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源头 曲靖马雄山

来源 :云南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zhan20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珠江,我国仅次于长江、黄河的第三大河流。珠江源头也是为数不多能让常人到达并目睹风采的源头之一。早在300多年前徐霞客探访曲靖后便明确记述了珠江的发源地:“南盘自沾益州炎方驿南下,经交水、曲靖,南过桥头,由越州、陆良、路南,南抵阿弥州境北,合曲江、庐江、始东转,渐北合弥勒巴甸江,是为额罗江。”三百年后,中国国家水利部会同当地水利部门历经多次实地勘察论证,最终正式确定了马雄山东麓出水洞为珠江正源,并于1985年举行了隆重的定源仪式。
  地处云贵高原的马雄山既非拔地千仞、高耸入云的崇山峻岭,也不是亘古封冻的冰川、大湖。站在马雄山顶峰眺望,茂密的森林,满山的大树杜鹃,但逢春末夏初,杜鹃花盛开,一株株高大的乔木之上,殷虹的马樱花硕大如盘,一丛丛灌木林中,杜鹃花争奇斗艳,大红的、粉红的、黄色的、白色的,把整个马雄山山头装点成为花的世界、花的海洋,令游人目不暇接,放眼望去五彩缤纷,绚丽无比。在峰顶也可以观赏到“一脉隔双盘(南北盘江)”,“一水滴三江(以马雄山为分水岭,南水入南盘江汇入珠江,北水入牛栏江、北盘江)”之奇异景观。正可谓:翠峰一水滴三江,珠流万里如南洋,最是初春二三月,青山满目杜鹃香。
  进入珠江源风景区,穿过一片青翠欲滴的森林,走过摇摇摆摆的铁索桥,猛然抬头,在你猝不及防的时候,“珠江源”三个暗红色的大字便映入了眼帘。定睛远望,一堵6米高的峭壁裂开大洞,分上下两个出水口,流水潺潺。时任云南、贵州、广西、广东四省区的省委、省政府领导分别在出水口的断壁上题词,同时镌刻了《珠江源碑记》,碑记概述了华夏水利的历史,文笔精炼,气势恢宏,珠江流域的情韵尽在其中。很难想象,正是这洞内流出的涓涓细流逐步汇聚成滔滔江水蜿蜒南下,一路上河湖港汉纵横交错,大小水库长藤结瓜,千山对峙,奇峰兀立,千山竞秀,万水争奇,山水相映,风光秀美;流经滇、黔、桂、粤四个省份,哺育着流域数千万人民,使得这里的人民创造出了南国灿烂的历史文化和珠江三角洲的繁荣。
  美丽的珠江、多情的珠江、富饶的珠江……看到了太多赞美珠江的词语,听过了太多歌唱珠江的歌声,最后都汇成了一句“珠江之美,源出马雄”。
其他文献
3月6日,云南省在2015中国自驾游大会上斩获最佳目的地省奖项。蒙自、罗平、和顺、普洱、茶马古道、怒江6条线路获分金、银、铜奖。  云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段跃庆主任到会作专题演讲,分享云南在发展自驾游取得的成绩和心得。他表示,发展自驾游,云南不仅拥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而且自驾游市场持续升温。为此,云南省旅发委主动参与到中国自驾游路线评选活动中,并与中国自驾游产业优质资源对接。  
期刊
近日,云南省旅发委在专题会议上宣布:近年来,云南共安排53626万元,用于支持省内连片特困地区旅游重大、重点项目建设,景区、景点建设,旅游特色村、民族特色旅游村寨及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接下来,全省着力将乡村旅游建设成为美丽乡村的重要载体,以此提升乡村旅游,推进旅游扶贫。  依托资源优势开展旅游扶贫  省旅发委主任段跃庆说,近几年来,结合云南旅游产业发展实际依托云南旅游资源优势,积极探索旅游扶贫
期刊
