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诱导法的有效应用

来源 :天府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ners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是初中所有学科当中的基础学科,属于教学体系中重要的课程之一。学习数学对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加高效的学好用好数学,将“问题诱导法”加入初中数学教学中,不乏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诱导法;教学策略
  引言
  数学是一门对思维锻炼较强的学科,对一个人的思维能力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初中数学一方面要求学生对理论知识有扎实的掌握,另一方面,在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技巧上有更多的要求。在不断推行新课改的背景下,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尤为重要。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需要教师的合理引导。下面,笔者就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诱导法的应用策略进行简略探究。
  一、有针对性地导入问题
  教师首先要对问题诱导法有一定的重视,了解问题诱导法对学生产生的作用。提出的问题本身应该是学生具备一定的回答能力,要基于学生的学习内容为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一定的设计,让学生在对其问题进行相应的思考时,能顺带利用所学的知识[1]。并且其问题的设计要注意其抽象化的程度,掌握其中的难度,让学生在回答时能有一定的具象化思考,从而形成一定的答案。教师的问题导入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即教师想要通过這个问题本身了解学生在哪方面的知识掌握情况,而不是盲目地提出问题,浪费课堂时间,且没有实际的价值和意义。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中《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一课时,在课堂之初的问题导入环节中,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促进学生的思考:“我们小时候是怎样给三角形定义的?”“是否任意长度的三条线段都能首尾顺次连接?”这两个问题是对学生相关的知识基础及其思考能力的检验。而从学生的回答中,教师能将更加直观地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从而进行有侧重点的教学。
  二、为学生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对于初中学生来讲有重要的意义,在相应的情境中,学生能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更多的思考带入,创设合适的情境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的主动思考。并且学生在相应的情境中能对新知识的学习更加投入,以最快的速度激发学生对相应问题的思考和对新知识的探索[2]。教师也能在相应的情况下形成新的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方法。例如,在学习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中《全等三角形》一课时,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各种三角形的图片,并让学生领悟这些三角形的不同之处,在总结的过程中,学生发现三角形的不同之处时,教师将全等三角形的定义进行讲解,让学生在比较中理解全等三角形与其他三角形的不同之处。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学生学习兴趣被充分激发,且在相应的学习中加深对新知识点的印象,教师也能达到高效教学的目标。
  三、鼓励学生进行小组探究
  在数学学习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思维陷阱,而大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极其容易受到思维陷阱的干扰,由此进入错误的思考路径,最终得到错误的答案。而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时多进行小组探究,在小组探究中,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不会局限于自己的死循环当中[3]。因此,为更好的展开高效学习,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以小组探究的方式探讨课前提出的问题。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中《多边形及其外角和》一课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播放本课学习内容中所涉及的图形,并为学生提出问题,如“什么是三角形的外角和?”“外角有什么性质?”并为学生分组,以3到6人为一个小组,让学生对其进行讨论。而在探讨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被高度激发,并且能带动平时对数学知识不敢兴趣的学生参与到讨论中,增加学生的课堂互动性。在热烈的讨论中,整个课堂的氛围更佳,更加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而在相应的讨论中能让学生对问题有了更多的思考角度,在一定程度上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问题诱导法,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使其对所学的内容有更多的思考,并且在进行相应的思考后,建立属于自己的思考方向。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更加精准且有目的性的引导,使其能在数学学习中找到方向,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另外,在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时,也增加了课堂互动,为和谐构建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祁胜林.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4:239.
  [2]尹桂红.初中数学采用快乐教学法的研究[J].才智,2019,22:90.
  [3]潘永宏.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探讨[J].科技展望,2019, 2636:185.
其他文献
摘 要: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运用数学思维与方法,不仅能够降低解题难度,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运用数学方法推导物理公式,巧用转化与化归思维,求解物理题,利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维解决物理问题,培养学生的物理观念、实验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科学思维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数学思维;高中物理;核心素养  数学是一门研究“数”与“形”的学科,其中包含着丰富的思想、方法以及思维模式,是指
期刊
摘 要:2018年教育部颁布《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课程标准提出要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要突出数学主线,凸显数学的内在逻辑和思想方法,函数是高中数学的主線之一,始终贯穿高中数学教学,数列是高中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定义来说,数列可以理解为定义在正整数集上的一种特殊函数,恰当地运用函数思想能够巧妙的解决很多数列中的问题,本文将通过具体的例子,从函数在数列中的应用,数列在函数中的应
期刊
摘 要:课程是学习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对于某一个具体的学科而言,课程就是这个学科的学习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更为狭义的理解则是:课程就是学科。高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必须建立在科学的课程理解基础之上。教师对数学课程的基本理解支撑了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需要,引领着教师对数学课程的理解不断深入。抓住了数学学科的本质,那数学课程理解就可以奠定数学教学的基础,同时也能将数学教学
期刊
摘 要:在新课改的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历史教学迎来了一次大的教育改革,从教育改革创新的角度来说,思维导图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也是一次大的机遇,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运用到历史的教学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帮助学生疏导理论知识提高学习成绩,从而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与成果,文章就思维导图在历史中的应用以及优势展开探讨,为学者提供依据。  关键词:思维导图;历史教学;应用  思维导图作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发展和推进,当前我国教育教学体系迎来了全新的改革和变化。特别是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工作开展中,教师对于如何提升学生的学科知识学习能力、如何促进学生的学科知识应用水平、如何带动学生的学科知识学习兴趣、如何改变学生的学科知识学习方法设计了多种教学模式与多种教学思路,且应用了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将之融入到课堂中,在这一教学大背景下,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素养和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和发展
期刊
浅谈“由特殊到一般”思想在高中數学中的运用
期刊
摘 要:合适的教学方法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最大的作用,对于小学生而言,数学的知识是抽象的。而在教学实际中,很多教师往往苦于数学的教学形式应用。其实,小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玩”,教师一旦将教学形式与学生的实际心理融合在一起,那么,数学教学就不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了。本文结合小学生的心理,开展了游戏的教学模式,希望本文的教学观点可以促进小学生的数学能力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游戏教学;数学能力  小
期刊
作为数学教育工作者,我们常面临一个问题:学生对于一种算理似乎听明白了,但是真正理解与否,除了测试合格,也要看他能否清楚地表达出来,并且学生的表达要有条有理、有根有据,符合逻辑关系。  尤其是小学段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即便很多优秀学生在学习后也只会做不会说,好像都明白,却表达不了。如果不加强学生的语言训练,语言不仅会成为思维的绊脚石,还会影响思维的发展。而且随着新课改不断的深入,阅读理解题成了数学考
期刊
摘 要:目前,传统的多媒体教学模式逐渐退出教学实践的舞台,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新型的教学设施——多媒体触控一体机。教师用粉笔书写板书的形式已成为过去,触控一体机带来更丰富、更生动、更具体形象的课堂内容,通过多种软件功能实现课件的展示、板书的书写等,同时更系统化的保存科目相关的网络资源。在触控一体机的辅助下,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环节时的表现更加积极,几何教学的课堂也不再单一化,教师的授课环境更加趣味化,因此
期刊
摘 要: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用合作探究式教学法是,可以让学生进行主体性合作,自主学习,注重思想交流,在观点、经验和探索的交流中,快速而有效地促进学生间的知识合作,在数学二年级的应用将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但是,当前我国的群体合作形式各异,效果也不尽相同。  关键词: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初中数学;科学评价  1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合作探究式教学存在的问题  通过作者的实践经验,在合作过程中,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