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紫丽:一名纸艺师的热烈与柔软

来源 :女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d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纸张的特质让人迷恋


  在施紫丽的眼中,纸并不仅仅是一张纸,更是表达艺术情怀的重要载体。作为艺术学院展示设计专业毕业的设计师,施紫丽对纸这种美陈材料情有独钟。纸是一种容易弄脏与损坏的东西,一张纸放在面前,完全展示着它的脆弱与纤细,会引起人“想要做点什么”的意欲。
  但所有施加于纸上的行为都是不可逆的,一道折痕、一条画线都能让纸失去原来的样子,如同一脚踩上平整的雪地、钢琴演奏者按下琴键、大提琴手拉动琴弓,在实施行为的刹那,扑面而来的紧张感,是施紫丽认为的纸最迷人的特质。紧张感所带来的张力,之于纸艺师来说,是灵感之源。
  价廉易得、健康环保让纸材料稳居美陈材料头牌。在装置纸艺作品《纸艺森林》里,施紫丽和团队用涂布牛卡、黄芯白卡以及进口环保用纸,以裁、剪、折、雕等方式构建出了一个长十五米高三米的奇幻而充满艺术感的三维森林。白色的纸张变幻成的充满“绿意”和生机的世界里,光影流动,春日渐暖,树木、繁花、动物等悠然自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纸艺森林》从创意涌现、草图绘制、纸张切割到部件组装,耗时两个月,全部由施紫丽主导完成。一张扁平的纸、一堆木纤维,经过纸艺师的手,变成一个立体而又繁复的作品、一场瑰丽璀璨的陈列,让人觉得奇幻而不可思议。纸艺作品的存在,不仅创造了新的艺术形式、视觉造型,还传递了新的精神观念,给人美的享受。

家人是她创作的灵感


  施紫丽和家人生活在岭南渔城里,女儿跟先生给了她源源不断的灵感。施紫丽的先生陈其彪是世界级油画创作者,女儿的出生改变了他的创作风格,他说:“小孩出生,让我想起以前读幼儿园的时光,我就尝试让我的画面感觉更加‘以前’一点,更加儿童画一点。”施紫丽也深受影响,创作开始不自觉地往小朋友视角转变。
  跟先生一起带女儿去海边玩耍,海浪翻滚,涛声阵阵,女儿仰起小脸蹭着先生的小腿肚的画面在施紫丽心中定格。回到家,闲下心,备一张纸,慢慢腾腾优哉游哉折腾一番,象征着陪伴和小朋友港湾的“脚毛人”诞生了!那是一个2岁小孩视角里长着脚毛的大人,是施紫丽和先生为女儿创造的艺术角色,它高大威猛、温暖真诚,有神奇的魔法,是小朋友最亲近的伙伴。他们以脚毛人为主题,创作了“五颜六色脚毛人”系列绘本,在渔城的风土人情背景下,脚毛人跟一个叫馨馨的小女孩找鞋子、挖贝壳,互相陪伴一起成长。
  看到海边漂来的垃圾,施紫丽又思考着怎么给小朋友普及环保意识。她组织绘本分享活动,跟小朋友讲述垃圾对大海的污染,她告诉小朋友:“我们的城市是海边城市,大家都依靠着大海生活。闲暇时,我们到海边散步、游泳、玩沙,每天的餐桌上,也少不了鱼和虾,倘若我们继续无视垃圾问题,反过头来受到伤害的,也将会是我们自己。”她还用废旧的纸筒给小朋友做手工,传达“变废为宝”的理念。
  施紫丽用纸表达着她眼里的世界和周遭的生活,新颖又独特。她的纸艺作品就像她的性格,单纯又复杂,聪明又笨拙,执着得匪夷所思,像一团火一样热烈,又像一朵云一样柔软。

立体书是给孩子的礼物


  为女儿创作二维绘本后,施紫丽对三维立体绘本产生了兴趣。有段时间她给女儿做手工,特别迷恋折纸,发疯一般地看各种相关书籍、资料,照本宣科地折了数十个小动物。渐渐地,她发现折纸固有的方式让作品的造型过于规整、表面肌理过于平整。一次,陪女儿堆砌积木,叠加的艺术形态和错落别致的光影让她茅塞頓开,一时狂喜万分,“立体刻画”的概念在脑中形成。

