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斗移动式格栅除污机在抽水泵站的应用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K07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陕西省交口抽渭管理局田市泵站更新改建项目选用了GD型抓斗移动式格栅除污机替代过去HQ型回转式清污机,本文通过对两种设备的结构和使用性能进行比较,指出抓斗移动式格栅除污机具有操作方便,维护简单,节约资源,故障率少,适应性强,易于实现全自动控制等优点,符合当今自动化信息化不断发展的大趋势,适合于清除污物需要时在抽水泵站中多流道进水口处的推广安装使用。
  关键词:抓斗移动式格栅除污机性能优点使用
  Abstract: the intersection of Shaanxi Province in administration field pumping station renovation project, update the selection of GD type grab mobile grid sewage-removing machine instead of the HQ type rotary cleaning machine, this paper compares the structure and performance of two kinds of equipment, points out that the clamshell mobile grid sewage-removing machine has the advantages of convenient operation, simple maintenance, conservation of resources, low failure rate, strong adaptability, easy to realize automatic control, consistent with the trend to the development in automation and information, suitable for removing the dirt need multi channel inlet in the pumping station at the promotion of installation and use.
  Keywords: grab mobile grid sewage-removing machine performance advantages
  中图分类号:TV6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前言:泵站用除污机是拦截并清理进水流道中的水草、漂浮物、树干、秸秆及生活生产垃圾的水工机械,其目的是保障进水畅通,保护闸门、水泵等设备免受损坏,减轻后续工序处理负荷,一般安装在泵站进水口侧。从机械功能上讲,除污机是由拦污栅和清污机械两部分组成。拦污栅主要是阻拦水流所挟带的杂物进入引水道,清污机械主要是将拦污栅上所拦截污物清除。结合陕西省交口抽渭管理局抽水泵站的发展历史来看,泵站用除污机械经历了:步进式除污机(已基本淘汰)、HQ型回轉式除污机、GD型抓斗式除污机三个阶段。
  交口抽渭管理局田市泵站担负着下游86万亩农田灌溉供水任务,在2010年3月-2011年12月进行了全面更新改造,改造后共安装机组7台套,总装机容量2780kw,设计流量28.5米3/秒,平均扬程6.18米,多进水流道清除杂物水工机械拆除了原来的HQ型回转式清污机,选用了GD500型抓斗移动式格栅除污机械。该设备经过近3年的运行情况来看,其相对之前的HQ型回转式清污机,故障率少、操作方便、运行可靠、维护检修简单,有力保障了泵站灌溉抽水运行的进行,是比较科学先进适用的新型除污机械的换代产品。
  GD型抓斗式除污机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
   结构组成:
  GD500型移动式格栅除污机由:拦污栅、立柱、横梁轨道,移动小车、抓斗装置、电气控制系统六部分组成,其结构组成示意图见图:
  
  1.移动小车;2.抓斗装置;3.立柱;4.横梁轨道;5.拦污栅;6.电气控制柜
  移动式格栅除污机结构组成示意图
  交口抽渭管理局田市泵站布设拦污栅7扇(孔口宽度5米max);移动小车配置左右行走电机一台功率0.75kw,提升抓斗电机一台功率4kw;抓斗装置通过液压系统(液压泵设置在移动小车内)控制, 液压泵功率1.5kw;立柱选用Q235材质400X400X10方管(也可用C25钢筋砼现浇);横梁轨道选用Q235材质400X330X10冷弯内卷边槽钢;电气控制系统可实现遥控操作和电控操作,并预设PLC接口,可通过对时间或液位变化的设定由计算机完成全自动控制操作。
  工作原理
  GD500型抓斗移动式格栅除污机将拦污栅和清污机械分开布置,拦污栅主要将污物拦截。控制移动小车移动到需除污段停止,利用液压系统控制抓斗作下潜水运动同时使抓斗张收将污物抓住,之后控制抓斗提升到一定高度,移动小车在横梁轨道上左右行走将抓斗移动到料场位置,抓斗松开堆放污物,即完成一个清污过程,此动作反复进行,直至将污物清理干净。
  与HQ型回转式清污机的结构原理区别
