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英资企业在上海的衰退

来源 :安徽史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800220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中国成立前后,英资在华企业有2 9 9 家,这些企业大多集中在上海,上海英资企业大概有2 1 9 家.英商在上海3 3 个国籍的外商中,数量、规模都占首位.研究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对外资企业的接收与改造及外商企业在中国大陆的衰退,首先要研究上海的外商企业;研究上海的外商企业,首要研究的是英商企业.从英商企业的衰退历程中可以窥见全国之一斑.中国共产党对这些英资企业在不同阶段分别采用了监督和利用政策(1949年5 月-1950年1 2 月),军管、征用、代管、征购、转让政策(1950年1 2 月-195
其他文献
2012年5月6~8日,由瑞道金属网主办的国际锆业大会在厦门市亚洲海湾大酒店隆重召开。“国际锆业大会”致力于打造全球顶级锆业盛会,会议有来自全球10余个国家的近420位代表莅临,是
本刊讯 日前,广东省东莞市的金柏丽雅专卖店开展了为期半个月的元旦促销活动,吸引了大量消费者的眼球。据了解,金柏丽雅本次促销活动的口号是“全场产品8B折,购满3003送1030”,期
民国前期,中国红十字会在救死扶伤的同时,不断拓宽人道主义服务领域。通过对这一时期中国红十字会皖北人道救助行动的考察,可以看出中国红十字会及其所属分会广泛参与兵灾、自然
本刊讯“十一”期间,欧神诺陶瓷葫芦岛店正式开业。
喜饶尼玛和李双在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7年第4期上发表文章,红军长征在藏区重要紧迫的任务就是筹集粮食,在充分考量藏区农业生产条件、社会环境及藏民特殊储粮习惯后,
围绕紫砂壶艺术的现代创作理念,继承传统,吸取精华,从塑器的形似到神似,循其轨迹,构筑推敲,从传统中求突破。注重花塑器的形象特征,在造型构思上的巧形、巧色、巧工等淋漓尽致地发挥
本刊讯近日,意特陶陶瓷来宾店隆重开业。
丁莉霞在《西藏研究》2017年第2期上发表文章,长期以来,藏传佛教信仰及其价值观成为学术界定义藏族民族身份的重要维度之一。近现代传入滇藏交界地带的天主教极大地冲击了当地
光绪二年,七名淮军军官受李鸿章派遣赴德留学。北京大学图书馆所藏《李星使来去信》对此有着详实的记载。七名学生中,卞长胜与朱耀彩因品行不良提前回国,余者虽完成了学业,但
嘎·达哇才仁在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7年第6期上发表文章,受特殊的政教形态之影响,西藏当地寺院中尊贵的坐席有其独特的权威认同体系:一方面,在权威象征上明确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