  而真正促使她行动的是女儿的一本立体绘本。那是由英国科普作者、插画师和纸艺师设计的恐龙科普书《恐龙》,里面通过各种有趣的立体场景、弹跳立体、可拉动标签、旋转转盘,小折页等,将知识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体长约28米的梁龙伸着长长的脖子,武装斗士三角龙凭借头上的三个角和脖子周围的骨质颈盾对抗凶猛的霸王龙,每颗牙齿长达20厘米的南方巨兽龙张开血盆大口,翼龙在天空翱翔……翻开这本书,施紫丽就像开启了一次恐龙时代冒险之旅,回味无穷。一本书能呈现出如此诡谲壮丽的景象,施紫丽震惊了。
  在中国,市面上的大部分立体书都是舶来品,缺少本土原创主题和内容,施紫丽和先生计划做立体书方面的尝试。然而,一本立体书的制作流程远比想象中复杂,要选定选题、确定风格、选择场景、设计纸艺、绘制画面等,创作时间以“月”为单位。
  施紫丽和先生的第一个立体书作品是《我们一家带你游北海》。这是一套以他们一家的视角向游客介绍家乡人情风貌的原创旅游立体书,以渔城的三处最具代表性的景点为素材,将整个城市的历史人文、建筑特色、文化底蕴娓娓道来,里面还穿插了科普知识和环保tips,生动有趣,欢乐活泼。
  “我们要先确定选题,然后根据选题构思,再把构思画成立体书的样子,接着把概念图还原为立体结构,把每个零件的外形与结构线予以明确,然后将草图画到结构之上,制作白模、对结构进行调整、重新制白模、画面绘制……整个创作过程中,不仅要使用裁剪、折叠、变换、翻转等技术方法,还要兼顾数学、几何、折纸知识,画面填充也是关键,修改和反复是工作常态。”施紫丽说。
  施紫丽和先生一起完成了四本“城市游记”,她负责纸艺部分,职业油画家出身的先生则负责画面的填充。油画家的技术加持,让整个立体书画面既色彩鲜艳又兼具浪漫主义的童真,艺术感骤升。

