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叶玉簪试管苗限制生长保存研究

来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yuguohou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玉簪属植物在园林景观及药理学方面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野生玉簪属极易遭受自然灾害、病毒及病虫害等侵袭,组织培养继代也面临着维护成本高、容易污染等挑战.针对新品种培育及品种遗传稳定等需求,建立高安全、低维护、低消耗的保存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花叶玉簪无菌苗为材料,采用限制生长保存技术,运用正交设计,研究不同浓度的蔗糖、甘露醇、脱落酸、矮壮素对花叶玉簪限制生长试管苗的存活影响及生理生化响应.结果 表明:在20~25℃条件下,玉簪试管苗在培养基中添加蔗糖50 g/L+甘露醇20 g/L+脱落酸(ABA,abscisic acid)1 mg/L+矮壮素(CCC,chlormequat chloride)20 mg/L,保存6个月后存活率仍为100%,无继代保存期可达对照2倍以上且维持性状稳定;保存后材料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superoxide dismutase)、过氧化物酶(POD,peroxidase)、过氧化氢酶(CAT,catalase)酶活性均高于对照组,丙二醛(MDA,malondialdehyde)含量均低于对照组,保存材料的抗氧化酶活性增强,细胞膜脂氧化程度降低,延缓衰老进程,延长保存继代周期.
其他文献
亚麻芥(Camelina sativa)作为重要的油料作物,其研究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本实验通过Lugol淀粉粒染色观察了亚麻芥与拟南芥的根尖结构,并构建了亚麻芥的AtMIR160过表达株系,探索过表达A-MI160对亚麻芥根尖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与拟南芥根尖静止中心和柱干细胞中无淀粉粒分布不同,在亚麻芥根尖可能是静止中心和柱干细胞的位置有淀粉粒分布.进一步在亚麻芥中过表达AtMIR160,qRT-PCR分析显示亚麻芥AtMIR160过表达株系中其同源靶基因CsARF10和CsARF16的表达量显著降低
为探究化感物质肉桂酸和棕榈酸对豌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效应及其作用差异,本试验以\'定豌8号\'(D8)和\'定豌10号\'(D10)为供试材料,采用水培的方式,研究了不同浓度(0.1、0.25、0.5、1 mmol·L-1)肉桂酸和棕榈酸处理对两个品种豌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 表明,肉桂酸抑制了D8的萌发,但对D10表现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效果;棕榈酸显著促进了D10的萌发,但对D8存在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两种化感物质显著降低了幼苗株高、生物量和主根长,提高了根平均直径,
糖酵解是细胞的主要能量来源,对维持细胞的pH稳态平衡至关重要.然而,尚未清楚糖酵解酶对pH稳态平衡的影响.本研究以拟南芥(Arabidopsis thaiana)胞质磷酸甘油酸激酶(cytosolic phosphoglycer-atekinase,PGKc)为研究对象,对PGKc响应外界pH胁迫的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gkc突变体的根表现出对pH敏感的表型,其表型可被回补.pgkc分泌H+的能力减弱,液泡碱性化,影响了根系细胞的pH稳态平衡.pgkc根中,参与pH生物化学调控机制的主要有机酸含量未
为探讨调环酸钙(prohexadione-calcium,Pro-Ca)对盐胁迫下水稻幼苗的缓解作用,明确Pro-Ca提高水稻耐盐能力的最适浓度,以水稻品种\'黄华占\'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25、50、75、100、125、150 mg·L-1)Pro-Ca对盐胁迫下水稻幼苗生长及抗性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抑制水稻正常生长,对水稻抗性生理产生不利影响.外源添加Pro-Ca促进盐胁迫下水稻幼苗的地上部生长,提高根系活力,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
采集兰州市交通干道“黄河风情线”的土壤及绿化植物碧冬茄(Petunia×hybrida)叶片,分析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植物叶片对重金属的富集特征及其抗氧化反应和渗透性调节等生理特性,以期揭示碧冬茄对重金属的耐受性及富集能力,为城市重金属污染的治理及绿化提供理论参考.结果 表明:交通干道路侧土壤中镉(Cd)、铬(Cr)、镍(Ni)和锌(Zn)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采样点,且交通干道路侧土壤中重金属Cd达到重度污染;对照采样点和路侧采样点土壤中铜(Cu)、Ni和铅(Pb)为轻度污染,Cr和Zn未达到污染水平.与C
陆生植物具有特殊的解毒和修复功能,通过酶促代谢反应降低或清除体内的异源有机毒素物质.为筛选和鉴定拟南芥解毒修复相关的调控因子,以对毒素超敏感的ROXY19转基因植株为亲本,通过正向遗传学手段筛选抗性恢复的突变体.初筛和复筛获得8个解毒能力相对提高的候选突变体,命名为biàn-huó1~8 (bió1~8).与野生型拟南芥和亲本植株相比,bió1突变体主根毛数量明显增加,bió2突变体花瓣数目变多.bió候选突变体呈现不同生长发育表型,说明植物的解毒修复反应和生长发育过程紧密相关,可能发现新的解毒修复调控因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水稻主要病毒病害之一,挖掘抗源与抗性基因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抗病育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应用田间人工接毒和改良室内抗性鉴定技术,结合RT-PCR(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检测,发现了1个育种群体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出现抗感分离,暗示存在3个隐性抗病毒基因.通过对这个群体的单株进行抗病性鉴定,获得抗病和感病单株构建极端池,结合水稻绿色基因芯片技术快速高效的进行基因分型,完成3个抗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基因的初定位,为南
培育突破性育种新材料是选育优良玉米杂交种的基础与前提.本研究基于包含60000个SNP的MaizeSNP50芯片对包括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温热改良系(SI、PB等)、Reid、Lancaster和塘四平头类群的104份供试材料全基因组扫描,运用R语言程序包GAPIT运算对其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同时,从中选用6份苏艾(Suwan-Iodent群体)改良系QB5721、QB5722、QB5744、QB5725、QB5775和QB5785及其Iodent种质代表系HCL645,热带Suwan种质(QR273、Z
以紫花槭(Acer pseudosieboldianum)当年生带腋芽的嫩茎为外植体,研究不同的消毒方法及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茎段腋芽诱导、丛生芽增殖和生根的影响,初步建立了紫花槭的快速繁殖体系.结果 表明:最适合紫花槭茎段的消毒方法为75%乙醇消毒40 s后再用0.1% HgCl2消毒8 min;腋芽诱导的最佳启动培养基为MS+0.4 mg·L-1吲哚丁酸(IBA),诱导率为93.33%;最佳丛生芽增殖培养基为MS+0.4 mg·L-1 IBA+0.8 mg·L-1氯吡苯脲(CPPU)+0.6 m
检测与根系性状关联的位点并发掘其携带的优异等位变异,对改良大豆根系性状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北方春大豆242份育成品种和102份地方品种作为试验材料,2018-2019年在室内对根系性状进行鉴定,利用175对SSR引物进行连锁不平衡和群体结构分析,并采用一般线性模型进行关联分析.结果 显示:无论共线性组合还是非共线性组合群体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连锁不平衡现象.育成品种由2个亚群组成,两年共同检测到17个位点与6个根系性状关联,表型变异解释率为1.35%~7.83%;地方品种由2个亚群构成,两年共同检测到1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