   HQ型回转式清污机将拦污栅和清污机械设计为一体,在拦污栅上顶端部安装主传动链轮、传动主轴、电机及摆线针轮减速机等,栅体两侧各布置一条传动链条行走轨道,沿栅体一周每隔2米左右布设耙齿轴一根。减速机带动主传动链轮并传动主轴作回转运动,主传动链轮带动两侧大链条及大链条上固连的耙齿沿栅体两侧设置的轨道作回转运动,回转的耙齿将污物带出水面,到达顶部往下回转的瞬间将污物抛落地面。此回转运动往复进行直至将污物清理干净。
   GD500型抓斗移动式格栅除污机将拦污栅和清污机械分开布置,拦污栅拦污,抓斗抓污除污,各司其职,移动小车带动抓斗左右移动除污堆放,一台抓斗可完成多流道清污,其将主要部分设备布设在空中,总体结构布设宽泛,有益于每个部件结构功能的设计完整,加之其采用现代流行的遥控器控制操作,并预设PLC接口,可通过对时间或液位变化的设定实现计算机远程控制,符合科学技术发展的大趋势。HQ型回转式清污机的紧凑结构,给部件功能的完整设计带来困难,致使其清污功能存在些许缺陷,这也是其实际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与HQ型回转式清污机的性能比较
  HQ型回转式清污机实际运行中存在的缺陷
  HQ型回转式清污机由于其耙齿做回转运动的设计需要,在拦污栅底部必须预留足够耙齿能回转的空间,也即在拦污栅底部总有40-50cm的空隙,也正由于这个空隙的存在常常使杂物乘虚而入,即便在拦污栅底部前端增设小拦栅,作用也是很有限且往往使污物堵塞在此处以致影响水流。也就是说,回转式清污机对清污清理不净。交口抽渭管理局田市泵站在改造之前,为了处理此问题,在回转式清污机后面又增设单独拦污栅,人工捞取漏过污物,增大工人劳动量,造成事实上的资源浪费。
  灌溉渠道往往里程较长,途经村庄道路建筑物较多,各种垃圾污物都有,尤其是遇有大树木、树蔸等硬物时,回转式清污机则力不从心,甚或有时致清污机出现故障,需人工清理完大树木、树蔸后,才能再次启动清污机。
  回转式清污机的链条在狭小的轨道内传动的结构也常常使水中的柔忍污物夹杂在链条轨道内,致使电机过负荷,严重时链条卡死或断裂,必须停机维修,影响机组的正常抽水运行。
  由于受耙齿刚度限制,回转式清污机安装的过水口宽度一般在4米以内,宽度过宽会造成耙齿负荷运行后的弯曲变形,影响使用。交口抽渭管理局田市泵站在改造前由于该原因进行过5次之多的校直甚或更换耙齿的维修。
  对于多孔流道,必须每孔安装一台回转式清污机才能满足运行需要,造成资源大量投入,交口抽渭管理局田市泵站在改造前前池6个流道,共安装6台回转式清污机。每台配置2.2 kw电机,合计功率13.2 kw。
   GD500型抓斗移动式格栅除污机的优点
  GD500型抓斗移动式格栅除污机将拦污栅和清污机械分开布置不存在拦污栅底部留有间隙的情况,也就不存在污物从底部漏过的可能,相对除污能力要强,也不存在链条卡死或耙齿弯曲变形的情况,大大减少维修人工及维修费用开支,保障了机组的正常运行。
  其利用形如人手的抓斗的收张抓取污物,对于渠道污物即便是大树木、树蔸等硬物也能一网打尽。
  其能将污物堆放在固定场地,免除了HQ型回转式清污机需要人为二次转运污物的麻烦。
  多孔流道仅需一台抓斗移动式格栅除污机,空间结构布置简洁适宜,节约资源,相对交口抽渭管理局田市泵站在改造前6台回转式清污机合计功率13.2 kw相比GD500型抓斗移动式格栅除污机合计功率仅6.25 kw。
  便于通过对时间或液位变化的预设,经PLC接口由计算机完成全自动控制操作,符合发展趋势。
  日常使用与维护
  GD500型抓斗移动式格栅除污机平时通过遥控器实现操作,使用简单,实践运行近3年,该机没有出现任何故障,日常维护也就是紧固控制抓斗升降电机的刹车片、隔半年给移动小车中的油箱添加补充液压油、检查一下控制电路系统等。相对HQ型回转式清污机基本每灌季都多少需要维修保养来讲,该设备减轻了职工劳动量,大大节省了维修费用,有力保障了灌溉抽水工作的开展。
  结语
  通过对交口抽渭管理局田市泵站更新改建前使用的HQ型回转式清污机和改建后选用的GD500型抓斗移动式格栅除污机的结构和使用性能比较,抓斗移动式格栅除污机以其操作方便,维护简单,节约投资,故障率少,适应性强,易于实现全自动控制等特点克服了HQ型回转式清污机使用中的许多缺陷,也符合当今自动化信息化不断发展的大趋势,实践证明其是比较先进适用的新型除污机械产品,适合于清除污物需要时在抽水泵站中多流道进水口处的推广安装使用,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U664.1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河源电厂2*600MW工程中,汽轮机为哈尔滨汽轮机厂引进三菱技术生产制造的超超临界压力汽轮机,型号为: CCLN600-25/600/600,超超临界、单轴、两缸两排汽、一次中间再热、凝汽式汽轮机;最大连续出力为622.1MW,额定出力600MW。高中压汽轮机采用合缸结构,低压汽轮机采用一个48英寸末级叶片的
期刊
摘要:城市规划是根据城市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目标对城市建设实施全过程控制的过程,这一过程除决定于城市规划管理体制及规划设计和管理人员的素质外,还决定于对城市历史、现状信息的把握,信息的分析、处理和利用。当今时代已逐步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带来了一场深刻的信息革命,它对社会和经济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对城市规划也不例外。  关键词:信息技术;城市规划  Abstract: city plann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迅猛发展,不可避免要穿过一些软土地段,所以关于软基加固的问题在公路设计及施工中已是个很重要的课题,本文重点介绍了粉喷桩在软基处理中的应用,通过分析其质量影响因素,提出施工控制要点,并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 粉喷桩;软基处理;影响因素;施工效果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highway constr