优质才能出圈


  立体书《我们一家带你游北海》一经问世,就受到专业人士的极大肯定,但立体书制作工艺的繁复让它无法量产。众筹一直是立体书“出圈”的利器,国内早期的立体书首发基本都是靠众筹, 施紫丽的新书也采取了这种方式。在她看来,众筹的确为立体书的“出圈”提供了更宽广的可能性,但立体书的质量和内容才是关键,她说:“好的立体书更容易推销出去,而一本值得推销的立体书不管是纸艺设计、插画风格,还是内容、科普知识等,都应该很优秀。”她致力于做优秀的原创内容输出者,但是她也明白道阻且长,自己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在中国,纸艺师还是一个小众职业,中国纸艺的道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虽然施紫丽在大型装置纸艺中天马行空的表现力为人称道,在立体书探索上的原创和打磨让人敬佩,但她觉得自己并不算什么行业大家,甚至连建树也谈不上。“目前我并没有觉得哪个纸艺装置和设计的立体书作品,能称为自己的代表作,”她目光带着点倔强说,“只能说是,每个事情都认真地做了,尽力去做了,期待下一件作品会更好。”她希望自己能警醒地面对“纸艺师”的身份,随时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思考的本能,也希望把工作中的思维方式转换到生活中,用包容心去拥抱人和事。纸张带给她的热烈和柔软,她同样映射给生活。
  一张纸的陈列美学,是嘈杂热烈的,也是柔软温和的。两千年来,无数匠人带着热忱去探索、去进步,在每一个生活日常呈现它表达它。纸艺术是简单质朴的,也是历久弥新永不过时的,当你在一张纸上看到无数的可能性,看到经典和传承,也就知晓了一张纸的宿命。
其他文献
衣物穿戴类谣言谣言1 口罩要戴多层才有用  真相:多戴几层没有用,只会憋得慌!  粉碎理由:医用外科口罩、N95和KN95口罩,只要佩戴正确,都能够有效预防病毒感染。多戴几层,不仅会让呼吸更费劲,更是对医疗物资的浪费。如果你的口罩实在特别多,不如将它们分给更需要的人。谣言2 用了7天(次)的防护口罩,用吹风机吹或酒精消毒可继续用  真相:任何物品都有它的使用期限。  粉碎理由:首先,口罩重复使用一
期刊
霍乱:与人类抗争上千年传染源:脏水、食物病因:霍乱弧菌污染  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其中甲类传染病指的是需要强制隔离的烈性传染病,霍乱以及鼠疫,都是甲类传染病。1817年至今,霍乱总计爆发了7次,仅仅是中国的死亡人数就达到了1300万人,全球死亡人数保守估计为1.4亿人。  得了霍乱这个病,会拉肚子,一直拉到死为止。  1854年,伦敦霍乱流行。学者约翰·斯诺通过一系列的记录发现,霍乱原来是通过水
期刊
早在春节假日前夕(1月22日),女友传媒集团就制定了“紧跟官方、及时联动、广泛宣传”的宣传策略,策划推送权威信息、科普报道、防控成效、措施解析、热点回应等内容,并将焦点对准一线,聚焦医护人员和人民群众,加大科普宣传,回应社会关切,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击疫情。  自1月22日以来,女友传媒在旗下14个融媒体平台,通过文图、音频、视频、H5等多种形式,集.中宣传报道抗击疫情的权威信息和暖心事件,截至
期刊
感谢所有奋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他们为我们筑起了抗疫的第一道防线,而更多的普通人,也为抗击疫情贡献了自己微薄的力量。1、每餐一碗稀饭,她3天敲开1000多户居民的门职业:社区工作者坐标:重庆  王永琴是重庆市北碚区北温泉街道作孚路社区党委书记,疫情发生后,她第一时间开始工作。“疫情要是在咱们社区扩散,我就是罪人。”给丈夫扔下这句话后,她便开始了安排、布置、参与社区防疫工作。社区要完成近7000户居民
期刊
出镜:花蚀中国动物学会会员,动物园深度游达人,著书《逛动物园是件正经事》。  提到逛动物园,年长一些的人,可能都会想起那段经典的相声《虎口脱险》。这段相声说的是,星期天自己没事上动物园扒狮虎山看老虎玩儿,然后一不小心,啪,掉老虎洞里了,大家合力相救。  多数人觉得,逛动物园,就是看看珍禽异兽,顺便遛遛娃、逗逗狗熊猴子,但“动物园爱好者”花蚀却不这么认为。著名的纪录片主持人大卫·爱登堡曾说,“我从来
期刊
个人篇:私人角落里的隐秘快乐时光  我将蘑菇当宠物(大成,20岁,学生)  在蘑菇爱好者界,最热门的话题必须是“食用蘑菇中毒后的魔幻体验”,打开网络,铺天盖地都是在云南吃菌子后“看到小人在眼前跳舞”的现身说法。其实蘑菇除了食用,还可以成为家养宠物。我的宠物是一朵“黏菌”,生长过程中会有一段时间是黏黏的,有人觉得恶心,我却觉得这是黏菌的魅力所在。  养黏菌的方法与养苔藓有些类似,在池塘边、背阴的树下
期刊
精神角落,就像透明鐘形罩和暑天的树荫。  这世界犹如一个巨大的广场,每天上演各种人与事,有时让我们心生欢喜,有时令我们措手不及,当我们走出广场,更愿意有一个精神角落供我们安然自得。  在这小小的角落里,你无需向他人拼命解释自己,也无需证明对错;你可以屏蔽外界的嘈杂,到森林里重拾世间风物自由;也可以放下人类的物欲,沉浸在自然界万物有灵且美的单纯中;或是脱掉理性的紧身衣,从可爱的民间传说里,找回祖祖辈
期刊
妖怪,在你的心目中,是怎样的存在?是童年暑期傍晚看的《西游记》中的白骨精、黑大王、黄风怪、金角大王,还是《聊斋志异》里痴情的小倩,或是《夏目友人帐》中记在长长清单上的妖怪、《千与千寻》里那些温柔又有故事的白龙少年、《哈利·波特》里的神奇动物们?  妖怪的记忆也可能还源于年幼时祖辈的恐吓——晚上的河边有专吃小孩的猫妖哦,或者自己的想象——黑漆漆的床底下,一定住着一只牙齿长长指甲长长的大妖怪。标出镜:
期刊
90后攒钱报告:我们不是月光族  最近,一份90后攒钱报告出炉,人们发现嘴上说着买买买的新一代年轻人,其实攒钱意识强烈,财商比父辈强出不少。正确的理财观念,让90后甩掉“提前透支消费”的帽子,奔上了小康之路。  正確的理财观念,是奔小康之路上的一盏明灯。
期刊
这是一个属于年轻人的故事。一群武汉的摇滚青年通过社交网络迅速聚集起来,短短几天里,他们调配物资和运力,驰援武汉、黄冈等地的三甲医院、社区医院乃至城中村的医疗服务中心,为紧急刹车的城市,提供了一块柔软但坚韧的缓冲带。 紧急行动  “鲁磨路救援”的成员全部是90后,因为在VOX livehouse听音乐而相识。大年三十一早,“VOX乐迷”群里,有人在谈论新增肺炎病例,有人在为未能成行的旅行遗憾。  群
期刊