[M].北京:中华书局,1959.2991.
  [2][唐]李泰 .括地志辑校[M].北京:中华书局,1980.
  [3][晋]陈寿 .三国志·魏书[M].注引《魏略·西戎传》.北京:中华书局,1975.258.
  [4][唐]房玄龄.褚遂良.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2883.
  [5][南朝梁]萧子显.南齐书·氐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2.1027.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炎症因子、血脂和氧化应激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3例,按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估严重程度
运用文献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从数学课程目标的体系和数学课程目标内容两个维度对大陆和台湾地区现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目标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两岸数学课程体系都是自上
解放军第230医院(原志愿军总医院),地处中朝边境最前沿,是一所具有辉煌历史和光荣传统的军队医院,医院党委紧餐围绕“能打仗、打胜仗”的强军目标,牢记“姓军为兵”使命,稳步推进卫
想要让综合性学习形成自主快乐的芯片,进行综合性学习的升级和教学策略革新很有必要。教师要善于结合学生的兴趣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语言能力与基础知识掌握程度有针对性地设计
目的 探索病历管理中的行政与学术联合查房的干预作用。方法 以行政查房和行政学术联合查房为处理因素,以各处理因素前后节假日新入院病历为研究对象,以病历书写及时性为观察
  在市政隧道工程中,联络通道与泵站经常采用合并建造方式,因此在冻结法施工冻土帷幕时一般也需整体考虑,这样就形成了形状异常复杂的冻土帷幕结构。平面应变及解析很难,不易考
控制自我评估是内部审计自身的发展,是内部控制系统评价方法的一种突破,强调了全员评价,全员控制的观念,是公司治理的重要手段。因此,内部审计人员应掌握和发展控制自我评估,
随着我国的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大数据技术呈现高速发展趋势。大数据时代的发展给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带来了便利,但是也带来了诸多的挑战,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发展,也是在不断
目的探讨软性角膜接触镜在翼状胬肉切除+自体带2mm角膜上皮干细胞移植术中的应用。方法对129例140只眼行翼状胬肉切除+自体带2mm角膜上皮干细胞移植术,术毕放置软性角膜接触
本文首先介绍了复式记账方式的萌茅—三脚账,从记账符号、记录方式以及核算利润三个方面介绍了其特点;随后阐述了复式记账方式的完善形式——龙门账,并详细论述了其进步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