在今年年初的全省旅游工作会议上省旅发委与云南画报社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继续合办《云南画报》,牵手创新“政媒合作”共推旅游强省,按照加强旅游与文化深度融合、“政府+媒体+企业”的思路,提升“七彩云南、旅游天堂”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015年,在省旅发委的关怀和指导下,云南画报社发挥自己航机媒体与地面媒体、纸媒系列期刊与新媒体“三网”融合发展的新优势对云南旅游工作、旅游资源以及旅游热点和焦点问
期刊
9月6日下午,云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召开专项会议,省旅发委党组书记、主任段跃庆、省人社厅副厅长谢群、省总工会财贸工会主席张松以及省发改委、省工商局、省交通运输管理局、省公安厅、各州市旅游主管部门等领导齐聚一堂,就提升旅游服务质量、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推进导游体制改革等议题展开研讨。  导游权益保障更加有力“僵尸”旅行社将被淘汰  本次会议的主题就是关于落实9月1日起在全省范围内实施的《云南省导游归属管
期刊
晓东出生于有九朝古都之誉的河南洛阳。家学渊源,其父是一位享誉故里的山水画家,晓东在儿时耳濡目染,临帖、习画似乎已成为自觉行为,书香门第的熏陶,造就其成为优秀山水画家的基本元素。  纵观晓东的山水画,有三点为可贵之处:即大象无形、笔墨灵动、中得心源。中国文化素以含蓄为本,心喻为上。以梅、兰、竹、菊比君子,以天人合一立其身。白石翁以大似媚俗,不似欺人概括中国画之精髓,而山川之大,阴阳变幻之无穷,在审视
期刊
杨龙,云南昆明人,生于1961年。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教师,国家二级美术师。自幼酷爱美术,数十年笔耕不辍,遍走名山大川,吸取自然精华,形成了自己清新秀丽的画风,作品笔墨酣畅、古朴典雅,深受广大民众喜爱。
期刊
传媒主流  《云南画报》始创于1959年,是云南唯一由省委省政府主管主办、向海内外公开发行的权威、精美画刊。其宗旨是以摄影图片为主、图文并茂的方式对内对外宣传云南经济、文化、产业等方面的成就。56年来,先后由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出版局、云南出版集团主管,一直由云南画报社主办。2010年前为双月刊,2012年改为半月刊,2014年起改为旬刊出版。目前,《云南画报》纸媒新媒融合发展,每年出版纸质期刊《云
期刊
书法风格  作者身兼诗人、居士、学者、篆刻家、书法家。因而在字里行间流露着诗意、禅意、书卷气、金石气,以及传统书法的笔墨意蕴。其书法风格如同大象一般:祥和宁静,敦厚博大,优雅超逸,称为“如象体”,以敦厚的隶书为基调,融合了楷书的端庄,行书的流畅,草书的飞动,大篆的古拙。 生动古朴而极具现代感,与大写意国画意趣相通。  自述片段  一九六八年,我出生在东寺街西寺巷隔壁的巷子里,与母亲、外婆、母亲的祖
期刊
每当想起中国的每一条大江大河,她们的来龙去脉几乎都很清楚,提起长江黄河,脑海中马上就能浮现出从青藏高原由西向东直奔大海而去的线路。即便是流经云南的怒江、澜沧江、金沙江、红河,也大多是一条直线,脉络清晰。换句话说,这些河流都有个共同特点:强千弱枝。但有一条大河,我们却很难理清她的干流,如果不是一个伟大的旅行家徐霞客用锲而不舍的精神去寻拢这条河流的源头都难以定论,这条大河就是珠江。  如果从虎门逆流而
期刊
“薪火相传·再创辉煌”长征精神红色旅游火炬传递全国火种采集暨火炬接力活动是全国纪念长征80周年一系列活动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全国15个省、26个市县、30多个红色旅游景区参与互动。长征精神红色旅游火炬传递活动于8月5日至22日在河南新县、湖北红安县、四川苍溪县、福建宁化县和长汀县、江西于都县采集革命的火种汇集到江西瑞金,并于9月6日开始沿着中央红军长征路线开展火炬传递活动。  云南威信站(第八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