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段作文“三观教学法”初探

来源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udding_doph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影响小学高段作文教学水平与质量的因素有很多,究其瓶颈一是在于学生没有素材可写,二是在于没有好的方法可用。通过指导学生运用“三观教学法”打破作文教学瓶颈,即:微眼观生活,积累写作素材;用心观世界,拓宽写作视野和手段;以法观音律,增添作文生动性。
  【关键词】小学作文 教学改革 观察 积累 拓宽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5)01-0112-02
  近年来,小学作文教学受到越来越多地关注,作文教学方法也是百花齐放,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从总体看,作文教学的质量仍不理想,就小学高段来讲主要表现在两个瓶颈:一是没有写作素材,学生搜肠刮肚,写不出来;二是写作方法欠缺,学生平铺直叙,写不生动。小学高段学生正从儿童向少年过渡,是长身体长知识的关键时期,学习任务不断递增。在习作方面不仅要求能用词准确、语句通顺,还要求能有条理、有中心,内容具体,真实可信。针对上述问题该如何让孩子摆脱“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境地呢?该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现有写作水平呢?
  其实,语文教学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效果也在作文教学中得到充分体现和有力反馈。我根据语文教学的这一特点,结合高段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方式,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总结,逐步凝成小学高段作文“三观教学法”,且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微眼观生活
  “观生活”,就是仔细观察实际生活中的事物或现象。语文新课程标准明文规定:“培养学生养成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自己的独特感受,积累写作素材。”观察是进行写作的前提,眼睛就是摄像机,经过观察,就会把现实生活中的风貌映入脑海中,再经过大脑的判断分析,区分出生活中的真善美与假恶丑,最后用自己的笔将自身的情感体验抒发出来,这样写出来的东西就相对真实深刻了,正如法国雕塑家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因此教师要把学生带到现实生活中,带到大自然中,带到社会实践中,切实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去体验生活的多姿、生命的多彩以及成长的快乐。
  “微眼”,是指在观察时要从小处着眼。使学生养成学会观察的良好习惯,培养观察入微的能力对于写好作文是至关重要的,而对于初学写作的小学生来说,观察自己的亲身经历更为重要。我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给他们掌握观察的顺序,讲给他们观察的方法,从小处做起,从细处入笔,从一人一物学起。例如,我们老师往往让学生以“运动会”为题写作,但是多数学生却不能突出重点,写出来的作文如同“流水账”。如果老师事前指导学生用“微眼”观察,写《我们班的冠军》、《他的坚持》、《不知疲倦的拉拉队员》等,就会写出视角独特、层次分明的好作文来。
  二、用心观世界
  “观世界”,是指拓宽学生视野,在广阔的范围收集作文素材,用多种媒介进行写作。
  (一)多阅读
  杜甫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诗很有力地说明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语文课程标准》上写道:“阅读是收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因此,我们要重视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将“写作”长期植根于“阅读”的沃土中,使学生更好地从“阅读”中汲取“写作”的源泉。?学生通过阅读积累了素材、学习方法,如此,写作时才能左右逢源,充分客观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二)跳出教材禁锢
  要跳出教材禁锢,写作的内容要有时代感,要与时俱进,那些陈谷子烂芝麻的事情就不要提,比如赞美老师熬夜备课,谁谁背人过河就没有新意了,这些不是没有说服力,而是今天的学生不易理解。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广博的多元时代,周围的事物在日新月异地变化,人与人之间地交流也越来越广泛。这为作文教学提供了很多素材,作文教学就不能只停留在教材中,去写与生活脱节、与学生相去甚远的内容,可以写热门话题,可以写网络趣事等等,只要我们不闭目塞听,细心观察,用心感受,总会有让我们动情的、可写的东西。