期刊
摘要: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施工技术是国内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结构新技术 ,与现浇实心混凝土楼板相比 , 空心楼板是采用轻质填充材料为内模,填埋于砼楼板内所形成的楼板,轻质填充材料施工时起内模板作用,施工完成后留在楼板内与钢筋砼楼板结构组成空腹楼板,使楼板具有更高的经济指标、更好的受力性能、更长的耐火极限,大大提高楼板的隔音、隔热、减振、节能等环保性能。此类空心板的突出特点是空心率高,且方便施工,混凝土
期刊
摘要:界河整治工程的目的是保护国土,防止国土流失,维护国土完整,由于界河整治工程涉及边境问题,因此对测量控制网的精度要求很高。本文简要介绍GPS技术在工程测量中应用。  关键词:GPS全球定位系统;测量控制网  Abstract: river regulation project is aimed at protecting the homeland, prevent soil erosion,
期刊
摘要:根据2012年颁布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和《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的“十二五”规划》等相关材料中指出,在我国未来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络设置中将逐步向现代化,大力引进参考国际先进的科学技术,更好的完善环境监测系统。文章主要对先进监测能力的建设进行了简要的论述,意在将现代化技术与科学的服务理念充分利用,以满足社会需求,给人们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   关键词:监测能力;大气污染;监测与防治  Abs
期刊
摘要:随着库尔勒市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中心城区域不断扩大,“城中村”与“城郊村”的改造迫在眉睫。本文对库尔勒市“城中村”与“城郊村”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认为应该加快“城中村”与“城郊村”改造步伐,因地制宜提出切实可行的规划原则,为城市建设管理和科学决策提供支撑。   关键词:城中村;城郊村;改造;规划原则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期刊
摘要: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在施工管理过程中不仅要保证工程的施工安全和工程施工质量,更要从创新的角度优化工程施工管理,力争为企业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建筑施工管理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加强施工管理的对策,以及创新策略。  关键词:施工管理;对策 创新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unit in the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process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研究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在运行过程中发生天然气供气压力低报警,导致AGC自动退出的故障形成原因,并提出了解决方案,从而保障机组安全运行的案例,共同学习探讨设备定期维护的重要性以及为同类型电厂的检修维保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AGC,天然气,调压阀,消音器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research of gas - stea
期刊
摘要:在对电梯并联系统的结构特性、工作原理及发展概况综述的基础上,对电梯并联系统控制算法的采用和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详细分析。结合电梯并联系统的应用现状, 探讨了电梯并联技术应着重解决的问题,在实际应用中,可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节省能源。    关键词: 并联电梯;控制系统;调度; 单片机  Abstract: Based on the reviews of the development of 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