  (三)与时代接轨
  要与时代接轨,运用多种媒介写作。过去,我们要求用学生写摘录笔记、写周记的办法,实时记录写作素材、学习写作方法,以达到厚积薄发的目的。随着时代的进步,各种新兴媒介的出现,老师可以试着指导学生使用这些媒介,比如旅游参观时,可以用DV、录音笔作记录;及时的事件、情感可以用QQ、微信作记录等。这样学生既有兴趣,又做了素材积累,写作时就能得心应手,信手拈来。
  “用心”,就是要学生通过作文表达出内心的感受、情感。奥地利著名小说家卡夫卡说过:“什么叫写作?写作就是把自己心中的一切都敞开,直到不能再敞开为止。写作也就是绝对的坦白,没有丝毫的隐瞒,也就是把整个身心都贯注在里面。在指导学生作文时,要鼓励学生说真言、抒真情,真正做到像巴金说的:“把心交给读者”,才会打动读者,引起读者的共鸣。老师对于学生独特的观点见解、情感态度要予以保护,要予以鼓励。
  三、以法观音律
  这里的“音律”指音乐之美,即写出来的文章读起来好听,
  就是通常说的有文采。那就是有节奏,讲究句式的选择,词语的锤炼,结构的编排。而“音律美”也正是中国传统文学的精髓之一,在教学中,我们要把这“音律”潜移默化地教给学生,采用适当的方法让文章出彩。对于小学高段学生来讲,可以不用弄懂个中原因,但要通过老师有意地指导进行方法地实践。
  叶圣陶说:“文章写完之后,最好是念一两遍……要念起来上口,听起来顺耳。”的确,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听、说、读的能力不断提高,课堂上偶尔读错一个句子或说错一句话,学生就能迅速地听辩出来,并提出改进意见。那么,我们何不用读的方式来引导学生修改呢?学生作文写好以后,教师不要急于收上来。可安排时间让他们拿出来朗读,运用听觉器官来检查、修改自己的文章。
  小学高段学生已经掌握的一些修辞方法,在作文教学中要加以运用。例如,运用排比的手法来增强文章节奏感,把比喻、拟人、引用等常见修辞嵌入文中来增添文章的生动性,适当运用押韵的方法体现文章的韵律美,并逐步革除说“土话”的现象。
  综上所述,小学生高年级的作文教学,就是要求孩子们多观察生活,积累素材;与时代接轨,拓宽写作视野和体现青春风采;注重运用方法,为文章添彩。通过训练三种方法的“观”,就能逐渐提高作文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2]《语文课程标准》.
  [3]王雪梅.《构建新课标下的作文教学体系》.
其他文献
对于小学生来讲,阅读更是获取信息的最基本途径和最简便的方法.而阅读教学分课内、课外两方面.课内阅读为我们大家所熟知,那么课外阅读呢?曾有人言“取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2018年刚刚开始,互联网新风口似乎已经出现.这个“新风口”就是直播答题.从出现到引爆仅仅半个月时间,直播答题赢奖金的模式迅速进入百万级,单场在线人数破百万、奖金额度破
期刊
学前教育管理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但当下学前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教师队伍水平参差不齐,班级管理水平较低,安全问题凸显等.本文就抓好师资队伍建设,做好
当地时间2018年1月17日,为了解决英国人的孤独问题,英国政府设置了“孤独大臣”这一部长级的职位,由负责体育与国事事务的国务秘书特蕾西·克劳奇兼任这一职务.rn据英国政府
期刊
【摘 要】 糖尿病心肌肥厚和纤维化是糖尿病心肌病主要病变。褪黑素是由松果体分泌的一种神经内分泌激素,具有抗氧化活性,糖尿病具有良好的干预作用。因此,深入研究褪黑素与糖尿病心肌肥厚和纤维化的关系,对糖尿病心肌病的治疗以及褪黑素的应用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褪黑素 糖尿病 心肌肥厚 心肌纤维化  糖尿病心肌病(DC)是糖尿病患者所特有的心脏病,是指糖尿病患者心肌细胞原发性损伤引起广泛的结构异常,最
内容摘要:《生命 生命》一课中,有许多值得关注的关于语言文字运用的奇妙之处,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大有裨益。那么,该如何做到关注语言文字运用之妙,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呢?我认为,关注文本表达、构建语文知识,丰富语言积累、培养学习习惯,推敲关键词句、获取学法指导,促进学生生成、提高语文能力,激发表达欲望、渗透思想教育,是行之有效的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语言文字运用 核心素养 文本 积累 生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生渴求获得知识的动力所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是顺利实施中学化学教学的前提,也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
与《晚霞》结缘,是在2014年的5月.那是一个草木萌发的季节,我收到了散发着油墨馨香的第9期《晚霞》.翻开杂志,我看到自己写的散文《爹娘从北方来》赫然列于杂志的目录中.这样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